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生活能夠自理,就別跟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我嫁的家庭是弟兄兩人,平時在一起吃飯,我們是自建房,兩兄弟房子是連著蓋的,中間沒有拉牆頭,我們住東邊,他大哥住西邊,公婆給我們一起住,平時除了睡覺時間他大哥一家四口在他們自己屋裡,其餘一日三餐都是在我們房子裡,大哥家兩個兒子,大的七歲,小的五歲,我家現在只有一個女兒兩歲,我現在特別不喜歡他家那倆孩子給我女兒一起玩,因為每次玩都不知道讓妹妹,給妹妹搶東西,如果妹妹拿了他的東西,從來都不給你解釋的機會,上去就是一拳,然後把東西奪走,所以我女兒就跟著他哥哥一起學,別人拿了她的東西,他就開始哭,不讓別人玩。\r

吃飯的時候,倆孩子每天都是圍著屋子轉,都得罵好幾遍才回到位子上吃飯,以前我女兒一到吃飯時間就老老實實守到餐桌前,現在也跟著他們一起跑,喊不回來。老大現在都七歲了,一點都不懂事,有幾次我女兒做到他的位置上了,他都不會叫妹妹起來的,都是直接坐到妹妹身上,然後妹妹哭了她也不理,還說誰讓你坐的我得位置,唉,我天天都苦口婆心教他,我說你是大哥,應該保護妹妹,妹妹做的不對了你應該告訴她,不能直接坐到妹妹身上,可是他從來都不理你說的這些。\r

孩子們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也是不知道輕重,皮球都是直接對著我女兒砸,說他也不聽,到我們樓上玩東西也是,我每次都教女兒不要亂扔玩具,他們倆一上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逮著什麼扔什麼,然後我女兒又跟著他們一起學,我現在都好煩惱,不是因為兩個孩子我不喜歡,孩子我是喜歡的,就是性格太讓人頭疼,因為女兒兩歲正是模仿的年紀,什麼都跟著他們學,我現在都管不了了,特別調皮,唉,別人家孩子就沒有這樣,我孃家侄子侄女都很少爭東西,而且兄妹倆哥哥每次都讓著小妹妹,互謙互讓,大的懂事,小的也就跟著學,我孃家侄子也是七歲,為啥差別就那麼大呢,我現在好糾結,我就覺得環境真的會影響一個人,尤其是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的說的不錯,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女兒該怎樣教育才不會那麼調皮,聽話一點





農家慧慧


今天的問題是: 只要生活能夠自理,就別跟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對此你怎麼看?我的回答是:正確。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講一個我身邊的真實的故事:

我單位裡有個同事,六十來歲的樣子,老伴糖尿病臥床多年,終於不治而去。他的兩個兒子當時都已成家立業,這個同事呢因為退休級別高工資也高,自然上門說親的絡繹不絕。從眾多相親對象裡,這個同事選了一個四十來歲的,順理成章戀愛結婚。如果劇情就這樣細水長流發展下去就好了,但天有不測風雲。突然有一天,他的兒子意外去世了。

兒媳沒再嫁,還帶孩子搬到了公婆家裡住。理論和實際上,這都是值得肯定的,公婆有情有義。事實恰相反,我有次去找這個同事幫忙辦點事情,同事夫人拉著我的手,哭哭啼啼好一頓痛訴——她懷疑老伴與兒媳有私,理由是兒媳和公公平常穿衣都不拘小節,隨隨便便在對方面前晃來晃去。

後來我開導了半天,矛盾解決的最終辦法還是各回各家分開住,兩家可經常探望彼此。關心則亂,這裡的藝術就是把握一個度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兒媳婦畢竟不是這個原生家庭里長大的人,讓她一下去周全應對一個大家庭裡錯綜複雜的關係,是非常不容易的。現代人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人一旦沒有自由釋放的空間,回到家裡還處處不方便,後果不堪設想。同樣的論據,也適用於公婆。

如果再加上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睡的問題,加上對下一代的保育教育三觀不和的問題,矛盾真的會層出不窮。分開住,從很大程度上會避免或者說減少這些矛盾。整個家庭成員關係也會和諧很多。兒大不由娘,總得放開手自己的路讓他自己去走吧!

就這,希望能幫到你。祝好!


