朱元璋給了沈萬三一文錢,為何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卻破產了?你怎麼看?

愛我家欣欣


中國地大物博,從來都不缺少有錢人。因此,鮮少有有錢人十分出名的,除非他富可敵國或者做了很多善事。



沈萬三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一生做了許多善事。他的故居在周莊,可謂是風景秀麗文化深遠,真正帶火周莊的確是沈萬三,沈萬三成了周莊的一個形象代言人。

朱元璋登基做帝初期,都城南京由於經過多年戰亂,修城十分困難。有謀士給朱元璋出主意:要想大明江山永固,必須是高築牆廣積糧,到時候真有個兵荒馬亂也不必擔心。

可是築牆就得花錢,要是從國庫中取出這筆錢,國庫可就空虛了。最後只好要求富商出資,沈萬三可是富商的領頭羊,當然先從他下手。

他也願意出資,到底是大富豪,出手闊綽,答應出修三分之一的城牆費用。如此大手筆,說他富可敵國絕對不為過。可能會有讀者有疑問,沈萬三的鉅額財富是怎麼來的呢?

有一個小趣聞,說是沈萬山偶然之間得來了一個聚寶盆,錢財放進去,不久就會生出錢財來。當然這個並不可能,大家聽之笑之便好。

前文有提到朱元璋要修築城牆,沈萬三要求見他。因為封建社會,士農商賈,商人地位可謂是最低的,但是卻想借機祈求功名。最後可謂是一拍即合。



工程進展果然很順利,他負責的這三分之一南京城牆很快就修完了,各個城門樓修得很氣派。這沈萬三想邀功,就去請朱元璋題字。

而這一次邀功也成了推動他死亡的直接原因。沈萬三讓朱元璋給城門起名金寶門,但是朱元璋不想起這個名字。不過也不好明說,正如沈萬三自己認為的。自己算是贊助商,自己出了錢,這點主都做不了嗎?

接下來他又不知天高地厚想要題字外門,希望可以青史留名,可憐的他觸了龍鱗還不自知。後來還覺得自個兒有錢,三軍將士和老百姓給他修城牆,自己掏錢犒賞三軍將士和修城牆老百姓。

這下戳了朱元璋肺管子了,這天下到底誰是帝王?你未經我允許就花錢犒勞三軍,這是想要逆反啊!本就猜忌多疑的朱元璋,這個時候只想把這沈萬三殺了。

而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卻站出來制止了朱元璋。她勸說道:“沈萬三出巨資修了城門,現在天下還沒有成為最後定局,正是需要人心的時候。”朱元璋這才沒有立即殺他。

可是朱元璋本就不是大方之人,思前想後還是咽不下這口氣。便找來沈萬三,給了他一文錢說:“你幫我把這一文錢收利息,一文變兩文,兩文變四文,一個月後再給我。”



沈萬三富可敵國,當然沒把這個當一回事。然而他細下心來一算,便發現數字十分的驚人。就這樣利滾利,沈萬三付不起,很快就被朱元璋給抄家了。

其實一代富商沈萬三這個結局倒是有一點憋屈了,這也與他生不逢時有一點關係。在現代社會,他若是為國家做了這麼多貢獻,得到的一定是人們的讚頌和國家的肯定。

其實這就是複利的強大,很多富豪管理錢財都是靠這樣的方法。理財的人應該很懂,不瞭解的可以自己查查資料,適合理財。


史之策


朱元璋給了沈萬三一文錢,為何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卻破產了?你怎麼看?

沈萬三生在元末明初,在江浙地區發跡,是有名的大富豪,本名叫沈富,也叫沈秀。由於沈萬三的種種做派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才對其下手,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一次,朱元璋找到沈萬三,給了他一文錢,讓他幫自己放貸,按照天來計算,要百分之百的利息。也就是第一天1文錢,第二天2文錢,第三天4文錢,第四天8文錢,以此類推,朱元璋也就限定了一個月時間。

沈萬三自認為家資鉅富,這點錢不在話下,便答應了下來,到了家之後,沈萬三獨自算了起來。皇帝的命令如果無法達成,那可能是殺頭之罪,或許還禍及子孫。算到30天,竟然達到4、5億文錢,這回就算沈萬三再有錢,也出不起了。

等到時間到了,沈萬三拿不出這麼多錢,最後沈萬三被抄家、家人全部被戍邊流放。事實上,這段故事八成應該是虛構的,沈萬三是個富豪不假,朱元璋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要一國之君召見一個普通生意人,實在比較難辦。很有可能沈萬三一輩子也沒有見過朱元璋。

況且沈萬三如此精明之人,能算不出這百分百利息有多高,如果這是事實,他也一定心知肚明,但皇帝讓他辦的事,他敢說不嗎?不答應也得答應,這個虧是吃定了。堂堂開國之君,怎麼和一浙江富豪聯繫起來了,為何朱元璋要搞倒沈萬三?

