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高頻考點-素質教育觀的基本要求

內蒙古教師資格考試閱讀資料:中公內蒙古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

教師資格考試閱讀資料,包括學科專業知識、綜合素質、綜合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面試等閱讀資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蒙古教師資格考試閱讀資料。考生能夠收藏(Ctrl+D)烏蘭察布中公教育官網(wlcb.offcn.com)或關注烏蘭察布中公教育微信(offcnwlcb),小編會持續為大家更新內蒙古教師資格考試閱讀資料相關內容。

(一)教育觀

教育觀是人們對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又受人們對教育要素不同觀點的影響。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係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他事物相互關係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質教育觀

1.定義

素質教育觀是與應試教育觀相對的一種教育觀,是把教育活動目的指向“素質”——人的全面素質的教育觀。素質教育觀認為,教育活動應當指向人的整體的、全面的素質發展,使人的整體品質、全面素質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質及後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

2.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公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教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全面發展,這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教育。它在承認人與人在個性上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從差異出發,以人的個性發展為目標,實質上是一種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徵。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對知識經濟向人才培養提出挑戰的回應。

3.外延

素質教育是連貫的、全方位的、全過程的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是終身的,不是對特定階段、特定學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對各級各類學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質教育觀的產生與發展

1.素質教育觀的產生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價值觀念,其初衷在於糾正“應試教育”現象:中小學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大學教育過分專業化等。應試教育把教育活動的評價環節作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質的某個方面作為全部,教育活動本身和教育培養對象被嚴重扭曲。因此,應試教育不僅背離了我國的教育方針,也不利於培養社會進步與發展所需的人才。素質教育觀扭轉了應試教育觀,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體的、全面的素質。

2.素質教育觀的發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術和身體心理素質”。

1996年3月由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批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和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要“實施全面素質教育”。

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發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l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的產生標誌著素質教育觀已經形成了系統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這標誌著素質教育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成為意志。

(四)小學素質教育

1.小學素質教育的一般性質

小學素質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體現了與其他層次、形式素質教育相同的性質。小學素質教育強調教育的基礎性,即小學素質教育培養受教育者作為公民的基礎素質。小學素質教育應當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和麵向全體小學生的教育。

2.小學素質教育的特殊性

小學素質教育是順應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必須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注重小學生自我意識、意志、道德信念的形成,為小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