倚修竹


都不要住在一起,能動的時候自己過的很滋潤,不能動了,讓兒媳婦照顧,她沒有法定義務照顧你們贍養你們的。自己還是找一個養老院或者養老機構,組團養老等等方式養老是應該的。

曾經我的父母照顧我的小孩,帶大了我的女兒,我們也一直生活在一起,等他們老了,我就和老公一起照顧他們,他們生病了,我老公陪護幫助我一起贍養他們。


如意麒麟8418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天天生活一起也沒事,我和前妻女兒比親生還親,我把她們當知音,知己!在相知的歲月裡度過了十六個春秋,互相尊重,互相惜緣,互相幫助,互相珍尊,互相讚美,快樂傳遞著家的氣氛,愛的溫暖,互相包容的和諧生活,享受著沒有血緣的母慈女孝生活。


天尊仙


這個需要看情況,如果婆媳彼此相處的好都沒意見,住一起也不錯,用我婆婆的話就是,如果不在一塊生活,等老了再一塊生活更不習慣,平時在一塊彼此都磨合好了,才不至於突然在一塊生活像陌生人或客人一樣,更遭人嫌棄


小叮噹220357171


這種想法因人而異,或許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想和公婆分開住,畢竟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都不太相同,但是就我而言,我還是喜歡和公婆住在一起,我喜歡人多,熱鬧,有家的感覺,有人關心,還有公婆也能幫忙帶小孩


追劇女大王


只要生活能夠自理,就別跟兒子兒媳一起生活,請您不要跟兒子住在一起,錢可以給他,就是不能同住,因為兩代人受的教育不一樣,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就不一樣。分開住了,才會距離產生親和美,分住的距離越遠父母與兒女的關係越好。您可以永遠把您的兒子當做未成年,你怎麼使喚打罵都可以,但千萬不要把您的兒媳呼來喚去,因為您罵他們一句,他們會記您一輩子的不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們自己的父母能罵他們,非自己所生所養,就不必去代過了。

您的兒媳亂買東西、愛看韓劇、迷戀手機、不洗衣服、不願煮飯、衛生習慣不好、不愛整理家務、不會帶小孩,脾氣暴躁,對您兒子呼來喚去等等,這通通與您無關係。這是您兒子跟她之間的事,您只當沒看見就對了。兒媳的毛病再多您都不能對別人說,這才是您真正愛兒子。否則,要麼全家臭名遠揚,被人恥笑;要麼兒離媳散,您的孫子不是沒有親孃親爹,就是向別人喊奶奶。

說白了,與他們同住就是找氣生,開始生小氣,後來生大氣;所以,與他們分住是必須的頭等大事。不要把您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子身上,要多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人生即便已經過半,還有許多有趣的新生事物要學習,一定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快樂點。



慧心在北漂


小時候兩個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待五分鐘就互相熟悉了,長大後,兩個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待五年都未必能走到對方心裡,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的。

一個女人半路融入到另一個家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家庭環境、家庭文化都不同,兒媳需要和丈夫的家庭成員相互磨合,磨合中難免產生摩擦,有的人對待這些摩擦一笑而過了,而有的人耿耿於懷一輩子。這其中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

我大奶奶和她的兒媳婦曾經也是到達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兩個人的性格都很潑辣,一點點的小事兩個人能吵吵一晚上,三天兩頭摔盆打碗的,在我們那道街都是出了名的。端著碗正在門口吃飯,那邊傳來孩子哭聲、男人謾罵聲、女人尖叫聲,大人們司空見慣,一邊埋頭吃飯一邊議論著:慶嬸(我大奶奶)和兒媳婦又吵起來了……後來大伯去城裡打工,慢慢地倆人就搬到城裡去往了,孩子也接到城裡去上學,工作的忙碌、學業的繁重,只有過節的時候才回家看看大爺爺和大奶奶,大奶奶慢慢地一起開始說起來兒媳婦的好:這是兒媳給我買的衣服鞋子、給他爸帶的茶葉、我說不讓安空調非得買,這東西多費電……老太太在家裡養的雞,攢的土雞蛋,每隔一段時間就往城裡送一回,兒子兒媳每次回家後備廂裡都塞的滿滿的,都是老人自己種的、自己養的,關係倒也緩和了大半。

