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窑大坝”就是山丹煤矿人心目中的大海

山丹煤矿,顾名思义就是一座生产煤炭的矿山,坐落于山丹县城以西十几公里远的山区里。山丹煤矿最早是直属于国家煤炭部的国有企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鼎盛时期据说连职工带家属有好几千人。虽然那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但是那里有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那里有工厂,有商店,有学校,有医院,有图书馆,有电影院,有大食堂,有小饭店,有溜冰场,有汽车站,有邮局银行,有粮站菜店,那里有山,有水,有树林,就是没有大海。

于是,煤矿人就自己造了一片大海。

矿山南边几公里处有一座山,一年到头看起来黑黢黢的,我们称之为“黑山”。黑山里有一眼泉水,虽然水流不大,但那时候终年不断地流淌,由南向北一直流向矿区西北角附近的一片洼地。前辈们对那片洼地进行了挖掘改造,于是就形成了一座人工湖水库。水库规模不大,大约和一个足球场相仿,东西略窄南北稍宽,基本呈四个圆角的长方形,泉水从南边缓缓流入,东西两边都是缓坡一直延伸到库底,在北边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安放了水闸,用水泥混凝土修筑了一个四四方方的闸门墩。在以后的若干年里,这个水泥台子始终都是这片海子的C位,承载了无数人的快乐和悲哀、欢笑和泪水。春天的清晨里,有坐在那里读书的少年郎,夏天的午夜里,有慷慨激昂的青年人围坐在一起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秋天的黄昏里,有卿卿我我窃窃私语的情侣徜徉在那里,冬天雪后初晴的正午里,便有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抱着烈酒瓶子的汉子眯着眼睛对着太阳吹起了“喇叭”……

“小窑大坝”就是山丹煤矿人心目中的大海


闸门后面就是一片沙枣树林,沙枣树林又挨着一大片白杨树林。每年有专人负责开闸放水浇灌那些树木。

前辈们还给这个小水库起了一个名字,“小窑大坝”。

绝大部分时间坝里的水是满地,水草茂盛,芦苇丛生,风吹来的时候,站在岸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和随风飘摇的芦苇荡,恍若置身江南水乡,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每年夏天小窑大坝就像一个天然的大剧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个时候业余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娱乐消遣,晚饭后几乎矿上一大半的人都会涌向那里避暑纳凉,小伙子们梳着时髦的发型,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就像是要时刻准备上台表演的演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煞是好看。到了冬季水面会结很厚的冰,这个时候大人小孩穿冰鞋的划冰车的都聚集到了这片冰上,仿佛在开冬季运动会,热闹非凡,一直持续到来年冰雪融化的季节这些人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

“小窑大坝”就是山丹煤矿人心目中的大海

水库里面有养殖的鱼,所以在东岸边修起了一院房子,住着专门看管这个水库的工人。看到水里活蹦乱跳的鱼,小青年们终于忍不住了,于是自己做了钓鱼钩拴了线绳,挖点蚯蚓挂在鱼钩上,趁看鱼人不备偷偷的将钓钩放入水中,瞬间就会有鱼咬钩,随即便提出了水面将鱼甩在了岸边的草丛里。肥大的鱼身在草丛中挣扎跳跃的动静成功地引起了看鱼人的注意,于是便会开始躲猫猫的游戏,看鱼人追逐那个青年到了西岸边,北岸上的少年便将鱼钩投了下去,须臾间又上了钩,看鱼人便又向北岸赶来,西岸的青年这时又下了钩,循环往复乐此不疲。直到夜幕降临,小伙伴们满载而归。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山丹煤矿已经灰飞烟灭,不复存在,小窑大坝也早已经干涸。但是那片“大海”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小窑大坝”就是山丹煤矿人心目中的大海


“小窑大坝”就是山丹煤矿人心目中的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