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做错,有些人就说我不喜欢你了,要怎么帮孩子应对这种情形?

小葵宝宝成长记


孩子一做错事或者不听话,一句:我不喜欢你了,就重重的砸在孩子的心上。这是很多朋友们都曾经做过的事情,曾经的我也有过这样的错误行为。为什么称之为错误行为呢,实际上作为孩子代养的成人,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我不喜欢你了”这句话是家长面对孩子的行为的再无能力去应对的一种方式。殊不知这句话有多伤人,尤其是再加上“把你送给别人家”。它未单不能制止行为的发生,反而促使孩子继续变本加厉的继续搞事情,这是调皮的孩子会这样,他们为了更加的吸引家长对自己的关注。而那些情感脆弱、敏感的孩子会因此而形成一种讨好的应对父母家人的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有可能伴随他的一生。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以求生为基准的,所以我们再处理孩子的事情上真的要冷静。

我们面对孩子做错事或不听话的行为,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1、如果是无意做错的,他也是有担心害怕的情绪的,我们首先接纳他的情绪,小一些的孩子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妈妈知道你也不想做错,你是无意中做错的。。。下次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可以怎么做更好呢。。。等一些列的对话,帮着孩子平复情绪后引导去觉察。

2、如果孩子是有意做错的事情,这个时候不喜欢的话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般这样的孩子他们是相对来讲缺少了一些规则,和自我的一些边界,正因为他们缺少这些,他们才用此行为来试探成人的规则和边界,所以这时候是我们坚定的树立规则的时候,而且同时我们成人在给孩子建立界限的同时,我们也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界限感,因为我们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各自都越清晰,他们才能更好的发展他们自己。

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孩子你可以的,大胆的去成为你自己吧,我们永远在你的身后支持你!

智慧父母一起学育儿!


脑说学习心理学习障碍


  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首先我不是很清楚你说的有些人是谁,但一般能说这些话的人也都是和孩子比较熟悉的。先从说这话的人看来吧,很多人就是喜欢逗小孩子,你就是再怎么说他也是没有用的,除非真和他急眼。就像我家孩子爸爸就会总说,我打你屁股呀?虽然他一次也没打过,但孩子偶尔也会有恐惧心里,说:“爸爸不会打我屁股吧?”。因为这个事情我也是和他说了好几次也没有用,他觉的就是在逗孩子玩,不觉的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对于说这种话的人的心里他就是觉的他自己本身没有恶意,你就算是说他了,他还没嫌你事多,所以就只能让孩子自己学会分辨事情。首先,教会孩子哪些事情是能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让他懂的分辨自己做的到底是不是错了,如果真的是做错了,有人说了的话就是学会道歉。如果自己没有做错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克服孩子心里对大人的恐惧心里,特别是有你在身边的时候更要让孩子自己说,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样才有更有利于他的成长。人生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活的,家长也终归是不能跟他一辈子,什么事情还是应该让他自己学会解决。


优优妈7716


我儿子今年快三周岁了,前段时间因为特别皮,玩过玩具老是不收拾,每天地上都是炸弹炸的一样,一片狼藉,孩子奶奶就会老是不停的叫孩子去收拾,孩子不愿意,有点皮。

奶奶就说我不喜欢你了,我喜欢妹妹了什么的。孩子当时眼眶就红了,那么小的孩子,哪能承受得住亲人不喜欢他而喜欢别人呢?过一会就放声大哭,我立马把孩子捞怀里抱着。

问他怎么了?这一步是为了缓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把心里的委屈说出来。孩子哭了半天,说话根本连不成句子。可委屈了。

我就抱着他,问他你是不是现在特别的伤心啊。

他说是的。

我说为啥伤心呢?是因为奶奶吗?

他说是,奶奶说不喜欢我,喜欢妹妹了。

我说奶奶不会不喜欢你的,你那么可爱,奶奶怎么会不喜欢你呢?

他情绪好像平和了一点。

然后我问他,奶奶刚刚为啥这样说啊。他不说话,肯定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又说是不是因为玩具没有收拾啊。他委屈巴巴的点点头。

那奶奶让你收拾玩具是不是对的呢?小朋友玩过的玩具是不是应该要收拾起来啊,不然下次再玩就不好找了。

然后我拉着他,带着他一起把玩具收起来了。

我跟他说,不管别人说什么?妈妈是永远爱你的,你做错了事,妈妈也会惩罚你,但妈妈不会不喜欢你的。同样奶奶也不会不喜欢你的,奶奶只是因为你不收拾玩具生气才说的这样的话。我们下次再玩了玩具以后把他收起来好不好?