沈萬三支持過張士誠

張士誠是元末反抗暴元的先驅者,在一定程度上,張士誠負擔了抵禦元軍很大一部分力量,而且張士誠還並非紅巾軍系統內。在佔據吳中地盤後,張士誠便不求進取,一心享樂,每次出門侍從成群結隊,如有戰事張士誠則裝病不出,在那元末亂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史料記載:

“日夜歌舞自娛。將帥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戰,輒稱疾,邀官爵田宅然後起。甫至軍,所載婢妾樂器踵相接不絕,或大會遊談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軍務為意。”

天下已經亂成一團,要容下三隻老虎,這明顯是大家不同意的,等到陳友諒覆滅,張士誠的末日就來了。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大軍攻向張士誠所在平江城,別看張士誠有些放鬆,卻仍是一方霸主,手下悍將無數,想要攻下平江城絕非易事。

朱元璋首先是勸降,希望張士誠能順應潮流,投降是最佳選擇,如果堅持抵抗,只能自取滅亡。張士誠則根本不回應,只是堅守城池,朱元璋圍攻了平江城,足足打了八個月,最後城中彈盡糧絕,張士誠無法支撐,才被朱元璋俘虜。

張士誠雖然度量不大,卻寧願身死,也不投降,終自縊而亡。這就是朱元璋痛恨張士誠的原因,八個月時間,城內守軍不好過,朱元璋的軍兵同樣不好過,這麼長的時間,元軍還存有實力,如果發生變動,後果不好預測。

其次,正是有浙江地區百姓的支持,張士誠才能堅守如此長時間,沈萬三就是支持張士誠其中之一,為此朱元璋對此人也心懷怨恨。朱元璋稱帝之後,對各地百姓都減免了相應的賦稅,而對江南地區,加重了稅收。

江南地區一直都是大明的賦稅大戶,這毫無疑問,但朱元璋還是存在私心的,對此地的懲罰,就源自張士誠的頑抗。既然沈萬三曾經支持過張士誠,這一富紳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沈萬三曾幫助朱元璋修城牆,並自己掏錢犒賞三軍

張士誠落幕之後,沈萬三當然還活在,並且依舊很滋潤,據說沈萬三還有個聚寶盆,家中錢財是數不盡、花不完的。而作為一個商人,當然要討好當政的統治者。

於是沈萬三拿出了很多錢幫助朱元璋,軍費不夠沈萬三來湊,修城建堡沈萬三來資助,這明明是好事,但無形中沈萬三觸及了朱元璋的逆鱗。

當時朱元璋也很窮啊,帶著一幫窮苦農民起義,經常提著腦袋四處征戰,錢不是那麼好賺的,為此朱元璋也會經常借用一些富商的錢財。等到朱元璋功成名就,沈萬三卻跳出來支援了南京城築城經費,幾乎有三分之一的費用是沈萬三自己掏腰包出的。

建造都城可是國家行為,是政府出錢建造,也許也會有一些承包商,但沈萬三超越了一個商人的本分。恢宏浩大的南京城,竟然是個商人出錢修建的,這讓出身低賤的朱元璋十分不痛快,便想要除掉沈萬三。

另外,沈萬三還提出了另一個危險的要求,那就是要自掏腰包犒賞三軍,這種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是殺頭的罪過。北宋開國名將曹彬,就曾自掏腰包犒賞將士,這犯下軍中大忌,後被降職處分。

沈萬三可是沒有半點官職在身,自己出錢給軍隊,說好聽點叫籠絡人心,說難聽的就是密謀造反,這是朱元璋無論如何也不能坐視不管的。

史料記載:

“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戍雲南。”

朱元璋原本是想殺掉沈萬三的,但在馬皇后的勸解下,這才饒了沈萬三一命,全家被髮配到雲南戍邊。

政治家和商人的不同

朱元璋是個權力慾望極大的人,想要什麼都可以,但要奪走他的權力,他就會跟你玩命。等到靖難之時,為何朱棣能那麼順利,多半能打的武將都被朱元璋殺光了,只留下了耿炳文、郭英,如若剩下幾個如藍玉般的猛將,朱棣定無法取勝。

沈萬三則是一心想諂媚皇帝,希望多出一些錢,帶領其家族更上一層,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卻不這麼認為。修築都城也就罷了,還想出錢籠絡軍心,你這就是找死了。

朱元璋和沈萬三的出發點不同,假若沈萬三能安身自保,不做那個出頭鳥,或許沈家還能繼續延續下去。

另外說點題外話,如果你去南京旅遊的話,導遊一般會給你講一個南京板鴨的故事:

說的是,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時,向沈萬三借聚寶盆,說的是明天雞一叫就還。結果朱元璋連夜下令,把全南京城的雞都給殺了,從此之後,南京再也沒有聽到過雞叫,同時聚寶盆也就再也沒有還過。

也正因如此,南京人擅長製作鴨子,板鴨、烤鴨、鹽水鴨五花八門。

但實際上這些傳說大都不可信,畢竟中間夾著一個清朝,至於朱元璋有沒有坑沈萬三,已經無法查知。


楊角風發作


朱元璋:這南京城太小了,我想擴建擴建。

沈萬三:這是好事呀!

