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企业走向“灵活用工”,公司已经发现:没了你运营的会更好,

大批企业走向“灵活用工”,公司已经发现:没了你运营的会更好,

谈到灵活用工,我觉得它肯定有个基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灵活用工的可能性,那这个基础是什么呢?首先,你的公司是否有一个能够支撑灵活用工的员工体系。所以,在谈用人之前,我先跟大家聊一下怎么招人?招到的人怎么去用?之后如何采用灵活用工的模式?

1

招聘的第一要务:以需定岗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做到“以需定岗”


1、以需定岗的浅层表现

大家要在招聘过程中真正的深层次思考,我招的这个人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是仅仅因为缺一个Java工程师?或者我的架构师走了,马上要补一个空缺岗位?如果只是这种层次的招聘,那你永远是在补人进来,这个过程中,你所做的项目没有特别大的质的变化,

这是以需定岗最不同的一个地方。

我说的是以需定岗是指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个需求是指,你的团队有没有一个人,能够帮你把体系搭建起来。任何人进入到这个体系,能够很快融入并按照你的节奏高效的工作。其次,基于你现在的需求,今天来一个人做一点开发,这人离职后再来一个人接不上,又去做另一点开发,最后会越来越乱。所以,找一个人配合搭建体系,是创始人的第一要务。

2、以需定岗的深层次需求

一个优质的体系是能让一个普通人,融入到体系并能持续在体系里像搭积木一样,越搭越高,这是以需定岗非常重要的深层次需求。根据我13年的猎头行业经验发现,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真正的定岗,更多的是以眼前的需求去制定一个岗位,这种对一个创业企业来讲,是非常大的损耗。

如果真正是要找到人帮你搭建体系的话,一定是创始人去做的事,既然创业成功的一半靠人的话,那这个人需要花费你很多的精力。


大批企业走向“灵活用工”,公司已经发现:没了你运营的会更好,

2

新劳动集约型企业出现


接下来讲,企业如果找到这个人,有一个快速发展的好团队,这个过程中如何去控制组织成本,做到固定成本最优化?

新劳动集约型企业出现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最近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新词汇,叫新劳动集约型企业。比如我们熟悉的码农,这就是新劳动集约型企业的一个代表。因为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而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写代码的程序员,以前我们觉得他们非常高大上,叫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而现在慢慢的这样的企业,进入了新劳动集约型企业的阶段。

那么,一旦有劳动集约这个概念,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就出现了。人力成本就成为企业的绝对占比,如果企业人力成本控制不好,你的公司利润就非常难实现。

初创公司在前期做项目时,通常会招很多开发人员,但在项目做好后发现,销售人员挣取的利润的速度,远远抵不上开发人员成本增加的速度。原因是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像前两年,开发一个产品就能实现爆发性增长,这事儿不存在了。所以,当新劳动集约型企业这个词出现时,就是出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劳动力成本风向标。


如何有效控制企业成本?


那如何有效控制成本?用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和思考面对新劳动集约型时代呢?这是我要给大家分享的。


1、外脑


第一个我觉得是外脑。在我自己跟企业交流的切身感受来看,我觉得一个优秀企业的特质是拥有“外脑”。你可以理解为企业顾问,也可以是能经常跟创始人交流沟通的朋友或行业大咖。但我们今天把外脑定位为顾问。


外脑的几个最重要的作用是:首先,外脑能帮助大家看到商机;其次,外脑能够帮助我们伙伴们少走很多弯路;第三,外脑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方向修正。第四,外脑能帮我们整合看不到的更多深层次的行业信息。第五,外脑是我们决策支持非常重要的存在


同时,

这个人能够持续性的做你公司的外脑。有一句话叫谈钱不伤感情,你用别人几次可能靠情感因素,几次之后,别人也会烦,也不能变成你持续的力量。如何用适当的金钱让外脑既有感情又有所得,又愿意持续的去帮你,这也是很艺术的一个地方。


外脑能够让你在做公司决策、招聘决策时,有更多真实可靠的外部参考,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的一个决策失误,招大量的人进来就很不容易,想要开掉人更不容易。


