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肖戰粉絲事件看“粉絲經濟”:一面欣欣向榮,一面岌岌可危

這兩天,我被肖戰粉絲事件刷屏了。

點開一個新聞APP除了疫情新聞之外,首當其衝的就是肖戰粉絲事件的梳理、點評、感想......

好奇心促使我大概瀏覽了一下事件的始末,不得不說,作為圈外看客,覺得肖戰也確實算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降的“典範”了。

由肖戰粉絲事件看“粉絲經濟”:一面欣欣向榮,一面岌岌可危

我們暫且不去評說就這個事件中到底誰對誰錯,誰有理誰沒理,因為確實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立場和想法。他最喜歡春雨綿綿的天氣,覺得風雅多情;而你最喜歡風和日麗的天氣,覺得溫暖和煦,這要是對上,誰能說服得了誰呢?

所以,咱們今天不去評判這個事件,只是來說說粉絲經濟這事兒。

什麼是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 是一種通過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

最開始應用於與偶像、明星相關的直接場景,比如說購買某個歌手的演唱會門票、專輯等。但現在粉絲經濟被寬泛地應用於文化娛樂、 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多領域。

由肖戰粉絲事件看“粉絲經濟”:一面欣欣向榮,一面岌岌可危

粉絲經濟的進階發展

最初的粉絲經濟很單純,為粉絲的單向行為。因為喜歡某個明星而購買與這個明星有關的商品。

後來粉絲與明星之間形成了雙向互動,粉絲逐漸擁有了平等的話語權。

再後來粉絲逐漸形成規模,開始有組織有規劃的進行粉絲活動,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追隨式的消費行為,粉絲的購買力越來越強,話語權也越來越強。

而現在粉絲與偶像之間的情感連接越來越密切,我在網上看到別人稱其為“相互養成式追隨”。粉絲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

由肖戰粉絲事件看“粉絲經濟”:一面欣欣向榮,一面岌岌可危

粉絲經濟的兩面:欣欣向榮和岌岌可危

明星需要粉絲經濟麼?

答案毫無疑問。

粉絲數量越多、粘性越大、購買力越強,對應明星的選擇權、影響力、商業價值就越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越受各路金主爸爸的喜歡,事業發展也能越來越好。

或者,咱們再直白一點說,當下明星的價值更多時候取決於其背後的粉絲群體。上到影視劇的選角,下到各路廠商的代言,誰不喜歡一個更有號召力的人呢?

當然,這種模式並不一定是萬無一失的,但不確定風險較小就已是足夠吸引人的了!

而粉絲經濟的力量還遠遠不止這些:小到為偶像打榜,製作、購買偶像的各種周邊產品;大到為偶像慶生,車體廣告、公交站牌廣告鋪天蓋地,或是有很多粉絲群體以偶像的名義做善事義舉。最主要的是,這些都是粉絲群體自發的,偶像們只負責坐享其成。

由肖戰粉絲事件看“粉絲經濟”:一面欣欣向榮,一面岌岌可危

所以說,粉絲經濟越來越規模化的同時,也帶出了很多商業機會。

但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粉絲經濟也不例外。

粉絲的所有行為都會被貼上偶像的標籤,偶像或需要為粉絲行為進行買單。就以肖戰粉絲事件來說,就是非常典型的偶像為粉絲行為買單的案例。

粉絲的行為影響到了其他人的經濟利益,於是引起了這群人的反攻。而他們的著力點毫無疑問的落在了偶像的身上,於是乎......抵制開始。偶像的價值也因此被打上問號。

品牌、廠家、導演、投資方......都會藉此重新評估其價值。

由肖戰粉絲事件看“粉絲經濟”:一面欣欣向榮,一面岌岌可危

所以,當下粉絲和明星的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相互性。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但無論怎麼樣,存在即合理,人民文娛的觀點或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由肖戰粉絲事件看“粉絲經濟”:一面欣欣向榮,一面岌岌可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