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結親”貴州都勻挖出勞動力“富礦”

本報訊(記者周瓊 通訊員許宇清)3月2日傍晚,在寧波江北和貴州都勻,兩地人社部門的會議室裡,開啟了一場特殊的“雲簽約”,遠隔千里,通過視頻對話、電子簽章,雙方簽署了包括校企合作、勞動力培訓、勞務合作、招聘活動等一系列內容的協議。與此同時,105名來自都勻的務工人員已登上5輛省際包車趕往江北,將成為助力江北區復工復產的生力軍。

“結上一門窮親,挖出一個富礦。”簽完合作協議,江北區人社局副局長杜傳鵬顯得有些興奮。他告訴記者,位於貴州南部的都勻,有51萬人口,其中勞動力年齡段人口為33萬,有7萬到9萬人長期在外務工,春節時,有3萬多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鄉。“為疫情所困,這3萬返鄉探親的勞動力很多待在了家鄉出不去。”而這時,在寧波,開足馬力復工復產的企業普遍為缺少一線工人所苦。

記者瞭解到,2月中下旬開始,江北區人力社保部門就落實分工,全局分片包乾,放眼全國,尋求勞務新基地。除了一批“人社招工小分隊”外出尋覓,留守江北的工作人員也在後方一個一個聯繫各兄弟城市的人社部門。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都勻這個尚未與東部沿海城市建立勞務對接的勞動力輸出地,進入了江北區視線。

從後方的隔空喊話到一線小分隊的迅速進駐,江北和都勻展開了密集的互動。在洽談勞務合作細則條款的同時,通過當地人社部門的權威口徑發佈崗位信息後,招工小分隊開始了走村串戶的走訪。“寧波江北招工了,很多崗位可以選,包吃包住,每月收入4000元到5000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從最直接有效的大喇叭喊話招人到鼓勵當地村寨長推薦,江北招工小分隊奇招頻出。

記者瞭解到,經過多次對接聯繫,雙方以雲簽約形式簽訂勞務協作合作協議,促進兩地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有效對接,實現雙方勞務協作的規範化開展。杜傳鵬告訴記者,接下去,江北還將繼續擴大“結親”版圖,通過與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陝西渭南和紫陽、河南新縣建立勞務協作關係,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