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引子

經過時間的變遷,化石在法律範圍規定下是可以進行買賣不再向之前一樣,屬於非法化石交易。

遼寧八零後李可,出生於遼寧市朝陽市,遼寧市是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帶,與湘西、雲南的澄江並稱為國內三大化石群,李可在遼寧斷斷續續做了十年的化石生意,前幾年關掉了老家化石成的實體店面鋪子,轉身投入新新產物電子商的懷抱,把生意由線下搬到了線上,轉而在淘寶開始了電子商鋪。


遼寧化石被瘋狂追捧

1995年開始,因為保護環境愛護古物,遼寧化石開始被熱烈狂熱的瘋狂追捧,原本是普普通通的化石一開始是被當地農民用來鋪炕、壘豬圈的用途,字詞以後化石的身價開始飛漲,從幾毛錢到如今的數百萬元,有些人為了拿到化石,甚至不擇手段去盜竊、去偷挖,一直到近幾年來,遼寧成立了化石自然保護區,相關的保護條例陸陸續續出臺,不擇一切手段得到化石的這股邪風才及時剎住了腳跟。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在化石的瘋狂熱潮下,很多人做著一夜暴富的白日夢,如今化石的熱度已經退下,曾經那些為化石而瘋狂的追逐者們正在銷聲匿跡,但是,一夜暴富的白日夢依然還有很多狂熱的化石追捧者們不肯就此放棄,大部分狂熱化石追逐者們大都回歸於理性。如今,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收集化石買賣化石已經成了科普化石的一種新文化。

一塊兒正宗的遼寧化石身價究竟值多少錢,沒有人能說得上來,即便是遼寧化石專業研究領域的專家,或者是遼寧化石專業行業的行家也很難說的上來。因為有的時候你不能判斷這個化石值多少錢,今天這個化石可能只值幾毛錢,到了明天同樣一塊兒化石也有可能漲到數百萬元。

一大早呢,在遼寧省朝陽市慕容街的化石古物城裡擠滿了人山人海的進貨商人和化石愛好者,天南海北哪兒的口音都有,他們會聚在一起,這裡有來自全國各地人,來這裡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化石。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這個化石城的規模是目前國內少有的能夠找到真正天然化石的正規交易市場,開始剛開張的那段兒時間的高峰期裡,每一個化石商鋪裡面都被趕來淘貨的化石商人塞得滿滿當當,擁擠不堪。

在這個交易市場,你可以找到完整的"魚"形化石,它還保持著出土時的原始模樣,甚至還有破碎的化石殘片,被化石商家加工成各種各樣的擺件,成為裝飾品,藝術品。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魚化石

地攤上的商品賣的貨物那就更加複雜了,有破碎掉的化石殘片,還有真假難辨的紅瑪瑙、古玩器具,那真是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一個不起眼的地攤前,孫沔呢手裡抓了一枚帶有猩紅色蛋黃大小似的石頭,放在手心裡,用手掌細細摩挲把玩一番,接著又用強光手電筒頂著石頭的表面細細查看,手電筒的光暈在石頭內部透視,可以模模糊糊看到石頭內部。

這樣一番仔細查看以後,發現橙色還不錯,但孫沔沒有絲毫入手的慾望,原來啊他是一個精明的化石商人,擺弄瑪瑙不過是為了和攤主套近乎,瑪瑙的問題大家都能隨口胡侃幾句,而化石卻不是人人都懂。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這魚現在人家花五毛錢收都嫌貴。" 孫沔手裡拿著一塊兒巴掌大小絲毫不起眼的不規則石板,這塊兒石板上面有殘破的狼藉魚,身長約五六公分,有一處瑕疵,那就是缺了尾巴。

這個化石古物城裡售賣著法律法規許可範圍內的一般化石,國家法律條例規定禁止售賣三級以上的化石。

但這種規定不能妨礙各種小道消息的傳播,遼寧民間到底還有沒有藏有"大貨"的化石沒人能夠說的清楚,其實啊消息的真實性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然為什麼每次有博物館來徵集收藏,都能收集到不錯的化石呢?

一些私下消息說"有人出了一隻鳥,賺了一百多萬呢"。不過怎麼說那都是私下交易,一旦公開買賣是會判刑的,孫沔本人表示這種錢他是不會去賺的。

1989年的時候,中科院碩士周忠和在遼西意外發現了兩塊鳥類化石,後來被相關領域專家證明,那是世界上除原始祖鳥之外的最古老鳥類的化石,一時之間轟動世界。

李可當時剛上小學,在他 的老家朝陽市凌源縣大王杖子村距離周忠和發現古老鳥類化石的地方並不遠,當時誰都沒有想過,學術上的突破竟然在五六年後劇烈影響這個不起眼的北方山村。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在那個年代,這個貧困的農村建房子根本找不到像樣的房梁,房子大多用麥稈堆壘出來的,房屋就地取材,村民跑到山上敲下天然石板,這些石板屬於頁岩,由於整塊平整,還被許多村民用來鋪在炕上,很多人家的豬圈都是用這種石板壘成。

當地的村民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化石,即便是有人在石板上看到奇奇怪怪形狀的東西也不以為然,因為這些在當地人看來習以為常。

遼西的朝陽、錦州都是全國註明的貧困地區,這種"無本暴利"生意刺激對當地村民的刺激程度相當的大,甚至整個村子都去挖化石。

挖化石時會在坑道里挖一個一米長的坑道,坑礦垂直下去大概一米,沿著化石岩層橫向打道,地道還會分叉,就想抗戰時期的地道,時間長了當地農民一個個都變成了"專家",哪一層有什麼化石,要怎麼挖,怎麼起化石,那說起來簡直是頭頭是道,非常富有經驗。傳言曾有一隊科研人員,在當地挖了三年,沒什麼收穫,最後還是靠著當地農民不到兩天得時間就帶領他們找到了化石層。

  • 在化石層分佈集中的幾個村莊,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洋樓,有的人家甚至買了奧迪汽車開。

2001年1月,遼寧省人大通過了《遼寧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保護管理條例》,這是國內第一件相關的法律條例。根據條例,三級以下的一般化石可以出售,三級以上的古化石不允許出售。隨著條例的頒佈化石熱度驟降。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在朝陽市有專門買賣化石的街道,是由政府主導監管,允許化石買賣的場所,想在這裡做化石生意,要求那不是一般的嚴格,除了工商部門頒佈的營業執照,當地國土還會頒發許可證。化石城裡的化石開始變得魚龍混雜,甚至有的人用碎的化石殘片拼湊修補,一時化石真假難辨。

遼西農民靠炒化石換四棟洋房?有人不識蓋豬圈,掀起炒化石熱潮

李可也在化石城裡開著店面,隨著化石市場的慘淡,經過慎重考慮後,關掉了化石城的鋪子,開始轉戰淘寶,買家幾乎都是家長,一部分是學校和科普教育機構,都是用來給孩子們做科普教育。孩子通過自己實際動手和觀賞也瞭解了不少關於化石的相關知識,還會有不少買家向李可資訊,他覺得賣化石科普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