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獎"的武凌雲,姥姥家是壽陽的


武凌雲,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太原市實驗晉劇院副院長。

1964年出身於梨園世家,父母都是山西省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父親武忠自幼學藝,師承山西晉劇泰斗、鬚生大王丁果仙,虛心向其他劇種學習,練就了富有特色的傳統表演絕技——帽翅功。他在晉劇移植劇目《徐策跑城》中的精彩表演,更是名震三晉,譽滿京津,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

閻慧貞, 國家一級演員,山西壽陽人,鬚生。17歲考入太原市晉劇一團,先後拜白晉山、丁果仙為師,她在藝術上繼承了丁派的真諦,又根據自己的條件,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在晉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她的嗓音渾厚洪亮,音色悅耳甜美,行腔流暢圓潤,吐字清晰傳神,韻味濃郁醇化。在廣大晉劇流佈地區有著很大的影響。

凌雲自幼在劇團中長大,每當劇團排戲時,他就偷偷地看,悄悄地學,回家後竟能把諸多角色模仿得惟妙惟肖。兒時的他特別調皮,貪玩,不肯吃苦。父親生氣地說,你不愛學習也不想練功,那就只有給你根木棍去要飯了。懾於父親的威嚴,他開始了自己的學戲生涯。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一根棍子,成就一枝‘梅花'”的故事。當太原市碗碗腔劇團招收隨團學員時,他即刻應試並被正式錄用,從此開始了藝術生涯。這一年,他才12歲。

(武凌雲母親閻慧貞、武凌雲、武凌雲妻子王春梅、武凌雲父親武忠一家四口在舞臺上)

戲曲演員的下鄉演出生活是很艱苦的,吃不上飯,沒有地方睡覺是常有的事。但是,憑著對戲曲事業的熱愛和追求,小小年紀的武凌雲把這些困難都克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藝術水平也不斷地提高。正當他準備一展自己的才華時,他所在的碗碗腔劇團解散了,他被市文化局調進太原市實驗晉劇院。這對武凌雲來說,又面臨一個新的考驗。雖然晉劇和碗碗腔都屬北方梆子劇種,但是在唱腔、音樂旋律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許多人因不適應而紛紛改行。

武凌雲卻怎麼也舍不下自己喜愛的戲劇藝術事業,咬著牙又重頭開始學唱晉劇。由於他基本功紮實,學習刻苦,又直接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繼承了父母的特長,很快就能擔當演出任務了,既能完成晉劇老生的做工戲,又能很好地演唱晉劇鬚生的唱工戲,成為晉劇表演的新一代驕子。

1994年,剛滿30歲的武凌雲就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成為太原市實驗晉劇院東風演出團的臺柱子。1996年,他因在《古城會》中對關羽性格、神態的到位把握和優美的唱腔、灑脫的做派,榮獲山西省戲劇最高獎項“杏花獎”。 1999年,經過充分準備,他攜自己的得意之作《徐策跑城》參加了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舞臺上,他憑藉自己紮實的唱功和到位的表演,演活了徐策,征服了臺下的眾多專家和觀眾,獲得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也是1999年,他親赴四川,拜“世界變臉第一人”的王道正老先生為關門弟子,學習川劇變臉絕技,歷經三年,終於如願。

近年,武凌雲開始研學演唱山西原生態民歌,其發自內心的唱腔與自如的表演形式深受三晉戲迷的喜愛。

武凌雲認為,演員表演的過程實際上是二度創作,不僅要注意唱腔的演唱技巧,而且唱之前應先理解好歌詞。戲劇要提高,演員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演員出去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無論是吃穿住行哪方面都應該給觀眾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一個演員自己都不愛護自己,更別談老百姓愛你了。為什麼好的電視劇中間老插廣告收視率也不會下降,就是因為電視劇的水平提高了,把觀眾一環扣一環地吸引了。戲曲也應該與時俱進,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來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如果老是一成不變,觀眾就會審美疲勞。

值得一提的是,其子武嘯天也已經學會了唱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