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這次疫情,催生出一批和“網課”相關的段子。

小學生調錯網課頻道,認真聽完高中化學課還認真做了筆記;

學生們大戰“釘釘”,湧入應用商城集體差評,“釘釘”專門做了個視頻跪求放過;

……

我已經數不清自己在網上看到了多少美顏後的中年老師,和類似體育課上的全員跳繩的人間奇景。

家長和孩子,都快被小小一塊屏幕逼瘋了,紛紛盼著開學,寧願坐在教室裡吃粉筆灰,也不想在直播間聽老師說:“謝謝XX同學送來的火箭。”

所以,當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時,還覺得很奇怪:“鄧州一女孩因無手機上網課賭氣服藥”。

不上網課不是好事嘛,怎麼還賭氣服藥了呢?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後來的調查結果,卻根本不是這樣。

這個女孩是家裡的老二,姐姐上高一,弟弟六年級,正處於小升初的階段。她的爸爸左腿殘疾,不能種地,平時在街上給人縫補鞋子來維持家中生計,媽媽患有精神疾病,沒有勞動能力。一家五口過得非常艱難。

因為此次疫情,三個孩子都要上網課,於是她的爸爸東拼西湊,拜託鄰居在網上買來一部智能手機。

一部手機,三個孩子,在使用的分配上或許存在一定問題。總之,女孩沒有按時跟聽學校的網課,面對老師和同學們的質疑,一時想不開,吃下媽媽的藥,選擇自殺。

而且,這並不是女孩的第一次自殺。

可以說,她心裡的負面情緒由來已久,各種因素交織出的痛苦與掙扎,竟然被很多媒體冠上“賭氣”之名,那只有兩個可能:

一、記者並未瞭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就急於報道;

二、如果瞭解後還這樣寫,那麼,他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

無獨有偶,我還看到這樣一條評論: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不得不說,我們對於苦難的想象是匱乏的,認知也是膚淺的。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圈層差異”很容易讓我們把自身處境,和所能看到的周圍人的處境,就定義為整個世界。

正如,很多人都覺得本科生已經爛大街了,可是,據統計,中國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數,其實只有4600萬,

僅佔整個中國人口的4.5%。

全國現有3.6億工薪階層,其中超過9000萬人,年收入低於3萬元。是的,四分之一工薪階層的年收入,還不到一張國際航班的頭等艙機票。

即使在全國收入最高的北京,月收入超過一萬的,比例也才只有26%,扣除五險一金等各項費用,到手也就7000多元。就算夫妻兩個人都有這樣的收入水平,家庭的年終總收入也不到20萬元。

所以,我們目光所及之處,好像是個網友就 “年入百萬”,僅僅是因為,更多人在生活的重壓下早已失語了,他們無暇發聲更無由發聲。

就像那些因為“封城”而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若不是記者報道,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幾十上百人在這個春節無家可歸,只能流落街頭或住在地下車庫。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有網友問:“他們就不能去住酒店嗎?”

我相信,其中一定有部分人是真誠的發問,而不是打著“愛國旗號”,陰陽怪氣地認為一切不和諧因素都是在抹黑祖國的發展。

那麼,面對真誠發問,我的回答是:“是的,他們就是不能去住酒店。有些人是捨不得,還有些人是住不起。”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之前的一則新聞,一群被隔離觀察的環衛工人,在酒店住滿14天后,把房間收拾得一塵不染才離開。酒店保潔去打掃衛生時都愣住了,以為房間沒有住過人,但是枕頭床鋪的擺放方式,又不是做房阿姨的標準。

打電話過去詢問才知道,是住在這裡的環衛工人整理的。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酒店經理接受記者採訪時,一度動容到落淚:

“他們做著整個城市最髒最累的活,但他們的心靈卻是那麼美好!”

後來,記者聯繫到了其中一位住房的環衛阿姨,她說:“我們是搞環衛的,平時沒住過這麼好的酒店,千萬不能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感動之餘,我特地去查了一下這家酒店,心裡五味雜陳。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首先,它並不是星級酒店,其次,哪怕在五一這樣的旺季,一間大床房只需要262塊錢。但它卻是環衛工人口中的“這麼好的酒店”、“平時沒住過”。

為什麼特別讓人心酸,因為住在這裡的環衛工人,大多都已年過半百。這是他們已經活了四五十年,走完一半人生後發出的感慨。可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年僅幾歲的孩子,從未住過如此“廉價”的酒店。

有些人的日常超出有些人的想象,有些人的至寶只是有些人的糟糠。

財富的差距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並非中國。如果擴大到國際層面,發達國家和戰爭頻發的小國,更是讓人揪心斷腸的比較。對於難民而言,對於難民的孩子們而言,在21世紀的今天,別提吃飽飯了,連活著都是奢望。

面對那些稚嫩但佈滿灰塵的臉龐,對著兩條被眼淚沖刷出的小溪,你真能說出一句:“這裡這麼危險,你們為什麼不坐飛機離開嗎?”

