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物理會成為公認的高中理綜最難學科?

古今說史


本人就是一個談物理色變的人,當年高考,就栽在物理上,差點兒玩兒完:)對我來說,物理=無理!

當年學物理,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因為只有兩個選項:文科、理科,雖然我文科方面更突出一點,但老師、父母都認為文科升學率低,且“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根深蒂固,我認為他們是為我著想,而且說實話,高二分科之前,我的物理成績還不是很糟糕,自覺還有上升空間。於是選擇了學理。但是後來,事實證明判斷失誤,我就沒有學物理的腦袋!所以,選擇很重要。現在高考改革後,3+3模式,選擇更靈活,假如你認為沒有學物理的思維,那麼最好繞開:)

什麼是學物理的思維呢?我不是專家,只是從個人經驗來說,如果抽象思維能力強,立體幾何學得好,選物理沒問題。如果更擅長形象思維,學好物理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飛飛飛飛的魚兒


對於一個已經有十餘年中學物理一線教師工作經歷的人來說,我深刻的感受到中學生對於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愛與怕!在我所教的學生中,不乏有高考物理接近滿分的學生,應該說每一屆高三畢業都會有一些,可是大部分學生都很害怕學物理,甚至也有很多學生到高三的時候還是上不了50分,可以說是對物理很害怕,幾乎是沒有什麼信心,我看很多老師回答的都很仔細了,這裡我就不多說,我就談幾點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最關鍵的一條就是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浮躁。很多學生功利性太過於強,總希望學一段時間,立馬成績上就會有所表現,然後就會受到各種獎勵,這個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高一開始的時候和高三開始的時候,高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還是挺喜歡學物理的,也覺得物理並不是太難,可是考下試來後成績很不理想,覺得自己很努力學習物理了,可還是沒有好的成績,就不想再學下去!可是物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高一高二更多的是培養你的物理思維和學科素養,題目訓練的少一些,所以做題的時候感覺不好,成績就不太理想,其實高一高二思維訓練好了,到高三之後成績會突飛猛進,但是功利性想法已經讓他們無法堅持到高三,所以早早就放棄了。另一個時間段就是高三開始的時候,高三開始的時候接觸到的題目綜合性很大,可很多學生前後連接銜接連貫的能力不夠,結果考的一塌糊塗,結果才堅持了一個月就堅持不下去了就放棄了。

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學生普遍都很懶。當然,這裡的懶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懶,我認為學習過程中的懶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行為上的懶一個是思維上的懶!物理科目的特殊性,需要兩方面都要勤快,可是往往很多人只是一個方面的情況,另外一個方面就很懶,比如很多女生行為上很勤快,可是思維上就很懶,讓他去打掃衛生,或者記憶某些東西,她可以很快的去記去做,可是讓他動腦思考一個問題,他就直接不想動,最後導致很簡單的一些問題都不想思考!而很多男生呢,又是相反,大腦喜歡動,可是不喜歡動手,不喜歡記憶,很多時候讓他思考一個問題,他可以很快思考出來,可是思考好之後,他就不想把它記下來,需要動手的地方,他也不想動手,最後考試的時候基礎知識完全不牢,基礎知識不牢,當然就全盤皆輸!所以要想把物理學好,一定要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勤記憶,這樣勤快的人當然就比較少了。

最後再強調一點,就是更多的學生都無法堅持到底!其實很多能堅持到最後的學生都會發現,堅持下去,回過頭來一看就會發現一切豁然開朗,根本就不像想象中那麼難,因為物理是環環相扣的,就像一條鏈條,只要中間有一環斷了,就很難連接起來,思維就不能打通,就不能形成物理學科思維,可是往往有學生中間有一段時間不能堅持,導致這一條鏈條中間斷了就很難接通,當然學起來就越來越難了。

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用,如果有孩子正在讀高中,並且比較怕物理 ,一定要告訴她,堅持堅持,堅持到最後,你一定會成功的,謝謝!


