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衡水啟示錄

  小引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地方的精神支柱。一部文化發展史,就是一部歷史教科書。

  衡水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從古至今,人才輩出。這裡文化昌明、教育興旺,造就了一大批經學大師、儒學大師、政治家、經濟學家、藝術家和文學家以及勞模人物和社會賢達。

  如果說,衡水湖之美,系大自然恩賜的典範,而衡水文化,則是歷史文脈與時代發展交融不朽的瑰寶。

  如果說,古代衡水文化猶如一部蔚藍色的交響樂,那麼,近現代衡水文化則是一曲氣勢磅礴的高昂主旋律,洋溢著引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文化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歷史積澱,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

  城市如人,是應當有精神的,精神是文化的精華,是思維方式,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人的行為,而人文精神則是城市品位和境界的標誌。當獨具神韻的大自然之美和深沉、厚重、以創新為旗幟的人文精神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便造就出絢麗多彩的新衡水!

  神奇的文化瑰寶殿堂

  文化永遠是一座城市的支柱。從整個社會健康、和諧發展來看,經濟是基礎,文化卻是先導。主導者,靈魂也。沒有文化的地方,猶如思想、精神、情感的沙漠,那才是畸形可怕的。坐落在衡水市中心街滏陽河畔的市文化藝術中心,以其新穎別緻的建築藝術與展藏品的神奇與豐富被人們稱為文化瑰寶的殿堂。

  衡水文化藝術中心建築群總面積7.1萬平方米,總投資8.6億元,分為A、B、C三個區。A區建有展覽館、美術館、大劇院,B區為博物館,C區是圖書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目前,除博物館正在進行展陳外,其他場館均已投入使用。衡水市文化藝術中心的建成使用,結束了該市沒有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和大型演出場館的歷史,使全市公共文化設施整體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衡水文化藝術中心外觀形似一隻水鳥,佇立在美麗的滏陽河畔,伸展著潔白如雪的雙翼,向著遼闊的天空欲展翅翱翔。

  站在衡水文化藝術中心的最高處——望景亭,回味著衡水這第一個文化地標建築,意味深長……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全國改革開放的腳步,衡水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新時期新時代以來,衡水的決策者們立足市情、民情,審時度勢、把握全局,科學地提出了創建生態湖城、綠色衡水的戰略理念,並把衡水湖、滏陽河、市區綠化、美化組成相互關係的城市文脈、水脈,傾力打造,使衡水從一座農業小城發展成一座濱湖新城。

  人們欣喜地看到,從2015年動工開始,僅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一座全新的文化藝術中心建築群就在滏陽河北岸騰躍而出,成為一道魅力無窮的新景,在蔚藍色河水的映襯下,浪漫純潔的白色大廈如鳥飛翔,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古人的詩句“海運同鵾化,風帆若鳥飛”。

  就在衡水文化藝術中心投入使用的同時,另一座更為宏偉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文化藝術中心對岸碧波粼粼的水面上,如夢幻一樣驚豔呈現。

  衡水文化藝術中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如同一對孿生兄弟,手牽手、肩並肩,向著衡水更加輝煌的未來深情眺望。

  博大精深的文化展覽館

  衡水市文化展覽館設在藝術中心A區,面積為3.8萬平方米。一腳踏進去,滿目珍奇無數,猶如置身於神奇的瑰寶殿堂。神秘莫測的時光之魂在這裡幻化出奇異的光彩,千百年甚至上萬年在這裡復活。你可以實現真正的穿越之夢,去感受文化藝術超越時空的浪漫、震撼、永恆。

  文化源於社會,其宗旨是服務社會和大眾。中國的文化起源與發展最為深厚,根基是在廣袤的民間。衡水建市雖然只有38年,在國內屬於年輕的城市,然而衡水文化的歷史卻有2000多年。當你走進衡水市文化展覽館,你就會深切地感受到衡水文化歷史之悠久、之厚重、之博大。

