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國保險業會像03年連續幾個月出現100%到300%的高增長?

​新冠疫情爆發為各個行業帶來挑戰,尤其是醫療和保險行業。以史為鑑,回顧2003年SARS疫情後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脈絡,我們發現當時保險行業發生瞭如下一些變化:

疫情下中國保險業會像03年連續幾個月出現100%到300%的高增長?


1、 財險保費增速:2003年SARS發生前後有四件和保險業相關的大事——保險法修訂、壽險代理人持證上崗、車險改革、銀保代理權“1+1”放開。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保險行業進入了第一輪轉型調整期,總保費增速、壽險保費增速雙雙放緩,而且這一趨勢持續了2-3年,而財險保費增速卻在03年後大幅提升(圖1)。

疫情下中國保險業會像03年連續幾個月出現100%到300%的高增長?

2、 健康險業務發展:SARS驅動了健康險業務發展。03年SARS結束後,圍繞“SARS”保障需求出現了各種保險創新產品,當年健康險業務甚至連續幾個月出現100%到300%的高增長。04年後,壽險、健康險、意外險增速大幅放緩;而財險,特別是企財、責任、貨物運輸保險增速則持續大幅增長。

3、 集中共享作業模式成為新趨勢:人壽險方面,03年傳統線下渠道個人壽險新單量大幅下滑;財產險方面,由於車險費率改革,電銷業務蓬勃發展,運營管理也發生重大變化,集中共享的作業模式成為新趨勢。


疫情之下,保險業“變”與“不變”


從宏觀經濟角度,中國經濟處在從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互聯網+和移動技術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

與2003年相比,2019年監管環境更加成熟,保費規模較2003年增長了14倍,保險密度增長了10倍,保險深度增長超過了50%,保險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更大作用(圖2)。

疫情下中國保險業會像03年連續幾個月出現100%到300%的高增長?

我們認為,此次疫情過後,保險行業會迎來三大變化。

  1. 客戶行為加速線上化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客戶的數字化接受程度已經越來越高,而這次疫情越發加速了這一趨勢。各種無接觸、線上化、雲端化行為爆發式湧現,以前難以想象的服務場景如今也已經出現,諸如在線法律調解、雲端聚餐聚會、無接觸快遞等。

反觀金融保險業,大多數壽險客戶還是喜歡通過面對面溝通購買保險產品,以前我們常說壽險是基於信任、有溫度的。如今這一邏輯依然成立,但是非常時期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比如,迫於客觀情況,客戶希望從有接觸到無接觸、從面對面溝通到網上雲溝通。傳統壽險產品對於標準件需要嚴格的體檢要求,如今很難做到,雖然這只是暫時性困難,但是我們也看到,這種過去需要見面才能完成的活動,現在也可以通過雲端遠程完成。可以說這次疫情大大加速了客戶行為的線上化遷徙。因此,能否提供線上化服務已成為衡量保險公司能否及時應對挑戰的“試金石”。

2.產品形態更具創新性根據麥肯錫保險行業數字化顛覆曲線,相對於長期和複雜的壽險和企業險而言,短期和相對簡單的個人財產險面臨的數字化挑戰和顛覆衝擊更大,而本次新冠疫情推動壽險和企業財產險在創新顛覆曲線上迅速攀升(圖3)。

疫情下中國保險業會像03年連續幾個月出現100%到300%的高增長?

首先,在人身險方面,疫情進一步激發客戶對健康險、意外險和壽險的需求,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群、帶病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險種,這幾類人群是本次疫情波及的主要群體,因此保險意識被大量激發。本來就快速增長的醫療和健康險板塊,將被進一步點燃,另外,隨著新冠疫苗的隨後面世,基於疫苗有效性的新型健康險也可能會熱銷;加之數字化的影響,可以預見,未來在保障範圍、相關服務等方面,壽險產品將迎來巨大創新機會。