yiming教育工作者


答:個人認為,物理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抽象思維、空間想象力等等,還需要一些獨特的技巧,使得一部分人學習物理非常吃力。


本人不是教育行業的,但是對這個問題比較有興趣,因為高中時期,看到很多同學學習物理非常吃力;而我在高中時期,每次考試無論題目難易,基本都能考到接近滿分,所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僅供參考)。

在高中時,班上很多同學的物理都不好,與理綜的生物化學相比,整個班級的物理平均分,要比其他科目低上很多,確實說明了物理這個科目比較難。


在大學時期,一個經歷讓我印象很深刻:大學課程有一門“機械設計”的課程,裡面會考到幾何體的三視圖(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有一次,一個同學問我一個不算難的幾何體,如何畫出三視圖;在我看來,很容易看出哪有一條線,是虛線還是實線的問題,但是對這位同學來說卻非常困難,最後花了好大精力,對方才勉強想明白。

之所以提到這件事,是因為這件事讓我明白,每個人的空間想象能力存在差異,一個幾何圖可以在某個人大腦中隨意旋轉後,還能清楚地辨明每條稜角,但是對部分人來說就是做不到;就像有些人擅長記憶,有些人又不擅長一樣。


物理中有很多場景考驗空間想象能力,需要較高的抽象思維,做實驗還需要動手能力,對這方面不擅長的人,學習起來就會很吃力;個人覺得這是每個人特長不同而已,一個同學物理學不好,有可能在英語、語文上就特別突出。

另外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個人認為學習物理得靠理解,包括公式記憶都需要做到完全理解,才能靈活應用,這算是理性思維的一個應用吧!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個人認為,物理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抽象思維、空間想象力等等,也少不了一些獨特的技巧,使得一部分人學習物理非常吃力。本人不是教育行業的,但是對這個問題比較有興趣,因為高中時期,看到很多同學學習物理非常吃力;而我在高中時期,每次考試無論題目難易,基本都能考到接近滿分,所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僅供參考)。 在高中時,班上很多同學的物理都不好,與理綜的生物化學相比,整個班級的物理平均分,要比其他科目低上很多,確實說明了物理這個科目比較難。在大學時期,一個經歷讓我印象很深刻:大學課程有一門“機械設計”的課程,裡面會考到幾何體的三視圖(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有一次,一個同學問我一個不算難的幾何體,如何畫出三視圖;在我看來,很容易看出哪有一條線,是虛線還是實線的問題,但是對這位同學來說卻非常困難,最後花了好大精力,對方才勉強想明白。 之所以提到這件事,是因為這件事讓我明白,每個人的空間想象能力存在差異,一個幾何圖可以在某個人大腦中隨意旋轉後,還能清楚地辨明每條稜角,但是對部分人來說就是做不到;就像有些人擅長記憶,有些人又不擅長一樣。物理中有很多場景考驗空間想象能力,需要較高的抽象思維,做實驗還需要動手能力,對這方面不擅長的人,學習起來就會很吃力;個人覺得這是每個人特長不同而已,一個同學物理學不好,有可能在英語、語文上就特別突出。 另外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個人認為學習物理得靠理解,包括公式記憶都需要做到完全理解,才能靈活應用,這算是理性思維的一個應用吧!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檸檬愛旅遊


作為一線中學物理教師,我深知中學生們對於物理的愛與恨!在我曾經送過的歷屆高中畢業生中,也都幾乎全部公認物理是高中理綜最難的學科!

為什麼物理最難呢?有沒有辦法讓物理變得簡單易學呢?

我們先來說一下物理為什麼最難,對症下藥,才能知道怎麼變得簡單易學。

物理之所以最難是因為以下原因:

一、從人的主觀角度來說:

1.一個字:“懶”!物理最需要動腦子!也需要動手實驗!而且是所有學科中最需要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但是懶是人的共性,懶得動腦更是一個隱藏於無形的人之共性!所以只有戰勝這種“行動懶和思想懶”的中學生才能有機會學好!