朱元璋:不過,我手頭有點緊,錢不夠呀!

沈萬三拍了拍胸脯,說:沒事,皇上,我老沈可以出錢修一段城牆!

朱元璋看著識相的沈萬三,點了點頭:沈兄弟能出手幫忙自然是好。

過了一段時間,沈萬三去向朱元璋稟告施工情況,:皇上,我負責出錢修建的城牆已經竣工啦!您的修得如何了?

朱元璋一愣:這麼快?

沈萬三傲然說到:是的,沒什麼是錢解決不了的!皇上,我聽您說手頭緊,不如這樣,我再拿點錢為您犒勞三軍如何?

朱元璋一聽,臉色頓時沉了下來,沒有說話,心中想到:好你個沈萬三,你犒勞三軍是想幹嘛?想要收買軍心,將手伸到軍隊裡,想要造反不成?

朱元璋是從社會的最底層走出來的皇帝,他深知創業的艱難,所以當上了皇帝之後,可謂是想盡了辦法去維護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所以,他不允許任何人做出對朱家江山有任何威脅的事。

沈萬三“出錢犒賞三軍”的這個馬屁拍到了朱元璋的臉上,這也讓朱元璋對沈萬三生出了防備之心。

實際上,“富可敵國”這四個字放在古代可是一種危險的政治信號,富可敵國了,便也成了“國之敵”了。

所以,朱元璋也在想辦法想辦法消除沈萬三這個隱患。

這一日,沈萬三突然接到了朱元璋召見自己的旨意,心中頗感納悶,皇帝又找自己幹嘛?難道是手頭又緊了?

沈萬三一見到朱元璋,便聽朱元璋對自己說:聽說你很會賺錢,我手頭緊的很,也想讓你幫我賺點錢,你看如何?

沈萬三聽了,頓時意氣風發地挺直了腰板:草民如果能為皇上分憂,自然願意。

朱元璋拍了拍手:好,爽快!

朱元璋說罷,便順手從案上拿起了早已準備好的一枚銅錢,然後遞給了沈萬三,沈萬三正納悶的時候,卻又聽朱元璋說到:我給你一文錢作為我的本錢,麻煩你用這一文錢幫我賺點小錢,這樣吧,我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也不用多,每天賺的利潤和當天的本錢一樣便可以了。

朱元璋這句話裡挖了個坑,埋了個雷,但是當時沈萬三太自信了,他縱橫商界幾十年,自認為在商界已經沒有敵手了,也沒有能夠難倒他的難題,所以想也不想地一口答應:好,草民願為皇上分憂!

朱元璋一看沈萬三答應了,嘴角輕輕地彎出了一個弧度,似笑非笑地說:如此便辛苦你了。

沈萬三:不敢,能為皇上分憂是我的榮幸。

朱元璋揮了揮手:你且回去吧。

沈萬三回到家後,想了想朱元璋交給自己的任務,可是,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後來認真地在腦海中推算了一番,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原來,每天所賺取的利潤和當天的本錢一樣的話,一個月算下來,沈萬三便得為朱元璋賺到53687萬零912文錢,近5.4個億!當時,朱元璋在洪武年間發行的銅錢是每160文的重量是1斤,16000文錢的重量便是100斤,這近5.4億文錢合算起來便是3355443斤!

即便是將錢換成了一堆破銅爛鐵,這三百多萬斤的破銅爛鐵也能嚇死人。

更何況,朱元璋給沈萬三的時間只有一個月,沈萬三再怎麼厲害,再怎麼自負,他又怎麼可能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賺到5.4個億?

即便沈萬三再怎麼有錢,他也填不了這個窟窿呀!

可是,他已經答應了朱元璋,如果他不能在一個月時間內賺到這麼多錢的話,便是欺君,這欺君之罪,輕則享受牢獄之災,重則自己掉腦袋,再重則全家老小一起陪葬。

所以,沈萬三即使知道自己完不成這個任務了,卻也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儘自己的一切財富去填這個窟窿,祈求朱元璋的原諒,從而將後果降到最低,將自己最後所要受到的懲罰也降到最輕。

於是,一個一個月之前仍然富可敵國的沈萬三,驟然之間,便破產了,成了一個負債累累的“負翁”了。

沈萬三的行為也確實有他的取死之道,他想用自己的財富去拍朱元璋的馬屁,想通過自己的財富去讓朱元璋看到自己的本事。

可是,他卻不知道,對於一個皇帝而言,士、農、工、商這四個階層,不論是哪一個階層的人手裡擁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都不是皇帝所願意看到的結果。

