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擬將康復治療納入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

目前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已經更新至試行第六版,疫情暴發初期必須以疾病救治為主,隨著疫情的好轉、治癒人數的增多,是否考慮在診療方案中增加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功能評估標準和早期康復內容,以便指導臨床實踐。

2月29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病毒,我們對這個新發傳染病的認識在不斷加深,同時臨床實踐中也有大量經驗積累,科研攻關力量也逐步在一些關鍵問題中有科研成果。現在是第六版診療方案,把研究中和臨床實踐當中行之有效的治療技術、治療策略和方法納入到診療方案當中,以指導臨床實踐,提高醫療救治水平。目前,我們正在著手啟動第七版,也就是第六版的修訂工作。在修訂當中,我們要把前期很多的臨床實踐以及新的確認有效的手段和藥物,包括康復的內容納入到我們診療方案當中,以使得我們在患者的醫療救治當中,既要能夠去促進康復、促進治癒,同時也要不斷提高健康恢復的水平


衛健委:擬將康復治療納入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


“出院”不是終點,預防-臨床-康復,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根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新冠肺炎累計治癒出院患者的總數已達3.9萬餘人,重症、危重症病人治癒率明顯提高,針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恢復期的康復治療越來越引起重視。下面是有關新冠肺炎康復的5個熱點問題。


1 康復治療可以為新冠肺炎患者帶來什麼?

減輕肺炎的有關症狀;改善呼吸功能,緩解呼吸困難,提高心肺活動耐力;預防肌肉骨骼功能退化,增強運動能力;改善身心健康;有利於患者逐步恢復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2019新型冠狀病毒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中指出,呼吸康復的介入時機取決於患者病理生理機制的認識,以及生命體徵是否穩定,是否排除呼吸康復的禁忌症以及患者的臨床表現。

病程進展時為不妨礙醫療觀察,應停止呼吸康復介入。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科主任謝欲曉表示在疾病急性期的病情穩定階段,康復介入越早預後越好。但是考慮到新冠肺炎是甲類管理的傳染性疾病,確診病人都是在定點醫院進行救治,所以對重症和危重症的住院患者主要以挽救生命的疾病救治為主,對輕症和普通型患者在病情穩定階段越早期介入康復對預後越是有利的。


3 不同的確診患者康復要點有何不同?

重症患者康復要點:

1 新型冠狀肺炎的疾病認知教育;

2 心理干預;

(包括臨床治療團隊共同討論後指導床上呼吸訓練、體位轉換訓練、四肢活動訓練等)

4 環境與醫療器械適應性訓練;

5 能量節約技術訓練;

6 患者在進行活動時需要保證給予充足的氧氣;

7 任何造成患者與呼吸機斷離的呼吸康復治療技術均應避免。


普通型患者康復要點:

1 疾病認知教育;

2 調試個人心理與行為;

(包括康復醫師或治療師指導下的體位管理、氣道清潔、呼吸控制訓練及活動及運動)

4 自我傳染源管控(減排)等。


輕型患者康復要點:

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疾病認知教育;

2 心理與行為干預;

3 自我傳染源管控;

4 節能技能訓練;

5 維持適當生活與功能活動。


4 新冠肺炎出院後如何接受康復治療?


由於每位患者恢復狀況、身心狀態、所處環境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制定個性化、特異性的康復指導方案。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前會對相關症狀、心肺活動耐力、體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方面進行簡要的評估。輕症患者出院後居家或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康復,重症患者出院後由專門的康復醫療機構為其提供康復治療。


5 不同的確診患者院後如何鍛鍊?


輕症患者:

以恢復體能和心理調整為主,可以根據患者過去的運動習慣和愛好選擇循序漸進的有氧訓練,逐步恢復到發病前的活動能力。


重症患者:

(1)首先進行心肺功能以及全身功能評估,如果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這些疾病的,還要和相關專科大夫合作設計個性化的康復方案。

(2)做體能訓練尤其是做有氧訓練方案的時候要特別細緻的制定運動處方,逐步增強運動強度和時長。一般來說有氧運動每週要求訓練3-5次,每次時間是20-30分鐘。如果病人特別容易疲勞,就要採取分段間歇性的運動形式,比如說可以從3-5分鐘一小節開始,每天分3段進行,爭取在第二週能夠爭取到每段10分鐘以上。

(3)活動量的掌握,要注意活動中要有可以簡單對話不中斷,運動後沒有明顯的疲勞感,尤其是第二天沒有疲勞感,這樣的情況是最合適的。


疫情爆發初期必須以疾病救治為主,隨著疫情的好轉,治癒人數的增多,康復治療也日益重要,及時有效的介入康復,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科學、更有針對性的康復方案勢在必行。


“51好心臟”-心臟康復產業研究院是心臟康復領域內垂直專業服務平臺,致力於推動中國心臟康復產業發展,提供心臟康復前沿資訊傳播,心臟康復健康教育,心臟病患社群建設,心臟康復產業研究,心臟康復創新技術研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