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在重演,你真的會抓住機會嗎?

中國十五年戰略計劃(2006-2020),如果以15年為一個週期來看,上一個15年計劃開始前正是2005年。

2005年都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和今年很像。

經歷2003年非典和2005年禽流感後豬肉價格引領物價一路走高。在“物價會不會一路走高”、“經濟增速會不會一路下滑”的懸念中,2005年央行多次降息,不斷的拉大內需促進消費,物價上漲了,但是國民經濟沒有起伏地行走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股市也隨著經歷了一波大牛市,隨後經濟危機,房市大漲...

歷史如此的相似,我們在2020年正經歷著受豬瘟影響豬肉上漲,疫情,經濟放緩,而且央行很可能很快就降息,那接下來的發展會不會和2005年一樣呢,重演歷史?我猜測是有可能,因為歷史是人演繹的,同樣的境遇下做出同樣的選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和2005一樣,現在處於15年計劃的更替時期。

新的十五年新的開始百廢待興,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完成15年計劃,央行調控很重要,降息很有必要。不斷的拉動內需、促進消費,股市大漲,會有一大批的中小企業活躍起來, 5至10年內很多人手裡會有很多的錢了(當然不包括我們上班族)。但是這個時候就該擔心有錢的人多了幹活的人就少了,那以後經濟怎麼發展啊,也該停下來消化下經濟泡沫了,加息放緩經濟。然後再想想辦法減少人們手裡的錢(這裡包括我們上班族),蓋樓,正好也是新一代人的剛需。又是一個相似的15年。

真的會如此的循環著這樣的歷史嗎?讓我們一步步的見證一下吧!首先是央行是否會多次降息,其次是物件是否會暴漲,然後是否會出現牛市,最後是否已樓市收割結尾。

如果真的是這樣今年正式佈局基金的最佳時間,怎麼才能在有史為鑑的經濟中保證你的財務不會縮水甚至翻身變成富人呢?

對照歷史時間買消費基金,之後再買建材基金?我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好的建議。


純屬個人遐想,如有誤導概不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