錢,是一種力量的象徵,一個人太有錢了,便會對最高統治者的地位構成威脅。

沈萬三隻會聚財,卻因為不懂政治,導致了自己不會破財,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不過,這也只是朱元璋“被髮生”的一個故事,朱元璋以一介布衣乞丐而崛起,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打下來朱家276年的江山社稷,不可謂不牛!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朱元璋遭到了很多“讀書人”的嫉妒和恨,憑什麼曾經一個沒讀過幾本書、不認識幾個字的“臭要飯的”能夠踩在自己的頭上,自己見了他還得下跪磕頭?後來,朱元璋又採取了不少的政策損害了不少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所以更遭人恨。

於是,便不停地有人向他潑起了髒水。

朱元璋用一文錢算計沈萬三的背後,又何嘗不是在罵朱元璋是一個沒有容人之量、好奪人之利、過河拆橋的“暴君”。

當然,縱觀朱元璋一生所為,對於黎民百姓,他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明君。


流浪的侯爵


這個故事很簡單,傳說朱元璋做和尚的時候去沈萬三家化緣,結果被沈萬三放惡狗咬傷。一直懷恨在心,等到起兵當了皇帝就總想找茬要沈萬三的命。有一次,朱元璋對沈萬三說:“朕要借給你一文錢,利息有點高,你第一天還我兩文,第二天還我四文,第三天還我八文,依次類推,一直還一個月,算你還清行不行。”沈萬三心想我乃天下首富,這點錢算什麼,就答應了,沒想到沈萬三散盡家財也沒能還清朱元璋的一文錢。沈家由此衰落,朱元璋把沈萬三發配到雲南,結果沈萬三在雲南做茶馬古道,做鹽茶生意再次發家。



故事很簡單,很多人都知道,我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想象力,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假的。

首先,朱元璋根本就沒見過沈萬三,據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裡這麼寫道,“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張士誠的軍隊佔領吳會的時間是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朱元璋當時在南京根本就沒見過沈萬三,更不可能設計陷害沈萬三。


其次,沈萬三不是仗勢欺人的人。他非常勤勞,會親自帶領族人耕種,廣闢田宅,富累金玉,雖然有錢,沈萬三屬於為富而仁那類的,樂善好施,特別喜歡解救別人危難,在老家周莊人緣口碑極好,放狗咬上門的和尚,他是幹不出來的。

最後,朱元璋因為開國初對功臣,官員的殺戮,在民間口碑極差,什麼火燒慶功樓,什麼吃不好殺廚子,睡不好殺嬪妃,吃好睡好了就折騰沈萬三,反正就是殺人狂,虐待狂,嫉妒狂。但是這些故事可信性極差,演義性,故事性極強,朱元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在這裡不做深入討論,但是能開國的必定不會是這種“三狂”人員,聽故事,我們也要分辨真假。



醉美木瀆


沈萬三,元末明初人士,原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

人如其名,這個人是真的很有錢,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錢,據相關資料數據得知,沈萬三抄家時的家產合白銀20億兩。

看似如此鉅富的土豪,因為1文錢破產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不過呢,搞垮沈萬三的一文錢可不是一般人的一文錢,這是由當時明王朝的龍頭老大朱重八(朱元璋)給的一文錢,這就自然而然的把不可思議的事變成了一件多麼簡單的事。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搞垮這個明朝首富沈萬三?

當時明朝的當家人是朱重八,就是這個皇帝帶著一幫兄弟哥們打下了大明江山。沈萬三就是在朱元璋創業打江山的過程中開始走上了”因為一文錢破產之路”。

朱元璋攻破張士誠佔據的蘇州後,蘇州地區的當家人就成了朱元璋,作為一名江蘇土豪的沈萬三趕緊主動來投懷送報,捐錢納糧修城牆,發展到後來,甚至是自願給朱元璋軍隊發福利——每人一兩白銀。

朱元璋冷眼旁觀之下,內心萬千草泥馬奔騰,媽蛋,想收買我的隊伍的人心?忽有數學界高來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朱元璋一聽,就這麼辦!於是就這麼做了。

有一天,朱元璋找到沈萬三,並給了他一文錢讓他去奉旨放貸,事前言明,自己每天收取百分之百的利息,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利滾利,一文變兩文,兩文變四文,以此類推,期限一個月。

沈萬三回家後一算,才知大禍臨頭,按照朱元璋的算法,一文錢在30年後就是536870912文,遠超身價。


果不其然,沈萬三在不久後就被抄家流放雲南,朱重八原本是想將沈萬三給咔嚓掉的,幸得由馬皇后求情才保全一命。

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因一文錢招致抄家破產流放的結局,看似戲劇狗血,其實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數,並不是飛來的橫禍。 自古以來,以造反作為創業之路的各個“英雄豪傑”們都需具備以下條件,缺一不可:“筆桿子”、“錢袋子”、“槍桿子”。

