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法“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



當代書法“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


在近期南京《萬殊一相·狂草四人展》開幕式上,中國書協副主席劉洪彪致辭說,“我們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你自己好像不好意思說而已”。此言在網上引起熱議,似乎大大超過了這個狂草展本身的影響!

當代書法是否超過了古代書法是一個學術課題,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劉先生以古人為參照,表達自己對當代書法的看法,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為何引發爭議、非議,招致許多人的質疑,甚至嘲諷、謾罵?我以為,除了其所居地位的影響力外,更主要的,是因為當下書壇存在著一定的保守思想、守舊意識。

書壇保守思想的一個突出表現,是神化古人、特別是神化“二王”,把“二王”看作是書法的頂峰,後人永遠無法超越的最高峰。這種明顯違背辯證法的思想和言論,在當下書壇經常可以看到和聽到。今年初,日本展出顏真卿《祭侄稿》,展覽命名為《超越王羲之的名筆》。這引起了許多人的非議,紛紛為王羲之抱不平,有人還說,日本人說顏真卿超越了王羲之是別有用心,根本不懂中國書法。


現在還有一些名家大腕收徒舉辦拜師儀式,徒弟穿上中裝,輪流或集體跪下、磕頭,老師端坐中央怡然受拜,民國時期就明文廢止的叩拜禮,已成了一些拜師儀式上的必有程序,由此亦可見書畫界受陳舊思想影響之一斑。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客觀事物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自“二王”所處的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700年,當代人對社會、對自然的認識已有深入發展和巨大進步,在哲學思想、經濟科技、歷史考古、文學藝術等各領域取得的成就,都大大超過了古人,難道就是在書法上,古人享有“特權”不能被超過?果然如此的話,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書法只能一代不如一代,從而走向衰亡?


中國書法推崇繼承傳統,這是對的。但繼承是為了發展,不能以繼承為名而厚古薄今,束縛思想排斥創新,把繼承傳統作為思想僵化的擋箭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朝人趙翼達到的文藝思想高度,那些奉行保守思想的當代人應該好好領會、反思一下。


當代書法“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


回到開頭的話題。我以為,當代書法“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這個觀點是對的,沒有必要“不好意思說”。一般地說,在同一領域、同一事物上,前人沒有做過的,今人做到了;前人做得不全面、不深入的,今人做得更完善了,等等,這都是超越。


在此我說一點:就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而言,今人的理解力與表現力是超過古人的。比如,對書法本質的認識,已從古代書論偏於技法的探討,發展為對書法傳統的深入開掘和對書法在現代文化藝術中地位作用的探究,雖然仍有爭論,但爭論本身正是書法理論深入發展的表現。再比如,對書法史的研究,已從古人分九品、點評書家式,發展成為全領域、各種書體和經典書家、經典書作的綜合性論述,從而對三千多年書法的發展,認識更加全面、客觀和深入;又比如,正、草、篆、隸、行諸種書體創作的繁榮,碑帖兼融的發展,對當代藝術思想、創作方法的借鑑、吸取,等等,使當代書法創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新樣式。


辛稼軒有句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裡套用一下:我見古人多嫵媚,料古人見我應如是。在書法上,當代人應該有這樣的胸襟和氣格。


當代書法“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

王羲之 蘭亭序 馮承素 摹 24.5×69.9cm 北京古故宮博物院


其實認為古代書法不可超越的人,對古代書法也並非全盤肯定,比如他們認為北碑就屬於民間書法而不可取。他們心中只有“二王”才是神聖的,不可超越的。你要是說可以超越,就會問你:那現在哪位書家超過王羲之了?哪幅作品超過《蘭亭序》了?他們不知道,藝術上講超越,不是可以量化的田徑比賽,誰超過誰一目瞭然。書法藝術上,有創新、有發展就是超越。


再說,由於藝術審美具有時代性和區域性,不同時代的書法作品不能機械地進行簡單比較。唐代人以胖為美,羨慕楊貴妃,現代人時尚骨感,要當“白骨精”,誰比誰美呢?能說現代人永遠不如唐代人、不如楊貴妃漂亮?而且,一位書法家和一件作品的被肯定,要經由時間來檢驗,王羲之和《蘭亭序》的崇高地位被奠定,是經歷了一個漫長過程的。王羲之師法鍾繇、張芝,又博採眾長而推陳出新,變漢魏以來的質樸書風為妍美流便的新體,成為唯美主義書風的創始人,但在當時並不為一般人所喜愛,也受到守舊派書家的非難,認為他的字“無丈夫氣”;直到南朝齊代,當時的名家張融還對齊高帝說,“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林散之先生在別人稱他為“當代草聖”時清醒地說,書法要站三百年。我推算了一下,從王羲之《蘭亭序》時期至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為《晉書》撰寫《王羲之傳論》,正好歷時三百年!所以,當代書家誰能成為王羲之,哪件作品堪比《蘭亭序》,須到2319年才能揭曉,請現在就發問的人耐心等待哦!


(作者劉樹人系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