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記得曾經的英語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要敢於承受優秀”

,當時有點詫異,一般人們常說,要敢於經受住苦難與挫折,沒聽說過優秀也需要敢於承受。

當下反思了下,覺得也有道理。在課堂上,有些同學因為膽小,哪怕老師提問的問題,心中完全有數,也不怎麼敢主動發言,默默看著其他同學大膽表現,在集體中越來越有影響力,老師的關注度增加,機會、學習成績、同學緣、能力等各方面都隨之提高。

其實很多時候,這樣那樣的顧忌和擔心,不單單是膽小的原因,更多的是思維認知的不足,容易給自己設限,持續待在低段位的舒適圈中默默耕耘,成長效果不言而喻。

01 莫要自我設限,人生當有一萬種可能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跳蚤實驗

或許很多人聽說過“跳蚤實驗”,在一個玻璃杯中放入一隻跳蚤,跳蚤很輕易能夠跳出來,反覆多次,結果是一樣的(有實驗表明,跳蚤能夠跳的高度可達身體的400倍左右)。

接下來再次把跳蚤放入杯中,蓋上了玻璃蓋,可以聽見裡面“砰砰”的跳擊聲,跳蚤每每都重重地撞擊在玻璃蓋上,隨著“碰壁”的次數增加,它開始調整自己的高度,不再撞擊到杯蓋。

一段時間後,跳蚤開始在瓶蓋高度以下的空間自由跳動,這時輕輕地拿走蓋子,發現這隻跳蚤依然持續在瓶子空間內跳動,再也沒能跳出來。

這隻跳蚤是沒有能力再跳出杯子嗎?答案不是的。是因為它已經為自己設置了高度的界限,杯子的高度就是它無法逾越的心理界限。

生命最大的不幸是,沒有千萬人阻擋,自己卻先繳械投降。

這個小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多時候,姑且不論能力,因為過去的經驗、“碰壁”遭遇,亦或是無知,自我設限,還未開始前,早已放棄了自己。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人類百米賽歷史五大關口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生物機械學博士吉迪恩.阿里爾曾預測:9秒60也許是人類百米的極限。從人體機械的角度來講,超過這個速度可能會導致骨頭斷裂,關節軟組織脫離。

然而,2009年,牙買加短跑名將博爾特跑出了9秒58的成績,打破了所謂預言的身體極限。從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來看,這其實不過是又一個新起點罷了。

不要自我設限,人生當有無限種可能。墨菲定律表明,“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他就更有可能發生”,提升思維認知,摒棄低級的努力,實現人生高段位的打法。

02 認知突圍,學會人生高階打法

下面圍繞《認知突圍》裡面的部分觀點,幫助大家開拓思維,提高認知,思想打開了,便能很好的指導行為,否則從根源上走偏,再努力也難以抵達目的地,甚至有可能朝著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1、“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真正含義

或你很早就聽說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路遙的《人生》也中提到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關鍵的那幾步,比如高考、工作、婚姻等,選擇正確了,比努力十倍百倍都奏效。

但是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選擇,是否每一步都輕易做到了對的選擇?或許存在僥倖,這個另當別論。其實“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努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知識能力眼界不夠的話,你是不會選的,你不知道怎麼選擇才是所謂的對的選擇,選擇本身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看起來不費力地做出正確的選擇(此處“正確”也是相對而言,至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選擇大於努力,但是如何選擇本身也是一種努力

2、所謂的“拖延症”“懶”,都是認知不夠的表現

常常聽到“拖延症”這個詞,學習、工作或生活中,佈置的作業、安排的工作任務或計劃的重要事項,不到最後一刻被逼到不行,才意識到嚴重性,開始著手做,雖然通過最後的專注力,完成的還算高效有質量,但也常常因為時間緊張,多少存在些紕漏。

不能做到100%完善,成績自然中游徘徊,得獎沒有你,好的機會沒有你,同預期有偏差中有你,時間花了沒?花了。精力付出了沒?付出了。收穫的回報呢?為零。“一件事情,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極致”,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思想,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其實心理學中,並沒有拖延症,很多人拖延、懶,都是因為認知能力不足導致的,其中包括思想上不夠重視,未必真正明白事情的重要性,沒有很好的方法等。

提供四個小建議:

  • 多看多學多瞭解,擴充知識面;
  • 學會分解任務,按時逐個突破小任務;
  • 認識優秀的人,融入他們的圈子,靠近學習模仿他人優秀的習慣;
  • 保持即時的反思,比如記錄小日記等。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拖延症”更多情況是認知不足的表現

3、正確的財富觀

財富的積累很簡單,不外乎四個字“開源節流”,老一輩留給我們的思想大多數是“省錢”思想,但是我們發現,省錢並沒有讓他們這輩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相反,無節制的省錢,反而會讓日子過得更差,因為它省掉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可能,省掉了與優秀的人接觸的機會,省掉了和未來更多鏈接的可能性。

“開源節流”更重要的是開源,而非節流。開始賺的少沒關係,投資自己的大腦,擴充知識,提升認知,開闊思維,可以讓我們做事更佳,抓住更多的機遇,進而獲得更多的財富。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學會理財,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關於理財,不是簡單理解的開源節流,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主要包含六個方面:收入、消費、儲蓄、投資、負債、保險。

“水庫模型”來舉例很好理解:比如你是一個水庫的管理者和擁有者,每月給水庫灌水是“收入”,通過大壩灌溉外流是“消費”,水庫中的存水是“儲蓄”,旁邊有口水井慢慢向裡面注水是“投資”,當水庫乾涸向其他水庫借水是“負債”,還水時多給出的水是“利息”,水庫遇到意外需要修築是“保險”。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維護好這樣一個系統,需要總收入遠遠大於總支出,賺錢的加速度超越了消費的加速度,才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4、學歷不等於知識和智慧,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們看到很多的父母,以孩子考上大學為榮,甚至鼓勵考研,讀博,認為博士出來後孩子的前途將一生無憂,有些畢業生畢業後就不再看書了,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因為社會變化很快,不進步很容易被替代和淘汰。

我們也可以看到,社會中很多起點不高的人,卻獲得了很高的成就,這離不開自我的提升和上進。

高層次知識的修行不是靠學歷可以解決,因為智慧只有自下而上,而不能由他人自上而下傳授。——《認知突圍》

知識的定義是很寬泛的,不侷限於學校所學到的才算知識,課本以外的就是閒書,讀閒書就是在浪費時間,這樣的思想導致認知的侷限性,成為名副其實只看教科書的“書呆子”。學歷不等同於知識,金錢,智慧,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學歷不等於知識、金錢和智慧,仍需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5、關於知識體系

知識是分層次的:

  • 信息知識:一般通過外界直接攝入而來,比如學校教科書裡的知識,他人的經驗知識等;
  • 加工知識:通過對“信息知識”加工而來,加上自己的思考或實踐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 體系知識:在某個領域積累足夠多的“加工知識”,並有能力將它們有機地形成一個系統,可以稱為某個領域的體系知識;
  • 智慧:是最高級別也是最得到的一種指導行為的反應,需要大量的“體系知識”搭建融合,形成自己的智慧。

智慧是自下而上內化積累的,並不是通過他人傳授所得,很多人道理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源於所懂的道理,是處於知識體系中第一層,沒能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人生智慧。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知識體系層級圖

6、關於分享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有些孩子獲得了好的想法,喜歡藏著掖著,不願與人分享,其實這樣的成長是最慢的。

分享可以帶給我們的好處:

  • 分享利人利己:分享可以促進對知識的吸收消化,讓他人有所得,有時候提出的新見解,可以觸發我們更多的思考;
  • 分享倒逼自己完善知識體系:當要分享給很多人時,會無形中倒逼我們提高標準和要求,更加主動和認真地去完善知識體系;
  • 分享利於查漏補缺:分享後,免費獲得的各類反饋和信息,是一個非常好的查漏補缺的機會,正面意見增強自信心和動力,反面意見促進反思改進,更好地提升。
《認知突圍》:很多“坑”越早知道越好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寫在最後:

人生第一快樂是做到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樂是做到別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李敖

摒棄自我設限,拋開低級的努力,突破思維侷限,提升認知,學會人生高階打法,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形成人生智慧,將指導我們抵達嚮往的生活。


我是@夏梓Elsa ,熱愛讀書,寫作,分享,相信心靈的力量,可以帶我們抵達夢想的彼岸,沉下心,持續做正確的事兒,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