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做錯,有些人就說我不喜歡你了,要怎麼幫孩子應對這種情形?

小葵寶寶成長記


孩子一做錯事或者不聽話,一句:我不喜歡你了,就重重的砸在孩子的心上。這是很多朋友們都曾經做過的事情,曾經的我也有過這樣的錯誤行為。為什麼稱之為錯誤行為呢,實際上作為孩子代養的成人,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我不喜歡你了”這句話是家長面對孩子的行為的再無能力去應對的一種方式。殊不知這句話有多傷人,尤其是再加上“把你送給別人家”。它未單不能制止行為的發生,反而促使孩子繼續變本加厲的繼續搞事情,這是調皮的孩子會這樣,他們為了更加的吸引家長對自己的關注。而那些情感脆弱、敏感的孩子會因此而形成一種討好的應對父母家人的模式,而且這種模式有可能伴隨他的一生。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路上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以求生為基準的,所以我們再處理孩子的事情上真的要冷靜。

我們面對孩子做錯事或不聽話的行為,該怎麼做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1、如果是無意做錯的,他也是有擔心害怕的情緒的,我們首先接納他的情緒,小一些的孩子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媽媽知道你也不想做錯,你是無意中做錯的。。。下次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們可以怎麼做更好呢。。。等一些列的對話,幫著孩子平復情緒後引導去覺察。

2、如果孩子是有意做錯的事情,這個時候不喜歡的話語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般這樣的孩子他們是相對來講缺少了一些規則,和自我的一些邊界,正因為他們缺少這些,他們才用此行為來試探成人的規則和邊界,所以這時候是我們堅定的樹立規則的時候,而且同時我們成人在給孩子建立界限的同時,我們也保證自己有一定的界限感,因為我們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各自都越清晰,他們才能更好的發展他們自己。

做一個智慧的父母,孩子你可以的,大膽的去成為你自己吧,我們永遠在你的身後支持你!

智慧父母一起學育兒!


腦說學習心理學習障礙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首先我不是很清楚你說的有些人是誰,但一般能說這些話的人也都是和孩子比較熟悉的。先從說這話的人看來吧,很多人就是喜歡逗小孩子,你就是再怎麼說他也是沒有用的,除非真和他急眼。就像我家孩子爸爸就會總說,我打你屁股呀?雖然他一次也沒打過,但孩子偶爾也會有恐懼心裡,說:“爸爸不會打我屁股吧?”。因為這個事情我也是和他說了好幾次也沒有用,他覺的就是在逗孩子玩,不覺的有什麼大不了的。所以,對於說這種話的人的心裡他就是覺的他自己本身沒有惡意,你就算是說他了,他還沒嫌你事多,所以就只能讓孩子自己學會分辨事情。首先,教會孩子哪些事情是能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讓他懂的分辨自己做的到底是不是錯了,如果真的是做錯了,有人說了的話就是學會道歉。如果自己沒有做錯就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克服孩子心裡對大人的恐懼心裡,特別是有你在身邊的時候更要讓孩子自己說,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樣才有更有利於他的成長。人生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活的,家長也終歸是不能跟他一輩子,什麼事情還是應該讓他自己學會解決。


優優媽7716


我兒子今年快三週歲了,前段時間因為特別皮,玩過玩具老是不收拾,每天地上都是炸彈炸的一樣,一片狼藉,孩子奶奶就會老是不停的叫孩子去收拾,孩子不願意,有點皮。

奶奶就說我不喜歡你了,我喜歡妹妹了什麼的。孩子當時眼眶就紅了,那麼小的孩子,哪能承受得住親人不喜歡他而喜歡別人呢?過一會就放聲大哭,我立馬把孩子撈懷裡抱著。

問他怎麼了?這一步是為了緩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把心裡的委屈說出來。孩子哭了半天,說話根本連不成句子。可委屈了。

我就抱著他,問他你是不是現在特別的傷心啊。

他說是的。

我說為啥傷心呢?是因為奶奶嗎?

