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領導藝術十個基本問題

領導藝術涉及的問題極其廣泛。領導幹部需要研究的問題非常之多。有十個基礎性的問題,每一個領導幹部都必須把握。

第一,領導藝術的基本框架。

領導藝術是一個完整的框架體系,這個體系至少應該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一是決策的藝術,二是用人的藝術,三是溝通的藝術,四是協調的藝術,五是開會的藝術,六是講話的藝術,七是激勵的藝術,八是授權的藝術,九是形象設計的藝術。

以上九項藝術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包括前兩項,即決策和用人的藝術,這兩項藝術同等重要、並列第一,可以稱之為核心藝術。第二個層次包括溝通、協調、開會、講話、激勵和授權六項藝術,可以稱之為基本藝術。第三個層次僅指第九項領導幹部形象設計藝術,可以稱之為自我包裝藝術。

第二,正職與副職角色差異。

正職和副職有明顯的角色差異,必須準確把握,千萬不能錯位。一旦錯位,就會影響到整個班子的團結與和諧。以筆者之見,正副職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副職可以專注一域,正職必須統籌全局;副職可以術有專攻,正職必須能力複合;副職可以埋頭拉車,正職必須抬頭看路;副職可以專心做事;正職必須善於用人;副職可以“抓一手”,正職必須“兩手抓”;副職可以以小搏大,正職必須抓大放小。

第三,領導者有別於管理者。

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能等同,不能混淆。它們的聯繫在於,領導者涵蓋在管理者當中,管理者寬於領導者,領導者是管理者中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人。

其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歷史使命不同。領導者的使命是要解決做什麼?管理者的使命是要解決怎麼做?

二是關注對象不同。領導者關注的第一對象是人以及人的作用怎麼發揮?管理者關注的第一對象是制度、規則和流程。

三是關注目標不同。領導者關注的是長遠發展,管理者關注的是近期目標。領導者通常需要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想得深一點,要學會打一、備二、看三。

四是工作方式不同。領導者的工作方式要擅長激勵,管理者的工作方式要擅長控制。領導者應該學會最大限度地地運用正面的褒獎的辦法去調動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管理者的任務是用制度和流程去規範人的行為。

五是思維方式不同。領導者要學會創造思考,管理者要學會邏輯推斷。領導者思考問題必須做到打破常規、不拘一格、突破種種傳統的羈絆。

六是素質要求不同。領導者的知識面要廣,管理者的專業化要深。

第四,領導分類的基本標準。

在領導科學叢書中,關於領導分類的主張非常之多,少說也有幾十種。有些分類主張過於學術化、複雜化,在實踐中難以把握。

把所有的領導幹部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領導式的管理者,另一類是管理式的領導者。

領導不是第一類就是第二類。劃分的主要標準是:領導的主要時間和精力在做什麼?如果其主要時間和精力用於解決領導問題,那就是領導式的管理者。如果其主要時間和精力用於事務和業務,那就是管理式的領導者。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領導式的管理者。

一個領導幹部70%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於解決領導問題,30%的時間和精力用於事務和業務。那麼,何為領導問題呢?領導問題至少包括五個方面內容:一是戰略,二是文化,三是組織,四是制度,五是人才。這些都是事關組織發展的全局問題、長遠問題、整體問題,領導幹部必須重視,認真破解。

第五,領導藝術的主要特徵。

領導藝術有四個主要特徵:

一是知識性。領導藝術是以知識積累為基礎的。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領導藝術是提不高的。因此,領導幹部必須努力做到,博覽群書,博學多才,博採眾長,厚積薄發。

二是實踐性。領導經驗來自領導實踐。留心處處皆學問。毛澤東同志曾經告誡全軍將士:打一仗,總結一次,提高一步。幾十年來,人民解放軍正是按照這種模式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軍地兩用人才。這裡提出一個觀點與讀者分享:總結加規劃,是人才成長的兩大階梯。總結是回顧以往,規劃是設計未來。如果把兩個維度的事情都考慮周全了,就能清醒、從容、順暢地走向未來。

三是隨機性。領導藝術的隨機性,是領導藝術最重要的一個特徵,這種隨機性體現在領導的方方面面。

四是差異性。領導藝術的差異性具體也有六個方面:

一是類別不同,風格不同。黨政領導、軍隊領導、企業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負責人,其領導風格是不完全相同的。