  

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

  衡水市文化展覽館分為三個展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歷史文化勝蹟展區、衡水好人展區。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衡水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也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武強年畫、衡水內畫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該館講解員的引領下,我來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武強年畫版塊參觀。面對千年文化瑰寶,在第一時間跳入我眼簾的是武強年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六子爭頭。這幅年畫上明顯的有三個孩子的頭,細細觀察,發現六個孩子爭三個腦袋,這奇妙的藝術效果令人震撼和驚歎。

  武強年畫歷史悠久,發源於宋末元初,在明初的時候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康熙年間達到鼎盛,新中國成立後發展迅速。1953年,武強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版畫之鄉”。

  雪色的畫紙上暈染開豔麗的彩、氤氳著桃色的紅、杏色的黃和深沉的靛藍,這就是武強年畫,沉積著千年文明。

  欣賞著一幅幅構圖豐滿、線條粗獷、顏色豔麗、精美絕倫的年畫,由衷地感受到了年畫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創造力。

  武強年畫映射出了我國的民風民俗,英雄豪傑、農耕景象、傳統習俗、如花美人和可愛娃娃,無一不是武強年畫的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武強年畫也逐漸地增加了內容,改革開放成為武強年畫的又一主題。武強年畫不僅是閒暇時娛樂時的消遣,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奮鬥不息、堅持不懈的精神,飽含著中國勞動人民對祖國的熱忱和希望。

  每一幅年畫,似珍珠,在歷史的長河中盡顯光彩,無比絢麗。傳統不是古代的遺骸,而是歷史的靈魂,其內涵可以引領一段歷史風雲,它是一種情感表露,一份濃濃情懷,讓人民永遠感受這歷久彌新的魅力,讓歷史的光彩重新煥發生機,輝映中華大地。

  目光跟隨講解員繼續前行,在衡水內畫版塊,大量的圖片和實物翔實生動地介紹了內畫鼻菸壺的歷史文化,從煙具、煙料歷史發展及流派和種類都做了詳細的展示。

  鼻菸壺的內畫技藝產生於清代。嘉慶年間,具有特定風格的京派內畫開始出現,其製作工藝包括寫、畫、雕、刻、鏤、燒、鑿、磨、鑲、嵌、鑄、粘及模壓等技術。晚清時,京城出現了一批內畫大師,其中馬少宣、孫墨王及葉仲三父子善畫人物,周樂元、丁二仲等善畫山水花鳥。衡水內畫號稱冀派,與京派有著密切的聯繫,其創始人王習三,1938年出生,衡水阜城縣人,他是京派老藝人葉仲三之子葉曉峰的第一位外姓弟子。20世紀50年代末,王習三熟練地掌握了京城“葉派”的內畫技法後,將中國畫中的工筆“撕毛法”引入鼻菸壺內畫。

  冀派內畫是一種鼻菸壺內壁繪畫技藝,主要分佈在衡水及其周圍地區,其工藝精妙異常,“寸幅之地具有千里之勢”,如同鬼斧神工。

  冀派內畫引入國畫的皺、擦、染、點、均、撕等技法,其作品不但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而且豪爽奔放、富有詩情畫意,肖像著色清淡、層次分明、富有質感。冀派內畫已成為我國別具特色並具有一定影響的一種文化產業,湧現出一批藝術造詣精深、創新精神較強、藝術風格獨特、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內畫藝術家。

  展區展覽的內畫作品大都是國家級珍品,如《美國曆屆總統肖像》《中國曆代十二君王畫像》等,他們均是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大師的傑作。佇立在一件件珍品前,情不自禁地驚歎藝人超乎尋常的智慧和創造。從展列在這裡的一件件罕見展品上,依稀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們鬼斧神工的無窮魅力,這些展品造型神奇、繪畫工藝精美,令人欽贊!