另外,在企業相關保險方面,疫情的影響會進一步觸發政府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共責任險)、企財險(中小企業營業中斷損失保險和取消保險)和責任險(僱主責任險)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也觀察到疫情期間,許多大企業和公司會給客戶贈送“新冠主題保險”,未來這種2B2C合作模式也為保險公司提供了新客戶觸達機會;而中小企業的“可持續性經營”風險將大規模暴露,在政策支持、貸款信用違約風險防範等一系列領域,保險公司都將有參與機會。所以,經過疫情洗禮後,社會、企業和個人的保險需求會被激發,保險行業的產品形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供給側改革將不斷深化。

3.運營模式全面數字化

從營銷業務角度觀察,傳統的線下渠道管理模式會變。原來壽險營銷員被要求朝夕兩會出勤率,而今很多人都在家通過視頻參加晨會和培訓;原來營銷員需要每天約訪客戶,如今營銷員明顯加強了在線客戶經營能力;在線直銷渠道的重要性在增長,保險公司戰略上會更重視直銷渠道投入以及傳統渠道線上化經營。

在客戶服務方面,客戶服務和理賠模式將得到優化。例如,針對傳統人力密集型的電話中心,一些保險公司也積極開展居家坐席和遠程坐席,在避免人員聚集的情況下繼續為客戶提供相應服務。可以預見,保險公司會進一步簡化服務流程,提升自動化與自助化服務能力。

在內部管理方面,疫情發生後,許多保險公司已經全面利用各種遠程辦公系統協同工作,甚至有的公司還組織員工針對遠程協作模式開展相應的培訓,提高協同效率。未來在產品開發、運營管理、文檔作業和信息技術支持等方面,都會更加強調雲協作模式。可以預見,因應形勢變化,保險公司自身線上化運營步伐會持續加速。

疫情之後,也會有“三個不變”

當然,在客戶行為、產品形態和運營模式變化的同時,保險業還存在一些不變趨勢。

1.保險業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2020年2月15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繼續嚴格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發揮銀行信貸、保險保障的各方合力,以戰時思維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務,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這充分說明,保險行業在社會保障、國家戰略和重點工程方面的風險保障作用和社會穩定器定位不會變。另外,疫情之後,我們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復工復產、重振經濟,保險行業更應該在社會治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保障、民生保障、普惠金融、精準扶貧等方面繼續發揮更大作用,滿足更廣泛需求。通過保險公司的大數據積累和風險管理經驗,與政府、醫療機構聯動,共同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機制、風險預防、患者權益保障、醫療結費等領域建設。

在業務發展方面,我們通過對多位保險公司CEO的訪談了解到,保險業高管們普遍認為此次疫情的業務衝擊集中在短期,中長期影響是積極的。宏觀經濟雖然遭受一定衝擊,但當前各地已經開始重啟經濟活動。如果疫情得到妥善控制,到2020年1季度末,大部分省份產能夠逐漸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對保險行業整體影響不大。另外,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中國消費者信心也會開始恢復,保險市場短期有望迎來一輪增速提升。總而言之,長期來看疫情對保險行業的影響有限,對此我們仍然秉持謹慎樂觀的觀點。

2.持續重視風險管理的方向不變

疫情增加了民眾的風險意識,有利於保險行業未來發展。而保險公司自身的風險管理也需要持續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的弦不能放鬆。首先是承保風險,隨著疫情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類產品短時間上線,搶佔市場和廣告聲量,但很多創新產品缺乏有效的精算曆史數據,定價不準或者“多幹快上”導致承保風險陡升。

此外,疫情也加劇了市場風險,無論是未來債券投資收益率、股票市場長期回報和資產負債表極為敏感的“利率假設”,都會受到此次疫情影響。信用風險方面,保險公司需要重點關注信用風險敞口(如在信用保證險、信用債投資、類貸款長期投資等領域),疫情從根本上改變了很多行業企業的景氣程度,我們預計部分行業的“違約”情況可能會惡化。此外,操作風險管理亦受到挑戰,“遠程辦公”、“靈活用工”理論上也可能增加操作風險,同樣需要密切關注。

3.科技驅動創新的趨勢不變

科技驅動一直是近年來保險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隨著國內頭部險企和外資領先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以及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生態玩家的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會是未來險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