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模式”新算法撬動高含金量復工,比黃金更重要的是信心

“廣東模式”新算法撬動高含金量復工,比黃金更重要的是信心

促進復工復產的“廣東模式”有了加減乘法還不夠,運用好數字經濟的新算法將獲得更快更好的效應。

政府服務做深做細,面對企業復工復產的難題,每一道都有“迴響”。

廣東的做法是依託“粵商通”平臺,及時發佈疫情期間暖企惠企政策措施,搭建企業訴求響應平臺。

2月11日,廣東中小企業訴求平臺上線,企業可通過平臺反映有關問題,根據企業屬地和問題歸類原則,第一時間將訴求分發到各地市有關部門響應處理。對於已有明確規定的訴求,24小時內解決;對於複雜的訴求,3天內提出方案並逐步推動解決。

截止3月4日15時,平臺訪問企業有8200多家,收到訴求1859條,並已處理1822條。95%以上的訴求已由各地市的有關部門響應處理或解決。

不僅服務中小企業,幫助個體戶復工復產同樣可依靠“數字政府”。

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介紹,廣東充分發揮“數字政府”一體化平臺優勢,在“粵商通”App、廣東政務服務網及時推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專欄”,實現PC端和手機端同步上線,可一網辦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

“廣東模式”的新算法不斷顯示硬核實力,一系列智能化新技術、新產品的使用,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新保障。

廣東省工信廳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新模式在疫情防控中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開發一批戰“疫”雲產品,試點一批產業集群,加碼一批扶持政策,加速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廣東聯通、格創東智(TCL)等公司迅速推出企業疫情防控管控系統,快速追溯員工過去14天健康狀況和交通出行路徑,精準防控疫情;樹根互聯、精靈谷、蘑菇物聯等公司推出設備遠程運維服務,華為、騰訊、金山等公司為企業提供在線辦公、研發設計等遠程辦公服務……

目前,廣東已公佈272項工業互聯網應用產品,223項智能防控、智能科研等產品,36個智能製造公共技術平臺的資源信息,從生產管控、供應鏈管理、安全服務等環節助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雖未褪盡,上千萬家廣東市場主體收穫的卻是比黃金更重要的信心。

“雖然一季度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粵港澳大灣區有這麼大的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我們非常看好二三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更要在這個時候逆勢擴張。2月28日,粵芯決定新增投資65億元,專注於65nm-90nm模擬工藝平臺,生產高精度數模轉換芯片、高端電源管理芯片、生物傳感芯片等產品。”3月5日,擁有廣州市第一條、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的粵芯半導體市場及營銷副總裁李海明篤定地對記者表示。

高含金量的復工復產“廣東模式”已經再次啟動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我們堅信: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