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看將死的司馬懿被大雨救了,為什麼不令將士追殺司馬懿,而在喊天不助我,助曹呢?

GerrardTorres


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謂是一對千載難逢的對手,司馬懿的地位並非是像周瑜一樣,他本人的才智謀略和諸葛亮旗鼓相當難分高下,也正是因為司馬懿的存在,才給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帶來了諸多阻礙。

而在三國演義中,上方谷一戰,原本諸葛亮已經設好伏兵,成功的將司馬懿所引入到自己所設的圈套之中,並且在火攻的威勢之下,司馬懿可以說是已經走投無路,根本沒有機會再翻盤了。剩下的只是慢慢的等待,最終到生命的盡頭。而此刻在諸葛亮的心中終於也可以放下一切負擔,因為面前這個十分難以對付的人馬上就要煙消雲散,阻撓自己完成北伐大業的一大塊障礙,也成功地將其毀滅。想當年在赤壁的戰場之上,周瑜和諸葛亮就是憑藉著這樣的一把大火,完全的將曹操所率領的20多萬精銳一掃而光,成功的粉碎了他統一天下的圖謀,並且為孫權和劉備爭得了喘息和擴展自己勢力的時間,這才為自己日後幫助劉備奠定三分天下的機會。可以說諸葛亮是因一場大火而成名,而此刻這把大火或許也會讓他成功的在完成自己理想目標的路上再添一把動力,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卻完全將諸葛亮已經早已籌劃良久的謀略一起的衝散了。

而在三國演義這本書當中,當諸葛亮看著傾盆而下的瓢潑大雨,便發出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樣的感嘆,當然雖然大雨可以短時間的幫助司馬懿擺脫火攻的困擾,但此刻他仍舊處在諸葛亮的包圍圈當中,所以此刻佔據優勢的應該還是諸葛亮這一方。倘若此時能夠派遣追兵加以捕殺和圍剿,那麼諸葛亮定能讓司馬懿九死一生,儘管不能夠取他首級,但依舊能打敗魏軍。不過我們從三國演義的描述當中看出來,司馬懿最終還是成功的逃脫了,這或許很大程度上與書中所描繪諸葛亮的放棄捕殺有莫大的關係,但是這樣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嗎?

關於這樣情況的發生的可能性仍舊是十分的值得人們所懷疑,因為在戰場之上,所對壘的雙方之中,凡是有一方把握了必殺的機會,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像諸葛亮這樣能夠成功地將司馬懿引入到自己的圈套當中,那麼司馬懿本身就是已經九死一生了,縱然火攻不會成功的完成效果,那麼他一定還會有後續的補救措施,然而在書中卻把諸葛亮完全描繪成了一個信奉天時的人。這樣對於從實際情況出發審時度勢的做出新的決策的統帥來說是非常不吻合的。而諸葛亮也一向是一個心思細膩之人,他也不會採取如此武斷的措施去放棄眼前的大好機會,從他個人的性格來看,儘管此次伏擊不成,他肯定也設有其他的備用措施來防止司馬懿逃脫這個圈套,書裡所描繪的這些個情節,是並不符合諸葛亮本人的性格和做事習慣的,因此這個可能性還有待考證。

據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描繪的一個場景,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三國演義故事性的需要,而這種故事性並非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要知道如果擁有剿滅司馬懿的機會,那麼縱使天降大雨,諸葛亮本人也必然不會放他逃走的。所以說,在上方谷一戰當中,面對天降大雨,諸葛亮卻並沒有派兵追擊,這樣的描述似乎沒有任何可說服性。從小說的角度來講,諸葛亮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一種行為,因為三國演義裡起碼把諸葛亮描繪成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正如一些人所描述的那般諸葛亮近乎妖。

之所以會出現諸葛亮大喊天不助我而放棄派遣追兵,誅殺司馬懿這樣的情節,或許完全就是為了符合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需要,而並沒有從現實的角度去出發考慮事實。而諸葛亮在這場失敗之後,便很快走向了自己生命的盡頭,這方面也和事實上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小說中這場埋伏的失敗直接促成了多日積累在諸葛亮身上的疾病得到了一個大爆發,最終讓他的身體一落千丈,最終走向油盡燈枯的時刻。這一方面的描寫還是有些貼近真實情況的,畢竟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本人夙興夜寐,不管軍中大小事務全都由自己所裁決,如此的繁重的工作量之下,必然很難擁有一個比較健康的身體。