沈萬三就是朱元攻佔蘇州之後的“錢袋子”,在朱元璋建國之初由於連年的戰亂,國庫空虛,沈萬三也是經常的給大明王朝的這個新生嬰兒社區送溫暖,甚至是無償輸血,不斷地給與經濟的支持。這個事是“錢袋子”理所應當乾的,但他幹了一件不該乾的事,就是之前說的給軍隊發福利。

朱元璋是一個強勢的皇帝 ,是不允許任何人威脅自己的皇權,皇權的保證就是軍隊,所以他是不允許任何人染指自己軍隊的。沈萬三給全軍每人一兩白銀的福利,在朱元璋看來就是標準的越俎代庖,踩著鍋臺上炕,在收買自己的軍隊,在為有一天擁有自己的“槍桿子”鋪路。

在朱重八看來,筆桿子、錢袋子、槍桿子這三條線應該是永遠的平行線。沈萬三本人就是“錢袋子”,又在拉攏“槍桿子”,要是“筆桿子”也有了那還得了,這何嘗不是在重複走自己創業的那條路?

所以皇帝就怒了:盤他!!!

但是這個又不能明著幹吶,明著幹,那不就成了昏君了嘛,要為人詬病的!這與“仁義之君”的高光形象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就有了一文錢的套路。

嗐,自古套路得人心,尤其是老闆的套路。清朝嘉慶帝時期有句話叫做: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沈萬山抄家,可以說是把朱元璋給養肥了。這足可被認為是朱元璋要收拾瀋萬三的原因之一。

所以,沈萬三的玩兒完,一是因為沈萬三太富,大明王朝需要他的銀子。二是沈萬三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說了不該說的話,讓朱重八同志有了令他不適的聯想。

做人嘛,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說好自己該說的,借用當今最時髦的幾句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馬屁拍不好,親人兩行淚!


歷來現實


江蘇的周邊地區最開始時候的老大哥,是蒙元末年明朝初年地方武裝軍團張士誠的軍事據點,而張士誠的對手是有主角光環的朱元璋。

沈萬三是由於眼瞎了看走眼投資了張士誠,張士誠沒有打過朱元璋自己卻完蛋了,於是在朱元璋消滅張士誠之後,沈萬三害怕了,沈萬三想到自己小命完蛋了有錢也沒有用,趕緊積極納錢納糧表明自己是大大的良民效忠朱元璋。

之後朱元璋公開招標修南京城牆,沈萬三聽到了風聲,一拍頭尋思是個效忠好機會,於是怕被搶,自己競標拿下,朱元璋看見這傢伙連沒有油水的工作還要搶內心超級感動,看看自己國庫裡沒有一分錢有人買單了,瞬間高興的起飛直接同意了。

沈萬三自己想到既然都是為了表現那自己就豁出去了,於是下了血本又是請高級工程師,又是修建了大部分的城牆,這一大半有三分之一是他修的,工程所用的錢全部這個土豪自己掏腰包,因為沈萬三是找到高級工程師,所以修的牆不但質量槓槓的而且完工時間還比較快。

事情既然都到這裡了是不是就結束了,當然沒有,沈萬三覺得自己好事都做過了竟然腦子一抽,做了一個膽大包天的智障決定,這個是什麼決定呢?事情的起因是在沈萬三交工之後發生的,沈萬三竟然主動要求由他自己出資犒勞武力值爆表的朱元璋的軍隊。

朱元璋耳朵一聽腦袋一想,用嘴說到“呵呵噠,老子這麼多小馬仔,就你個小嘍囉還想給我的馬仔發工資?”。

沈萬三嘴角微微上揚想到:“這老頭子不信我有這麼多錢,看我說出來嚇死他”,表示別說就這些小馬仔,再來一打我也有錢賞。

朱元璋還是耳朵聽到腦袋想到:“這傢伙竟然敢在老子面前吹牛,看我往後不搞死你”,但朱元璋他不露聲色,依然毫不領情地表示“我自己的馬仔我自己犒勞,你就不用操心了”。

估計朱元璋想的是我自己的軍隊被你犒勞了,那是我的軍隊還是你的軍隊?所以自此以後朱元璋開始一肚子壞水的想法子要除掉這個沈萬三。

這一天還是到來了,忽然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自認為極好的主意,就給了萬三他一文銅錢,讓他拿去做本錢,代替我去給別人貸款,但是隻有四個星期的期限,收的利息就是成倍的增加,就是指數增長,每天的利息就是一比一,簡直比細菌繁殖速度還要快。

比如說這一文錢是細菌,到了第二天就是兩個細菌,第三天就是四個細菌,第四天就是八個.....沈萬三這樣的帳竟然沒有算好,自認為朱元璋的水平我還不知道,難道怕你不成,於是沈三萬傻傻的上當受騙答應了,這時候朱元璋簡直高興的起飛了。

好了,沈萬三非常開心的到家了,這時候想算算自己下一個月能掙多少,就拿起計算神器算盤,按照朱元璋的算法傻乎乎的算了起來,我的天到了第二十天就達到了五十二萬,到了四個星期就達到了三億多了,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沈萬三這時候拿著算盤懵逼了,這老朱難不成學過高等數學,自己竟然被他耍了。

三億,沈萬三當然還不了,於是朱元璋說你個沈萬三連我的賬都敢賴,就發配了沈萬三。

那麼問題來了事情真是這樣嗎?