这一场风波也就过去了,因为孩子哭的厉害,爷爷奶奶以后说话也注意了。

@尧妈佑多


尧妈佑多


宝宝说“不喜欢妈妈了”,为他付出我的全世界,想die的心都有了;

宝宝说“我不要你做我妈妈了”,听到宝宝说这句话后我彻底崩溃了;

宝宝说“我讨厌死妈妈了”,老公却说:“看你怎么带的孩子”,顿时心中只有两个字“离婚”。

目前虽说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孩子的成长,但也不止于让亲子关系发展的如此糟糕,我的好奇心又发作了,决定向这些麻麻们一探究竟,也给生在囧途家庭的妈妈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1:建议妈妈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小萍的女儿不满三周岁,最近一遇到妈妈提要求或是有些不高兴的时候,就会脱口而出一句话:

“我不喜欢妈妈了!”

“尽管童言无忌,但她说出这句话时,小萍的心里还是特别的不舒服,甚至有些心痛和崩溃的感觉,更担心这样时间长了,母女关系真的出现问题。遇到她说这样的话,我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我问她你都是怎么应对的呢?小萍说:

“妈妈这么爱你,你怎么能不爱妈妈呢?妈妈就是批评你,也都是为你好呀!宝贝不能再说这句话了。如果你再说这句话,妈妈也不喜欢你了!”

了经解后我发现孩子这样的反应应该是可以预见到的,因为小萍的表达里包含着指责、说教和交易,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强化母女之间的对立

小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孩子说不喜欢妈妈,一般是为了吸引妈妈的重视,此时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早上说不喜欢妈妈了,妈妈难过了一整天,饭都没吃好。”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妈妈还是喜欢自己的,一会便将以往的不愉快忘统统忘记了。

所以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

案例2:建议妈妈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小茜的儿子才六岁,每次考试失利的时候,妈妈都说他不如别人家孩子的时候,他习惯性的爆出一句:

“妈妈,我讨厌你”

任何一个妈妈听到这样一句话,想必多少都会有点心碎的感觉。一路经历了10月怀胎的骨肉相连,哺乳期孩子百分之百的依赖,产假结束上班的时候,虽然心疼孩子哭着喊着不让妈妈离开,但也是满满的存在感。

小茜也无奈的向我诉怨着,并向我讨教育儿经验。

当我问及她怎么应对孩子的那句话时,她凶斥的对孩子说:“你不喜欢我,以后我也不管你了。”

别以为以吓唬他就能听话,其实不然,此时正在消逝着你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你的反应越强烈,就越容易诱导孩子使用——无意中建立了“我只要这样说”,妈妈便不会再拿别人家的孩子与我比较了。如果频繁的发生此类事件,还将会导致孩子把你的话不当一回事,长此已久,想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度关系就难上加难了。

其实孩子考试失利,心情本来就不好,妈妈先孩子冷静一下,如果先去做一顿好吃的,安抚孩子失落的心情。然后再与孩子一起考试失利的原因后,这样不仅孩子将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而且与妈妈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孩子的童言,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当真,这只是成长的一个阶段——孩子正在用各种试探,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我们还是孩子口中的好爸爸,好妈妈。


木木夫人S


《对视,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接受教育的健康氛围》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人们可以了解与感受对方的状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非常需要成人的教导及呵护。《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高兴、郁闷、伤心、快乐都是人的正常情绪。如果过久的郁闷、伤心得不到控制、调节,就会引起孩子生理、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疾病。如果孩子一做错事,有些人就会说'我不理你了',这会让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因此,成人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纵上所述,以下我分二点展开谈谈这个问题。

1.如果遇到孩子犯错,父母亲在场时可以让孩子在房间一角或另一个房间里冷静一下(不要关门,让孩子能够看得见你,孩子的安全还是要注意),等孩子冷静过后,再给孩子讲今天这件事你错在哪里了,以后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改了,父母亲还是很喜欢你的。这里我要重点讲的是,家中成人教育态度要保持一致,切不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种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孩子的正确行为也是需要成人经过多次正面努力强化教育、引导才能形成,切不可仅有几次教育没达到目地而轻言放弃。

2.如果孩子是在幼儿园里犯了错,那身为教育者的老师应该怎么做呢?那我就讲讲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吧。那年初秋,刚刚开学,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一双双明亮的眼晴,让我很快爱上了他们。但是在这中间我却发现了一双充满不安、焦虑和伤心的眼睛,他不合群、哭闹、孩子们午睡时他会起身乱跑等等,如果这时候我说一句:你犯错了,我不喜欢你了,管用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要走进孩子的内心。

从此以后,我在生活中主动照顾他,多盛一些他爱吃的稀饭、面条和肉,上厕所时不习惯蹲坑就带他上马桶;游戏时多和他互动,比如:发现他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就安排他参加园内讲故事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多用眼神交流,让他体会到老师点点滴滴的关爱,润物细无声犹如春雨一般滋润了他小小的心灵。后来他有不开心主动寻求我的帮助,有心里话很乐意找我诉说,最可喜的是犯了错也能愉快的接受我的批评并乐于改正。我与孩子感情的互动有了成效。

由此可见,我所做的这一切是在感受与体验孩子、是在发现与理解孩子,是在尊重孩子,更是在通向有意义的教育,其背后也充分体现了“儿童观决定教育观”这一简单的道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教师如果有了观察孩子眼睛的自觉,自己的教育人生将会因此摆脱平庸、苍白,逐渐变得深刻、丰富起来。





薄荷雨依依


很理解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的担心和焦虑!