歷史小本


諸葛亮在火燒上方一仗時的表現,表面上確實讓人費解。既然,上方谷是諸葛亮嘔心瀝血佈置的一個大陷井,依諸葛亮謹慎的性格,為什麼不留一手,在山上多佈署一些弓箭手,要知道,蜀軍的無當飛軍,和諸葛亮發明諸葛連弩,那是可是令魏軍聞之色變的兵種。真那樣話,就是有一百個司馬懿也活不了。可是,上方谷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父子一命。諸葛亮聽說後,也只是說了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也沒有下令士兵繼續追殺。看起來,諸葛亮的舉止有點怪異,可仔細分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一,諸葛亮沒有多餘的兵力。

諸葛亮佈置在上方谷消滅司馬懿,一是因為上方谷地勢險要,的確是一個打埋伏的絕佳之地。沒有這種地理優勢的幫助,單憑蜀軍的力量。要完成這麼大規模的伏擊戰是不可能的。二是諸葛亮是一個多才多藝之人,在某種程度上講也過於自信,畢竟,木牛,流馬,諸葛連弩不是誰都能製造出來的。所以,上方谷內的地雷和乾柴的威力有多大,他比誰都清楚。也就是說,諸葛亮有絕對的把握,一旦,所有計劃都能如願,無需佈署更多的兵力。



由於,國力所限,蜀漢北伐時的兵力本就不多。大致有七,八萬人馬。為了保證火燒上方谷能夠成功,還需要其後輔助動作,如堅守大營的人數,偽裝屯田的人數,後續攻打魏軍大營的人數。一番兵力佈署下來,多餘的兵力就所剩無幾了,這也是,擔任引誘任務的魏延只能領五百人的原因所在。

二,諸葛亮是一個信命的人。


諸葛亮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為了理想矢志不渝,帶領弱小的蜀漢,一次次以弱攻強,毫不畏懼。

但是,他又知天理,信天命。如,在劉備攻打西川時,他千里迢迢派馬良給劉備送信,提醒他:太白星處在雒城上空,主宰將帥,一定凶多吉少。

五丈原上,他知命不長久時,做的那場續命的法事,慌亂中,魏延踏滅了主燈時,姜維大怒之下要殺魏延,諸葛亮攔住了姜維,並說: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

這種性格決定了,諸葛亮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剛強的人。但是,剛強的表面下,也有他柔軟的一面。一旦,有東西能擊到這個柔軟的地方,結果,就很危險。


上方谷的這場雨,就是那個擊到他心中柔軟地方的東西。受到打擊的諸葛亮心中知天理,信天命那一面又泛了上來。

所以,諸葛亮長嘆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綜上所述,是諸葛亮的複雜的性格和理想之間的糾纏才讓做出了非夷所思的決定。


一葉小舟168521774


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天不助諸葛亮。即便諸葛亮下令追殺司馬懿,由於蒼天助曹,也不會對司馬懿構成任何危害。

以前豹眼總認為司馬懿這人很窩囊,而且很壞,隱藏很深,最後篡奪了曹魏的江山;認為諸葛亮一生忠於劉備、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而,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瞭解了一點歷史之後,感覺遠非如此,對於諸葛亮裝神弄鬼很不感冒。現在反而是越來越喜歡這個老懿子司馬仲達。

在豹眼看來,無論政治還是軍事,司馬懿一點也不比諸葛亮差,甚至要超過他。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拿司馬懿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就是例證。

諸葛亮用了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祈禳大法等等,但絲毫沒有把司馬懿咋地。

反而是司馬懿通過使者瞭解了諸葛亮的食飯量,就斷定諸葛亮活不了幾天啦。而且司馬懿也會觀看天象,看到大星自東北墜落西南,就知道諸葛亮已經死了。

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安營下寨之法,深以為諸葛亮是天下奇才,那是司馬懿會做人、愛學習。

火燒上方谷,那是演義為了可讀性增加的藝術色彩,不可以過度地解讀,否則,就沒有趣味了。

既然諸葛亮能向風伯借來東風,為啥就不能向雨師請求不要有這西雨;既然神機妙算,咋就算不出有這西雨,為何不早在司馬懿逃亡的路上設下伏兵哪?