其實富可敵國的萬三,根據考證本名沈富,在元初出生元末駕鶴西去,以上的故事自然也就是虛構的了,如果沈萬三泉下有知想必會說:“我的天啊這誰把我杜撰的這麼傳奇,還幫老朱修城牆,最後被充軍雲南流放而死,真是不考慮我的感受。”


風塵素人


一、沈萬三是如何成為明朝首富的


1、買地種地


沈萬三原名沈富,他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過著食不飽福的日子,長大後不甘心再過這樣的日子。


沈萬三隨父親把家遷到了景色秀美的江南小鎮,注意科學種田,注重灌溉和施肥,並不靠天吃飯。在他的科學經營下,不管是豐年還是災年都有比較好的收成。別人種地都是盼著增加糧食收成,他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這麼多的土地他自己種不過來,他僱人,給農民的種地勞務費用比農民自己種地掙的還多,農民們算起了賬,覺得還是賣土地打工合適,從此起家。


"躬稼起家","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明史》)


2、買賣珠寶


沈萬三沒有侷限在種地買賣糧食上,他又把種地掙來的錢開當鋪、銀號和錢莊。蘇州經濟發達,有錢人很多,這些有錢人喜歡收藏珠寶,沈萬三買賣珠寶,低價買高價賣。


沈萬三重信譽,不光蘇州,南京的很多商人也經常光顧他的當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沈萬三的名號在全國打響,成了全國有名的富商。



3、做外貿生意


真正使沈萬三成為鉅富的途徑是做外貿生意,明朝建立以後,京杭大運河已經開通,所以他被稱之為“海外貿易的先驅者”。


那個年代人們對茫茫海洋有很大的畏懼感,但是有遠見有膽識的沈萬三卻帶人揚帆遠行,主要針對高麗、日本和琉球,有時候也去南陽群島等地。把江浙一帶的絲綢、茶葉、陶器以及工藝品等特產運到海外,回來時又帶上海外的珍寶、香料、藥材等。來來回回都不空船,從而賺取了鉅額差價,從而獲得了J源源不斷的財富。


幾年下來外貿做下來,他擁有的資產合人民幣132,000多億,相當於2萬億美元,這些錢足以能買下整個大明朝,也能買下美國現在的兩個蘋果公司。



二、沈萬三是如何破產的


沈萬三作為一個成功的富可敵國的商人,可最後破產了,原因如下:


1、站錯了隊


沈萬三做生意是有眼光的,可是他投資的時候眼光出問題了,當時很多起義軍勢力有強有弱,以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為代表的都是比較有實力的,他選擇了張士誠。


2、表現過了頭


張士誠被消滅後,沈萬三知道自己自己面臨的處境不容樂觀。


沈萬三抓住表忠心的機會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資材料,還找了專門的技術人員做設計,幫朱元璋建城牆。


沈萬三沒有做到適可而止,一時衝動他又想再表現一次。於是做出了一個特別傻的決定,幫助朱元璋犒賞軍隊。


《明史》: 朱元璋問:“朕有百萬軍,汝能遍濟之乎?”沈萬三說:“每一軍犒金一兩。”朱元璋說:“此雖汝至意,不須汝也!”


所以這是朱元璋不願看到的,擔心他的皇位和軍心被動搖。



3、一枚銅錢破了產


這時候的沈萬三還想繼續在朱元璋面前炫富。


朱元璋說:你做生意很有道道,現在我用這一枚銅錢做本錢,明天利息加倍,後天再加倍,一直到30天,你連本帶息一塊給我送來,如果你拿不出這些錢,就任我處置。


沈萬三頭大了,媽呀! 他徹底傻了,這才知道不是個小數,感覺大難臨頭了。這分明就是利滾利啊,比現在的高利貸還厲害,兩塊變四塊,四塊變八塊……以此類推,一直到30天,也就是這一文銅錢變成了2的30次方文,即 536870912文,這麼短的期限他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的錢。


果然不出沈萬三的預料,30天后被抄家,後被流放,80歲高齡,最後客死他鄉。


《明史》記載:奉詔出資建南京廊廡千餘楹,築京城洪武門至水西門段。以請犒軍觸怒太祖,流放雲南,家產充公。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因為一文錢破了產的故事,這個歷史故事告誡後人:做事要高調、做人要低調。


