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復工大戲關鍵詞:有序、鬆綁、搶人、活下去

從未想到2020開局如此艱難。

疫情爆發至今,小編收到的HR通知一輪又一輪,復工時間從1月31日推遲到2月3日,再到2月10日,後來是2月17日,現在終於定下來2月24日起"部分復工"。

根據2月19日去辦公室開"復工證明"的上海徐匯某企業行政人員描述稱,"園區很安靜沒什麼人,辦公樓裡也幾乎沒人",但高架上的車多起來了,甚至京滬部分地區重現"堵車"盛況。

復工潮來了。

2月19日,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從"暫停"到"重啟",企業復工背後的艱難,不亞於"打怪獸"。


審核制度鬆綁

近日,一張《瀘州市江陽區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申請表》在網上流傳。在這張企業的復工申請表上,密密麻麻蓋上了來自環保、應急管理、衛建等多部門及區政府、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8個鮮紅公章。雖然事後澄清所有部門審批都在1天(2月13日)裡完成,但仍不免被看作是"層層加碼"。

2020復工大戲關鍵詞:有序、鬆綁、搶人、活下去

18日下午,瀘州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就此事發布說明,稱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已取消審籤備案程序。小編注意到,從審批制到報備制,多地針對企業復工的政策鬆綁,深圳福田區更提出"先復工後核查"模式,為簡化企業復工程序提供便利。

2020復工大戲關鍵詞:有序、鬆綁、搶人、活下去

實際上早在2月11日,國家發改委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嚴格制止以審批等簡單粗暴形式限制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並提出要同時抓"兩條線"——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的"抗擊疫情前線",和為其提供"武器"和"彈藥"的"經濟發展前線",政府應創造條件,推動企業有序復工。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也在工作部署裡明確指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

各地在"應考"過程中,也出現防控先行、經濟建設讓步的情況,許多時候是客觀條件使然。可以復工的,一是涉及疫情防控必需、保障等方面的企業,二是疫情防禦措施符合政府要求,兩者缺一不可。

企業行政部門需要為復工準備的內容很多,比如:口罩、消毒用品、測溫計等防控物資儲備,員工身體狀況、出行軌跡等數據統計,體溫監測、日常消毒等內部管理防控措施安排,以及各種承諾文件……種種材料、層層審核中之下,企業復工難。

徐紅(化名)是蘇州某家制造企業的行政主管,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沒閒著。她說,"春節一天過得都不舒坦,甚至比平常工作更累。"

自2月3日起,徐紅已經著手準備各項復工所需的證明材料,包括企業報送園區、園區上報區政府、區政府上報市政府的文件大大小小近20項,"為了復工,填表填到眼花,簽字簽到手軟,一項都不能少!"


2020復工大戲關鍵詞:有序、鬆綁、搶人、活下去

(徐紅所在企業復工審批材料)

據媒體報道,2月10日,杭州首批通過復工備案核准的只有542家,而根據通報情況,截至2月8日,全市企業復工申請數就達到了29814家。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得到改善,2月15日,杭州案核准第二批覆工企業40898家。

2月18日,上海市北高新園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小編表示,針對園區企業復工申請的審核人員挺多。"通常上午發的郵件的話,當天就能收到回覆,下午或晚上發郵件的話,可能得第二天,但最晚第二天也能收到回覆"。

據其介紹,只要企業按照要求填寫表格,確保外地返滬員工滿足隔離14天,且具備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等儲備,基本都能通過申請。"但材料不全或者不滿足要求,比如沒有法人簽字,或者有的復工員工只隔離了7天,就會審核不通過。"


多地"搶人"模式

除了復工難,企業還面臨著用工荒。由於疫情,一批員工被封在家裡,即使回到工作地也需要自我隔離14天,企業招工難、用工緊張。

"企業的員工復工率達到50%已經是很高的比例,我覺得大部分企業根本達不到這個比例,中小企業將面臨新一輪的'用工荒'。"2月12日,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周德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如何讓員工儘快復工返崗、儘快恢復生產?一場新的城市角力戰悄悄打響。"學霸"浙江省在這次"與時間賽跑"的復工"搶人大戰"中下了盤先手棋。