一切的一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都是藉口,為了自己的失敗找一塊遮羞布。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是符合辯證法的;而把這一失,歸結於天意,那就是唯心論。

失敗都是有原因的,事先策劃不周導致了失敗,不可以歸罪於天,那是逃避責任。

在豹眼看來,事後諸葛,找出失敗的原因,遠比以“成事在天”遮掩失敗更可取。


豹眼看歷史


諸葛亮在上方谷設了一個局,把司馬懿給騙到了這個局當中。在這裡司馬懿想要用一把火把司馬懿給活活的燒死。

本來這個計策都要成功了,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當大火燒起來的那一刻,諸葛亮以為自己要成功了,北伐終於有了結果了,這一次自己多年的辛苦,終於要成為現實了。

可是,還沒等諸葛亮來得及開心。一件意外的事情就發了,因為本來是沒有雨的天空,忽然下起了一陣大雨。

大火正好被雨水給剿滅,司馬懿死裡逃生了。

諸葛亮看到了這一幕,覺得連老天都在幫助司馬懿,真可謂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天發生的一切,都是在預示著司馬懿不可能被自己殺的。

司馬懿這個人,是有老天在眷顧著的。自己肯定也不可能違背老天的命令,來殺司馬懿的,這就是所謂的天命不可違。

因此,在司馬懿逃亡的時候,諸葛亮也沒有讓手下去追。當然了這樣的事情,也僅僅是發生在了小說裡。

若是真的發生在現實當中,無論是刀槍劍戟,都是可以傷人的。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當然不可能放走司馬懿了。

對於諸葛亮來說,只有殺了司馬懿,他才有可能在北伐當中有所突破。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在北伐的時候,之所以沒有成功,他的對手司馬懿在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司馬懿他總能洞察到諸葛亮的想法。

諸葛亮北伐就是想要打幾場勝仗,然後為蜀漢開疆拓土一下。

但是,司馬懿就是不和諸葛亮開戰,因為他早就知道,這場戰役諸葛亮最終肯定是要輸的,畢竟諸葛亮是遠道而來,他的糧草都要消耗盡的時候諸葛亮肯定是要撤退的。

諸葛亮就怕司馬懿不出戰,因此,他還大罵司馬懿是女人。但是,司馬懿的心態很好,無論他怎麼挑釁,司馬懿都是不應戰。

最終諸葛亮也只能是無功而返,北伐了很多年,也沒有任何成效,最後在十分鬱悶的情況下,鬱鬱而終了。

不得不說,諸葛亮一生遇到的最大的宿敵,就是司馬懿了。


史學達人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三國蜀魏時期的死對頭,二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智謀和鬥陣半斤八兩。

司馬懿擅長守勢,面對諸葛亮的凌厲攻勢向來就一個字——拖。

司馬懿這樣做沒毛病,有道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從成都運出的軍糧到達蜀軍大營十分困難,因此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軍糧供應是個難題。

事實確如此,諸葛亮每次北伐都因糧食問題無功而返。

到後來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運輸糧食,蜀軍的後勤有了保障,諸葛亮的後顧之憂迎刃而解。

在條件成熟時,諸葛亮進行了第六次北伐——六出祁山。

(木牛流馬運糧)

司馬懿得知消息大驚,於是率軍和諸葛亮在今陝西眉縣一帶擺開了戰場。

司馬懿再念“拖”字訣不好使了。他突然發現眉縣有一處地方名叫上方谷,又稱葫蘆谷,此谷口小肚大,兩邊高中間低,是天然儲備糧倉。

司馬懿認為此處是諸葛亮屯糧之所,於是就派人進行了一番秘密偵查,果然如司馬懿所料。

其實諸葛亮用得是“誘人深入”之計,故意把木牛流馬運來的糧食囤積在谷中,實際上是做樣子給司馬懿看的,目的是把司馬懿引進上方谷。

司馬懿不知是計,於是親帶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領一隊人馬偷襲上方谷,預謀奪取諸葛亮的糧食。