沈萬三的身敗,更多的是政治的因素。雖然有錢,但是由於開始站錯隊,最後想本著散家財的初衷,卻拍馬屁拍到了豬蹄子上,引起了猜忌,好心辦了錯事。


歷史漫談君


萬三萬三,萬戶第三。古代商賈鉅富素有以富貴之中取“萬”字為後綴的謙虛毛病,如沈萬三本名沈富,因自詡為江浙第三的萬元富戶而取名沈萬三。



沈萬三可謂是富得流油,富可敵國,富得幾欲有千金散盡還復來之勢。光釀酒所屯之水便需良田數十傾造池。而對於沈家富貴來源則眾說紛紜,越說越奇。其中最吃香之說當乃“聚寶盆”一說。說沈富曾為平民時一日曾見人捉蛙百餘於街口待價而沽,沈富見而大驚知乃金蟾百餘而不忍有人暴殄天物殺此祥瑞之物故囫圇買下本欲改日於河邊放生以求好生之德不料卻見其通通跳入自家瓦盆之中消失不見而盆點石成金。擲金一則得二,二而得四,四而得八,如此增長,頃刻間則聚金缽滿盆盈。後此聚寶盆在修南京城牆時為止城牆修而復塌的邪性被其埋於聚寶門下以鎮祟。



顯然,聚寶盆之事純屬扯淡子虛烏有之事,蓋多為商人不願將發家本領托出為造勢而捏造的蹩腳故事,信之則貽笑大方。

然而,沈萬三故事捏的已經足夠蹩腳了,也可見其極盡“謙虛”之能事。所謂滿招損,似沈萬三這般滿世界炫耀實則於與死神同舞無異。

坊間傳聞,沈萬三曾於平江對張士誠鼎力相助而致明軍對平江軍工不下苦頭嘗便。等到平江易主沈萬三又抱起了朱元璋的大腿不僅斥巨資替明修南京所毀城牆更慾望替其以每人一金犒賞三軍。時沈萬三所修城牆為南京城所修三分之一之多且為最難規模最大自洪武門至水西門處綿延十數里。可氣的是如此工程朱元璋需調整個明朝機構方可緩緩圖之而沈萬三卻於月內一蹴而就。



此後,沈萬三深恐朱元璋計較平江之仇又提出願替其以每人一金犒賞三軍百萬人。然而龍有逆鱗,觸之必傷。三軍者,皇權倚仗,國之利器,又怎麼能讓一區區商人把士兵對自己的好感奪了去,彼居心叵測,大逆也!故而朱元璋勃然大怒欲以大逆罪殺沈萬三以儆效尤。馬皇后說“不祥之人,自有天收”,朱元璋改抄其家財,流放其至雲南煙瘴之地。

然據史學家反覆考核明沈萬三多為杜撰,沈富者終其一生生於元而亡於元。如古《吳江縣誌》與今顧誠所作《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蹟考》等多部著作反覆核實蓋沈萬三於明乃杜撰無誤。此論斷為南京大學明史專家潘群教授所證實。沈家之財起於農(大地主),繁於商(跨國海貿),為元末徹頭徹尾的大地主兼商人。

今影視又有朱元璋以錢一文而破沈萬貫家財一幕。朱元璋因記恨平江之仇又嫉沈萬貫家財故而向沈提出為檢沈是否卻有致富理財通天之能願寄銅錢一枚以日復息計之一月而取。結果兩天得二,三天得四,四天得八……一月過後終至沈萬三砸鍋賣鐵傾家蕩產之地步。

故事好看卻蘊含一千古哲理:胳膊擰不過大腿,經商幹不過從政。


不書


作為元末明初的江南鉅富,沈萬三無疑是歷史上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他“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甚至民間傳說他的家中有一個聚寶盆,無論放什麼東西進去,拿出來的時候,都是稀世珍寶。

當然了,這個傳說,實際上是一句誇讚沈萬三生財有道的讚譽之言,是一個隱喻。不過,這也從側面表現了沈萬三的確擁有無數財產。

(沈萬三劇照)

那麼,作為資產無數的“江南第一富豪”,沈萬三最終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呢?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沈萬三雖然很富裕,但是最後破產了。他之所以破產,是被朱元璋套路了。

這個故事是說,朱元璋曾經給沈萬三一文錢,要求沈萬三為他放債,放債時間為一個月,而朱元璋收取的利息以天來計算,每天都要翻一倍。

沈萬三不敢得罪朱元璋,同時,他也沒細算,覺得可能並沒有多少錢。因此,他當場便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利息再怎麼多,也是幾文錢的事,根本就不值得在意。結果等他回家,仔細算了算,才發現在一個月後,他竟然要給朱元璋5億多文錢的利息。等一月之後,朱元璋來要賬時,沈萬三因為拿不出錢,被朱元璋抄家了。而他本人,也被流放到了雲南。

不過,這個故事也僅僅是一個傳說,內容顯得漏洞百出。畢竟像沈萬三這樣的精明商人,怎麼可能落入朱元璋的圈套中呢?而且根據史料記載,沈萬三的家產超過2000萬兩白銀,明朝一兩銀子普遍可換到1000多文錢,沈萬三怎麼可能拿不出區區5億文錢?

