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5歲上大班的小孩做加減法?

艾特小冰


幼兒數學是思維的過程性訓練,也是具體形象思維的心理特性。所以,在幼兒園階段的加減法教學注重的是思維的過程性,並不是簡單的運算。

1.數概念的連續性

要想讓孩子學會加減法,首先要掌握數概念的一些知識。

小班:數的形成

中班:自然數序、基數與序數、相鄰數、單雙數、倒數

加減法是大班重要的數概念內容,首先要掌握以上的數概念基礎,在此基礎上孩子才能徹底理解加減法含義,如果對以上概念不熟悉,當然也可以直接學習加減法,但效果是不一樣的,孩子在沒有基礎上的幫助,只能機械掌握加減法運算。

2.數的分解與組成是學習加減法的決定性認知

10以內的分解與組成和10以內的加減法是對應學習的。分解與組成的核心要素是:

(1)理解分解與組成的含義

(2)交換規律

(3)遞增與遞減的關係

(4)整體數與部分數的關係

3.認識符號

+-=的認識

4.加減法的含義

加法:多了、增加了就會用到加法

減法:少了、不見了、減少了就會用到減法

5.加減法與分解與組成的關係

例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來就是5,那麼對應的就是5-1=4,1+4=5

6.隱藏的實際教育價值

幼兒學習數學不是以認知為直接目的,而是以邏輯思維發展為最終目的。所以,學習數學知識僅僅是一個載體,最終要發展的是: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因此,在幼兒認知數學知識的同時,要關注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因為其相關的內容非常複雜,只能簡單描述一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私信!

小斌幼教,堅持做專業的幼兒教育,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


小斌幼教


五歲孩子屬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儘量直觀形象!比如:拿出實物說:這裡有五支鉛筆,媽媽拿走一支,還剩下幾支?一開始孩子會說出剩下的數量,但不能理解其中的減法運算,因此,家長可以最後小結說:5-1=4;但不要讓孩子重複,更加不要在這個問題上揪著不放,一定要讓孩子弄懂,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望而卻步,失去興趣。家長要給空間和時間讓孩子慢慢理解,保持興趣,覺得就是在玩一個遊戲,假以時日,孩子的計算能力會提高很多,同時,運用這種方法的孩子,以後對小學的應用題會更加容易掌握。另外,關於一些數概念,都建議在平時生活中利用一些素材進行學習,這樣效果會很好。


愛幻想qm


說說我們那代人是怎麼學加減法的吧。

我們那會,絕大多數孩子,是不去幼兒園的,大部分孩子都是街上玩。我們玩公仔紙。整的一大張21小張一分錢,散的24小張一分錢。我們這些街頭幼兒,用這些公仔紙賭來賭去,這次我贏50張,下次我贏80張。一來二去,個個加減法都是算起來飛快的。四五歲的街頭幼兒,也沒學過學前班,為啥數學這麼好?都能無師自通?

無他,利益驅動而已。

競爭性遊戲,是學小學計算的最好辦法。比如可以玩“釣魚”的撲克牌遊戲。爸媽每天跟孩子玩半小時,兩個星期,保證你家五歲孩子加減口算就很溜了。


春暖花開003


看了看大家的留言,我覺得沒那麼麻煩,我孩子四歲多中班,我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出題,孩子算,就從十以內的開始算,算了一段時間,就是開始寫,現在二十以內的加減算的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