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碩士研究生擴招現象?

鞠文波


前段時間研究生擴招18.9萬,給那些分數徘徊在複試線左右的同學一劑強心針,意味著這部分同學成為研究生的幾率大了很多。

但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高分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為自己努力考的高分感到不值,辛苦花了那麼多精力那麼長時間的準備,到頭來卻和那些準備不足的人一起上課,肯定是心有不甘的。

另外,有些人又說畢竟這次擴招了名額那麼多,可能會使得招生的學生水平良莠不齊,難免會導致研究生的整體質量下降。

但我認為這種擴招的現象不會持續,原因有二:

新冠肺炎的影響

年前的新冠肺炎直接導致全國各行各業停業,人們全部宅在家,當然包括這290萬考研的考生,哪也去不了。國家考慮這次疫情的嚴重性以及複雜性而增加錄取研究生的數量是一次臨時性的舉措,不可能常態化。

國家經濟形勢的現實需要

由於這次的肺炎是一次突發事件,考慮到現階段復工難、就業形勢嚴峻,國家從各方面著手來最大化降低該事件的損害程度,擴大研究生招生也是全國一盤棋的一部分。

最後,這一擴招現象不會常態化。新冠肺炎得到確切的控制後,研究生的招生肯定會回到正軌上來的,不過這對21屆考生是個好消息,明年你們的競爭對手今年上岸了,你們的壓力就小很多。


數學大神王老師


教育部2月28日表示,今年預計碩士生擴招18.9萬,專升本擴招32.2萬!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看法如下:

考研相對來說要變得容易一些

我們知道高考每年的考生沒有太大的浮動,而本科、大專的升學率也是相對穩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碩士生得到擴招,那也就意味著錄取率會相對提高!

有人會說專升本擴招了,本科人數也在提高!說的也對,但是專升本的學生一般大專+本科需要五年的時間,可能考研並不是他們的首選,而且經過本科過程的稀釋,選擇考研的會寥寥無幾!

所以,我認為碩士生的命中率會有所提升!

碩士畢業生的競爭會繼續加大

以前,一個本科生,甚至大專生都是香餑餑!但是現在,本科幾乎是基本要求,碩士生都不稀奇了!

碩士生的擴招,註定了走出校園的師兄弟增多!就業崗位的要求也會提升,競爭會更加強烈!

但不要因為競爭變強了就不考研了,因為本科生以後就沒法混了!

說一千,道一萬,國家還是在有計劃、有進度的不斷提升社會的整體學歷與人文素質,多努力,提升自己,跟上社會發展的整體節奏!


薄期


這次碩士研究生擴招,我們要看到擴招的其實主要是特定的專業比如臨床醫學、人工智能、大數據、老年健康與服務等,而且專業學位為主,所以它的目標就是服務社會,而不是做科研!

當然,這次擴招,我覺得有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首先是直接原因,就是新冠疫情導致很多企業公司業績下降,對經濟造成很重大的影響,所以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就業問題,當然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工人招不到,但是大學生一般都不會願意去做這個;雖然擴招短時間能夠對解決就業問題起作用,但是幾年後的就業問題可能更加複雜,不過這也是不同國家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經常採取的方法,從理論上也是教育與經濟關係的體現!

而間接原因就是我剛才所講到的問題,培養更多的特定行業、具有更高層次的、更具有專業性的專業學位的人才!那麼至於這個擴招,這在我看來,可能也是我們高等教育歷來的方法,就是先把數量搞上來,然後再抓質量!

所以總的來說,這次擴招並非隨便做的決策,具有短期和長期統一的考慮!



喻言欲止


碩士研究生擴招政策的推出,是國家在當前新冠疫情形勢下,不得已採取的措施。其目的是為了減輕就業壓力,延緩大學畢業生供大於求的供需矛盾。

許多人擔心,研究生擴招以後,生源的素質會降低,教育質量打折扣。其實,我認為,大可不必擔憂。無論什麼時候,想考重點大學的研究生,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就拿歐美的名校來說,能在哈佛、斯坦福、建橋牛津等大學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是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據說,香港某超級富豪的兒子,在哈佛大學都沒有拿到畢業證。

我所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我們國家的大學,通過這些年的大幹快上,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其他硬件設施,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大學裡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擴充,並不像擴招研究生那麼容易。

