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道做不到”的癥結覺察探討


心理學:“知道做不到”的癥結覺察探討

為何喜歡看似好心的干涉別人?

曾經有這麼一個事情。

週末大家去父母那裡吃飯,看見有人要做個辣椒炒雞蛋,這時候有個聰明人趕忙制止,說道早上已經吃過雞蛋麵條了,一人一個雞蛋正好,現在再吃是浪費,別炒這個菜,換換吧。

自己不幹活,還要自以為是干涉人家,只因為出於好心,為了別人考慮。問題是,這個“好心”是對誰而言的好呢?

這時候老太太給這個聰明人上了一課。

老人接過話說,“誰做飯誰當家”,不用管人家炒啥菜,想做啥就做啥,咱不管,自己不能“辦飯”,做啥吃啥好了。

又說,“說這說那說多了,時間長了人家可能就不做了”,“你想想,單位食堂做飯還會問問你吃啥啊”。

這實在是不起眼的小事,卻小事不小,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去幹涉別人說話做事很簡單,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這實在比較難,啥事只要讓他知曉了,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唯恐怕別人做不好恨不能傾洩自己看法。

這世界很多事情處理方式沒有統一標準,無所謂最優化答案,因人而異,這實在很平常的現象,可是好為人師試圖干涉卻是屢禁不止。

我們很多做法都帶有自我烙印風格,自己不喜歡被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類推一下,為何自己成了旁觀者就忍不住了呢。

不干涉,是尊重人。不說話,是大智慧。

心理學:“知道做不到”的癥結覺察探討


為何總是複雜詳實的多說話?

有人問這樣事情。

平時知道少說為妙,老百姓說法是“話說多了人不嫌狗嫌”,可是遇到事情,比如有人詢問某事看法,或者徵詢意見時候,不由自主的事無鉅細,從頭至尾,全盤托出,唯恐人家不明白。

這讓我想起曾經聽到的一句話,有人懟好心人的提醒:“你當我是傻子啊!”

真是形象,何其相似。

如果說忍住不說變為覺察不說是大智慧,那麼在不得不說時候,被人家請教時候,也依然牢記:點到為止,少說為妙。

根本上說,說話不在於多與少,而在於人家想聽否,或者人家認為有價值否。

不看人家需要,口若懸河只管說,就是把對方當做傻子,唯我獨尊,天真認為只有自己最明白,這是病,要改正。

人有兩隻耳朵一張嘴,提示少說多聽。如果總是多說話,其實是擔心人家聽不懂,不要這樣替人憂慮,得相信別人不比自己差,再說人家聽不懂,會張嘴問的。

帶著疑問發問,這個效果最好。

再說,適當讓人聽不懂,才能真正體現自己高水平啊。

別多說,簡潔說,實在忍不住,就三句:結果、結果、結果。

心理學:“知道做不到”的癥結覺察探討

可否明白癥結核心在於自己?

有人諮詢一個心理困惑,讀書時候曾經與同學激烈競爭,有過對不起人家地方,想起來愧疚不安。對話如下:

——猜想您現在情緒低落,生活遇到了挑戰,諮詢可以幫助我們走過荊棘道路。

——我為可能錯失一份友誼而遺憾,或許想“贖罪”吧,只要與他人有矛盾,我總是認為是自己的錯,而這段經歷我又印象深刻,所以時常想起來。

——總是認為是自己的錯,這個想法您覺得有問題不?

——唉,我或許有點自卑吧,總想盡力對待別人禮貌些,甚至有些卑微,我不太敢表達對別人的不滿,有時也挺憋屈的。

——看得出,您在嚴格要求自己,嚴於律己是優秀品質,這讓人佩服尊重,同時會讓您有一種不堪重負感覺,是吧,我們看看如何化解些。

——您看完我的提問,是否覺得是我當時太狹隘又自私了?

——很理解您,我們希望對人家文明禮貌,這會帶來舒適感,受了委屈也堅強忍受,只是苦了累了自己,為自己這個品質點贊!

只是,我如何看待您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如何看待自己?您說呢?

——您說的對,我不應該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這段簡短交流中,“我如何看待您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如何看待自己”這句話很好,這也是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途徑。

也即是說,不干涉人,不說話;尊重別人,少說話;尊重自己,簡潔說話,根本途徑在於“如何看待自己”!

這就需要覺察意識,保持良好自我覺察,才有無限可能,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