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是當代人多麼痛的領悟和感嘆呀!


寫在前面的話:

當今時代,文盲幾乎不存在了,我們每個人都受到了高等教育,都學到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都懂得很多這樣或者那樣的道理。

可是,我們還是需要朝九晚五,一天天辛辛苦苦,交房租,還房貸,掙奶粉錢,交補習費,生活壓力很是巨大;

可是,我們還是需要面對夫妻倆爭爭吵吵,三觀不合,家庭生活也感覺不到幸福;

可是,我們還是需要面對孩子吃飯挑食、上學逃課、青春期叛逆等各種各樣的苦惱和憂愁;

更何況,還有人需要面對夜深人靜時的靈魂孤獨和鬱鬱寡歡

……

看著別人步步高昇的事業、美滿幸福的家庭、活潑可愛的孩子、輕鬆愜意地人生,有多少人不禁感慨:


學了那麼多知識,懂了那麼多道理,可是,為啥我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樣的一個靈魂質問,也一直盤繞在我的心頭。那時候,我還一度把氣撒在了羅胖身上,不再收聽羅胖的那些歪理邪說了。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要知道,我還是一個很忠實的羅粉呢。從2012年羅胖的第一期《向死而生》的節目開始,我就一直聽他的歪理邪說,一直到2018年左右,覺得聽了他那麼多的道理,可是,我的生活卻依舊過得很掙扎,就放棄繼續聽了。那時候,天天加班,身體也被拖得很差很差,還一直單身,感覺自己要孤獨終老了似的,甚至還有了抑鬱症的傾向。於是,我就怪罪於羅胖的那些道理,覺得道理沒用,放棄了好長一段時間,不再聽任何人講道理,覺得任何道理,都是雞湯,沒有用的

但是,空虛無聊的時間,總是需要填滿呀!於是,我開始去聽一些玄幻故事。就是在聽這些沒營養的玄幻故事的過程中,我聽到了烽火戲諸侯的《劍來》,後來,嫌棄喜馬拉雅聲音版本更新得太慢,就去看書。

就是在閱讀這部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好像受到了啟發,就像被上帝摸過了的頭似的,原本困擾我好久好久的問題,一下子竟然都想通了。



《劍來》這個玄幻小說裡的那些故事和道理

初中的時候,我特別喜歡《水滸傳》;高中的時候,我特別愛看《三國演義》;大學的時候,我又特別沉迷於《紅樓夢》,如今,我特別特別喜歡的一部書叫做《劍來》,一部玄幻小說。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劍來》,是作者烽火戲諸侯寫的一部玄幻小說,而且尚未完結。(目前看來,距離完結應該還早呢。)我特別喜歡這部書,只要更新,我就會立即看,哪怕已經半夜兩三點鐘了,一定要先看完了,再睡覺。我不僅僅自己喜歡,而且逢人就推薦,可惜的是,好像他們沒人喜歡那個總是愛講道理的玄幻小說

不過,我還是要再次強烈推薦這部玄幻小說,這部書的確寫的是玄之又玄的玄幻故事,可是,這部玄幻故事裡折射著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

在這部玄幻小說裡,一個修行者要想修行晉級,不僅僅要強健體魄和靈魂,還需要修行內心,也就是書中提到的“修心”,而且修心是每個強大修士修行晉級的必要條件。其實,這一點和人生很相似,我們需要提高對世界的思想認知水平,才有可能讓自己晉升到更高的人生階段。小說花費了大量的篇幅,或是通過人物對話議論,或是通過人物在具體故事場景中的具體選擇、具體行動,來描述如何才能修心有成,其實這也是在探索和表達作者自己對人生哲學的深入思考。

《劍來》裡描寫了很多具體的人生選擇和決策場景,令我很有啟發,把這些故事一 一講給你聽,來看看,假如你身處其中,你會如何選擇,如何行動呢?