首先我认为如果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孩子的第一养育者能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注:所谓“重要他人”,从心理学上讲,指的是在孩子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这个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重要他人能够从小给到孩子足够安全感,心理营养和无条件的接纳孩子,那旁人偶尔对孩子的不恰当的表达,对孩子的影响不会太大。

其次,确实当父母听到其他人对孩子表达了不恰当的言语 ,心里面会非常不舒服。这时候建议父母可以这么做:

1、问清楚原因

有的父母容不得其他人批评孩子,否则直接与别人进行争论甚至吵闹,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别人批评孩子很有可能孩子自身出现了问题,这时候父母需要冷静下来问清楚原因,然后在与对方进行沟通,以帮助孩子进行纠正。

2、告诉孩子父母是永远的坚实后盾

当孩子受到其他人指责或者批评之后,心里面可能非常失落沮丧,这时候父母不要继续指责批评孩子,而是要及时安慰孩子,告诉孩子父母是孩子永远的坚实后盾。等孩子心情平复之后,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谈,了解孩子自身的不足并告诉孩子以后该如何做,切记火上浇油。

3、让对方试着换位思考,对孩子有一定尊重

孩子正处于发育时期,思想和理智不成熟,因此在很多地方可能会做错事,这时候要学会尊重孩子。其他人过于严厉指责孩子的时候,要告诉对方换位思考,对孩子有最起码的尊重和同理心,这样孩子才可以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萤火虫的天空


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一般内心都会感到自责、愧疚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听到某些人说“我不喜欢你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这些话会加剧孩子内心的痛楚,还可能形成孩子自卑的心理。

针对这样说孩子的人,父母可以建议他们要说话时要注意考虑孩子的情绪,不要打击孩子。

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建设。父母在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改正后,安慰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确信父母一直都是爱他的。同时,引导孩子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人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所以要接纳有人不喜欢自己的事实。好孩子永远值得被爱。只要自己问心无愧,知错能改,追求卓越,其实别人的“不喜欢”没有那么重要。总之,就是给孩子一种“你不喜欢我,但不证明我是一个不值得被喜欢的孩子。虽然我并不完美,但我愿意改正错误,努力成为优秀的好孩子”这样的正向心理引导。


才智宝贝学堂


[害羞]首先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但是我会告诉孩子 我不喜欢你了 是因为刚刚你调皮捣蛋了 不听话做错事了 所以妈妈不喜欢 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改正 妈妈还是很喜欢😍你 很爱你的 我会告诉他原因 不然孩子都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喜欢我了[泣不成声]



爽爽小锁


孩子一做错,有些孩子就说我不喜欢了。

这个是不是有点道德绑架?我家曾经也这样,我是这样做的:是你,你可以不喜欢我。但错误犯了还是该改的就要改,该罚的就得罚。我不会因为你是我孩子,犯了错就不喜欢你。我爱你,是爱这个人,有优点有缺点。不给她耍赖的机会,不给她道德绑架的机会,父母要坚持原则,多几次可能就好些了。


梦想的船


首先,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稳定的支持系统。这些都是帮助孩子抵抗负面情情绪、恐惧甚至挫折时最好最有效的保护。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时候,但是内心健康,能在被爱中得到满足的孩子是能有足够的能量去对抗这样的时刻的。\r

其次,教会孩子如何去分辩不同的评价。不要因为孩子一做错事受到批评和指责就立刻认为是孩子是错,“对”“错”放在不同的场合、条件以及评价体系内有可能带来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比如,孩子摔碎了一个水杯,在成年人看来这是孩子做错了一件事,需要改正、反省。可如果能仔细倾听孩子声音,了解事情的原委,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摔碎了杯子不过是因为她想给口渴的小同伴倒杯水。就结果来说也许是孩子做了件错事,但就原因来说,这不仅没有做划,反而是一个值得表扬的善举。因此,在“错事”这件事的评判标准上,父母首先要具有分辩能力,也要能懂得倾听孩子的声音,进而才能一步步帮助并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去分辩不同的声音。\r

最后,教会孩子说“不”。很多时候成年人对孩子说的这一句“我不喜欢你”,更多的是一种威胁,一种对于掌控感失灵的愤怒,投射的是内心的软弱。而无辜的孩子反而成为了成年人不成熟举动的渲泄,这个时候不需要教会孩子一味的认错和妥协,反而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对这种举动的抵制。如果你可以任意威肋我、评价我、伤害我,对我说“我不喜欢你”,那我也可以对你的这种表达表示我的不喜欢、不接受。在表达情绪的权利上,大人需要学会尊重并公平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同样拥有对人对事发表看法表达意见和情绪的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