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企業走向“靈活用工”,公司已經發現:沒了你運營的會更好,

大批企業走向“靈活用工”,公司已經發現:沒了你運營的會更好,

談到靈活用工,我覺得它肯定有個基礎,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靈活用工的可能性,那這個基礎是什麼呢?首先,你的公司是否有一個能夠支撐靈活用工的員工體系。所以,在談用人之前,我先跟大家聊一下怎麼招人?招到的人怎麼去用?之後如何採用靈活用工的模式?

1

招聘的第一要務:以需定崗

在招聘過程中,企業的第一要務是做到“以需定崗”


1、以需定崗的淺層表現

大家要在招聘過程中真正的深層次思考,我招的這個人解決了什麼問題?還是僅僅因為缺一個Java工程師?或者我的架構師走了,馬上要補一個空缺崗位?如果只是這種層次的招聘,那你永遠是在補人進來,這個過程中,你所做的項目沒有特別大的質的變化,

這是以需定崗最不同的一個地方。

我說的是以需定崗是指更深層次的需求,這個需求是指,你的團隊有沒有一個人,能夠幫你把體系搭建起來。任何人進入到這個體系,能夠很快融入並按照你的節奏高效的工作。其次,基於你現在的需求,今天來一個人做一點開發,這人離職後再來一個人接不上,又去做另一點開發,最後會越來越亂。所以,找一個人配合搭建體系,是創始人的第一要務。

2、以需定崗的深層次需求

一個優質的體系是能讓一個普通人,融入到體系並能持續在體系裡像搭積木一樣,越搭越高,這是以需定崗非常重要的深層次需求。根據我13年的獵頭行業經驗發現,事實上很多企業都沒有做到真正的定崗,更多的是以眼前的需求去制定一個崗位,這種對一個創業企業來講,是非常大的損耗。

如果真正是要找到人幫你搭建體系的話,一定是創始人去做的事,既然創業成功的一半靠人的話,那這個人需要花費你很多的精力。


大批企業走向“靈活用工”,公司已經發現:沒了你運營的會更好,

2

新勞動集約型企業出現


接下來講,企業如果找到這個人,有一個快速發展的好團隊,這個過程中如何去控制組織成本,做到固定成本最優化?

新勞動集約型企業出現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最近人力資源領域的一個新詞彙,叫新勞動集約型企業。比如我們熟悉的碼農,這就是新勞動集約型企業的一個代表。因為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已經成了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而互聯網企業有很多寫代碼的程序員,以前我們覺得他們非常高大上,叫高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而現在慢慢的這樣的企業,進入了新勞動集約型企業的階段。

那麼,一旦有勞動集約這個概念,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就出現了。人力成本就成為企業的絕對佔比,如果企業人力成本控制不好,你的公司利潤就非常難實現。

初創公司在前期做項目時,通常會招很多開發人員,但在項目做好後發現,銷售人員掙取的利潤的速度,遠遠抵不上開發人員成本增加的速度。原因是現在的時代,已經不像前兩年,開發一個產品就能實現爆發性增長,這事兒不存在了。所以,當新勞動集約型企業這個詞出現時,就是出現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勞動力成本風向標。


如何有效控制企業成本?


那如何有效控制成本?用一個什麼樣的思維和思考面對新勞動集約型時代呢?這是我要給大家分享的。


1、外腦


第一個我覺得是外腦。在我自己跟企業交流的切身感受來看,我覺得一個優秀企業的特質是擁有“外腦”。你可以理解為企業顧問,也可以是能經常跟創始人交流溝通的朋友或行業大咖。但我們今天把外腦定位為顧問。


外腦的幾個最重要的作用是:首先,外腦能幫助大家看到商機;其次,外腦能夠幫助我們夥伴們少走很多彎路;第三,外腦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進行方向修正。第四,外腦能幫我們整合看不到的更多深層次的行業信息。第五,外腦是我們決策支持非常重要的存在


同時,

這個人能夠持續性的做你公司的外腦。有一句話叫談錢不傷感情,你用別人幾次可能靠情感因素,幾次之後,別人也會煩,也不能變成你持續的力量。如何用適當的金錢讓外腦既有感情又有所得,又願意持續的去幫你,這也是很藝術的一個地方。


外腦能夠讓你在做公司決策、招聘決策時,有更多真實可靠的外部參考,為什麼?因為如果你的一個決策失誤,招大量的人進來就很不容易,想要開掉人更不容易。


那這些參考都指向了人才體系應該如何去搭建?如果只是著眼於具體需求的招聘,而沒有戰略性人才梯隊搭建,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人才體系,以至於不能支撐我們的戰略方向。