2.兩個字:“畏難”!因為懶的思考、懶得動手,導致成績變差,遇到稍微複雜的物理題就產生畏難情緒!遇難而退導致再也不會,結果最後簡單題也跟著遭殃,這種連鎖反應的結局就是再也不愛學物理了。

二、從物理這門學科的客觀角度來說:

1.大量中學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

比如中學物理的兩大難點——“力學”和“電學”!“力學”中全是各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其中最難的“摩擦力”導致至少四分之一中學生從此對物理生無可戀!“電學與磁學”中更是充滿了無影無蹤的“電和磁”,其中最難的“力、電、磁綜合問題”導致至少一半中學生想放棄物理!這些需要強大想象力和巧妙的物理方法轉換才能構思出來的各種物理模型顯示了物理這門學科的巨大抽象性!而抽象性思考能力是需要努力訓練才能逐漸提高的。

2.學好物理需要很好的數學基礎:

數學是學習物理的工具性學科,物理優秀的人其數學一定是不錯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數學學得很差,這直接影響了物理的各種運算,因為數學差導致物理變難的中學生數不勝數!

3.物理需要“科學的實驗探究過程”和“嚴謹的邏輯推理過程”:

物理是實驗性最強的學科,是自然學科的最典型代表!所以其實驗探究過程和得出物理規律的過程都必須非常符合科學性和邏輯性!而大部分中學生還正處於科學素養的培養期,其實驗操作幾乎完全是重複前人操作過程,雖然也進行動手動腦操作,但是能夠主動獨立去進行科學探究的很少,更不要提創新探究!而邏輯推理能力也是大部分中學生所欠缺的能力,邏輯能力差的學生必然導致物理成績差。

4.物理需要非常好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所有的物理學家們都是想象力高手,霍金更是憑藉著想象力登上現代物理學的頂端。缺乏想象力的中學生們必須得好好訓練一下了。

6.物理最注重“理解”,最忌諱“機械記憶”!

“死記硬背”是學習物理的天敵!物理是純理科,需要的是“理解”!凡是運用了這兩個字的中學生最終都一定能夠學好物理。

7.物理的各種壓軸題都是綜合性很強、過程很複雜的習題!

由於物理的各種壓軸題考查的知識點都是至少五個以上,各章節知識前掛後連,綜合性非常強,涉及到的物理情景過程也非常複雜,導致這些壓軸題都是很難!所以,一部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說了物理難的原因,那麼,怎麼讓物理變得簡單易學呢?

既然要對症下藥,我們就可以從以上各個物理難的癥結出發,尋找解決方法:

一、從主觀角度克服主觀“懶”的壞習和“畏難”情緒!學習無他,唯勤奮爾!既要勤動手,更要勤思考;對於各種遇難而退的習慣,要注意培養攻克難關的魄力和毅力!

二、學好數學、培養想象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重視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對於各種壓軸題加強專題訓練。更多輕鬆學習物理的方法請看我在之前的文章和視頻。

中學生朋友們,物理有意思且有用,每一位同學只要努力都應該能夠學好,為了美好的未來,加油!


物理一百分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讀博士,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

我是一名2010級山東考生,當年以682的分數考入北京大學,進入大學之後,我就開始了高中生家教,根據高中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結合自己當年在高考中的學習經驗,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裡對高中生普遍認為最難的科目,例如數學、理綜給出了學習建議及方法。

通過對歷年高考考試大綱的整理及解讀,得出高考出題趨勢及規律。 如果你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知道如何突破,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如果有需要領取這本書的學生或者家長,私信:領書,就可以免費獲取。 理科生理綜成績低於200以下的,大部分都是物理成績不好,甚至物理不及格。

物理對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如果你的理解能力不強,那麼很多物理題你甚至都不懂。 而大多數同學物理不好90%的原因在於力學學不會。

力學在物理考試中有50%以上的考點,但大部分學生因為不會過程分析,導致題讀完了,題目說的什麼,不知道!

