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最辛苦,見效慢,投資大,不看好的行業,你認同這一觀點嗎?

說說醜惡


不同意。

農業永遠是朝陽產業,人活著就離不開吃。

發展農業首先要規模化,並且在上游農機方面要形成產業化的租賃公司或者服務公司,下游物流和銷售目前沒有太大問題。

其實辛苦和見效慢完全是誤讀,大力鼓勵投資農業給出良好的政策環境,我想農業的未來將十分光明。


s寒n江o雪w


我就談說我家吧!我父母是地道的農民,我是半個農民,我父母做了一輩子農業,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我們村最有錢的人家不會超過50萬,存款20萬以上的人家不會超過10戶。

村裡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有車,但都是10萬以下的車,且都是貸款。農民輕易不會貸款。

以前我們村主要種水稻和玉米,這幾年因為水渠失修,水經常斷流,水稻種不成,大家只好種植玉米,我們村有60戶左右人家,戶均耕地10畝左右。如果種水稻,平均畝產1000斤,10畝1萬斤,稻子2元1斤,收入20000元,除去化服,農藥成本3000元,現在一臺微耕機5000元左右。自己算吧!

如果種玉米,畝產500斤,今年玉米收購價每斤1元。收入就更少了。

我們這邊耕地適合種小黃姜,但小黃姜只能輪種,一般三年種一年,休兩年,小黃姜平均畝產3000斤,按今年的價格,畝產15000元左右,除去姜種2000元,化肥農藥勞務3000元,一畝利潤1萬元,問題是今年姜貴,往年姜也就1元左右的批發價,不計人力成本還是虧。

政府一直鼓勵農民種經濟作物,2018年,我們縣有一個鄉是省領導的聯繫點,一個蔬菜公司經省領導招商引資包了3000畝地種蔬菜,地裡的蘿蔔一毛錢一斤沒人要,承包三年的地來種一年就不來了。農民願意去打工一個月三千元也不願種地,原因得簡單,兩口子幹一年就六七萬元,不用投資,不用一天干十五六個小時。還要預防天災人禍!

當然,幹農業也有賺錢的,比如我們貴州省六馬鎮,種植蜂糖李,有些農戶一年的收入就三四十萬。蜂糖李最貴時一斤五十多元,今年也就一二十元一斤。現在大量農民將耕地種植蜂糖李,我想這李子也貴不了多長時間了。

也就前幾年,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蜂糖李也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

做農業想賺錢還是要種植蔬菜,但要有渠道,直達大城市超市或者批發市場,如果賣給二道販子,二道販子又賣批發市場,價格就會被壓得很低,比如白蘿蔔,菜地3毛,批發市場1元,零售就2元左右。


夜郞春秋


作為一個農資人,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為什麼呢?

★第一、農業的門檻低

  • 1. 適合人群廣: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養活他們。這就出現一個普遍現象,我們都會一些基本的種植經驗,這就為我們搞農業提供了一個先天優勢。我作為一個農村人,當想創業和投資時都會第一個想著種啥?養啥?才能掙錢。並且你有沒有發現,小型種植、養殖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但是他們就是靠種植和養殖養活他們一家人。

  • 2. 技術要求低:在種植農業中,我們不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只需要會簡單認識病蟲害,甚至不認識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拿到農藥店讓他們去看,去配藥都可以。當然養殖行業需要一點養殖技術和經驗。而不像搞動車、計算機、宇宙飛船我們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儲備和技能。

  • 3. 農業累嗎?農業的累只是相對身體而言的,我很少聽到有農民幹活累死。但是我經常聽到有程序員加班、熬夜猝死。你說他們不累嗎?他們真的很累,只是我們只看到他們的回報是我們幾十倍的情況下,忘記了他們的付出。

★第二、投資不大(相對於我們沒錢人來說投資大)

  • 1. 投資小:相對於其他行業,農業是投資最小的一個行業。我們可以花30萬承包十幾畝地種植好幾年。但是相對於一些高精行業30萬可能連一個工程師都請不起,更別說租一個辦公樓,招一批人進行研發。

  • 2. 回報低:農業由於投資小,所以我們的回報也就小。我們倖幸苦苦幾年可能掙幾十萬,但是其他行業一年可能盈利幾千萬甚至上億。

★第三、風險低

  • 農業的風險相對來說是最低的,假如今年沒有賺錢,可能只能虧幾萬,但是我還有土地和場地,明年繼續種或養,都可以希望回本甚至掙錢。但是對於一些行業,你破產之後,你所謂的創業項目其實就是一堆破銅爛鐵,賠的侵家蕩產。