他說是,奶奶說不喜歡我,喜歡妹妹了。

我說奶奶不會不喜歡你的,你那麼可愛,奶奶怎麼會不喜歡你呢?

他情緒好像平和了一點。

然後我問他,奶奶剛剛為啥這樣說啊。他不說話,肯定知道自己做錯事了。我又說是不是因為玩具沒有收拾啊。他委屈巴巴的點點頭。

那奶奶讓你收拾玩具是不是對的呢?小朋友玩過的玩具是不是應該要收拾起來啊,不然下次再玩就不好找了。

然後我拉著他,帶著他一起把玩具收起來了。

我跟他說,不管別人說什麼?媽媽是永遠愛你的,你做錯了事,媽媽也會懲罰你,但媽媽不會不喜歡你的。同樣奶奶也不會不喜歡你的,奶奶只是因為你不收拾玩具生氣才說的這樣的話。我們下次再玩了玩具以後把他收起來好不好?

這一場風波也就過去了,因為孩子哭的厲害,爺爺奶奶以後說話也注意了。

@堯媽佑多


堯媽佑多


寶寶說“不喜歡媽媽了”,為他付出我的全世界,想die的心都有了;

寶寶說“我不要你做我媽媽了”,聽到寶寶說這句話後我徹底崩潰了;

寶寶說“我討厭死媽媽了”,老公卻說:“看你怎麼帶的孩子”,頓時心中只有兩個字“離婚”。

目前雖說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陪伴孩子的成長,但也不止於讓親子關係發展的如此糟糕,我的好奇心又發作了,決定向這些麻麻們一探究竟,也給生在囧途家庭的媽媽提出一些建議。

案例1:建議媽媽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小萍的女兒不滿三週歲,最近一遇到媽媽提要求或是有些不高興的時候,就會脫口而出一句話:

“我不喜歡媽媽了!”

“儘管童言無忌,但她說出這句話時,小萍的心裡還是特別的不舒服,甚至有些心痛和崩潰的感覺,更擔心這樣時間長了,母女關係真的出現問題。遇到她說這樣的話,我到底該怎麼應對呢?”

我問她你都是怎麼應對的呢?小萍說:

“媽媽這麼愛你,你怎麼能不愛媽媽呢?媽媽就是批評你,也都是為你好呀!寶貝不能再說這句話了。如果你再說這句話,媽媽也不喜歡你了!”

了經解後我發現孩子這樣的反應應該是可以預見到的,因為小萍的表達裡包含著指責、說教和交易,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強化母女之間的對立

小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孩子說不喜歡媽媽,一般是為了吸引媽媽的重視,此時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早上說不喜歡媽媽了,媽媽難過了一整天,飯都沒吃好。”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媽媽還是喜歡自己的,一會便將以往的不愉快忘統統忘記了。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唯一宗旨。

案例2:建議媽媽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小茜的兒子才六歲,每次考試失利的時候,媽媽都說他不如別人家孩子的時候,他習慣性的爆出一句:

“媽媽,我討厭你”

任何一個媽媽聽到這樣一句話,想必多少都會有點心碎的感覺。一路經歷了10月懷胎的骨肉相連,哺乳期孩子百分之百的依賴,產假結束上班的時候,雖然心疼孩子哭著喊著不讓媽媽離開,但也是滿滿的存在感。

小茜也無奈的向我訴怨著,並向我討教育兒經驗。

當我問及她怎麼應對孩子的那句話時,她兇斥的對孩子說:“你不喜歡我,以後我也不管你了。”

別以為以嚇唬他就能聽話,其實不然,此時正在消逝著你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你的反應越強烈,就越容易誘導孩子使用——無意中建立了“我只要這樣說”,媽媽便不會再拿別人家的孩子與我比較了。如果頻繁的發生此類事件,還將會導致孩子把你的話不當一回事,長此已久,想要與孩子建立親密度關係就難上加難了。

