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噸“大煙囪”接力運緬甸 杭鍋集團千方百計按時交付國際訂單

300噸“大煙囪”接力運緬甸 杭鍋集團千方百計按時交付國際訂單

浙江在線3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唐駿垚 通訊員 費彪 李良邑)一邊是疫情來襲,一系列管控措施不斷升級;一邊是緬甸的一個“一帶一路”合作項目,要求訂單必須按時交付……回想起今年春節期間那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訂單發運任務,杭州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崇賢廠區負責人魯尚毅至今仍覺得不可思議,同時充滿感激:“有了大家的合力,企業保住了信譽。”

事情要從去年杭鍋集團接到的這個“一帶一路”合作項目說起——緬甸一座在建的燃氣能機聯合循環發電機組急需一套煙氣旁路系統。這套系統相當於發電機組的一根“煙囪”,重達300噸。

由於緬甸項目進度加快,原定於今年4月的交付期被提前到了2月。杭鍋集團迅速組織員工調整生產,在春節放假前就完成了整套設備的製造,只等著過年回來上班後發貨。

不曾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杭鍋集團崇賢廠區春節前訂好的設備發運計劃全盤打亂。

“由於貨物屬於超大件,只能採用內陸水運到上海港的方案。按照約定,我們必須在2月10日當天將設備運到上海港十區碼頭。”魯尚毅告訴記者,在與緬甸項目總承包公司溝通後,基於項目的重要性,訂單仍需按時交付。

面對重重困難,杭州市餘杭區經信局、崇賢街道以及杭州交警、杭州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內河管理處等各方合力,打響了確保訂單發運的“信譽保衛戰”。

“瞭解到杭鍋集團的實際困難後,街道立即上報情況並迅速成立專班。”崇賢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曉良說,在幫助指導杭鍋集團崇賢廠區做好防疫工作後,2月7日,區防疫指揮部為其開啟綠色通道,同意該公司23名員工在2月8日當天小範圍復工。

2月8日是元宵節。早上8時,杭鍋集團崇賢廠區及配套公司的部分員工在經過防疫程序後,戴著口罩來到車間,開始了煙氣旁路系統設備發運作業。

杭鍋集團物流與倉儲處處長祝舜豐是這次特殊發運任務的“現場總指揮”。“上工後,大家幾乎是一路小跑著去車間、去碼頭。”祝舜豐回憶。雖然這次裝運工人人數的安排,杭鍋集團是根據300噸貨物的工作量來配備的,一般1.5個工作日就夠了,但還是因疫情生出了變數。祝舜豐說,吊裝貨物需要用到320噸級的起重機,但操作320噸級起重機最熟練的兩名工人都在年前回了老家。同時,為了安全,杭鍋集團平常發貨幾乎都是在白天進行,但此次裝貨缺少熟練工,又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夜晚作業不可避免。

那一天,杭州迎來了降溫,早上氣溫幾乎接近零攝氏度。按照此前排定的裝運流程,工人們從早上8時一直幹到24時,用16個小時終於將300噸的設備零部件裝滿3艘運輸船。祝舜豐說,光從生產車間將貨物運送至碼頭,貨車就來回跑了28趟。

然而,難題並不僅僅發生在裝船上。就在祝舜豐和同事們拼命裝貨時,杭鍋通用設備有限公司採購處的舒士金正坐在一輛13米長的貨車駕駛室,跟司機往諸暨市方向疾馳而去。他們去取諸暨一家工廠生產的另一種零部件,與杭鍋車間裡的設備一同打包運往上海。

由於各地疫情管控一樣嚴格,杭鍋集團提前做好了預案。“出發前幾天,我們就在尋找最佳方案。”舒士金說,為了能夠順利返杭,他們找了一輛浙A牌照貨車;預判無法進入諸暨,他們事先就跟諸暨零件生產商商量在杭州和諸暨的交界處取貨,並各自聯繫當地的交警部門,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2月8日晚,舒士金和諸暨零件生產商的貨車在蕭山樓塔和諸暨次塢交界處順利完成貨品交接,及時趕回崇賢廠區。

一切都在有序推進。2月9日凌晨,在杭州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內河管理處協調下,運輸船從餘杭出發,一路經過湖州、嘉興、上海,於2月9日晚上順利到達長江口。2月10日,貨船在辦理相關手續後按時到達上海港十區碼頭。目前,杭鍋集團設備通過海運已順利抵達緬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