★第四、現代農業風向變了

  • 想必大家都對去年和今年豬肉價格特別熟悉,都在感嘆養豬的今年賺大錢了。但是你們可能沒有發現,在復旦大學招聘會上,招聘養豬人員月薪20000元。

  • 復旦大學,月薪20000,難道不驚訝嗎?還有好多大型公司開始進軍養殖業和種植業,難道他們認為農業不掙錢嗎?他們不聰明嗎?正是他們太聰明瞭,說不定有更加比搞計算機掙錢的商機,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要是我有閒錢,我也承包幾十畝地隨時關注著那些大公司在幹什麼,我也跟著幹。說不定我也會成為一個大老闆。

★第五、還是我們沒錢

  • 這個不解釋,自行領悟。

★★★總結:農業不是最辛苦、見效慢、投資大、不看好行業,我認為農業才是未來發展的行業。從以上幾點說明了,不是見效慢而是我們投資少,不是投資大而是我們沒錢,大公司、大企業都在進軍農業,他們敏銳嗅覺都感覺農業有大商機,為啥我們還認為農業沒有前途。總之,是我們沒錢,沒想法,沒魄力。

以上僅為我個人建議,希望對您有用。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我是@小五植保科普小課堂,一個關注農業害蟲綜合防治的人。我會定期發育一些農業害蟲基礎知識,希望對您有用。如有需要,請關注我,謝謝!


小五植保科普小課堂


做農業最辛苦,見效慢,投資大,是不被看好的行業。以上認知是不是正確呢?

1、做農業是不是辛苦,要看你在農業的哪一個環節,參與農業勞動,無疑是最辛苦的一個環節

農業是一個行業,如果把農業看成一個產業鏈,這個產業鏈的環節非常眾多,種地的農民、養殖業的農戶、農資供應商、農業科技、農業教育、植保服務、農產品加工等等,都是農業這個產業鏈上的環節之一。在每個環節工作的人,又因為身份不同,對於做農業的實際感受也不一樣。在這些環節,參與田間勞作的,無疑是非常辛苦的群體,雖然鄉村幹部貌似也是在農業一線,但他們不參與田間勞作,辛苦程度完全不能與農民相比。

那麼,農業勞動是不是最辛苦的呢?我來說一個我自己的經歷。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當年從學校回農村,曰:回鄉知青;生產隊裡也有從城裡過來的知青,曰:下放知青。

我們這些回鄉知青,其實就是純農民身份,與農民沒有任何差別。而下放知青則不同,他們只要能夠積極參與農業勞動,不怕苦,很快就可以得到提拔。當時,我們村有一個下放女知青,名字叫L長芳,因為她一到農村,就與農民一樣下地幹活,從來不叫苦不叫累,不到一年就提拔了大隊團支部書記。因為我們都是同齡人,在一起又聊得來,時間長了關係也很好,有一天我問她:“長芳,你開會表態要紮根農村一輩子,難道你就真的不想回城市啦?”她盯著我看了好半天,滿面苦澀地說:“農村實在是太苦了!”

這是她委婉表達對於紮根農村的態度,也可見農業勞動有多麼辛苦,甚至給一個知青標兵都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所以,說做農業最辛苦並不誇張。

2、農業是不是見效慢,對比其它行業,事實勝於雄辯。

如果把服務於農業的其它環節撇開,單純就種植或者養殖業來說,農作物和禽畜都有一個生長過程,這段時間,除了投入,不會有任何回報。

如人們最熟悉的稻麥這兩個品種,稻子最快也需要三個月才可以收穫,冬小麥則需要足足半年才可以有收穫。工業產品則不然,現在的工業產品都是流水線作業,一臺空調只要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從裝配線上下來,而且源源不斷,檢測合格就可以以幾千塊一臺的價格上市銷售。農民種植稻子,忙忙碌碌三個月,風裡來雨裡去,一畝田收穫的稻子,最多也就一千多塊錢。我們不說收益高低,見效慢則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農業見效慢並不是不能接受,關鍵是效益。效益才是投資一個行業最需要關注的問題。