  • 1.嫁衣女鬼的故事

在一座山水之地,有一個嫁衣女鬼,凡是路過此地的讀書人,她都會將這些讀書人攔腰砍斷,然後栽種在她的後花園裡。她的說法是,既然一個個都是讀書種子,那就種到地裡,看能長出什麼花來。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嫁衣女鬼

當然,這些讀書人沒有長出花來,全都成了累累白骨。

聽到這個故事,面對這個濫殺無辜的嫁衣女鬼,如果你是修為高、劍術更高的劍修,你會不會想著一劍劈了她都是便宜她了呢?!

可是,小說的故事裡很快就告訴我們,這個嫁衣女鬼原本並不是這樣的,原本也待人很是和善,也有很多善行善舉,幫助地方上做了很多善事。之所以變成了今天的如此模樣,是因為她喜歡上了一個從此路過的讀書人。那個讀書人去京城考取了功名之後,就把她完全拋之腦後,成了一個活脫脫的陳世美。而這個嫁衣女鬼又不能離開此地山水去京城找那個已經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報仇,就將一腔怨恨發洩在了路過此地的讀書人身上。

故事聽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都是那個負心漢陳世美的過錯,應該將他千刀萬剮?!

但是,故事很快又揭示了一個更深刻的內幕,那個進了京城的讀書人,並沒有忘記當年的嫁衣女鬼。因為嫁衣女鬼屬於山水神靈,這個讀書人要想讓皇帝允許他正大光明地娶一個山水神靈的女鬼入門,就需要封侯拜相、有大功德。可是,想不到的是,他卻因出身不好,才華遭妒,受到了官場排擠,官場老爺們給他下了套,最終讓他身敗名裂,客死他鄉。

故事講到了這裡,這番因果又該如何評說呢?嫁衣女鬼的這番罪業,是該怪罪於那個讀書人,還是該怪罪於官場險惡,再或者說一句歸結於人生無常呢?

那麼,聽完了整個故事,當你瞭解清楚了前因後果之後,如果你還是那個修為高、劍術更高的劍修,你又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


  • 2.小鼻涕蟲顧粲與書簡湖顧粲

《劍來》的主人翁是陳平安,一個小巷子裡的孤兒。寒冬時節,日子難捱之際,顧粲的孃親不僅僅給了小平安以吃食,還維護了他的尊嚴,讓他沒有嗟來之食的感覺。所以,主人翁陳平安對此一生感激。

於是,小時候的陳平安,就經常會幫助顧粲母女倆(顧粲父親早年過世了)做農活,也經常帶著小鼻涕蟲顧粲一起玩耍。

小鼻涕蟲顧粲,對於主人翁陳平安而言,不僅僅是朋友,還是恩人之後,是他人生路上十分的重要人物。.

可是,長大後走向修行之路的顧粲,在書簡湖卻變成了一個殺人惡魔,動不動取人性命,殺人全族,手段殘忍,心性陰沉。當然,他也有他的難處,書簡湖是個講究以力為尊的地方,競爭也確實很殘酷,顧粲為了生存,為了保護孃親才變成這個凶神惡煞的樣子。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顧粲

可是,問題來了:

作為一個處處講道理、時時講規矩,一心向善、行善的陳平安,遇到了這個昔日的玩伴、今日的殺人魔頭時,該如何選,又該如何做呢?

這又是修心路上的一個問心局!(修士修行,不僅修力,更修心,一切選擇,一切行為,直指本心!

如果你是此時的陳平安呢,你會如何選,如何做呢?


  • 3.攔路匪徒的故事

書中有很多起攔路劫匪的故事,也有很多起行俠仗義的事。我就不寫具體的哪一起故事啦!

假如:

行到山林深處,你被一夥土匪攔住去路,然後,有人高呼:“此樹為我栽,此路為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如果你修行不夠、能力有限,打不過人家,只好乖乖交錢,求人饒命。

可是,如果你能力很強呢,這夥蟊賊根本不是你的對手,你會如何選擇,如何做呢?

會不會刀出鞘、劍沾血,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呢?

可是,場景轉換:

這夥土匪回到搶劫完畢,回到了一個小山村裡,村子裡的村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村裡的老少婦孺們都等著這夥強盜有些收成,維持生計呢!

