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水母看上去就像海中漂浮的雲朵,美麗、優雅而又安詳。但隱藏在治癒外表之下的,是它們悄無聲息又疼痛無比的攻擊。


而在這其中,最為隱秘的攻擊來自一種名叫Cassiopea medusae的仙后水母。不需要任何肢體接觸,這些水母就可以攻擊獵物或者讓人中招——因為它們會扔“迷你手榴彈”。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不需要任何直接接觸,這些美麗優雅的水母就可以蟄到你 | Allen Collins and Cheryl Ames


海水會蜇人?


在這些仙后水母棲息的海域,流傳著“蜇人的水”(stinging water)的傳說——浮潛者們明明沒有與水母直接接觸,但卻會突然感受到水母蟄一般的刺痛。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種“幽靈攻擊”究竟來自何方。


最近,科學家們終於確定了傳說背後的罪魁禍首——漂在海水中不知不覺蜇人的正是仙后水母Cassiopea medusae的細胞團結構,研究者將其命名為“cassiosomes”。這些細胞團隨著水母釋放的粘液進入水中,不僅能刺激人的皮膚,還可以殺死獵物,就像是水母拋出的“迷你手榴彈”一般。這項研究由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堪薩斯大學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於2月13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生物學》期刊上[1]。


科學家們使用3~8.8釐米直徑的仙后水母進行了實驗。當擾動水母或者加入獵物時,它們就會釋放出這種“蜇人的粘液”。顯微鏡觀察顯示,水母粘液中漂浮著許多小小的細胞團塊,直徑在100-550微米之間。它們大小不一,形狀不太規則,可以在水中自行運動——看起來就像是會游泳的迷你爆米花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這些會動的“爆米花”就是水母釋放的迷你手榴彈 | Cheryl L. Ames et al


研究者們進一步鑑定了這些“爆米花”的結構組成,發現它們是是一個個不規則的空心球,外層主要由包含毒素的刺細胞和一些外胚層細胞組成,中心則經常含有一些與水母共生的蟲黃藻。


離開水母的身體之後,這些細胞團還可以運動長達10天,在5或6天后逐漸縮小為光滑的球形,直到運動停止且囊泡解體。細胞團可以在水中持續遊動,這是因為它的外層生長著許多纖毛。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細胞團結構Cassiosome外層伸出的纖毛(粉色箭頭) | Cheryl L. Ames et al


“手榴彈”擊殺獵物


這些仙后水母對人的毒性並不強,如果水中的人被“粘液手榴彈”擊中,雖然會出現惱人的皮膚刺激,但還不至於危及生命。不過,小小的獵物們就難以逃脫了。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將充滿活力的豐年蝦與水母細胞團放在一起,60秒後,大部分豐年蝦都一動不動了…… | Cheryl L. Ames et al


為測試“迷你手榴彈”對獵物的殺傷力,科學家們把這些細胞團收集起來,與日常作為水母飼料的豐年蝦(滷蟲)幼蟲放在了一起。結果,科學家們觀察到豐年蝦在接觸到細胞團後立即被殺死,而去除了細胞團的粘液則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這說明,這些含有刺細胞的“爆米花”確實能像手榴彈那樣隔空擊殺獵物。由此看來,“粘液手榴彈”對這些仙后水母而言確實是捕食與防身的利器。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一隻不幸被“手榴彈”擊中的豐年蝦幼蟲 | Cheryl L. Ames et al


此外,研究者在其他4個相關水母物種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手榴彈”結構。研究者們希望繼續確認還有哪些水母具有這種“隔空攻擊”技能——如果還有毒性更強的“水母手榴彈”漂浮在海水中,那人們就更需要警惕了。


參考文獻

[1] C. Ames et al. Cassiosomes are stinging-cell structures in the mucus of the upside-down jellyfish Cassiopea xamachana. Communications Biology.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3, 2020. doi:10.1038/s42003-020-0777-8.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