3、投資農業,需要費用的大小,是由投資規模決定的,小規模試水其實投入不大

投資農業,規模可大可小。我在給有意向投入農業的人士提供諮詢時,從來都是建議投入農業必須由小到大。為什麼呢?這是由農業的特性決定的。因為農業有其特殊性。

有的人認為,農業產品需求是剛性的,貪大求洋,投入過大,這並不是明智之舉。我們必須認識到農產品價格偏低的現實,還要認識到農作物種植,受到肥料、農藥、自然災害等諸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現實。農業生產與工業產品的標準化通用化生產完全不同。投入農業必須要有熟悉和適應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幾百畝上千畝投資,失敗就是大概率的事情。現在網上這樣的事例就比比皆是,我的身邊也有這樣貪大失敗的案例。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投入衝動。投入農業時,在沒有熟悉適應之前,小規模投入是最明智的,這樣如果有什麼不測,就不會進退失據。也是投入農業的最佳選擇。

4、農業是不是被看好,主要是看效益。效益的高低,是農業能否被看好的前提

民以食為天。糧油產品,禽畜肉類產品,是人們永遠都離不開的。所以,無論農業是不是被看好,農業也永遠不會消失。

那麼,農業產品是不是因為是生活的必需品,就被看好呢?事實卻讓人很遺憾,農業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最起碼目前並不是很理想的投資方向。究其原因,與投入後效益不好甚至虧損,有莫大的關係,也是農業不被看好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對於農業,國家實行的是產業保護政策,國家對於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格,就是有力的證據!但目前這種保護力度似乎還有些不夠,何況我們農民的農產品,還要受到進口農產品對於價格的擠壓。由於以上因素制約,農產品價格上不來,連鎖反應就是做農業效益不好,而效益不好的農業,當然不會被看好。

有一點必須強調,可以投入的農產品眾多,並不是每一種農產品都錢景都不好。找準投資的切入點,選對了產品,效益還是很好的。切忌計算片面的收益賬,如,有的人就說過,一畝種稻子能有300塊錢利潤,我種一萬畝不就是有三百萬的利潤了嗎。其實這非常想當然,不說一萬畝地需要投入巨資,單純那個體量,就不是農業新人能夠駕馭的。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選擇賺錢的項目,如珍品蔬菜種植、高品位水果種植等。從小規模實驗開始,逐漸擴展,期間,不要忘了爭取國家對於農業的補貼,這樣投入農業還是有錢途的。


老牛愛遛彎


你好,很高興受到悟空問答邀請,農民辛苦種植利潤低下,農民對土地種植已經沒有積極性,目前農業確實不太好。

近幾年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越來越小,種植也很單調,種一些簡單易收的農作物,有的能滿足自己的口糧就可以了,不再依靠土地種植的收入來生活,況且土地微薄的收入也不足以維持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這就是為何有那麼多農民放棄土地離開家鄉而選擇外出打工。

都知道搞農業種植很辛苦,目前種植普通農作物利潤太低,還需要投資大量人力物力,現在大部分農民是不看好農業生產。這就是現在國家進行的農村土地流轉項目,把普通家庭式種植轉變為農場式種植模式,進行集中種植規模。希望這種流轉模式能帶動農村種植業的發展。



自古就有鋤禾日當初,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名言句。可見農民確實很辛苦。辛苦,見效慢,投資大,風險大這是傳統農業確實存在的問題。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新型農業已初露端倪。智能溫室,無土栽培,立體栽培,農業網絡化等,

新型農業在逐步發展。

相信不久的將來,新型農業會完全代替傳統農業。到那時,辛苦,見效慢,效益差等情況會完全消失。高效益,高產出,高品質的三高農業將強勢

崛起!


江哥在路上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一: 這一點我是不認同的

,每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是根據自身國家的本身優勢來制定戰略,像美國,全是平原,適合大面積種植,所以農業最開始都能蓬勃發展,配套的金融保險也發展的好。而我們國家最大的優勢是人口,所以在國家發展初期會大量利用勞動力,因為集中幹農業是屬於人口資源浪費。現在這個階段,幹農業的越來越少,但是國家未來會給予政策傾斜的一塊領域,不是沒人種地就沒法吃飯的問題,而是用更好的技術反哺農業,很少的人力成本來大面積種植!這樣才能降低成本來做更優質的產品和品牌!

二:農民最辛苦嗎?

不一定,與其說農民辛苦,不如說農民偏安一隅,在自己的角落享受自己的生活。城市人加班也是常事,受到委屈也好,孤獨也好,慾望無法滿足也好這些也都是辛苦的。而且精神壓力往往更讓人不知道生活本來的樣子!

三:投資大,見效慢嗎?