2、靈活用工


談了這麼多人的成本,那麼人的成本有哪幾項構成?如何控制?這是很多年輕的創始人要了解的地方。


這裡會提到一個概念,靈活用工,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趨勢。因為,它的前提是說控制持續的固定成本。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大公司將一些項目,外包給小公司去做,讓外包公司賺錢,那他為什麼不自己做呢?這就涉及到持續固定成本的優化。


■ 顯性成本


在招聘一個人時,我們通常看到的顯性成本,包括付出的工資待遇、獵頭費用、招聘網站費用,其次是公司的福利,社保、公積金等。這是創始人能夠看到的成本。


■ 隱性成本

但除了顯性成本,這裡還存在一個隱性成本,那就是管理成本,這是非常高的一個成本。比如說招聘的團隊犯錯、招聘過來人能力不強、或者和領導的溝通有問題等。還有當這個人離職後的隱性成本,這也是很大的,處理這個人會很麻煩,並浪費大量的精力。


靈活用工最早源於大公司的外包模式,他們規避目的是減少看不到的隱性成本,外包模式,也就是靈活用工的前身。

大批企業走向“靈活用工”,公司已經發現:沒了你運營的會更好,

3

靈活用工


那麼靈活用工這個概念呢,大家會發現這兩年,特別是互聯網領域,出現的非常多。


從過去的外包模式進化到今天靈活用工,那什麼樣的公司可以靈活用工?什麼樣的不能?


1、銷售人才和研發設計人才是核心

在以前的產業體系裡,有一個詞叫勞動密集型企業,隨之出現了人才的微笑曲線,而微笑曲線的兩端一端是銷售人才,一端是創意和研發人才。


進入現在互聯網時代,會發現公司的核心人才儲備也同樣是這樣的,

銷售型人才和研發設計類都是需要核心儲備的人才,這兩類企業要去自建和自控,這樣公司的生命力一定是最強的。或者至少有一個是必須做的非常強,另外一個結合外部資源也可以做的話,或許也能活下去。

2、新勞動集約型人才靈活化

那什麼是企業裡新勞動集約型的人?


大家想想自己團隊裡,哪些人是今天沒他不行,忙完這一陣兒,如果沒有他,這個團隊也沒問題,這些人就屬於新勞動集約型的對象。所以,你是要招聘一個團隊呢?還是要去找專門做運營的團隊外包,這是需要考慮的,每個公司的業務側重點不同,方式也不同。


迴歸到一個根本概念,你要站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軸去考慮,這個人我今後是否一直都需要。而且是必要的。

如果不是就去考慮第二個問題,他的隱性成本會不會高,如果隱性成本很高,就要考慮找到一些比較靠譜的靈活用工的小團隊。

大批企業走向“靈活用工”,公司已經發現:沒了你運營的會更好,

4

如何用好靈活用工的方式


接下來,談一下最重點的事,如何更好地採用靈活用工的方式。


我先分享一下我的案例,我們公司智樂聘基於什麼誕生呢?


2007年,我從日本回來後創辦了鼎峰諮詢獵頭公司,當時的模式跟國內的獵頭公司完全不一樣,因為國內的公司大多數是給國內的企業找國內的人才。我們公司是給國內的公司找國外的人才


1、特殊的時間節點


2007年這是個很特殊的節點,由於2008年發生了金融危機,日本的經濟急劇的下滑。而中國投入了四萬億支持國內基建建設,以此延伸出兩個行業,建築機械行業和汽車行業。


這時,國內就出現了非常多的企業,想去日本找設計、研發專家的需求。而我正好回國創辦了這個企業,我想,既然國內有這麼多需求,我就從國外試著找,當時我在國外也沒有資源,

就整合了100多家國外的獵頭公司,幫我找國外的人才,而我只在國內找有需求的企業。


也就是剛才談到的,我們公司沒有產品,但我們有銷售,最後我們通過跟國外的合作伙伴合作,以此,造就了我在2008年開始的高速發展。那時候,我們每年引進上百個專家給國內的企業,幾乎合作了中國所有的汽車、家電品牌企業。