那麼,此時的你,又會如何選擇,如何做呢?

  • 4.行俠仗義

我們讀過了太多行俠仗義的故事。可是,《劍來》裡關於行俠仗義的故事,卻有另外一番不同的計較:

陳平安問道:“江湖上行俠仗義,一拳打死首惡,其餘為虎作倀的幫兇,罪不至死,大俠懲戒一番,揚長而去,被救之人磕頭感謝,你說那位大俠瀟灑不瀟灑?”


胡新豐脫口而出道:“瀟灑個屁……”


說到這裡,胡新豐給了自己一個耳光,然後趕緊改口道:“回稟仙師,不算真正的瀟灑,真要是一國一郡之內的大俠,幫助了當地人,倒還好說,那幫惡人死的死,其餘的傷了傷,吃過了苦頭,多半不敢對被就起之人起歹念,可若是這位大俠只是遠遊某地的,這一走了之,一年半載還好說,三年五年的,誰敢保證那被救之人,不會下場更慘?說不得原本只是強搶民女的,到最後就要殺人全家了。那麼這樁慘事,到底該怪誰,那位大俠有沒有罪孽?我看是有的。

那麼,既然如此,

陳平安就接著問:那你若是那位大俠,該怎麼辦?“”


胡新豐緩緩說道:“好事做到底,彆著急走,儘量多磨一磨那幫不好一拳打死的其餘惡人,莫要處處顯擺什麼大俠風範了,

惡人還需惡人磨,不然對方真的不會長記性的,要他們怕到了骨子裡,最好是大半夜都要做噩夢嚇醒,好似每個明天一睜眼,那位大俠就會出現在眼前。恐怕如此一來,才算真正保全了被救之人。”

如果這個對話中的那位大俠,不懂得這番道理,或者是行路匆匆,沒有時間磨一磨那些惡人的性子。結果,這幫餘孽真的報復了當年的被救起之人。那麼,當初行俠仗義的好人,到底還算不算是好人呢?即使還是好人,會不會屬於那種沒那麼好的好人了呢?


正所謂:有人以好的善行,卻帶來了一個惡的結果。對,是不是又錯了呢?又該如何評判這個人的善行呢?

同樣的,有人以壞的惡行,卻追求那個極難得的好的結果。錯,是不是也對了呢?又該如何評判這個人的人惡行呢?

這就是《劍來》故事裡,崔東山問陳平安的那個問題!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靈魂質問

歷史和現實中的那些類似的場景和道理

其實,故事裡的事,不僅僅在故事裡有,在歷史和現實裡一直都存在。

  • 1.黃河氾濫,該不該救?

元朝末年,公元1344年3月,黃河氾濫,淹死了黃河以南的中下游地區數十萬百姓,中原地區數百萬畝良田毀於一旦,上百萬人的房屋被大水沖毀,成了流離失所的饑民。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黃河

這時候,關於是否救治洪災,朝堂上有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

丞相脫脫的建議是:救,必須要救!不但要撥糧賑災,還要從國庫撥大量餉銀治理黃河,重建河堤,幫助百姓恢復農田,恢復生產。他的主張得到了部分王公貴族們的支持。


可是,漢人的文官集團卻提出反對意見:堅決反對救災。認為面對此等情況,應該舍之,棄之,放任不管即可。

如果你是當時的皇帝,你會如何選擇呢?

當時的皇帝當然要做一個好皇帝,怎麼可能置民眾於水火而不顧呢?!最終,朝廷決定救災。

可是,就是這個決定,成為壓死元帝國這頭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

在救治的過程中,出現了十分滑稽的一幕。救災的錢、糧,在官僚系統的層層盤剝之下,最終等到了老百姓手裡時,已經所剩無幾。那麼,底層官吏如何完成上級交給的治理黃河、重建堤壩的救災任務呢?