諸葛亮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原來他早就在谷中佈下了陷阱,只要司馬懿等人一進入上方谷,埋伏的士兵就會引燃柴草,一隊人馬就會被活活燒死。

(司馬懿父子三人被困上方谷)

諸葛亮所樂見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司馬懿父子三人及士兵被熊熊大火所困,司馬懿一看谷口被蜀兵把守,想逃出“上方谷“勢比登天,沒辦法三人抱頭痛哭。

此時司馬懿仰天長嘆:“我父子三人要死在此地矣!”話音剛落,突然一聲霹靂,隨之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大火被雨水熄滅。

司馬懿父子狂喜,精神為之一振,馬上組織人馬逃出了上方谷。

當時諸葛亮見此情景仰天長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司馬懿父子及士兵乘機逃走。

(諸葛亮)

問題來了,葛亮為何不下令士兵追殺,或者讓埋伏的士兵亂箭射死司馬懿父子呢?

一、其實大家想多了,火燒上方谷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杜撰的一個故事,也就是真實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場戰鬥。

即便是杜撰,老羅也不能信口雌黃,總要遵循歷史發展吧?無論司馬懿父子如何狼狽不堪,這三人都不能死在上方谷。

按照書中描述來說,只要司馬懿進入上方谷,蜀兵把住谷口,司馬懿父子插翅難逃。

前面是死葫蘆頭,後面出口僅一人一馬岀進,據守谷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司馬懿父子三人,出來一個射一個,總之很難脫身。

(司馬懿)

但此後司馬懿父子還有歷史使命,如果在此地都死了,後面三國歸晉就沒法寫了。

以後司馬懿還要為子孫服務,為子孫“代魏建晉”殫精竭慮。

同樣司馬昭也不能死,他要為兒子司馬炎開闢江山,總之三人後面還有許多故事要講。

二、諸葛亮認為天降大雨是天意,之所以沒下令追殺或射殺司馬懿父子,其實有為自己開脫的意思。

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尺寸之功,空耗蜀國資源,這些都應該由諸葛亮承擔責任。諸葛亮找了個藉口,說司馬懿所維護的曹魏乃“天不滅曹,天助曹耳”。

這就為諸葛亮北伐失敗找到了合理解釋,不是我諸葛亮能力不行,實在是天意如此。

也就是說,諸葛亮放過了司馬懿,等於放了自己一馬。

(諸葛亮)

況且天才謀士不以“奪一城一寨,或殺一兵一將為上謀,而是順天應人。諸葛亮最後說了句“天意不可違”,假如諸葛亮逆天而為,殺了司馬懿父子,也許魏國會出現比司馬懿父子更厲害的人。畢竟諸葛亮吃定了司馬懿父子,換做另外的人就未必能掌控,基於以上原因,諸葛亮只好任由司馬懿父子逃走了。


秉燭讀春秋


你好,墨上公子為您解答。

希望有多大,失望便有多大。

首先,諸葛亮謀劃了很久,才把司馬懿這個“老狐狸”引進自己的圈套,眼看司馬懿將死,但此時天卻下起了雨,將火給澆滅了,試問,此時的諸葛亮會是什麼心情呢?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懵逼,而且是十分懵逼。繼而,他的內心會十分失望,甚至是絕望。

我們都知道,在赤壁之戰之前,諸葛亮“借東風”助吳蜀聯軍破曹,當然,諸葛亮並不是真的會“借風”,而是夜觀天象,算準了那個時間會刮東風。既然諸葛亮有“觀天象”的本事,那他用火之前難道沒有算過天氣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能說這場雨是“意料之外”。