2月19日下午,浙江省人力社保廳副廳長葛平安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浙江是省外務工人員的用工大省,有省外務工人員總數1984萬,佔全省用工的51%左右。"截至2月18日,全省各地通過包車、包機、包專列的方式,有組織地接回了貴州、四川、安徽、雲南、河南等省的務工人員,總數已經達到2.18萬人。"

2020復工大戲關鍵詞:有序、鬆綁、搶人、活下去

(浙江各主要城市政策匯表)

包大巴車去外地接復工人員在全國已"蔚然成風",勞務輸出省市也積極配合。廣東、山東、河南、福建等省份,均有不少縣市組織了包車服務,助力務工人員返崗。貴州、雲南、河南等勞務輸出省市也在積極組織包車,將當地務工人員送至外地就業。

還有包高鐵、包機的"硬核"操作。比如杭州定製返程復工人員專列,組織疫情相對平穩、來杭就業人員集中的貴州、成都等部分省市人員返回杭州。

2月16日下午5時35分,從四川廣元起飛的載有154名返崗員工的航班抵達杭州蕭山機場,之後返崗員工們乘坐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政府調配的大巴統一返回嘉善。費用由嘉善縣政府承擔三分之二、員工所在企業承擔三分之一。

2月18日,春秋航空執飛的浙江湖州市吳興區首個復工包機航班從昆明直飛上海,包機是由政府出資,包機定價基本依據此次調機飛行的成本進行核算。

除了接回工人之外,多地出臺了最直接的優惠政策:給返崗人員現金補貼。

比如,廣東省多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的通知,對生產、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的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擴大生產招用員工給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以上重點企業成功介紹員工的給予每人400元的職業介紹補貼。

2月10日,海南三亞出臺復工政策,支持一線建築工人返工,如在2月返工則該市財政給予項目業主單位每位施工人員補貼1000元,3月份返工的補貼700元。

2月9日,上海松江區發佈關於全力防控疫情支持G60科創走廊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重點企業人才給予補助。在防控期間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在享受"1+10"人才政策時,企業認定在原基礎上提高一檔,並優先落實人才公寓、優先保障人才薪酬扶持;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可優先辦理上海市戶籍。對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區重點扶持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新增1500萬元援企抗疫人才薪酬扶持專項基金,新增5000個租房補貼名額,對復工人才給予一次性補貼900元/人。


企業口罩"缺口"

橫在企業復工面前的另一個攔路虎是口罩。

小編獲悉,深圳福田區福田街道對復工企業的防疫物資儲備提出明確要求:口罩每人每週12個、75%的酒精、84消毒水、體溫計1-2支。

河南鄭州則要求,根據員工數量和防控要求,企業要購置配備不少於2周使用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資。南京浦口區也強調,物資儲備不少於5日使用量,必須保證每名職工每天至少配發1只防護口罩。

徐紅所在的企業是蘇州工業園區內第一批申請復工的企業,於2月10日正式復工。"市政機關早在2月2日就下發復工文件,主管3日就開始動員全體開工,希望不在重災區的同事能早點步入正常工作,畢竟晚一天開工公司就多一天額外成本支出。" 徐紅說,目前全廠生產線已經恢復超6成,運營基本進入正軌。

徐紅表示,按照蘇州工業園區的要求,企業要為每位復工員工每天配備兩隻口罩,四小時一換,下午五點之前必須下班,園區需要進行整體消毒,不得逗留。"我現在發愁的是,下一批口罩去哪裡採購?"她無奈道。

2020復工大戲關鍵詞:有序、鬆綁、搶人、活下去

(浙江某企業的防護物資)

在這場全球口罩短缺的戰疫,採購口罩全憑個人神通。國內口罩生產線基本都被政府接管,主要支援防疫抗疫一線和重災區,許多企業為了復工物資,只能靠海外代購,人肉揹回。

各地經信部門也在積極協調口罩等物資的復工生產。以上海市為例,市經信委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召開緊急會議,全面排摸全市醫用口罩生產、庫存情況,摸清生產企業、庫存、產能,安排人手一路協調企業庫存及市場投放,一路協調企業復工生產。截至1月26日,已協調落實口罩2504.5萬隻。全市口罩及輔料等生產企業17家全部提前復工,產能從春節前的40-50萬隻逐步上升,1月30日預計當天全市產量超過140萬隻。