這個也是相對的,如果把農業做成一個生意,它跟任何生意都是一樣的,

需要考慮的只是整體風險問題。只要當下的風險相對不高,就可以幹。投資大,見效慢只是這個生意裡面的一個因素,依我看,整體風險還是小於很多行業的。只要持續做,自己的根基夠深,機會來臨就能抓住,當然這要看國家的政策,返鄉年輕人的幹勁!

所以,從事農業的朋友們,加油!


麥殼兒風


首先說答案:不認同!

農業是萬業之源,沒有農業就沒有其他行業,包括我們今天的工業,大多數原材料來自農業,很多牛逼藥物源自動植物提取,所以農業是基礎,在中國叫做第一產業。

但是為什麼說農業不好做呢?

就我輔導農業企業8年經驗,做個分析給大家參考:

  1. 農業是真投入,沒有什麼取巧的成分,農業是向土地和老天要收成,動植物不聽人擺佈,不好忽悠,他們沒有情感,你不付出或者少付出收成就不好。
  2. 農業是大投入,具有強烈的週期性,比如養豬,從豬仔到出欄需要幾個月,雖然很多人用了不少的催生素,必然帶來很多懲罰,因此,很多農業人都是在自殺;
  3. 懶惰,不願意使用自然肥料和自然種植,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導致不可持續性;
  4. 過度向土地要收成,導致土地老化,為什麼過去不存在這個問題呢,因為過去是農家肥,有機肥,自然循環,現在使用化肥,無法循環,因此,土地需要休養生息。記得日本企業剛到壽光時,將原來的土地種5年草,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很多的土地被過度索取了。就像一個乾癟的老婦女,孩子還要不停地去吸奶。
  5. 大部分農業人沒有產品概念,我看到大部分做不好的農業人是因為將產品做成禮品,做成保健品,去追求極少的市場份額,結果擁擠而死。為了圖為,將食品說成比藥品還厲害的療效,不是天理不容;
  6. 無法打通線下渠道,農業產品大多數依賴線下渠道,線下渠道成本高,很難支撐。

並非說農產品不能做,把產品做好,做成普羅大眾的產品,提升產品力和口碑,依託電商渠道,一定有前途。


創業問問


伴隨著農業的熱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互聯網人都紛紛進入這個行業。但是對於很多新農人來說並不真正瞭解農業,往往對農業存在著很多的誤解。這些誤解又會導致他們判斷的失誤。今天我們就針對一些大家容易產生誤解的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當然針對這些觀點,大家的看法見仁見智,歡迎大家討論。

觀點一:終端水果就該賣這麼貴,新農人不要老想去中間化了

很多人都存在一個疑問:為什麼產地農產品的價格和終端的銷售價格相差這麼多?為什麼在產地採購價4塊多1斤的蘋果,到了消費者手裡要賣到8、9塊錢?是不是中間渠道把利潤都吃掉了?

正是這些疑問導致了很多人認為應該在農業領域去中間化。的確,用煙臺的蘋果舉例,1斤蘋果的採購價的確就是4塊多錢,終端的確要賣到8、9塊錢,加價率相當於100%,毛利率算下來相當於50%。那麼中間4塊多錢的價格是不是被中間商吃掉了呢?

我想來給大家算筆賬:1斤蘋果在產地的採購價為4塊多,那麼加上包裝箱,基本1斤要加上1到2毛錢;然後如果加上套袋,1斤又加上1毛錢;如果加上軟包裝(內格、小檔、紙包裝)1斤加1毛錢,最後物流費每斤又加上1毛錢。

所有這些費用全部加起來,產地採購價4塊5的蘋果,當它到新發地的時候它的價格已經變成了5塊5斤。

新發地的人平均每斤加了多少錢呢?1到2毛錢,他們基本上就把這個貨賣出去了,他們整個的毛利也就這麼多。

新發地的人平均每斤加價1到2毛錢,那麼被水果店採購之後,水果店又加價多少呢?正常的水果店的加價率大概在20%左右(具體情況從15%到50%不等)。那麼這個價格又被誰吃掉了呢?被它的員工工資、它的房租、它的損耗、它的電費等等吃掉了。

實際上整個產業鏈終極算下來的結果是什麼?由4塊多錢的產地價到8、9塊錢的終端零售價,加價率100%這是一個高效以及非常良心的一個加價狀況。

我同時給大家對比另外一個行業,以化妝品行業舉例,化妝品的毛利率可能會達到90%,也就是10塊錢的東西賣到100塊錢。那中間的90塊被誰賺走了呢?就是製造廠商、瓶器廠商、分銷商層層把它分掉了。