  展區還設有名勝古蹟板塊。衡水自古為燕趙文化與齊魯文化交融之地,文化積澱得天獨厚,千百年滋養出數之不盡的才子豪傑,孕育出延續千古、榮耀世界的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為衡水留下大批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成為後人瞻仰先祖感懷歷史的窗口。其中有寶雲寺、開福寺舍利塔、高氏墓群、封氏墓碑、逯家莊壁畫墓、慶林寺塔、竇氏青山墓七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聖姑廟、靈秀山莊、竹林寺等29處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張名勝古蹟照片都具有很高的藝術、精神、研究、欣賞、歷史價值。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日用品損壞了,可以再生產製造,文物卻不同,它不能再生產,再生產出來的東西不是文物,而是仿製品,是沒有任何文物價值的。

  展覽館還設有名石名瓷主題圖片展列版塊,以博物館藏文物精華為主。有北齊“天保之年”一佛三菩薩立之形白石像、隋青瓷四系罐、唐邢窯白釉罐等,其中不乏國寶級甚至世界級孤品、重器,讓人大飽眼福。雖然,你無法擁有,但見識過了,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凝視著一件件珍品,依稀穿越幽深的歷史隧道,進入遠古賢民的神話世界,情不自禁地驚歎先民們超乎尋常的智慧和創造,那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蠻荒時代,而是一個同樣才情橫溢的創造時代。歷史和歲月是有溫度的,從展列在這裡的一張張珍貴的展品圖片上,依稀可以感受到我們祖先溫暖的呼吸。

  現代人追求和夢想詩意棲居。什麼是詩意棲居?顯然不是苟且於冷冰冰的密如森林的高樓大廈,而是在生態理想的環境裡,能夠和歷史、文化、藝術等優雅地進行溝通、對話、交流,能夠在超越功利目的、文化密集的精神家園裡,享受人類創造的智慧花海的浪漫和絢麗,從而真正提升幸福指數和質量。

  領略衡水好人的風采

  走出風月宛然無異,而人間千年成昨的衡水歷史名勝古蹟展塊,信步來到新時代衡水好人展區。這裡通過圖文、影音等形式,生動展現當代雷鋒、時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國好人先進事蹟和高尚精神。

  全國道德模範林秀貞,大愛仁醫、中國好人吳殿華,全國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忠,全國公安一級英模範黨育……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傳遞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一張張笑臉,像陽光一樣溫暖著人們的心靈。

  “她用三十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依、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事是慈善,官員做這事是本分,農民做這事是偉大。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這是在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頒獎儀式上主持人獻給衡水市棗強縣南臣贊村農婦林秀貞的頒獎詞。林秀貞三十年如一日,義務照顧六位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殘疾老人,而獲2006年“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吳殿華,這位年逾八旬的衡水市冀州區職工醫院院長,在五十多年的醫務工作中常懷救死扶傷大醫之心。滿腔熱情為患者精心服務,並在2008年四川汶川和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大地震之際,冒著餘震的危險,帶領醫務人員和藥械、藥品驅車數千裡奔赴災區第一線開展救治工作,吳殿華此舉贏得人民的敬重,他先後十三次被評為河北省和全國勞動模範。

  王文忠,這位退伍不褪色的中年戰士,在商海打拼數年積累了億萬財富之後,2007年毅然回到既亂又窮的家鄉棗強縣芍藥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經過三年治理,他把一個又亂又窮村治理成為一個富裕、文明的新農村。芍藥村先後被授予“省級文明生態村,河北省最美麗鄉村”,王文忠也先後榮獲省、市、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範黨育(1964—2008),生前為棗強縣公安局大營派出所所長。2008年5月11日早8點,範黨育在奧運安保值班期間,因心臟病突發,不幸犧牲,英年43歲。範黨育從警26年,長期工作在農村派出所,他始終堅持把百姓的事當成大事,用真情暖民心,用忠誠保平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1995年公安部授予他“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凝視著一個個勞模、英模的照片,心中由衷地升起一股敬佩之情……在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讓人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是人們所期盼的一曲曲道德禮讚、一首首精神史詩。

