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前段時間,#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突然上了熱詞榜,雖然這事兒官方已闢謠,卻給老百姓留下了幾個疑問,譬如:

  1. 兩院是什麼?我只聽過中科院,中國工程院是什麼鬼?比中科院厲害嗎?
  2. 為什麼鍾南山、李蘭娟、袁隆平這些大拿,卻不是中科院院士?

……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關於“兩院”,特意問過身邊一些非科學界、非學識淵博的朋友,說白了就素人,有點知識的普通老百姓,得到的結果就是隻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至於兩者有什麼區別就更說不清楚了。

所以,這篇文章希望能把中科院和工程院這兩個中國最高科學殿堂的區別和關係簡單地說清楚。


為什麼很多人只知道中科院(中國科學院),而不知道工程院(中國工程院)?

中科院成立的時間比工程院早,有品牌優勢。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剛剛成立的中國,百廢待興、基礎薄弱,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綜合國力不強,要想在國際上穩腳跟,中央提出了“兩彈一星”計劃,雖然“兩彈一星”計劃資料顯示在50年代中期,但這件事情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有了初步想法。

早在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進駐北平時,就已經由郭沫若開始醞釀中國科學院了。11月1日,僅在新中國成立1個月後,中國科學院便成立了,首任院長郭沫若。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文津街三號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除了郭沫若,籌建中科院的還有惲子強(化學家)、丁瓚(心理學家)、錢三強(核物理學家)、黃宗甄(編輯)、陳伯達(毛澤東政治秘書)、李四光(地質學家)、陶孟和(社會學家)、竺可楨(氣象學家)等科學家。(這個團隊很有特色,很有意思)

中科院成立以後,兩彈一星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中科院身上。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載人深潛、深淵科考關鍵核心科技問題的攻克,中科院為國家安全和戰略科技任務做出了重大貢獻,當然中科院的成就遠遠不止這些,還有第一臺計算機、青黴素、牛胰島素……等,有興趣的可以去官網看看。

可以說,中科院的這些舉世成績成為了它最硬核的品牌力量。


中國工程院,新時代的必然產物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中國工程學院,成立於1994年6月,它是我國工程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請注意“工程技術界”五個字。

再看看對中科院的定義是什麼?——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工程技術VS自然科學,這就是中科院和工程院的本質區別。一個相當於綜合性大學,一個相當於專業性大學。

再看工程院成立的背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後,全國工作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速實現工業化是當務之急。大規模社會性基礎設施建設、大科學工程、國防工程等是工業化社會的命脈,是數十年、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

這個時候,中科院原設的技術科學部已不能滿足工程科學發展的時代需要。

所以,張光鬥(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和工程教育家)、王大珩(光學家)、師昌緒(材料科學家)、張維(力學專家)、侯祥麟(化學工程學家)、羅沛霖(電子學與信息學家)等學部委員(院士)認為,為了順利完成中華民族這項歷史性任務,必須提高工程科學的地位,加速培養更多的工程科技人才,成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是十分必要的,兩次上書中央後,中央接受了他們的建議,於1993年決定建立中國工程院,聘請3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並遴選66名院士,一共96名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工程院成立後,為我國科技事業的進步和創新人才的培養髮揮了無可替代的引領和表率作用。

從載人航天、載人深潛、探月工程,到三峽工程、青藏鐵路、高速鐵路,從西氣東輸、特高壓輸電、超超臨界發電到高性能計算機、下一代互聯網,從超級雜交稻到重大疾病防治等,我國工程科技領域取得的每一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都有工程院的貢獻。

從兩院建立的背景,其實很清楚他們的區別和價值。

有人比喻科學院“實”,工程院“虛”,因為科學院在各地都有分院,研究特定的方向和領域,自己也有大學;而工程院更像一個俱樂部性質,管理分散在全國各地、各個不同單位的工程院院士。

雖然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認同。要說“實”和“虛”,我認為中科院更“虛”,工程院更“實”,因為中科院是理論+實操研究,注重學術發展;而工程院則以工程技術為主,注重技術發展。


有工程院和中科院的“雙院士”嗎?

從待遇上看,“兩院”都是部級單位,直接隸屬於國務院,同時都向國家提供專業的諮詢。兩院院士均享受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中科院和工程院因都是科學界的最高殿堂,只因其定位不同,吸納人才的標準也不一樣,儘管今天“兩院”章程仍允許交叉當選,但實際上基本也不再可能了。

工程院成立之初,為了提高中國工程院在國際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就從中科院聘請了一批人擔任工程院院士,這些被聘為工程院院士的科學院院士都是非常具有實力和貢獻的科學家。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1994年中國工程學院聘任了30名中科院院士擔任工程院院士,1995年聘任了4名,此後沒再繼續,這34名“雙院士”也成了“絕版”。

現在,這34名“雙院士”有的已經與世長辭,健在的雙院士都是“瑰寶”。如清華大學教授、建築學家吳良鏞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機車車輛動力學專家沈志雲等。

這樣一來,結合鍾南山、李蘭娟、袁隆平的履歷來看,為什麼不是中科院院士,而是工程院院士自然就很清楚了。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素人科普:為什麼多數人只知中科院,而不知工程院?

目前,工程院院士有916人,中科院有826人(平均年齡73歲,80歲以上佔42%)。無論是中科院院士,還是工程院院士,這些科學家都為中國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都值得大家敬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