加上古人十分迷信,信奉天道,另外,諸葛亮前幾次出祁山均以失敗告終,所以諸葛亮想當然地認為這是老天不讓他贏,老天不助他。

其次,這場雨很突然,司馬懿逃跑也很突然,諸葛亮以“慎謀”為名,就是說諸葛亮習慣使用自己把握很大的謀略,他認為自己計劃天衣無縫,並沒有給自己留後手,所以當時諸葛亮腦袋肯定會一片空白,這一切發生在電石火花之間,諸葛亮可能來不及反應,司馬懿就逃了。

最後,就算諸葛亮能及時反應,但他並沒有給自己留後手,導致就算他能片刻做出應對措施也來不及了,等蜀軍行動起來,司馬懿早就跑遠了。





墨上公子


人生在世,要的就是一股心勁。領兵打仗也是如此。

諸葛亮為騙得司馬懿出營對戰,百般思慮,晝夜不眠。最後想到用糧草來當誘餌。

大家讀過或者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為了讓司馬懿進入圈套,竟然在上方谷佈置糧草谷堆,而且是真的糧食。

司馬懿進入上方谷後,命令軍士打開糧倉查驗真假。

諸葛亮深諳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真理,把大軍糧草真的放在了上方谷,頗有背水一戰,只可勝不許敗的氣勢。

這才使得多疑謹慎的司馬懿上當,從而沒有進一步發現糧草下面的火藥。

當司馬懿全軍進入上方谷,為搶得蜀軍糧草而歡呼雀躍之時。諸葛亮攜伏兵粉墨登場。

上來就是帶火的弓箭一通亂射。剎那間,火光沖天。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的司馬懿,清醒了之後,立馬帶兵想衝出上方谷。

然而,碰到了早早埋伏在此的魏延大軍。

怎麼辦?前有伏兵,後有大火,兩面是懸崖峭壁,躲都沒地方躲,完完全全成了活靶子。

沒辦法,臨終相互寬慰吧。司馬懿父子抱在一起,仰天長嘯,難道我父子二人今日要葬身於此。

蜀軍將士心中大悅,丞相真乃神人也,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把對手幾十萬大軍消滅了。就衝這,那幾堆糧食燒的值啊。

話音未落,天公不作美,戲弄了諸葛亮一番。下起了瓢潑大雨。

劇情反轉。

原先以為絕無生路的司馬大軍,頓時有了衝勁,加上魏軍的援軍也來了,正在谷口與蜀軍交戰。

而原先歡呼雀躍的諸葛大軍,被淋成了落湯雞。好好的一場勝利,就這麼被老天奪走了。

諸葛亮也是被氣得口吐鮮血。

“天不助我,助爾曹”。此時的蜀軍士氣低落,渾然沒有了氣勢。加上司馬懿的援軍也來了。

而剛剛的那一場大火,把蜀軍的糧草也給燒了。

背水一戰的對立面就是全軍覆滅。什麼都沒了,還拿什麼去追擊司馬懿。

所以說,此時的諸葛亮不是不想追司馬懿。而是不能拿數萬蜀軍將士的性命開玩笑。

心勁沒了,什麼都沒了,命都不久了。


古今中外多少事


在三國後期歷史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較量是最有看點的,也是讀者最為喜歡的。


尤其是諸葛亮設計在上方谷困住了司馬懿,更是讓兩者的較量分出了高低。

當時諸葛亮把放在上方谷的糧草,全部放了焦炭和汽油這類的易燃物。

引誘司馬懿來偷襲上方谷,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一開始怎麼都不相信諸葛亮不會設下埋伏。

可是,司馬懿為了建功立業還是上當了。

司馬懿帶著大軍衝進上方谷後,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來到了糧草大營。

這裡當著諸葛亮從千里迢迢運來的糧食,足夠前線將士吃喝不愁。

司馬懿進了上方谷以後,已經感覺到不妙。


因為上方谷這麼重要的地方,不可能沒有重兵把守。

所以,司馬懿立即下令大軍後撤。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諸葛亮命令埋伏的士兵,用點了火的弓箭,瞬間讓上方谷化為一片火海。

萬念俱灰的司馬懿覺得這次徹底玩完了,正準備自殺。

幸虧身邊的人勸阻,才讓司馬懿沒了自殺的念頭。

諸葛亮看到司馬懿將要葬身火海,心裡自然是美滋滋的。

但天佑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一場大雨澆滅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馬懿的求生欲重新燃燒起來。