抓完生產抓投放。2月2日,上海啟動了居(村)口罩預約機制,每一戶(一個居住地址)每一輪僅限預約購買一次,登記審核通過後,可至指定藥店購買5只口罩(一包)。目前上海已啟動了2輪口罩預約,每一輪週期10天。

2月9日,上海市政府服務企業官方平臺——"上海市企業服務雲"聯合上海護理佳實業有限公司為企業提供一次性口罩墊官方購買渠道,以解企業燃眉之急。

其他城市也有類似舉措。安徽省寧國市經信局在政務平臺上表示,為了保障市民對口罩的需求,通過網絡方式兩次向全市市民投放40000只口罩,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後續將進一步擴寬採購渠道,努力滿足市民對一次性口罩的需求。"前期,我局獲得了一些口罩採購渠道,並將信息推送給各企業,引導企業提前做好物資儲備工作。積極鼓勵企業通過自身渠道,購置口罩等物資,為提前復工做好準備。"

2月18日下午,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街道則在便民服務中心給防疫物資購買困難的駐地企業免費發放口罩,截至當天下午5點,共為提出申請的153家企業發放了24050個口罩。


員工的經濟賬

在這場疫情裡,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企業主盼著早開工,畢竟固定成本就在那,也有些線下企業撐不下去了。疫情發生後不久,成立13年的"兄弟連教育"宣佈解散,王思聰一晚消費250W的"K歌之王"與全部員工解除勞動合同,也有些企業選擇裁員、降薪……

員工的危機感來得稍遲一些,畢竟比起薪水,很多人更惜命。

網友A:24號上班,在我看來就是個噩耗,明明不能正常開展工作,為什麼要聚集增加風險,想舉報!

網友B:我不是很能理解一個活動公司何必讓大家儘早復工呢?不是不想工作,那為什麼不選擇線上辦公呢?更別拿薪資說事,惜命不惜錢。

雖然企業的復工通知下發了,但考慮到高鐵、飛機等公共交通的不安全性,有人申請在家辦公,推遲返程;有人開始查詢"返程路上/上下班途中感染病毒是否算工傷"?

也有人擔憂著"封村封道出不去,沒有交通工具如何回去工作""返城後小區管控嚴,不讓進""單位復工了,孩子還沒開學怎麼辦"……

還有一群人,硬著頭皮也心甘情願去上班。"房貸、車貸要還,孩子今年出生,作為家裡的頂樑柱,我要去賺奶粉錢……"一位剛轉型互聯網的中年男人,向公司申請加入第一批覆工隊伍。

小敏是南京某企業的銷售員,由於公司遲遲未得到復工批文不能復工,但對她而言,即使復工也不能像往常一樣拜訪客戶、開拓資源,剛推出線上銷售效果也不明顯,收入銳減。小敏表示,"銷售人員收入構成是'底薪+提成',提成佔比重,現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沒有提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好,真希望早點恢復正常上班秩序。"


全面復工到時候了嗎?

似乎從上到下,都期盼著順利復工。但從大數據、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能不能全面復工,取決於當地醫療系統的最高應戰能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繫系主任王漢生教授認為,疫情防控進入全面總攻階段,形勢依然不容大意。判斷一個地區是否應該復工?核心標準不是某種"拐點"的出現,也不是"R0",而是應當具備兩大必要條件:

第一、當前疫情已經得到有效防控。即每天新增的確診病例數持續保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第二、該地區沉澱下來的潛在病毒攜帶者要足夠小,小到當地已有的醫療資源可以輕鬆應對的程度。

在王漢生看來,"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人數"是一個重要指標,一是因為他們攜帶病毒幾率高於普通人,二是該指標的統計口徑似乎最穩定,謹慎猜測這個數據質量很好。而根據疫情防控的進展,非湖北地區的"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人數" 在2月7日左右就已經開始實現負增長,並持續至今,湖北地區最近幾日才實現負增長。

再針對目標地區的醫療資源,即對最大的接診量進行判斷,通過與"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人數"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了。如果最大的接診量高,那妥妥的可以全面復工。

不過王漢生也提醒,不同地區的疫情狀況各不相同,不同行業對於疫情在當地的傳播作用也各不相同。建議不同地區逐步復工,同一個地區,也分行業逐步復工。逐步復工的同時,緊密監測各項數據指標,尤其是每天新增的確診病例數和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的病例數目。

結語: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而對於受疫情影響的企業來說,科學復工,做好防控,活下去才能看到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