那麼,歷史上的沈萬三,其真實結局,究竟是怎樣的呢?

(朱元璋劇照)

在《明史》的記載中,沈萬三最終的結局依然和朱元璋有關。朱元璋統一天下之後,決定修建南京的城牆。但由於當時天下初定,嚴重的軍費開支,導致國庫空虛,朱元璋竟然一時間拿不出那麼多錢。

江南鉅富沈萬三在得知消息後,主動拿出了上百萬兩白銀,幫助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牆。當然,沈萬三這麼做,也是有目的的。由於他之前曾出資幫助張士誠,因此朱元璋對他並沒有什麼好感。現今天下大定,沈萬三肯定要主動示好新皇,彌補兩人之間的關係裂縫,這樣才能保證日子過得舒暢。

不過沈萬三在出資建城以後,仍然覺得不夠,於是他主動向朱元璋請命,表示願意再次出錢犒賞三軍將士。朱元璋得知消息以後,大怒,他認為沈萬三僅僅是一介匹夫,竟然敢說犒賞天子軍隊這樣的話,顯然是有奪權的想法。這種人,必須得殺。

馬皇后聽說這件事以後,勸解朱元璋說:“法律是用來處置不法之徒的,不應該處置沈萬三這樣的不祥之人,不祥之人自有天收,陛下你不用殺他。”

最終朱元璋放過了沈萬三,但卻沒收了他的家產,並將他流放到了雲南。

(張士誠劇照)

事實上,關於沈萬三的結局,在歷史上還有一種說法。

清代史料《吳江縣誌》記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這個史料是說,早在1356年,張士誠佔領吳會的時候,沈萬三就已經死去了,而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在1368年,因此沈萬三根本沒有可能為朱元璋修南京城牆,更加不可能被流放的雲南。

由於《吳江縣誌》的史料是源自明朝莫旦編撰的《吳江志》,而莫家與沈家又是有姻親的兩個家族,因此這個說法雖然與《明史》相悖,但卻依然有一定的依據。

當然了,也許當時沈萬三確實已經去世,不過,當時沈萬三的家產還在。朱元璋從沈萬三後代那裡獲取財產,也是有可能的。總之,有一點是肯定的,朱元璋建國以後,確實憑藉他的權勢,不勞而獲沒收了沈萬三的鉅額財產,這是不爭的事實。

(參考資料:《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傳》《吳江縣誌》)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沈萬三的原型是沈富,是今天的浙江人,生活在元朝,死於明初;

沈萬三就是一個發家致富的神話,尤其在江南地區流傳很廣。


在明末,天下大亂,起義軍四起;沈萬三卻把注壓在了江南起身的張士誠身上,可最後朱元璋滅了張士誠;沈萬三也有不祥預感。之後朱元璋因為要把南京作為都城,那就是要修城,可是剛從戰亂過來,建國也不久,國庫裡沒多少錢,朱元璋就想了個主意:要富豪出錢修牆。等告示一出,沈萬三覺得這是一個搞好跟朱元璋關係的機會;二話沒說,大筆一揮,直接表示自己出資修牆;因為沈萬三舍得花錢,也請了最好的建牆工人、設計師,很快高質量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並很快完成了驗收,交工;可這時候沈萬三不知道是以前太順利了?!居然在朱元璋面前炫富,這還不算,還說嫌錢不夠,還可以犒賞軍隊;這下可惹得朱元璋不高興了。心裡想:你小子,別以為有兩個錢就這麼張狂,在皇帝面前還這麼嘚瑟,還要犒賞軍隊;那軍隊是你的還是我的。朱元璋心裡很不舒服,最終想出了以整治沈萬三的辦法,你不是很有錢嘛,我給你一文錢,每天的利息是百分百,而且是利息轉化為本金,朱元璋要沈萬三拿著這一文錢去向別人放貸,期限是一個月。這簡直是高利貸中高利貸,指數爆炸式增長,最後居然需要拿出來好幾億兩白銀;沈萬三當然拿不出來,沈萬三這才發現這是朱元璋給自己挖的坑,還是自己跳下去的。到了期限沈萬三拿不出這麼多錢,朱元璋就有了治罪沈萬三光明正大的理由,沈萬三最後被髮配雲南。死後葬在了貴州。


沈萬三主要是在朱元璋面前太嘚瑟,老朱畢竟是皇帝,他有軍隊,你只有錢,惹了他,可沒好果子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