其實孩子考試失利,心情本來就不好,媽媽先孩子冷靜一下,如果先去做一頓好吃的,安撫孩子失落的心情。然後再與孩子一起考試失利的原因後,這樣不僅孩子將會更加努力的學習,而且與媽媽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孩子的童言,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當真,這只是成長的一個階段——孩子正在用各種試探,只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我們還是孩子口中的好爸爸,好媽媽。


木木夫人S


《對視,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接受教育的健康氛圍》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可以人們可以瞭解與感受對方的狀態。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人類的未來,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張白紙,非常需要成人的教導及呵護。《幼兒園教育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應該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高興、鬱悶、傷心、快樂都是人的正常情緒。如果過久的鬱悶、傷心得不到控制、調節,就會引起孩子生理、心理上的各種問題和疾病。如果孩子一做錯事,有些人就會說'我不理你了',這會讓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因此,成人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縱上所述,以下我分二點展開談談這個問題。

1.如果遇到孩子犯錯,父母親在場時可以讓孩子在房間一角或另一個房間裡冷靜一下(不要關門,讓孩子能夠看得見你,孩子的安全還是要注意),等孩子冷靜過後,再給孩子講今天這件事你錯在哪裡了,以後應該怎麼做。如果你改了,父母親還是很喜歡你的。這裡我要重點講的是,家中成人教育態度要保持一致,切不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這種方法是極不可取的。孩子的正確行為也是需要成人經過多次正面努力強化教育、引導才能形成,切不可僅有幾次教育沒達到目地而輕言放棄。

2.如果孩子是在幼兒園裡犯了錯,那身為教育者的老師應該怎麼做呢?那我就講講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吧。那年初秋,剛剛開學,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和一雙雙明亮的眼晴,讓我很快愛上了他們。但是在這中間我卻發現了一雙充滿不安、焦慮和傷心的眼睛,他不合群、哭鬧、孩子們午睡時他會起身亂跑等等,如果這時候我說一句:你犯錯了,我不喜歡你了,管用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要走進孩子的內心。

從此以後,我在生活中主動照顧他,多盛一些他愛吃的稀飯、麵條和肉,上廁所時不習慣蹲坑就帶他上馬桶;遊戲時多和他互動,比如:發現他愛聽故事、愛講故事,就安排他參加園內講故事社團活動,在活動中多用眼神交流,讓他體會到老師點點滴滴的關愛,潤物細無聲猶如春雨一般滋潤了他小小的心靈。後來他有不開心主動尋求我的幫助,有心裡話很樂意找我訴說,最可喜的是犯了錯也能愉快的接受我的批評並樂於改正。我與孩子感情的互動有了成效。

由此可見,我所做的這一切是在感受與體驗孩子、是在發現與理解孩子,是在尊重孩子,更是在通向有意義的教育,其背後也充分體現了“兒童觀決定教育觀”這一簡單的道理。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教師如果有了觀察孩子眼睛的自覺,自己的教育人生將會因此擺脫平庸、蒼白,逐漸變得深刻、豐富起來。





薄荷雨依依


很理解在遇到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的擔心和焦慮!

首先我認為如果在孩子的生命歷程中,孩子的第一養育者能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注:所謂“重要他人”,從心理學上講,指的是在孩子心理和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人,這個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這個重要他人能夠從小給到孩子足夠安全感,心理營養和無條件的接納孩子,那旁人偶爾對孩子的不恰當的表達,對孩子的影響不會太大。

其次,確實當父母聽到其他人對孩子表達了不恰當的言語 ,心裡面會非常不舒服。這時候建議父母可以這麼做:

1、問清楚原因

有的父母容不得其他人批評孩子,否則直接與別人進行爭論甚至吵鬧,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別人批評孩子很有可能孩子自身出現了問題,這時候父母需要冷靜下來問清楚原因,然後在與對方進行溝通,以幫助孩子進行糾正。

2、告訴孩子父母是永遠的堅實後盾

當孩子受到其他人指責或者批評之後,心裡面可能非常失落沮喪,這時候父母不要繼續指責批評孩子,而是要及時安慰孩子,告訴孩子父母是孩子永遠的堅實後盾。等孩子心情平復之後,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談,瞭解孩子自身的不足並告訴孩子以後該如何做,切記火上澆油。

