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就别跟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农在天涯


我嫁的家庭是弟兄两人,平时在一起吃饭,我们是自建房,两兄弟房子是连着盖的,中间没有拉墙头,我们住东边,他大哥住西边,公婆给我们一起住,平时除了睡觉时间他大哥一家四口在他们自己屋里,其余一日三餐都是在我们房子里,大哥家两个儿子,大的七岁,小的五岁,我家现在只有一个女儿两岁,我现在特别不喜欢他家那俩孩子给我女儿一起玩,因为每次玩都不知道让妹妹,给妹妹抢东西,如果妹妹拿了他的东西,从来都不给你解释的机会,上去就是一拳,然后把东西夺走,所以我女儿就跟着他哥哥一起学,别人拿了她的东西,他就开始哭,不让别人玩。\r

吃饭的时候,俩孩子每天都是围着屋子转,都得骂好几遍才回到位子上吃饭,以前我女儿一到吃饭时间就老老实实守到餐桌前,现在也跟着他们一起跑,喊不回来。老大现在都七岁了,一点都不懂事,有几次我女儿做到他的位置上了,他都不会叫妹妹起来的,都是直接坐到妹妹身上,然后妹妹哭了她也不理,还说谁让你坐的我得位置,唉,我天天都苦口婆心教他,我说你是大哥,应该保护妹妹,妹妹做的不对了你应该告诉她,不能直接坐到妹妹身上,可是他从来都不理你说的这些。\r

孩子们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也是不知道轻重,皮球都是直接对着我女儿砸,说他也不听,到我们楼上玩东西也是,我每次都教女儿不要乱扔玩具,他们俩一上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逮着什么扔什么,然后我女儿又跟着他们一起学,我现在都好烦恼,不是因为两个孩子我不喜欢,孩子我是喜欢的,就是性格太让人头疼,因为女儿两岁正是模仿的年纪,什么都跟着他们学,我现在都管不了了,特别调皮,唉,别人家孩子就没有这样,我娘家侄子侄女都很少争东西,而且兄妹俩哥哥每次都让着小妹妹,互谦互让,大的懂事,小的也就跟着学,我娘家侄子也是七岁,为啥差别就那么大呢,我现在好纠结,我就觉得环境真的会影响一个人,尤其是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的说的不错,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女儿该怎样教育才不会那么调皮,听话一点





农家慧慧


今天的问题是: 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就别跟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对此你怎么看?我的回答是:正确。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讲一个我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我单位里有个同事,六十来岁的样子,老伴糖尿病卧床多年,终于不治而去。他的两个儿子当时都已成家立业,这个同事呢因为退休级别高工资也高,自然上门说亲的络绎不绝。从众多相亲对象里,这个同事选了一个四十来岁的,顺理成章恋爱结婚。如果剧情就这样细水长流发展下去就好了,但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他的儿子意外去世了。

儿媳没再嫁,还带孩子搬到了公婆家里住。理论和实际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公婆有情有义。事实恰相反,我有次去找这个同事帮忙办点事情,同事夫人拉着我的手,哭哭啼啼好一顿痛诉——她怀疑老伴与儿媳有私,理由是儿媳和公公平常穿衣都不拘小节,随随便便在对方面前晃来晃去。

后来我开导了半天,矛盾解决的最终办法还是各回各家分开住,两家可经常探望彼此。关心则乱,这里的艺术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儿媳妇毕竟不是这个原生家庭里长大的人,让她一下去周全应对一个大家庭里错综复杂的关系,是非常不容易的。现代人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人一旦没有自由释放的空间,回到家里还处处不方便,后果不堪设想。同样的论据,也适用于公婆。

如果再加上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睡的问题,加上对下一代的保育教育三观不和的问题,矛盾真的会层出不穷。分开住,从很大程度上会避免或者说减少这些矛盾。整个家庭成员关系也会和谐很多。儿大不由娘,总得放开手自己的路让他自己去走吧!

就这,希望能帮到你。祝好!