  他們如一座座燈塔,指引人們朝著真善美一路前行。

  他們如一面面旗幟,喚起人們內心的感動,凝聚人們對於榜樣的認同和追求。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任何人脫離了社會就不可能生存發展,更不可能成就事業。社會是一個整體,人在社會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從林秀貞等時代楷模身上體現出來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自覺承擔責任,就是我要承擔責任,我主動承擔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

  可以相信,從新時代成長起來的衡水青少年,沐浴著時代楷模的春光,必將為這片美麗的土地書寫動人的新篇。

  名人雕像廣場的沉思

  時光在這裡情不自禁地停住了腳步,被歲月拉長了的思念和崇敬化為永恆的雕像,展示人類文明和智慧殿堂的非凡和輝煌。

  名人雕像廣場是衡水市2018年新落成的又一標誌性景點,位於美麗的滏陽河北岸,在一片濃蔭如蓋、花團錦簇的文化藝術中心廣場上,十位飲譽中華的思想家、政治家、作家、藝術家、抗戰名將、社會賢達的肖像鐫刻在十根立柱上,靜靜地佇立在廣場的兩側。

  他們都是在中華文明進程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傑出人物。其中有西漢時期的董仲舒、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改革家馮太后、撰注《五經正義》的經濟學家孔穎達、唐朝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等。這些人不僅是衡水歷史文化星空中閃爍的燦星,而且有的直接影響時代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時代的走向。如董仲舒(前179—前104),他在建元元年提出的大一統思想為漢武帝採納,開啟了此後中國2000多年“獨尊儒術”的局面。這在中國文化思想上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轉折,從此,百家爭鳴息,儒家一統天下。

  此外,他們中還有抗戰時期創立“荷花澱派”的作家孫犁;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安平縣臺城村黨支部創始人弓仲韜;抗日名將、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任重,全國農業戰線上的傑出代表,他組織領導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被譽為“開在冀中平原的社會主義之花”;被毛主席稱為“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耿長鎖;等等。他們雖然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奔騰不息的中華文明,彪炳史冊,化為了雕像,悄然佇立在這裡,卻依然能夠讓所有了解他們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的後來者,感受到他們的偉岸、崇高、巍然如山、博大如海的精神境界。

  這些雕塑作品,手法爐火純青,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是傳神。其作品形象個個栩栩如生,細細品去,神韻飛動,尤其是人物的表情,或沉思,或凝想,或微笑不語,或氣宇軒昂,無一雷同,讓人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個性。

  藝術的最神奇之處,就是不僅能夠讓人們在欣賞過程中,得到美好的藝術享受,更能夠引發欣賞者的想象力,這是精神、情感的洗禮,又是全新的創造。

  城市建設要華麗轉身,要升級和轉型,關鍵在於提升城市的文化、文明的層次和境界,而藝術尤其是給人強烈立體感的雕塑藝術,則是文化、文明的結晶,是展現城市精神和境界的形象載體。為此,我們應當有大型的撼人心魄的城雕,也要有全國一流的諸如名人雕像廣場這樣的中華名人雕像的方陣。一座美麗的城市,不僅要宜居,更要有觸發人的藝術思想能力、藝術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讓人感受到生活、人生美好,值得人們留戀、追求、奮鬥的地方。

  西安碑林,名聞天下,不知折服了多少來客。衡水名人雕像廣場的雕塑,同樣會走進人們的心中。

  提升衡水的審美水平和文明層次,與世界文化接軌,讓所有到這裡的人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以中華文化為核心人類文明的魅力,感受大平原這座濱湖生態新城古今文化的風景與風采,建立名人雕像廣場和其他文化廣場應是歷史文化之續、現代文化之需、百姓文化生活所願吧!(作者: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高振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