那这些参考都指向了人才体系应该如何去搭建?如果只是着眼于具体需求的招聘,而没有战略性人才梯队搭建,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人才体系,以至于不能支撑我们的战略方向。


2、灵活用工


谈了这么多人的成本,那么人的成本有哪几项构成?如何控制?这是很多年轻的创始人要了解的地方。


这里会提到一个概念,灵活用工,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趋势。因为,它的前提是说控制持续的固定成本。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大公司将一些项目,外包给小公司去做,让外包公司赚钱,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做呢?这就涉及到持续固定成本的优化。


■ 显性成本


在招聘一个人时,我们通常看到的显性成本,包括付出的工资待遇、猎头费用、招聘网站费用,其次是公司的福利,社保、公积金等。这是创始人能够看到的成本。


■ 隐性成本

但除了显性成本,这里还存在一个隐性成本,那就是管理成本,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成本。比如说招聘的团队犯错、招聘过来人能力不强、或者和领导的沟通有问题等。还有当这个人离职后的隐性成本,这也是很大的,处理这个人会很麻烦,并浪费大量的精力。


灵活用工最早源于大公司的外包模式,他们规避目的是减少看不到的隐性成本,外包模式,也就是灵活用工的前身。

大批企业走向“灵活用工”,公司已经发现:没了你运营的会更好,

3

灵活用工


那么灵活用工这个概念呢,大家会发现这两年,特别是互联网领域,出现的非常多。


从过去的外包模式进化到今天灵活用工,那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灵活用工?什么样的不能?


1、销售人才和研发设计人才是核心

在以前的产业体系里,有一个词叫劳动密集型企业,随之出现了人才的微笑曲线,而微笑曲线的两端一端是销售人才,一端是创意和研发人才。


进入现在互联网时代,会发现公司的核心人才储备也同样是这样的,

销售型人才和研发设计类都是需要核心储备的人才,这两类企业要去自建和自控,这样公司的生命力一定是最强的。或者至少有一个是必须做的非常强,另外一个结合外部资源也可以做的话,或许也能活下去。

2、新劳动集约型人才灵活化

那什么是企业里新劳动集约型的人?


大家想想自己团队里,哪些人是今天没他不行,忙完这一阵儿,如果没有他,这个团队也没问题,这些人就属于新劳动集约型的对象。所以,你是要招聘一个团队呢?还是要去找专门做运营的团队外包,这是需要考虑的,每个公司的业务侧重点不同,方式也不同。


回归到一个根本概念,你要站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轴去考虑,这个人我今后是否一直都需要。而且是必要的。

如果不是就去考虑第二个问题,他的隐性成本会不会高,如果隐性成本很高,就要考虑找到一些比较靠谱的灵活用工的小团队。

大批企业走向“灵活用工”,公司已经发现:没了你运营的会更好,

4

如何用好灵活用工的方式


接下来,谈一下最重点的事,如何更好地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


我先分享一下我的案例,我们公司智乐聘基于什么诞生呢?


2007年,我从日本回来后创办了鼎峰咨询猎头公司,当时的模式跟国内的猎头公司完全不一样,因为国内的公司大多数是给国内的企业找国内的人才。我们公司是给国内的公司找国外的人才


1、特殊的时间节点


2007年这是个很特殊的节点,由于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日本的经济急剧的下滑。而中国投入了四万亿支持国内基建建设,以此延伸出两个行业,建筑机械行业和汽车行业。


这时,国内就出现了非常多的企业,想去日本找设计、研发专家的需求。而我正好回国创办了这个企业,我想,既然国内有这么多需求,我就从国外试着找,当时我在国外也没有资源,

就整合了100多家国外的猎头公司,帮我找国外的人才,而我只在国内找有需求的企业。


也就是刚才谈到的,我们公司没有产品,但我们有销售,最后我们通过跟国外的合作伙伴合作,以此,造就了我在2008年开始的高速发展。那时候,我们每年引进上百个专家给国内的企业,几乎合作了中国所有的汽车、家电品牌企业。


是什么造就了我?我觉得是灵活用工这个事儿。


2、猎头众包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服务那些500强企业时,经常会被问到,“你们这么厉害能找到国外优秀的专家,能不能帮我把国内的业务也做了?”我们当然也希望越做越大,就在国内开始自建团队。


