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接診量明顯增加 診療工作緊張有序

1月29日,大年初五,阜陽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人來人往。記者在現場看到,病人的防護意識普遍較好,全都戴著口罩;接診醫生戴著口罩、護目鏡,身著防護服,目之所及,秩序井然。

“疫情出現後,市民比平時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這幾天,發熱門診日接診量都超過300人,較平時有明顯的增加。”發熱門診護士長華娟娟告訴記者,為了有效應對,市醫院專門加強了發熱門診的力量,將醫護人員增加至50人左右,開設了3個診室,其中2個為普通診室,1個是有湖北接觸史的診室。在預檢時,醫護人員會詢問患者有無湖北接觸史,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引導至相關門診。

56歲的周先生一大早便來到市醫院發熱門診,言語中透露著焦急:“吃了兩天藥,還是有些發燒,您幫我看看吧。”“沒事,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症狀也比較輕微,我給你開點藥,按時吃。另外,注意休息,多喝水,很快就會好。”市醫院發熱門診主任王保貴說。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病人沒有明確的湖北接觸史,也沒有明顯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市醫院120急救分站護士長侯芳說,冬季本就是流感的高發期,來到門診的大多數患者被確診為普通流感。為防止前往就診的病人之間出現交叉感染,醫護人員會在第一時間為沒戴口罩的患者發放口罩,叮囑大家做好防護,有序就診。

在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發熱門診,記者看到患者就診時除登記個人信息外,還要詳細登記是否去過湖北(武漢)或接觸過從湖北(武漢)回來的人員等信息。

疫情發生後,安醫大附屬阜陽醫院將原來的幹部病房改造為感染科病區,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目前,我們每天安排4名醫生值班,平均每天接診量約100人。”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因患者就診高峰期多出現在下午2時至晚上10時,該院在常規排班基礎上加派醫生增援,優化就診流程,以滿足患者的就診需求。

“自從被抽調到發熱門診支援一線,我就沒回過家。”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護士告訴記者,她愛人是呼吸內科醫生,也被抽調到所在醫院發熱門診,“我們倆都忙得不著家,孩子才三歲,只能交給爺爺奶奶照顧。”

“當前,到發熱門診就診的病人明顯增加。市民扎堆就診問題比較突出,既不利於病人收治,也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安醫大附屬阜陽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張禮周建議,輕症患者可以先在家隔離觀察幾天,如果有湖北(武漢)接觸史或症狀沒有緩解的,則需要做好防護措施,儘快到醫院就診。“我們發熱門診分別開設了湖北(武漢)來源和非湖北(武漢)來源兩個診室,以避免交叉感染。”

在太和縣醫院發熱門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醫護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患者來到門診後,首先在預檢分診臺接受分診,由分診護士詳細詢問是否有湖北(武漢)接觸史,並詳細登記個人信息,做到患者信息可追溯。隨後,分診護士為患者測量體溫,再根據是否有湖北(武漢)接觸史,分別引導至相應診室。

為避免交叉感染,太和縣醫院發熱門診還專門設置了隔離觀察室、掛號繳費處、取藥處、化驗室以及發熱病人專用衛生間。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實行二級防護,每4小時輪換一班,以保障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醫院還為值班醫護人員安排了宿舍,餐食則由食堂負責送達。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每天接診量達110餘人,患者就診主要集中在中午到夜間12點前。”太和縣醫院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針對疑似病例,該院還組織專家組會診,需要隔離觀察治療的,則直接送到感染科病房。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工作,保障全市人民身心健康,市醫院、太和縣醫院等醫療機構還紛紛利用互聯網,緊急開通互聯網醫院發熱諮詢門診,組織專家在線為發熱患者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記者 任秉文 通訊員 朱啟業 丁志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