其實物理有很多的解題技巧,我們就以力學為例,我給大家介紹兩種力的分析的方法。

第一種是整體法和隔離法。通常採用整體法時只需要關注外力,而計算內力的時候比較適合用隔離法。

第二種是運動趨勢判斷方法。這一點主要由速度和加速度決定,同向為加速效果,反向為減速效果;加速度主要看力,切向徑向應該分明;切向影響大小,徑向影響方向,運動軌跡向徑向力方向彎曲。

所以,想要學好物理一定要把力學知識補上來。

那如果物理對你很難,那麼我們至少要保證物理成績能夠達到及格的水平,那麼物理怎麼才能及格?

第一,攻克實驗題。實驗題的知識點十分專一,一般是考牛頓定律和歐姆定律,如電阻測定實驗,每天一個實驗題訓練,熟練定理、儀表的應用,這裡就能得近15分。

第二,保證單選正確率。單選較多選容易,多用二級結論和特殊值法,如物體沿斜面下滑,μ=tanα。5個單選,滿分就有30分。

第三,計算時列出公式。物理計算題按步驟給分,根據已知寫出相關計算公式,如Ft=mΔv,也能拿下近20分。

我整理了歷年理綜高考衝刺方法及學習資料,如果有需要領取的學生,私信:方法,就可以免費獲取。


北大博士教數學


物理難不難,作為一個高中物理老師我有話說。

各高校的選科要求已經出臺,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專業是要求選考物理的,這就說明了今後學習中物理的重要性,這是大學專業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

所以作為一個物理老師,我發起呼籲大家不要在製造物理難學的輿論,不要再讓我們的中學生對物理望而卻步。

那麼物理到底難不難呢?確實有點難度,但是也沒有必要難的望而卻步。

通過近兩年的高考來看,物理當中的大部分題目還是簡單題和中等題,只有極少的一部分為難題。而作為一般同學來說,只需要把中等題和簡單題的分數全部拿到手,考一個高分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物理並不難。

舉個例子,2018年高考全國卷Ⅰ

高鐵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設加速度為a,高鐵動能Ek=½mv²=½ma²t²,可以判斷AC選項是錯誤的。再對高鐵應用一下動能定理Fx=Ek,由於列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恆定,則合外力F為恆力,動能Ek與位移x成正比,B項正確。我們都知道動量與動能有這樣的關係:P²=2mEk,D選項錯誤。

再看20題,

這是雙星模型,大概所有的參考書上都有吧,每個老師也會講這個問題。通過每秒鐘轉12圈,我們可以求得雙星的週期,根據ω=2π/T,可以得到雙星的角速度,v=rω,v₁+v₂=r₁ω+r₂ω=(r₁+r₂)ω=Lω,L為雙星之間的距離,這樣C選項是正確的。通過計算我們知道雙星的週期T=√4π²L³/G(m₁+m₂),這樣我們就可以算出這兩顆中子星的質量之和了,B選項也是正確的。

僅舉兩例,不再贅述,否則成了習題講解課了。

那麼,為什麼還說物理是最難的呢?我覺得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平常考試和一些資料的難度把握不好,導致學生開始學物理就遇到了困難和挫折,從而對物理產生了畏懼心理,與外界的宣傳產生了共鳴。這樣物理就成了公認的理綜中最難的學科。

最後,還是我一開始的觀點,物理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難,只要牢牢抓好基礎,物理會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我是辛哥, 。◕‿◕。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看完記得點贊▲啊!


辛哥物理


物理,物理,窮物至理。

很多人會發現,高中的物理,你看他就那麼幾行字的問題,解答也就幾個公式,幾個數字,但是,往往有一大堆人做不出來!