任何行業,它從工廠到最終消費者的加價率如果連100%都不到,也就是說毛利率連50%都不到,這個產業根本沒人做,因為這個產業根本沒有利潤可分。這是我想跟大家講的一個比較基礎的認知。

講清楚這個問題,大家可能就會提第二個問題,那既然我4塊多錢採購的,我終端賣8、9塊錢,我要加價100%,毛利50%,那消費者豈不吃虧了。為什麼不能把中間環節去掉呢?比如說不經過市場,不經過這些環節,能不能一個快遞直接發到消費者手中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設想,實際上,從我們算過的賬上來講的話,我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從總社會成本來講,傳統的把貨從產地運到工廠進行分揀,分揀之後發到新發地,新發地再賣給到門店,然後消費者直接從門店購買。這樣的一種流通方式是總社會成本最低、總交易成本最優的一種解決方案。

如果你用包裝直接將貨品用快遞發給消費者,那它的整個的交易成本比大貨走傳統渠道的交易成本可能要高出25%左右。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任何一種商業的形態,它終極會呈現的一種形態一定是全鏈條交易成本最低的形態。

之所以電商在生鮮銷售的解決方案中不是最優方案,就是這個原因,其實這種模式加大了每個環節的總交易成本。

觀點二:最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生鮮零售形態是路邊小攤

路邊小攤、個體水果店、專業果蔬連鎖店、綜合便利店、綜合中大型超市、水果電商,這六種生鮮零售業態中哪種業態最具有競爭力?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根據我對果蔬生鮮這個行業的觀察而言,我認為最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生鮮零售形態是路邊小攤。因為它幾乎是零成本經營,它的每一點毛利都可以轉化為自己的利潤。

如果從長期發展來看,那我們可以把路邊小攤這個業態做一個升級,升級為有比較好的運營和品牌形象的低成本經營形態。那我就比較看重果蔬小店這種形態,果蔬小店要採用低成本的運營方式,可以通過改制這種方式讓夫妻老婆來加盟,同時採用統一的供應鏈和統一的運營管理,這樣一種形態在將來最具有競爭力。

這種形態品牌形象統一,經營成本很低,精打細算,同時供應鏈統一管理。在電商方面,還可以利用美團這些外賣平臺做適度的配送。這將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一個形態。

觀點三:政府不應過度鼓勵地方的水果種植

此前,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講了一段話。他在微博上表示,“我也強烈呼籲地方政府不要盲目發展水果產業。根據我們的數據,現在絕大部分的水果基本都是供大於求狀態,最近幾年大量進口水果也蠶食了部分國產水果的市場!我能夠理解地方政府鼓勵農民發展高附加值產品的初衷,但實際上水果產量已經足夠大了!建議逐步大力發展有機食品,慢慢做成品牌才能讓消費者和農民都受益!”

針對這一言論,不少新農人和老農人都在問水果這個產業是否還值得投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舉兩個二三十年前中國發展的例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的彩電這個行業基本上是外資品牌一統天下。通過15年左右的發展,最後中國的長虹、創維這些企業把外資品牌趕出了中國。

在15到20年前,中國電腦行業基本也是索尼、IBM這些外資品牌一統天下。而現在,除了蘋果依舊強勢,我們整個國產品牌都有越來越強的競爭力。

正是由於我們過去發展的經驗,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水果產業無疑是值得資本的投入和進入的。但這種值得,是否是政府所鼓勵的大規模、大面積種植呢?這個問題我比較認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觀點。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由於中國的土地產出、中國的地形地貌,它本來就不太適合大規模、大面積種植,除了像在華北平原幾個少數地方。其他的地方的中國農產品種植模式應該更多的走向日本的模式,就是精緻農莊模式,而不是大規模種植模式。

我在前面的分享中,多次提到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的農莊種植能夠實現精緻農莊和大規模種植模式,即一個產出定製化產品,一個傳出大規模標準化產品。如果從這兩個維度上講,我認為這兩個模式將長期共存。尤其是精緻農莊這種模式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會形成主流。

而且我們知道,精緻農莊這種模式融合了文化、旅遊、住宿、採摘、休閒、觀光,這些東西其實是非常符合中國的特色和特點的。中國人多,地形地貌複雜,適合以傳統農家樂為核心的這樣一種模式。而且這種模式能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而大規模種植,我們則需要另外一條臂助——品種、品類、技術的創新,讓我們的品種能夠改良,讓我們種植出來的產品的口感、甜度、酸甜比這些指標要逐步優於進口的農產品。