於是,當地官員就向當地的百姓們徵調。於是,本就一貧如洗的災民們,又要出錢,還要出人,去修建堤壩,治理黃河。很快就有一句讖語流傳開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元朝也很快就開啟了遍地狼煙的滅國之禍。

那麼,當初一心救災的丞相,是不是反而是錯的呢?


  • 2.到底應不應該打孩子呢?

在我們國家,綿延千年的歷史文化裡,一直堅信:棍棒之下出孝子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即便是在偏遠的農村裡,父母想讓孩子去讀書,去學門手藝,在孩子拜師那天,父母一定會說一句話:孩子就交給您啦!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可是,進入現代化義務教育階段的新中國,老師竟然打罵孩子,這寫祖國的花朵,怎麼可以如此摧殘?!於是舉國聲討。最後,國家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嚴厲禁止老師打罵孩子,要求老師要給孩子們講道理。

可是,最近這些年呢?

竟然出現了很多熊孩子很囂張、很過分。有些孩子甚至打老師,嚴重的,還把老師打傷打殘的。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於是,社會上又出現了“把戒尺歸還給老師”的呼聲。

當初,我們所堅信的不打孩子的理念,是不是就是錯的了呢?

那麼,在打與不打之間,又該如何劃清邊界呢?


  • 3.分析

很顯然,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複雜的,就像《劍來》中的很多故事脈絡一樣,是需要深入剖析,深刻思考才能給出正確答案。

我們既不能簡單地說,黃河氾濫成災,救人民於水火才是好官,才是正確的選擇;也不應該簡單地說,熊孩子,不聽話就得打,不打還不得上天了呀!

很多道理,沒有那麼簡單;

很多行為,也不應該那麼粗暴!

《劍來》的道理:講複雜的道理,就只是為了出劍更快

  • 1.如此辛苦為了啥呢?

《劍來》的主人翁陳平安,就是這樣一個事事講道理、處處講道理的讀書人,一個一心做好事、求上進的好人。

讀過《劍來》裡這幾個小故事,你可能會問了:

世界上的事情一層表象之後,往往還有另一層深刻的原因;而原因的背後,可能還有更深刻、更深層的緣由……

如果任何事,都要按照探究清楚如此複雜的脈絡和緣由,再去行動做事!如此活著,豈不是太辛苦了嗎?

也許有人想偷個懶:

既然事事有因,凡事有果。我們是不是應該學學道家、飄然物外、不問世事嗎?

其實,《劍來》這部書裡給出了他的思考。


  • 2.《劍來》裡的靈魂之問

陳平安在遊歷北俱蘆洲的過程中,救下了“隋家玉人”隋景澄後,一起遊歷了一段路程。在隋景澄對陳平安的脈絡學說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借宿一家山莊,莊主的公子見隋竟澄貌美,就無事獻殷勤攀談好久。但是,最後終究沒有起什麼壞心,沒有見色起意,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舉動來。

此時的隋景澄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前輩,若是對方見色起意,釀成禍事,我有沒有錯?會不會終究是有一點點錯在的,畢竟我之美色在前,被人目睹,便有了覬覦之心在後。”

此時的陳平安是這樣說的:

“先後順序不是你這麼講的,天地之間,諸多的是非對錯,尤其是一洲一國約定俗成之後,皆是定死了的,見財起意,暴起行兇,見色起意,仗勢欺人,都是毋庸置疑的錯,不是你有錢,就是錯,也不是女子生的好看,就有錯。在清楚這些之後,才可以去談先後順序,以及對錯大小,不然哪怕市井婦人搔首弄姿,招搖過市,也不是強搶女子的理由,稚子抱金過市,以及什麼懷璧其罪的說法,你真以為是稚子錯了嗎?是懷璧之人錯了嗎?不是如此。而是世道如此罷了,才有這些無奈的老話,只是為了勸解好人與弱者必須多加小心。”

“世事如此,從來如此,便對嗎?我看不是。”

市井婦人搔首弄姿,招搖過市,也不是強搶民女的理由!

還記得,之前網上有人討論說,女孩子穿得太暴露,難怪會被性侵啥的。《劍來》裡的這句話,就特別擲地有聲!