倚修竹


都不要住在一起,能动的时候自己过的很滋润,不能动了,让儿媳妇照顾,她没有法定义务照顾你们赡养你们的。自己还是找一个养老院或者养老机构,组团养老等等方式养老是应该的。

曾经我的父母照顾我的小孩,带大了我的女儿,我们也一直生活在一起,等他们老了,我就和老公一起照顾他们,他们生病了,我老公陪护帮助我一起赡养他们。


如意麒麟8418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天天生活一起也没事,我和前妻女儿比亲生还亲,我把她们当知音,知己!在相知的岁月里度过了十六个春秋,互相尊重,互相惜缘,互相帮助,互相珍尊,互相赞美,快乐传递着家的气氛,爱的温暖,互相包容的和谐生活,享受着没有血缘的母慈女孝生活。


天尊仙


这个需要看情况,如果婆媳彼此相处的好都没意见,住一起也不错,用我婆婆的话就是,如果不在一块生活,等老了再一块生活更不习惯,平时在一块彼此都磨合好了,才不至于突然在一块生活像陌生人或客人一样,更遭人嫌弃


小叮当220357171


这种想法因人而异,或许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想和公婆分开住,毕竟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都不太相同,但是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和公婆住在一起,我喜欢人多,热闹,有家的感觉,有人关心,还有公婆也能帮忙带小孩


追剧女大王


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就别跟儿子儿媳一起生活,请您不要跟儿子住在一起,钱可以给他,就是不能同住,因为两代人受的教育不一样,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就不一样。分开住了,才会距离产生亲和美,分住的距离越远父母与儿女的关系越好。您可以永远把您的儿子当做未成年,你怎么使唤打骂都可以,但千万不要把您的儿媳呼来唤去,因为您骂他们一句,他们会记您一辈子的不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自己的父母能骂他们,非自己所生所养,就不必去代过了。

您的儿媳乱买东西、爱看韩剧、迷恋手机、不洗衣服、不愿煮饭、卫生习惯不好、不爱整理家务、不会带小孩,脾气暴躁,对您儿子呼来唤去等等,这通通与您无关系。这是您儿子跟她之间的事,您只当没看见就对了。儿媳的毛病再多您都不能对别人说,这才是您真正爱儿子。否则,要么全家臭名远扬,被人耻笑;要么儿离媳散,您的孙子不是没有亲娘亲爹,就是向别人喊奶奶。

说白了,与他们同住就是找气生,开始生小气,后来生大气;所以,与他们分住是必须的头等大事。不要把您生活的重心放在儿子身上,要多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人生即便已经过半,还有许多有趣的新生事物要学习,一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快乐点。



慧心在北漂


小时候两个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待五分钟就互相熟悉了,长大后,两个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待五年都未必能走到对方心里,成年人的世界是复杂的。

一个女人半路融入到另一个家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家庭环境、家庭文化都不同,儿媳需要和丈夫的家庭成员相互磨合,磨合中难免产生摩擦,有的人对待这些摩擦一笑而过了,而有的人耿耿于怀一辈子。这其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我大奶奶和她的儿媳妇曾经也是到达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两个人的性格都很泼辣,一点点的小事两个人能吵吵一晚上,三天两头摔盆打碗的,在我们那道街都是出了名的。端着碗正在门口吃饭,那边传来孩子哭声、男人谩骂声、女人尖叫声,大人们司空见惯,一边埋头吃饭一边议论着:庆婶(我大奶奶)和儿媳妇又吵起来了……后来大伯去城里打工,慢慢地俩人就搬到城里去往了,孩子也接到城里去上学,工作的忙碌、学业的繁重,只有过节的时候才回家看看大爷爷和大奶奶,大奶奶慢慢地一起开始说起来儿媳妇的好:这是儿媳给我买的衣服鞋子、给他爸带的茶叶、我说不让安空调非得买,这东西多费电……老太太在家里养的鸡,攒的土鸡蛋,每隔一段时间就往城里送一回,儿子儿媳每次回家后备厢里都塞的满满的,都是老人自己种的、自己养的,关系倒也缓和了大半。