3、讓對方試著換位思考,對孩子有一定尊重

孩子正處於發育時期,思想和理智不成熟,因此在很多地方可能會做錯事,這時候要學會尊重孩子。其他人過於嚴厲指責孩子的時候,要告訴對方換位思考,對孩子有最起碼的尊重和同理心,這樣孩子才可以心平氣和的接受自己的錯誤並加以糾正。


螢火蟲的天空


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一般內心都會感到自責、愧疚的。這種情況下,如果聽到某些人說“我不喜歡你了”,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這些話會加劇孩子內心的痛楚,還可能形成孩子自卑的心理。

針對這樣說孩子的人,父母可以建議他們要說話時要注意考慮孩子的情緒,不要打擊孩子。

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建設。父母在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夠改正後,安慰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確信父母一直都是愛他的。同時,引導孩子意識到世界上沒有人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所以要接納有人不喜歡自己的事實。好孩子永遠值得被愛。只要自己問心無愧,知錯能改,追求卓越,其實別人的“不喜歡”沒有那麼重要。總之,就是給孩子一種“你不喜歡我,但不證明我是一個不值得被喜歡的孩子。雖然我並不完美,但我願意改正錯誤,努力成為優秀的好孩子”這樣的正向心理引導。


才智寶貝學堂


[害羞]首先我也說過這樣的話 但是我會告訴孩子 我不喜歡你了 是因為剛剛你調皮搗蛋了 不聽話做錯事了 所以媽媽不喜歡 如果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夠改正 媽媽還是很喜歡😍你 很愛你的 我會告訴他原因 不然孩子都不明白為什麼媽媽不喜歡我了[泣不成聲]



爽爽小鎖


孩子一做錯,有些孩子就說我不喜歡了。

這個是不是有點道德綁架?我家曾經也這樣,我是這樣做的:是你,你可以不喜歡我。但錯誤犯了還是該改的就要改,該罰的就得罰。我不會因為你是我孩子,犯了錯就不喜歡你。我愛你,是愛這個人,有優點有缺點。不給她耍賴的機會,不給她道德綁架的機會,父母要堅持原則,多幾次可能就好些了。


夢想的船


首先,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穩定的支持系統。這些都是幫助孩子抵抗負面情情緒、恐懼甚至挫折時最好最有效的保護。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這樣的時候,但是內心健康,能在被愛中得到滿足的孩子是能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這樣的時刻的。\r

其次,教會孩子如何去分辯不同的評價。不要因為孩子一做錯事受到批評和指責就立刻認為是孩子是錯,“對”“錯”放在不同的場合、條件以及評價體系內有可能帶來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比如,孩子摔碎了一個水杯,在成年人看來這是孩子做錯了一件事,需要改正、反省。可如果能仔細傾聽孩子聲音,瞭解事情的原委,也許你會發現,孩子摔碎了杯子不過是因為她想給口渴的小同伴倒杯水。就結果來說也許是孩子做了件錯事,但就原因來說,這不僅沒有做劃,反而是一個值得表揚的善舉。因此,在“錯事”這件事的評判標準上,父母首先要具有分辯能力,也要能懂得傾聽孩子的聲音,進而才能一步步幫助並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去分辯不同的聲音。\r

最後,教會孩子說“不”。很多時候成年人對孩子說的這一句“我不喜歡你”,更多的是一種威脅,一種對於掌控感失靈的憤怒,投射的是內心的軟弱。而無辜的孩子反而成為了成年人不成熟舉動的渲洩,這個時候不需要教會孩子一味的認錯和妥協,反而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對這種舉動的抵制。如果你可以任意威肋我、評價我、傷害我,對我說“我不喜歡你”,那我也可以對你的這種表達表示我的不喜歡、不接受。在表達情緒的權利上,大人需要學會尊重並公平平等的對待孩子,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同樣擁有對人對事發表看法表達意見和情緒的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