是什麼造就了我?我覺得是靈活用工這個事兒。


2、獵頭眾包的商業模式


我們在服務那些500強企業時,經常會被問到,“你們這麼厲害能找到國外優秀的專家,能不能幫我把國內的業務也做了?”我們當然也希望越做越大,就在國內開始自建團隊。


這個過程中,我馬上發現了一個問題是,首先,在國內競爭的其他獵頭公司,他已經有很深的根基;其次,當時很多國內獵頭用的方法,比如打電話連哄帶騙這些方式,我特別不願意去做。我就想,既然能整合海外的資源做到中國,那是否也能搭建一個平臺,讓國內的獵頭在我的平臺上幫我完成找人。


今天智樂聘的商業模式,用九個字帶過“整合全球獵頭,找精英”,這是我們的使命。現在我們大概整合了中國將近2萬個獵頭,可以佔到1/10。


4

企業靈活用工的成本控制


回到成本的概念,既然我整合了那麼多獵頭幹活,是要付出固定的成本。如何更好地節約成本呢?我們當時採用了結果導向的支付模式,獵頭在平臺做了多少活,他找到人、成約之後,有了一定的工作成果,才會把錢支付給他,

而這反過來也幫助客戶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招聘。‘


如何合規避險?


這個支付給獵頭的錢我怎麼給出去呢?我們2016年開始到去年,都一直非常困惑的,因為我們的人力成本已經控制住了,但錢要給出去,如果給不出去,你的違法成本可能會更高。


也嘗試過註冊個體戶,也有通過第三方勞務平臺去解決。直到去年,出現了一些企業可以幫助靈活用工企業代扣代繳稅金完成支付,這個我覺得是一個時代發展的產物,因為正好這個時間節點,很多靈活用工的企業出現了。有些地方也出現了稅金籌劃的政策來幫助去解決。


比如說像第三方代扣代繳的靈活用工模式,在扣除稅金之後,可能企業負擔的只有三、四個點左右的成本,這個成本就非常少。


大批企業走向“靈活用工”,公司已經發現:沒了你運營的會更好,


5

“靈活用工”已成為社會分工的大趨勢


談到靈活用工,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核心人才,什麼是一年之後非核心人才,我舉個例子,我們親屬都有住院做手術的經歷,大概20年前,我在國外就已經出現,A醫院的醫生去為B醫院的病人做手術,當天坐飛機回去後,第二天又為C醫院的病人去做手術,

現在,中國的市場也很普遍了,這個是典型的高智商人群靈活用工。


1、靈活用工的基礎設施已經完善


那結合到我們今天,比如我們要搭建一套銷售體系,想招一箇中供鐵軍的人進來,他可能覺得你的廟小放不下他,但我們可以請他過來幫我們做技術體系搭建。


所以,我認為現在靈活用工模式,從基礎設施、從整個時間節點、整個大環境受眾接受程度來看,已經從萌芽期進入到一個發展期。那我們創始人就需要在這個階段,掌握靈活用工的基礎思維。


2、如何把控靈活用工人員質量和穩定


談到靈活用工,大家一定會擔心靈活用工的穩定性和質量控制。這個我們在全球的企業找精英的過程中,也遇到一模一樣的困惑。但摸索到第四年時,我摸索出一套基本的模式。


■ 少底薪+業務分成


第一,如果這個崗位是階段性的持續,需求也比較穩定的,靈活用工可以採用少底薪+業務分成這種方式。這樣可以保證他即可以持續跟你有聯繫,每次完成大的業務又會有一定的業務分成。通過持續不間斷為你服務,他對質量要求、訴求、產品核心和價值觀,能夠有一些認知,他對企業的穩定性和責任心就比較強,這是最棒的靈活用工,


■ 標準化體系搭建


第二,對創始人來收,找到一個好的人才幫你搭建體系這個很重要。要經常問自己,你每個月騰出多長時間,為找這個人努力?如果你的體系不支持你的靈活用工,你是很難去實現的。因為你的體系要能夠實現一定的標準化,這也是我們靈活用工的一個基礎。


3、靈活用工已成為社會分工的大趨勢

給大家分享這麼多,靈活用工的基礎就兩個,一個是有沒有靈活用工的體系化搭建團隊,另一個就是解決靈活用工面對的成本輸出,合規避稅金等。那麼今天這個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了,對於企業來說,要有有一種體系化的認知。

靈活用工,大家不要糾結於必須是低端的,今天靈活用工已經是一個趨勢了,

可以是低端,也可以是高端,大家可以基於自己的需求、自己團隊構架去考慮。所以大家今後去面對自己業務,特別是高速發展的時候,希望能瞭解這是一個今後社會分工的大趨勢。其次,也要考慮合規避稅降成本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