两代人分开住是化解婆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偶尔的团聚反而更容易增加对方的好感。两口子住在一起是因为有爱,两代人住在一起仅仅是因为有儿子这一根纽带,而这根纽带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当你不确定能和儿子儿媳和睦相处时,有能力的情况下分开住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也有很多家庭住在一起能够和和气气一辈子的,但那些家庭的和气大都来源于双方的相互忍让,老人待儿媳如亲女儿,儿媳待老人如父母。


姝瑛


非常赞成。

第一: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观念也不同,住在一起难免不自在,容易起矛盾。 比如饮食方面,青菜你想煮着吃,年轻人却喜欢炒着吃;起居方面,你睡得早起得早,年轻人却睡得晚起得晚。老人生活比较节俭,认为在家吃饭更健康实惠;但年轻人则不在乎价钱,讲究口味和方便。所以世间久了就会出现争吵,对感情和谐非常有影响。

第二:生活圈子不同,易引发婆媳矛盾。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老人和年轻人分开住,自由。很多年轻人会认为,老人和儿子媳妇住一起会影响儿子媳妇的私人生活,包括他们的夫妻之间的生活。

但是实际上,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老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夫妻生活。如果分开住的话,叫上老友上家里喝茶、打麻将都很方便。

再说婆媳关系是家家最难念的一本经,这话也不是太夸张。很多婆媳刚开始关系还是不错的,但相处久了,看到对方的缺点更多了,就开始有微词了。如果分开住,双方见面的机会少了,产生矛盾的机会也少了,即使有点不愉快,慢慢的也会淡化,距离产生美。家庭自然而然就和谐友善美满了。

还有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在教育孩子方便。老人大都偏爱下一代,隔代亲。对孙子孙女易宠爱过分,护短。在教育孩子方面易和儿子媳妇发生争执,易把孩子带到极端里去,到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所以说,年轻人不要怕辛苦,宁愿多跑跑去勤看看老人,老人也把勤去儿子家看看当作锻炼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春风9756


我同意!

父母跟儿子儿媳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显而易见的。

  • 年龄差距导致习惯差距,共同生活势必存在矛盾。

大部分的父母思想和生活习惯,都是由自己那一辈的价值观决定的。往往他们很难甚至无法理解下一辈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比如,父母可能觉得出去看电影是浪费钱,而对儿子儿媳来说,这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剂。

又比如,父母可能觉得,饭菜放在冰箱,只要没坏都可以吃。而儿子儿媳会觉得,过夜的饭菜不能吃。

这些细小的生活差距看似问题不大,长久下去,肯定会造成矛盾。

  • 媳妇虽然叫你爸妈,但她跟你们其实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个人可以选择朋友,选择老板,选择伴侣。但是有些人是他们没办法选择的,例如父母,例如公婆。

父母毕竟有血缘关系,有问题有矛盾,哪怕吵架,血缘关系会将它们化解。

但是公婆不一样,儿媳没办法选择,只是因为他们是她丈夫的爸妈。虽然她叫他们爸妈,但却未必能够做到像对待爸妈一样对待他们。

既然是熟悉的陌生人,双方不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也不清楚对方的习惯禁忌。难免会遇到矛盾和习惯冲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忍着?一次两次可以,久了肯定会爆发。

矛盾爆发不仅双方难做,就连夹在中间的儿子也左右为难。

而这些,只要不住在一起,就不会有……

不仅不会有,可能还会增进感情。

分开住,儿子媳妇偶尔去父母家做客,大家一起吃一顿饭,聊聊家常。吃完各回各家,互不干扰,多好!

  • 年轻人需要自己的空间,父母也同样需要。

年轻人下班,可能希望出去吃顿好的,也可能约了三五好友聚个餐。如果跟父母同住,还需要考虑出去吃是否合适,带朋友回家吃是否合适……

父母有时也要约上三五老友在家里喝喝茶,聊聊天,听个戏看个抗日剧。

有小辈在,毕竟没有那么自由和自在。

所以,如果是我,只要我的生活能够自理,我肯定选择自己住!就算不能自理,我也宁愿去住养老院。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