二是層級不同,要求不同。高層領導側重於決策,中層領導側重於執行,基層領導側重於落實。

三是資歷不同,方式不同。資深的領導幹部比較適宜簡約化管理,而青年領導幹部則要特別注意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能過於簡單從事。社會普遍心理對青年領導幹部往往求全責備。

四是角色不同,定位不同。正職和副職不是一個當法。

五是性別不同,特點不同。男性領導要剛中帶柔;女性領導要以柔克剛。

六是部門不同,管理不同。公共部門和非公共部門的領導在任職年限、工資來源、素質要求、工作方式、人事權限、大眾傳媒、績效評估、公共監督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

第六,領導藝術的精髓要義。

領導藝術的精髓要義可以概括為16個“不”,即正職四個不、副職四個不、領導幹部橫向之間彼此相處四個不、領導幹部在處理與下屬關係的時候四個不。正職領導四個不:總攬不獨攬,宏觀不主觀,果斷不武斷,放手不撒手。副職領導四個不:獻策不決策,到位不越位,超前不搶前,出力不出名。領導幹部橫向之間彼此相處四個不:理解不誤解,補臺不拆臺,分工不分家,交心不存心。領導幹部與下屬相處四個不:用人不整人,管事不多事,講話不多話,嚴格不嚴厲。

第七,領導幹部的境界描述。

領導幹部的境界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境界――恨之辱之。一提到某某領導,員工們不是咬牙切齒,就是捶胸頓足。

第二種境界――敬而遠之。即下屬尊敬你,但不親近你,不願意跟你講心裡話。

第三種境界――親而譽之。就是下屬不僅親近你,而且讚譽你。這種境界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了。

第四種境界――不知有之。這是領導幹部的最高境界。意思是,你的員工不知道你在哪裡,但是他們人人心裡都裝著你。你的人格魅力已經得到了員工們的廣泛認可,已經成為維繫一個組織健康發展的無聲力量。

第八,領導幹部的角色轉換。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經濟體制的變革,給社會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要求,也給領導幹部的角色提出了諸多嚴峻的挑戰,迫使每一個領導幹部都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如何轉變角色,適應時代,與時俱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領導幹部的角色必須實現六個轉變:一是從指揮員到教練員;二是從運動員到裁判員;三是從督察員到輔導員;四是從巡視員到調研員;五是從教導員到指導員;六是從管理員到服務員。

第九,領導幹部的思維創新。

觀念轉化解決世界觀問題,思維創新解決方法論問題。

現代領導幹部必須努力推動八個方面的思維創新:

一是平面思維向立體思維變革;

二是個體思維向群體思維變革;

三是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變革;

四是片面思維向辯證思維變革;

五是順向思維向逆向思維變革;

六是邏輯思維向創造思維變革;

七是黑暗思維向光明思維變革;

八是戰術思維向戰略思維變革。

第十,未來領導的發展走勢。

我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席酉民先生提出,未來的領導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即頭羊式的、空氣式的、木匠式的、醫生式的。前三類很好,第四類不好。

現簡要分析如下:

頭羊式的領導有兩個突出特徵,一是能夠發現草地,二是能夠影響羊群。

空氣式的領導有兩個突出特徵,一是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二是人人都需要,而且須臾都不能離開。空氣式領導高度概括就是無為而治,這是領導幹部的最高境界。

木匠式的領導有四個突出特徵,一是有全局觀念,二是有成本意識,三是有務實作風,四是方向感好。

醫生式的領導有兩個不好的方面,一是看誰都有病,二是整天開藥方。領導幹部不能看誰都有病,這樣將無法用人。

領導幹部一定要善於發現每一個人的閃光點和優長處,進而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有高峰必有低谷,有河流自有山川。垃圾是沒有開發的財富,庸人是放錯位置的能人。領導幹部不能整天開藥方,這是一種負面的領導方法。

所謂開藥方,就是整天批評、訓斥、責怪、懲處,不懂得讚美人、激勵人、肯定人、褒獎人。領導幹部一定要學會最大限度地運用正面的褒獎的辦法去激勵人,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我們員工人人都成為拼命三郎。

領導藝術重在用人,用人藝術重在激勵。領導藝術的真諦是:讓下屬忙得要死,讓自己閒得發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