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劍來》給你答案

  • 3.講複雜的道理,就是為了能夠簡單的出劍

為了更深刻地表達清楚這門順序學說和脈絡學說,作者又安排了不少故事情節。

我覺得,最能體現,這門學說精髓的,就是下面這個情節:

一夥騎隊,屠殺完整個村子後,正在山林溪邊飲馬。

陳平安遇見了滿是血腥的村莊,毫不猶豫地快馬加鞭,快速追趕這夥馬賊。當然,一番血戰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夥想要暗殺他的人,安排的一個局,就是要借用他與馬賊之間的廝殺,消耗他的體力,從而爭取殺死陳平安。當然,主人翁九死一生,負傷嚴重,但是,畢竟殺死了這撥馬賊,也殺死了暗殺他的人。

在血戰過後,隋竟澄說道:

“不是說了沙場有沙場的規矩,江湖有江湖的規矩,幹嘛要管閒事,如果不管閒事,就不會有這場大戰了……”

陳平安淡然說道:

“我與你說過,講複雜的道理,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簡單的出拳出劍。”

主人翁陳平安,在當時的場景下,已經覺察到了可能是有人故意安排的一個局,可是,他依然決定要跳進去。而且,此時的陳平安,沒有再去糾結這幫馬賊屠殺村子的前因後果、因果糾纏因為強者如此濫殺手無寸鐵的村民,這本身就是無可爭議的錯。所以,陳平安出拳出劍,毫無凝滯,只會更快!

所以,主人翁陳平安會說,

那麼複雜的道理,下那麼大的功夫去探究事情的先後順序,人心的脈絡因果,為的就是最終出拳出劍的時候,能夠簡單直接,無需猶豫是否錯了,無需擔心是否過分。


過不好這一生,還是因為你道理懂得不夠多、不夠深


講了那麼多故事,發出了那麼多直擊靈魂的問題,最終,我們回到那個問題上來:

為什麼“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 1.你所學到的道理,都是空泛的大道理,都是雞湯

我們有太多的道理,都是零零散散的、原則性的大道理。

而生活中,我們實際面對的問題,往往是十分複雜的,是具體的挑戰性的問題。

我們在運用這些大道理、大原則的時候,往往出現相互矛盾,相互打架的情況。

舉個例子說:

做人,要衣著乾淨整潔,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做人,要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做一個守時的人,靠譜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兩個道理都很好,很光明偉大正確吧?!

可是,我們還原到一個具體的、生活化的場景中去,看看你會怎麼選擇!

領導交給你個任務,讓你明天一早給他,他要帶著資料去面見客戶。作為一個優秀積極的當代好青年,立刻答應下來,開始加班加點地做。你熬夜到凌晨五點,總算是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雖然你提前定了鬧鐘,可是,實在是太累,你硬是沒能及時醒來,結果八點五十才醒來。公司九點鐘上班,你如果再洗漱一番,保證就會遲到了。你如果不洗漱,現在就急匆匆出發,可能還是能夠剛好趕到的。

請問,當兩個好原則相互打架的時候,你該如何進行具體選擇呢?是不顧形象也要保證守時,還是寧肯遲到片刻也要照顧形象?

此時的你,會如何選擇?又該如何選擇呢?

是堅持整潔乾淨第一位,還是堅持守時守信第一位呢?

道理,永遠是好道理,可是,具體到生活場景的決策選擇時,這些美好的道理,這些寬泛的原則,往往就有些力不從心,不夠用了。

其實,這就是“為什麼你感覺好像領導永遠都是對的”的根本原因。因為領導永遠說原則,給方向,定調子。但是,當原則之間相互打架的時候,不好意思,是你這個員工沒有處理好,沒有把握好分寸。


  • 2.很多道理,你只是一知半解,就開始堅定不移地做了

很多人所謂的“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其實呢,大部分道理都太過於淺顯,有些屬於那種對當下的行動沒有任何指導意義的無關道理,有些甚至屬於尚待驗證的道理,更有甚者屬於錯誤的道理。

就拿教育孩子這事說吧!

