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授课模式的转变

2020年是个不能被遗忘的一年。突然的灾难,爆发的疫情,扰乱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工人停工、企业停业、学校停学。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每一次外出都要因为疫情而受到限制,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寒假的延长。疫情之下,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于是乎,众多的线下教育机构纷纷加入了网上授课的热潮,这也将网络授课推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家长对该教育方法的认知。

然而对于学校的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更有挑战难度的。毕竟真实的课堂与网络课堂所能带给教师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无法像平常一样为孩子详细的写下书本上的知识点,也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听课效率,甚至于自己可能也因为模式的突然转换,缺少授业解惑的状态。

但是无论教育模式如何的改变,教育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为学生上好一堂课是教育的重点;如何利用网络工具上好课,是在线教育的重点。

首先,课前准备

想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与线下的课程不同,教师在明确教育目的,强调教学重难点之外,还应精心准备上课所需的课件(PPT)和学生可能需要做的联系题,这是必须的。我们都知道,教师虽然可以不依靠书本与其他材料为学生授课,但是有学习材料的学生比没有学习材料的学生,获得的收获会多一些。因为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有效果的掌握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彩色字体在ppt中,或加入有利于记忆的图片,或情景来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这也就我们常说的无意记忆(这种效果就相当于老师在讲台上敲黑板,提高音量等)

制作课件的时候,希望各位教师可以认真对待,让孩子的思维跟着你的课件走,跟着你的设计走,而不是随便拼凑出来为了应付课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只有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才能让你的课堂更加灵活。

其次,课中实操

我们常常说要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要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现阶段正适合此方针的实施,老师在课堂上除了向学生讲述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注意力持续问题,兴趣爱好问题等。只有让学生自己带着兴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你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对病毒的预防措施;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战斗在一线的人民战士和医疗人员,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榜样;可以利用网络上较为流行的趣味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和教学(如何推导平方差公式、正余弦定理等),利用网络的特性,设计动态的图形变化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等等。

此外,在结束一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后,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题,进行知识点巩固。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主观题,让学生在屏幕上打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要对正确的答案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自己做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的是,做练习的时间不应过长,维持在8分钟左右就好。时间太短学生做不完练习,时间太长学生易走神。

最后,课后总结

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对本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再一次的重复,增加学生的记忆程度。教师还应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状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授课方式,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学生,应该与其家长做出调节,选定时间为学生补课。各位教师也可以在课后研究其他有经验教师的讲课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在教室里面学习,和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在一起。因为看见电脑屏幕上的各种文件,心情极度的不好。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恢复我们的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