帶著部下拼命的突圍,最終逃了出去。

諸葛亮看到下雨了,認為老天助曹不助劉,所以一氣之下病倒了。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這麼氣憤,是因為他一生就冒了一次險還失敗了。

這對一向步步為營的諸葛亮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自尊心嚴重受到了傷害。

加上這次北伐的所有糧草補給,都被大火付之一炬。

司馬懿不死這次北伐還是以失敗而告終,諸葛亮回到蜀漢沒有辦法交代,劉禪和文武百官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順從,甚至會排擠諸葛亮。


即使諸葛亮不死,他的一世英名也會盡毀。

—End—



冷月鉤沉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神機妙算,其實他已經看出大漢王朝氣數已盡,他不過是想以自己的才能,與天爭命罷了。上方谷之戰中,諸葛亮將司馬懿逼入絕境,準備大火焚之,奈何下了一場及時雨,讓諸葛亮最後的一絲希望徹底澆滅,於是他喊出了☞天不助漢,助爾曹。之後諸葛亮便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為什麼不令將士追殺司馬,其實是這一場大雨讓諸葛亮看透了一切,徒勞爾。諸葛亮也是一位可伶人呀。



時逐月


做戲罷了!給各個勢力階層看?

蜀國根本滅不了曹魏,屢次騷擾!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再演戲。

諸葛亮和司馬懿,各為其主,又各懷鬼胎,早已達成默契,說不定兩人私下都有來往,保持這種低烈度軍事壓制態勢,是為了維持勢力相對平衡。

打天下需要親力親為,靠別人打下了天下,也不是你的。劉備奪蜀地,曹操控中原,那次不是自己親自參戰。後面的對抗,他們不再參與指揮?所以,沒有任何效果。靠外人,守衛天下可以,打天下不行。

推而廣之,秦始皇、李世民、劉邦等等,那個皇帝的天下,不是自己帶兵打出來的。

所以,諸葛亮和司馬懿各為其主,表面上互鬥、互掐,實質都是再表演,為人賣命,怎可能盡力。

俗語,天下太平,狡兔死,走狗烹!是英雄的命數,翻翻歷史,能逃過此劫者,寥寥無幾,只有級少數人,能捨得利益,悄然退出。

沒有生死,顯不出生的偉大,就不會有世俗所謂的英雄。其實,每一個英雄,都是逼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

百姓都主觀看問題,大多無法從客觀視角追溯推演。成者大智,敗者大寇。國家戰略就像下棋,要能看後五步,才是高手,所以,掌控國運走勢,是戰略家!是大學問。

諸葛亮和司馬懿,隱藏的很深,把三國的百姓都玩弄了,一對高明的偽君子!但,也迫於無奈。

劉備入蜀,屬於外族入侵,你說一個異域皇帝,能在巴蜀立足,已屬不易,時間又太短,根本談不上文化融合,只能算權宜治理,這就需要使用大量蜀人,蜀人如何能和劉備族人和平相處。所以,諸葛亮不得已,以外來軍事壓力為由,屢次主動征討,用來減輕國內政治壓力,這就是蜀國的命數,這個政權的註定失敗,是他唯一的命運。

再說司馬懿,一個寄人籬下的軍事高人,曹氏家族從一開始,就再防範他,一旦,國家統一,他的命運,跟任何統治者處理功臣的手段一樣,兔死狗烹斬盡殺絕。

司馬懿是戰略家,知道結果會如此!想逃脫厄運只有等待,所以,有諸葛亮這個老朋友配合,一起演戲何樂而不為,不管誰滅了對方,就是毀滅自己。

司馬懿是軍事將領,不會不知道這個結果,諸葛亮兵力如何,司馬懿瞭然於胸,一個大將,敵軍兵力調動配備,是軍事常識,司馬懿回判斷不出來?哈哈,演戲需要。

我這是按事物變化的邏輯,進行分析、推理、論證。省級優秀論文啊!不是從一般人的視角,進行評價。

戰略忽悠局:成都分站站長,顧調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