為什麼?因為物理這門學科,從根本上來講,我認為他是一門思維性的學科,這個問題,你想不通道理,你就無法做出來,他不像其他學科,例如生物和化學,是有一定原理和現象構成的!所以,你有理解這個道理的外界輔助。

比如造血幹細胞,煙火的綻放,這裡面的生物和化學知識與實物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具有一定的單一性;

但是你再看萬有引力,到處都存在萬有引力,只不過那個蘋果不小心砸到了牛頓,所以大家想到萬有引力,都會想到那個蘋果!這具有普遍性,從理解的角度來說,具有普遍性。

好的物理學家,一定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物理這麼學科,學的好的同學,其想象能力一定不會很差。

什麼叫想象力呢?

我這麼跟你說吧,就是你腦子裡面看見一輛汽車,你閉上眼睛,能夠在腦海裡面完整的浮現這輛汽車的立體影像,你可以在腦海中將它旋轉,翻過來,有沒有,是不是你可以做到。

為什麼呢?

因為物理學,就是研究萬物背後的運行道理,說的高深一點,他就是想了解上帝是怎麼來佈置萬物的運行法則。

這就是為什麼,牛頓在晚年痴迷於神學,因為現實的科學已經滿足不了他的研究,他開始相信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

其實,那也不一定是神學,只是我們思維上無法理解的高文明科學,我們看不懂,認為不可能,所以認為這是神才可以創造的。

就像你現在去古代,拿著現代的東西去展示,古代的人也很以為你是神仙,因為以古代文明的思維邏輯,無法理解現代文明的緯度,所以,古代人就會以為你是神仙,這是一個道理。

所以,於其說想象力,不如說你是否有和神一樣的創造能力。

其實只要是思維上突破的東西,都很難學。

題目不會,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練習甚至是模仿和記住這個模板,但是這個道理你明白不了,在你的思維上你理解不了,那就是做再多的題目也沒有用。這就是為什麼物理在高中科目中這麼難的原因。

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來的時候,物理學界的科學家都是懵的!為什麼,理解不了啊!

一旦你理解不了,你還懂什麼懂什麼!直到過來好些年,人類的科研水平到了那個緯度的時候,才從一些現實和現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你別看就那麼幾句話,但是俗話說得好,大道至簡!

就是如此,頓悟了,啥題不會!不理解,物理真心很難。


紅燒肉加碗飯


物理的難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吧。

一、學的東西多。力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熱學。普通物理所涉及的所有範疇,都要學習。而且學習的內容要比初中物理難。

二、物理好多聯繫實際,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物理題,很多都與實際問題結合。這一點不同於數學,數學可以看成純粹的科學,很少與實際生活聯繫。對於高中學生來說,做題時遇到實際的問題,審題就很困難,做出來就更難了。舉個例子:純粹的運動學,帶幾個公式算個結果,大部分孩子能完成,但是追及相遇問題,好多學生理解不好。這還是高一物理裡最簡單的一類問題了。

三、物理與數學結合緊密。物理中的圖像問題、交流電機械運動圓周運動等知識點,跟數學聯繫緊密。學生學習數學並不吃力,但是將數學用到物理上,很難。實驗問題中的一次函數圖像,好多同學都處理不了,而這確是初中數學內容。高中好多學生的學習,數學是數學,物理是物理,對於他們來說,數學好像只是用來算數的。

四、物理沒有系統的學習方法。數學是有成系統的解題方法的。例如求函數定義域值域、求反函數等。老師可以把方法講給學生,再加上一定量的練習,基本上這一部分的題就沒問題了。高中物理中,很少有成系統的解題方法出現,知識點有些雜,題型複雜多變,對於習慣了讓老師總結方法的學生來說,物理學習變得無所適從!


物理老師老李


生之所以認為高中物理難學,和初中物理無論是從物理知識的難度和深度,或對學生物理考察的要求和層次甚至是學習物理的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別;

    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

     高一第一學期所學的:第一章:直線運動,第二章:力,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做準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規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則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改變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則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物體平衡的規律。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

     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後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於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

   (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

   (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座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

   (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於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鍊,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臺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後,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臺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臺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複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後,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臺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複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後普遍不會解題,要麼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複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於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並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麼,這個臺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於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