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中介經紀人的朋友圈可以說是“色香味俱全”,受到疫情影響中介經紀人們無法返工,紛紛在家裡曬廚藝、曬娃,好不快哉。
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房產中介在不能復工的日子裡,也應儘早關注兩個樓市問題,以便在疫情結束後儘早恢復“元氣”。
問題一:如何看待疫情對樓市的影響?
其實中介經紀人的擔憂不無道理,此次疫情打亂了房產市場的固有周期:今年的小陽春可能不會來了。
兩個月內,房產市場受疫情影響:
短期內,房產市場的肯定直接受疫情影響,首先是新樓盤竣工日期要延期,其次客戶也不會為了買房、看房冒著生命危險到人口密集區域,更是疫情期間必須杜絕的事情。
所以房產市場在疫情期間很難完成房屋買賣交易,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無論是售樓處還是中介門店,這段時間能做的就是提前維護意向客戶,為復工後儘快創收積攢資本。
兩個月之後,房產市場受疫情“衍生問題”影響:
長期來看,房產市場則會受到此次疫情“衍生問題”的影響,經濟下行首當其衝。
相信中介經紀人在疫情期間也能感受,很多中小企業主及個體戶的生活都受到了此次疫情的影響,說直白一點就是“大家上半年都很缺錢”,所以中介經紀人要做好意向客戶“變卦”的準備。
另外有一點機遇要房產經紀人格外注意,如果說購房客戶因為“缺錢”延期購房計劃,便會出現業主為了獲取現金,著急出手房源變現主動提出“降價”,這些特價房將成為中介門店疫情過後快速恢復元氣的“良方”。
至於市場什麼時候可以復甦,要看各個城市是否會出臺樓市放寬政策出臺。
問題二:房價會如何?
相信很多經紀人在家時就會接到相關的諮詢電話,主旨只有一個:“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
在某種意義上,新疫情對房價的影響非常有限,但是有人會拿恆大“7.5折大甩賣”的事來證明疫情會導致房價下跌。
且先不說恆大7.5折的適用範圍僅限於各樓盤賣不出去的尾盤,其次看看這次恆大用7.5折的噱頭吸引了多少購房客戶?多少購房意向金?
我們必須認清一件事:疫情期間,開發商或二手房業主肯定要犧牲部分“利潤”來換取現金流,但這只是暫時的市場情緒化走勢。
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對樓市的影響都是空前的,但無一例外都在半年後恢復了市場正常秩序。
這裡需要強調的關鍵因素是購房客戶的“市場信心”。
在市場情緒悲觀時,購房客戶面對高額的房產往往不敢加槓桿,這是因為在購房客戶看來:如果市場經濟受防疫工作的影響繼續下行,“資產”肯定難以變現繼而發生貶值,持有足夠的“現金”才能應對接下來突發的各類風險。
但隨著災後消費市場的復甦,公眾對市場經濟的信心得以重建,再加上政府提供的暖市、救市舉措,房產市場勢必會觸底反彈,在第二季度的春風裡迎來房市“真陽春”。
這時疫情期間的受市場情緒影響的購房客戶則會出現“報復性購買”行為,因為此次疫情期間各地針對防疫的“硬核措施”讓人們意識到了擁有房產的重要性;同時也會出現一批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客戶,畢竟一家人擠在一起憋了快30天后,已經深刻意識到了“房子不能只夠放張床”。
在這個基礎上,有兩類房源值得中介儘早關注:
一類是受此次疫情影響,配套設施齊全但總價較低的“商圈房源”,這類房子門檻低、抗跌能力強,往往是客戶購買首套房時的首選;
另一類則是物業好、空間大的“改善型房源”,即使距離市中心較遠,但對於有能力置換房產的購房客戶而言交通並不是問題,關鍵是物業服務水平好、空間夠大,可以“囤”的住貨、“宅”的下全家人。
縱觀中國近十年來的房產市場發展規律,可以清晰的發現兩條交錯的線,一條是“現金荒”、一條是“資產荒”。
市場悲觀時便會出現“現金荒”,因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都在囤積現金“過冬”;市場樂觀時便會出現“資產荒”,因為大家都發現資產投資升值不僅可以規避通膨風險,還可以帶來不菲的收入。
兩種線隨著“市場信心”的變化此消彼長,但有一條規律可以確認:沒有哪一種極端市場形態可以長期佔據主流並維繫下去,我們要警惕自己受短期市場悲觀表現影響作出偏激的決策。
畢竟,倒在漫漫長夜裡不可怕,可怕的是選擇放棄後又見證了房產市場春風至、萬物蘇的繁榮景象。
閱讀更多 太原市房產頻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