兩代人分開住是化解婆媳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我們常說距離產生美,偶爾的團聚反而更容易增加對方的好感。兩口子住在一起是因為有愛,兩代人住在一起僅僅是因為有兒子這一根紐帶,而這根紐帶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當你不確定能和兒子兒媳和睦相處時,有能力的情況下分開住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也有很多家庭住在一起能夠和和氣氣一輩子的,但那些家庭的和氣大都來源於雙方的相互忍讓,老人待兒媳如親女兒,兒媳待老人如父母。


姝瑛


非常贊成。

第一:因為生活習慣不一樣,觀念也不同,住在一起難免不自在,容易起矛盾。 比如飲食方面,青菜你想煮著吃,年輕人卻喜歡炒著吃;起居方面,你睡得早起得早,年輕人卻睡得晚起得晚。老人生活比較節儉,認為在家吃飯更健康實惠;但年輕人則不在乎價錢,講究口味和方便。所以世間久了就會出現爭吵,對感情和諧非常有影響。

第二:生活圈子不同,易引發婆媳矛盾。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老人和年輕人分開住,自由。很多年輕人會認為,老人和兒子媳婦住一起會影響兒子媳婦的私人生活,包括他們的夫妻之間的生活。

但是實際上,這種影響是相互的,老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夫妻生活。如果分開住的話,叫上老友上家裡喝茶、打麻將都很方便。

再說婆媳關係是家家最難唸的一本經,這話也不是太誇張。很多婆媳剛開始關係還是不錯的,但相處久了,看到對方的缺點更多了,就開始有微詞了。如果分開住,雙方見面的機會少了,產生矛盾的機會也少了,即使有點不愉快,慢慢的也會淡化,距離產生美。家庭自然而然就和諧友善美滿了。

還有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在教育孩子方便。老人大都偏愛下一代,隔代親。對孫子孫女易寵愛過分,護短。在教育孩子方面易和兒子媳婦發生爭執,易把孩子帶到極端裡去,到以後後悔都來不及了。

所以說,年輕人不要怕辛苦,寧願多跑跑去勤看看老人,老人也把勤去兒子家看看當作鍛鍊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春風9756


我同意!

父母跟兒子兒媳之間的溝通障礙是顯而易見的。

  • 年齡差距導致習慣差距,共同生活勢必存在矛盾。

大部分的父母思想和生活習慣,都是由自己那一輩的價值觀決定的。往往他們很難甚至無法理解下一輩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比如,父母可能覺得出去看電影是浪費錢,而對兒子兒媳來說,這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調劑。

又比如,父母可能覺得,飯菜放在冰箱,只要沒壞都可以吃。而兒子兒媳會覺得,過夜的飯菜不能吃。

這些細小的生活差距看似問題不大,長久下去,肯定會造成矛盾。

  • 媳婦雖然叫你爸媽,但她跟你們其實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個人可以選擇朋友,選擇老闆,選擇伴侶。但是有些人是他們沒辦法選擇的,例如父母,例如公婆。

父母畢竟有血緣關係,有問題有矛盾,哪怕吵架,血緣關係會將它們化解。

但是公婆不一樣,兒媳沒辦法選擇,只是因為他們是她丈夫的爸媽。雖然她叫他們爸媽,但卻未必能夠做到像對待爸媽一樣對待他們。

既然是熟悉的陌生人,雙方不瞭解對方的脾氣秉性,也不清楚對方的習慣禁忌。難免會遇到矛盾和習慣衝突,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忍著?一次兩次可以,久了肯定會爆發。

矛盾爆發不僅雙方難做,就連夾在中間的兒子也左右為難。

而這些,只要不住在一起,就不會有……

不僅不會有,可能還會增進感情。

分開住,兒子媳婦偶爾去父母家做客,大家一起吃一頓飯,聊聊家常。吃完各回各家,互不干擾,多好!

  • 年輕人需要自己的空間,父母也同樣需要。

年輕人下班,可能希望出去吃頓好的,也可能約了三五好友聚個餐。如果跟父母同住,還需要考慮出去吃是否合適,帶朋友回家吃是否合適……

父母有時也要約上三五老友在家裡喝喝茶,聊聊天,聽個戲看個抗日劇。

有小輩在,畢竟沒有那麼自由和自在。

所以,如果是我,只要我的生活能夠自理,我肯定選擇自己住!就算不能自理,我也寧願去住養老院。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