當今時代,冒出了很多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比如,孩子吃飯挑食怎麼辦呀?孩子做作業不專心怎麼辦呀?孩子打架怎麼辦呀……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幾千年了,人人都是從小孩長大的,為什麼古人沒有這個問題呢?

因為古人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不聽話就打,打到聽話為止

我們姑且不說這個方法正確與否,最起碼這個方法很簡單,誰都會呀。再說了,就真的一點不可取嗎?如果是這樣,人類是不是應該早就滅亡了呢呀?

可是,當今時代的人,為什麼不選擇打孩子這種方法呀?原因也很簡單呀。因為有人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我們需要呵護他們的成長。打孩子的教育方法,的確也存在不少問題。

於是,放棄了打孩子這種教育方法和手段,人們才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孩子教育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的完整表述是:孩子挑食,在不打罵的前提下,我該怎麼進行教育和糾正呢?孩子做作業不專心,在不打罵的前提下,我該採取什麼方法幫助他專心學習呢……

那麼,面對這些教育問題,你該怎麼解決呢?

你不知道。因為關於孩子教育的應對方法,你聽到的告誡是“打罵孩子是不對的”,可是,你自己就是在被打罵中長大的呀!你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就傳授給你了這一套打罵孩子的教育方法。比如,打孩子不能打頭打臉,只能打屁股。不能一味地打,還要講道理。父母倆不能都打,要有打的,還要有攔著的……這套教育方法是成熟的、完整的,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可是,對不起,這套方法已經全面作廢了,不能用啦!被專家認定過,屬於落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有人說了,我知道,講道理呀!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講解挑食的危害,給孩子講解專心寫作業的重要性……可是,問題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說就通,我們家的孩子油鹽不進,就是不聽呀!

那你說怎麼辦呢?

很顯然,僅僅知道一個擺事實講道理,是遠遠不夠的。而這個道理,就是很多人關於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全部道理了。大多數人,最多就再知道一些,諸如要耐心,要細心,要陪伴,要和孩子做朋友,要愛……這些大而空的泛泛道理,一旦到了具體應用的時候,你最想用的,就是打他一頓。

所以說,關於如何教育孩子,你可能還需要學習更多地教育孩子的新的科學方法與技巧。甚至還需要改正自己的做事方法,才能以身作則地影響孩子,從而才能教育好孩子。

你可能不是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可能恰恰相反,你可能還需要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僅僅來自書上的道理,還需要來自實踐中的那些道理。

所以,所謂的“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沒有過好這一生”,本質上是懂得了半瓶水的道理,就開始抱怨生活了。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那是你懂得的道理,還不夠多,還不夠深,你對生活的觀察還不夠細緻,對於生活的思考還不夠深刻。


當你瞭解更多更深刻的道理之後,當你對生活有了更廣泛、更深刻地體察之後,做起事來,你才會更有分寸,行動才能更簡單、更堅決!

比如,孩子挑食,你學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識,最後,你決定和孩子談一談。經過一番打開心扉的暢談。(當然,如何和孩子打開心扉地交流,都是需要學習的技巧。)你瞭解到,孩子挑食可能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吃,也可能是因為他單純為了對抗你對他的吼叫。所以,找出原因之後,你可能需要和孩子一起改進,你可能需要嘗試做得好吃點,或者停止對他的吼叫,他也停止挑食的毛病。

當然,這些看似簡單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有很深刻的道理,很多複雜的道理作支撐,你才會真的把這件事做好,否則,別看我說得很輕鬆,你做起來,依舊是難如登天。


正如《劍來》裡陳平安說的一樣:

講那麼複雜的道理,就是為了更簡單的出拳出劍呀!

懂得那麼多到道理,理清楚那麼多脈絡,就是為了行動的時候,更正確,更堅決,更有力量呀!



我是知而躬行,一個致力於躬身踐行道理的行者!

歡迎關注我 ,讓我們共同思考那些具體場景下的具體選擇,共同尋找那把喝雞湯的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