这个过程中,我马上发现了一个问题是,首先,在国内竞争的其他猎头公司,他已经有很深的根基;其次,当时很多国内猎头用的方法,比如打电话连哄带骗这些方式,我特别不愿意去做。我就想,既然能整合海外的资源做到中国,那是否也能搭建一个平台,让国内的猎头在我的平台上帮我完成找人。


今天智乐聘的商业模式,用九个字带过“整合全球猎头,找精英”,这是我们的使命。现在我们大概整合了中国将近2万个猎头,可以占到1/10。


4

企业灵活用工的成本控制


回到成本的概念,既然我整合了那么多猎头干活,是要付出固定的成本。如何更好地节约成本呢?我们当时采用了结果导向的支付模式,猎头在平台做了多少活,他找到人、成约之后,有了一定的工作成果,才会把钱支付给他,

而这反过来也帮助客户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招聘。‘


如何合规避险?


这个支付给猎头的钱我怎么给出去呢?我们2016年开始到去年,都一直非常困惑的,因为我们的人力成本已经控制住了,但钱要给出去,如果给不出去,你的违法成本可能会更高。


也尝试过注册个体户,也有通过第三方劳务平台去解决。直到去年,出现了一些企业可以帮助灵活用工企业代扣代缴税金完成支付,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因为正好这个时间节点,很多灵活用工的企业出现了。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税金筹划的政策来帮助去解决。


比如说像第三方代扣代缴的灵活用工模式,在扣除税金之后,可能企业负担的只有三、四个点左右的成本,这个成本就非常少。


大批企业走向“灵活用工”,公司已经发现:没了你运营的会更好,


5

“灵活用工”已成为社会分工的大趋势


谈到灵活用工,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核心人才,什么是一年之后非核心人才,我举个例子,我们亲属都有住院做手术的经历,大概20年前,我在国外就已经出现,A医院的医生去为B医院的病人做手术,当天坐飞机回去后,第二天又为C医院的病人去做手术,

现在,中国的市场也很普遍了,这个是典型的高智商人群灵活用工。


1、灵活用工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


那结合到我们今天,比如我们要搭建一套销售体系,想招一个中供铁军的人进来,他可能觉得你的庙小放不下他,但我们可以请他过来帮我们做技术体系搭建。


所以,我认为现在灵活用工模式,从基础设施、从整个时间节点、整个大环境受众接受程度来看,已经从萌芽期进入到一个发展期。那我们创始人就需要在这个阶段,掌握灵活用工的基础思维。


2、如何把控灵活用工人员质量和稳定


谈到灵活用工,大家一定会担心灵活用工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这个我们在全球的企业找精英的过程中,也遇到一模一样的困惑。但摸索到第四年时,我摸索出一套基本的模式。


■ 少底薪+业务分成


第一,如果这个岗位是阶段性的持续,需求也比较稳定的,灵活用工可以采用少底薪+业务分成这种方式。这样可以保证他即可以持续跟你有联系,每次完成大的业务又会有一定的业务分成。通过持续不间断为你服务,他对质量要求、诉求、产品核心和价值观,能够有一些认知,他对企业的稳定性和责任心就比较强,这是最棒的灵活用工,


■ 标准化体系搭建


第二,对创始人来收,找到一个好的人才帮你搭建体系这个很重要。要经常问自己,你每个月腾出多长时间,为找这个人努力?如果你的体系不支持你的灵活用工,你是很难去实现的。因为你的体系要能够实现一定的标准化,这也是我们灵活用工的一个基础。


3、灵活用工已成为社会分工的大趋势

给大家分享这么多,灵活用工的基础就两个,一个是有没有灵活用工的体系化搭建团队,另一个就是解决灵活用工面对的成本输出,合规避税金等。那么今天这个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对于企业来说,要有有一种体系化的认知。

灵活用工,大家不要纠结于必须是低端的,今天灵活用工已经是一个趋势了,

可以是低端,也可以是高端,大家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自己团队构架去考虑。所以大家今后去面对自己业务,特别是高速发展的时候,希望能了解这是一个今后社会分工的大趋势。其次,也要考虑合规避税降成本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