從前,一個導師帶幾個或十幾個研究生。擴招後,每個導師可能要帶更多的學生。怎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是擴招後急需解決的問題。

總之,擴大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對於那些想考研的同學,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希望這些同學能珍惜這個機會,通過努力與拼搏,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記錄生活點滴,分享人生感悟。


愛爬樹的老貓


說一下我讀研後的感受啊。本科畢業更多的感覺是知道了一個本專業的知識,如何運用到產品裡,如果根據知識做成產品,審核產品可行性卻全然不知。

讀研過程中一直跟著導師做項目,更多的時間是查文獻,看專利。雖說沒有做出特別優秀的產品,但是讀研似乎大大提升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校寫了十幾個發明專利且都授權了。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必然在單位也能體現出來。同樣的,也解決了很多問題,也就產出了很多專利(單位這專利是要發錢的)。

總之,感謝鍾南山院士!!!



羽毛球兒那點事


近日教育部明確將擴大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萬人。對於擴招,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分析:

一、擴招的直接原因來源於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及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帶來的就業壓力,加上疫情的影響導致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

二、研究生報考人數連續增加,但錄取人數不足導致報錄競爭激烈,所以擴招也是順勢而為。

三、疫情的突發致使研究生擴招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擴招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並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總的而言,個人覺得這次的擴招是綜合經濟穩步發展和結構轉型而出發的。





根土學林


理性客觀的評價就行了。增加的研究生主要集中於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行業也是集中在臨床醫學,基礎醫學,人工智能這一塊。

一方面將人才迴流回去。畢竟這一類專業研究生工作實踐遠強於其他專業,一旦讀研幾乎就是安身立命在當地,或者本身就是東輸人才返鄉。

二方面提升這些老少邊窮地區的人才儲備,核心競爭力。何樂而不為。


搶分考研momo


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就業形勢將非常嚴峻,所以此時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這對於考生來說也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另外從社會人才的需求趨勢來看,未來研究生教育必然會擴大教育規模,所以研究生擴招也是順應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然很多人擔心研究生擴招會造成兩年後或者三年後研究生就業壓力大或者人才過剩的情況,這個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因為現在大部分行業的崗位招聘都要求研究生了,所以我建議有繼續深造意向的同學還是繼續選擇考研。


木子Leetea


這大概也是綜合了各方面,尤其是年初新冠肺炎鬧出的這麼一曲猛劇,不得己而為之的無奈之舉吧!

有人擔心因擴招會使原計劃招生數額的變大,會從整體上影響了生源質量。筆者認為這不必太擔心,真正難考的好的學校好的專業門坎依然很高,它們擴招也擴不到哪去。有些學校設置了考前考後的幾輪面試筆試,己經從整體上把招生規模作了基本固定。待到國考統一筆試成績出來後劃線,大不了把一些待定的名額扒進來,這些待定者也是從萬馬千軍中殺出來的,也非等閒之輩。給他們一個機會也未嘗不可,且這部分人並不多。

現在擔心的是,先前招生總額是基本定好了的。某些學校留有些餘地,但忽喇一下子要增加近二十萬,帶研的導師準備好了嗎?這肯怕不敢說。原定帶6個8個的,一下子要帶十幾個,這肯定是會注點水的。

大勢如此,想七想八也沒用。想勸那些如有幸被擴招了的同學們一句話,學習從來就是依主觀能動性為重要因素的,珍惜機會十刻苦十勤勉十主動,為將來走向社會去好好集聚能量吧。機會總會有的,也總會留給那些作了充分準備的人。雖然就業形勢還會緊張,萬不可以為擴招借勢上了臺階,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因為,嚴酷的競爭會一直存在的,你要做的是珍惜機會,多學點真才實學方為上策。


Xiuxing369


通過這次新冠疫情發現,我們國家在病毒學研究和防控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在今後的時間裡,世界上最大的敵人不是戰爭,而是病毒,因為隨著南極、北極冰川的融化,全球氣溫將大幅度升高,細菌或許也在變異,威脅人類的健康與命運。

做好提前病毒的研究與防護是每一個有前瞻性國家重中之重,所以,我們國家擴招研究生是一個好的現象,是有遠見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