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發現史上最小恐龍!身長不足5.5釐米,愛食肉

3 月 12 日,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人的一項重大發現,研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知的最小恐龍化石。


在一塊發現於緬甸北部約有 9900 萬年曆史的琥珀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塊微小的像鳥頭一樣的顱骨,保存完整,喙後長度僅 7.1 毫米,表明該恐龍與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大小相當。


這一發現代表了化石記錄中先前缺失的一個標本,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並且證明了鳥類體型在進化過程早期便出現了極度小型化。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Jingmai K. O’Connor)、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Lars Schmitz)博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黎剛研究員,以及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Ryan C. McKellar)、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易棲如博士等學者共同完成。


研究論文題目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於 2020 年 3 月 12 日凌晨(北京時間)發表於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誌。


論文原文鏈接:

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68-4

評論文章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576-6


https://mp.weixin.qq.com/s/aQRdJBllZ9b2_Zj_f9iahQ

https://www.eurekalert.org/emb_releases/2020-03/sc-dos030620.php

https://youtu.be/h3xABEpxNf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