這兩條路走下去,才是我們水果這個產業能夠看得見曙光的兩條路。

我們再回到劉強東的觀點上,他不建議政府過度鼓勵種植,這個事情對不對?這個顯然是對的。我們現在政府鼓勵種植,但在品種的遴選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嗎?並沒有。地方政府並沒有做深度的市場調研,這個產品規模種植下去有沒有競爭力。

最後回到新農人和老農人都關心的問題上來:水果產業值不值得投入?當然值得投入,並且要往兩個方向上投入,一個投入的方向其實要以新農人為核心,促進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另一個方向是要以老農人和新農人融合為核心,就是精緻農莊這樣一種經營模


農村釣魚小夥


每個行業都有黃金時期,低谷時期,時代變化快,今年發生疫情,誰都沒想到口罩居然這麼值錢,任何行業都有可能出現井噴式突變,更何況農業,這2年豬價為何這麼高,豬發生疫情,供求緊張,同樣是預防,生物安全防控,動物的防控就這麼難,主要是關注度不夠,高素質人才缺乏,管理鬆懈,這個行業很需要大有作為的年輕人進入,行業肯定也是一定會發生改變,看看趨勢。

農業人口將進一步減少 一些小村莊會慢慢消失,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份額大多為10%左右,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5%。隨著科技的進一步開展,今後,我國將會有更多的農業機械被用於農業出產過程中,因而,農業勞動人口將會進一步減少。鄉村土地,經過流通等方式,也將漸漸會集到少數人手裡。

農民將慢慢轉變為一種職業 不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近幾年,鄉村呈現出這樣一種新的景象,有許多“新農人”來到鄉村種田,他們都有著較高的農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經過流通土地進行栽培或飼養的創業,將外面的先進的理念帶入了鄉村。

科學計劃、智能管理、規劃出產,他們為鄉村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帶來了一陣前所未見的清風。新農人,將漸漸成為人人羨慕的一種職業,這絕對是鄉村發展的正能量。

農業補貼將會進一步增加,在歐盟,每個農戶每年獲得政府補助超過了15萬元人民幣,歐盟農人40%的收入都是來自於政府補助。而在冰島、韓國、挪威、日本、瑞士等國家,農業補助更高,農人的60%的收入都來自於政府補助。隨著經濟的發展,將來中國的農業補助必將進步,同時,隨著農業人口的削減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業補助的落實工作也將愈加順暢。

動物疫苗:未來,動物疫苗繼續應用於農業的許多領域,以努力建立體系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疫苗的途徑。例如:建立疫苗銀行來對抗口蹄疫。

農業吸引年輕族群合作:普遍認為,農業的最前沿問題是如何吸引新手們進入農業領域。農民希望與年輕人緊密合作,以實現雙方的共同利益,並考慮自己的退休生活。獎勵年輕人進入農業,從政府幫助他們減少債務,並在其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小農特色農業以增加收入:小農強化特色農業以增加價值,應有助於提供額外資本來購買新設備。

作物監測及其他技術:由於ICT技術成熟及5G時代來臨,農民正日益面臨挑戰,並發現新技術可利用網絡或帶寬來幫助農業轉型提升服務質量,例如:無人機監視農作物及田間土壤狀況、區塊鏈農產品認證及物流監控等。

專注貿易戰或關稅議題:目前,美中貿易戰尚未結束,國家補貼和關稅將對農民後續會產生什麼影響,還須持續觀察。

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是農民和所有從事農業活動者最關注的議題,如何嚴格把關以避免汙染。未來,農民將來面臨越來越嚴格的法規,將增加可能成本。對於所有參與農業的人們來說,當務之急是要意識到所有可能影響其當前耕作方法的法規。這樣做可以幫助避免任何潛在的問題,並使所有產品免受任何形式的汙染。

農民與消費者更多直接互動:農民越來越瞭解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必要性,利用社群媒體過程更是容易工具,建立良善溝通環境。

水資源再利用:水資源仍然是農民將面臨的眾多問題之一。農民正在尋找減少農作物用水的方法,或在許多情況下,選擇在田間收穫更多的水,甚至還重複使用所用的水。例如,將人類使用過髒水可提供動物使用,然後在動物喝完水後習慣用於農作物澆水或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