將心比心啊。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不設身處地、不身臨其境,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在諸如此類的新聞面前,我們能做的並不是質疑,質疑他們舉動的不合理,質疑信源的不懷好意。當然,你可以產生這些情緒,但請放在心裡。因為有些話說出來,比事情本身更讓人疼痛。

從去年起,我就在關注一對母女。單親媽媽帶著兩歲的女兒,還沒有任何人的幫助,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

文化程度較低的媽媽,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給人做飯的工作,但是房主不願意她帶著孩子上班,怕影響工作。思來想去,這個媽媽決定在工作期間,把女兒託付給一個相熟的鄰居照看。

為什麼會信任這個鄰居,有三個原因:

1、這個鄰居已經六十多歲;

2、他信仰基督教,平時表現出來的都是教徒的善良;

3、他們已經相處數月。

我相信,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除這個走投無路的單親媽媽之外,一定也會有人把孩子託付給他,至少有宗教信仰這一條,就可以打發掉不少顧慮。

然而,孩子被強姦了。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她在網上求助,希望能夠嚴懲惡人。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可是,很多網友偏偏揪住她的錯誤不放,一遍遍強調:“你女兒就是被你害的”“你這種人就不配當母親“”你對不起你的女兒”……

孩子的媽媽崩潰了。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女兒的慘狀已經是剜心挖肉的痛,可是網友一句句的指責和謾罵,無疑加重了她的內疚和負罪感,在以淚洗面、夜夜難眠的同時,她還要在第二天打起精神帶孩子去看病。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面對網友的質疑與指責時,她專門發佈了一條微博,試圖講清楚來龍去脈(因有人說她賣慘,微博已被刪除)。可能她並未意識到,自己平鋪直敘的話,會給人帶來多大的心理衝擊,我看完以後難受得飯都吃不下去。

她一天只能掙到四十塊錢,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是的,你沒有看錯,四十塊錢。一杯白領的咖啡,一個女孩子甜蜜的冰淇淋球,甚至,還買不起男孩子們的一雙襪子。

就為這四十塊錢的收入,她的女兒掉入了萬劫不復、無法挽回的境地。

比事件本身更加悲慘的,是她們的無可奈何啊!

掙錢就沒法保護孩子,可不掙錢她們都會餓死。沒有文憑沒有親朋幫助的單親媽媽要怎麼辦,網友只是一味的謾罵,可是誰來告訴她,身處生活困境時,她應該怎麼辦?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出事了,每個局外人都可以輕描淡寫地指責她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馬後炮”呢?既然事前沒有幫扶,事後又有什麼資格去怪罪呢?

在傷害面前,大家都傷心都難過,都覺得這樣的事情本不必發生,可是,最難過的一定是當事人。我們何必再去萬箭穿心呢?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臺灣有一個作家叫做林奕含,她的父親是臺南有名的醫生,家世很好。但在她17歲那年,遭到了老師的性侵。這種恥感終身纏繞著她,讓她在26歲時,選擇在家中上吊自殺。即使,就在前一年,她剛剛結了婚。

在婚禮上,林奕含說:“我想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

因為被老師誘姦,她一直患有精神分裂和重度抑鬱,但只要在狀態良好的時刻,她都致力於幫助精神病去除汙名化。還為那些跟她有過相同遭遇的女孩發聲,保護她們、安撫她們,最後寫成了一本書,叫做《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其中講述的正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被語文老師誘姦,並在18歲患上精神疾病的故事。這本書我從頭到尾看了不下五遍,但是難過並未減損半分,每次都會讀到落淚,即使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依然覺得心悸。

林奕含袒露,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她非常非常的痛苦,可依然堅持完成,她要把這樣的事情記錄下來,把這類人的心境全部記錄下來。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她已經如此的痛苦,痛苦到花了十年都無法與自己的經歷妥協,最終放棄生命。但在這之前,她依然想為社會做些什麼,為和自己有過相似遭遇的女孩做些什麼,這是何等的溫柔。

即使在經歷了那樣殘酷的事件,感受到莫大的痛苦後,她依然能說出“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

這樣的想象是一種善良、更是一種慈悲,是避免所言所行對他人造成二次傷害的重要自省。

苦難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貴賤,它均勻地灑在每個人頭上,構成每條生命都有的苦苦掙扎。這個世界上存在被強暴的女孩,存在被餓死在家中的腦癱兒,存在被親生父母辱罵甚至扭送進精神病院的同性戀者……

苦難的形式太多了,多到超出想象,多到窮盡一生都看不完聽不盡。

即使做不到如林奕含那般,去拓寬自己認知苦難的邊界,但至少不要在她走後還要評價一句:“他只是強姦了你,你卻放棄自己的生命,你傻不傻?”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關於“初三女孩因網課無手機自殺”事件,我希望這屆網友嘴下留情

每個人對於苦難的承受程度是不同的。

認知差異和感受差異相伴而生,有人認為生命大於清白的同時,就一定會有人堅持靈魂比肉身更重要。

不說幫他人減少痛苦,至少不要驚擾他人的痛苦,不要奚落他人的痛苦,不要質疑他人的痛苦。不要在有人承受不住痛苦放棄生命時,對著他的死訊和訃告,還要說上一聲:

“這人怎麼這麼脆弱!”

“這種孩子長大了也是個廢物”

“就這點小事至於尋死覓活的嗎?”

很多時候,相比於憤世嫉俗,相比於打抱不平,相比於打破砂鍋問到底,保持沉默,都是一種善良。

語言是武器,可語言更是利刃,不要隨意評價他人的生活,尤其是負面的。

你不是當事人,你不知道他正在經歷著什麼。

你的一個唾沫,很可能在別人心裡,就是一片雪花,徹骨的冷、鑽心的疼。

不要做壓死駱駝的稻草,即使你不是最後那根。

作者:甘北,100萬女性的孃家人,可以信賴的情感閨蜜。我寫男歡女愛,也寫世情冷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你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