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張飛為何沒事?

tb雅


蜀漢滅亡的時候,龐德的兒子龐會為父報仇,殺死了關羽全家。關羽和張飛都是蜀漢的元老,他們兩個人各自都存在一些優缺點,關羽的優點是對待士兵很好,缺點是瞧不起士大夫,張飛的優點是對待士大夫很講禮貌,缺點是虐待士卒。兩個人缺點的不同,決定了兩個人命運的不同,也間接導致了兩人後代的命運的不同。

關羽的性格過於傲慢,他不僅羞辱過東吳的孫權,就連同為五虎大將的馬超和黃忠,關羽也從來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因為關羽的這一性格缺點,關羽最終被孫權偷襲殺害。

關羽遇害之後,關羽的後人在蜀漢受到了特殊照顧。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關興在關羽去世後繼承了關羽的封號,官至侍中、中監軍,二十多歲就英年早逝了。關興的兒子關統官至虎賁中郎將,關統的妻子是劉禪的女兒,蜀國的公主。

張飛的性格過於殘暴,經常無緣無故毆打士兵,劉備多次勸告張飛都無濟於事。在關羽遇害後不久,張飛被手下士兵殺害,首級被獻給了孫權。張飛遇害之後,他的後代在蜀國也受到了特殊照顧。

張飛的長子張苞很早就去世,次子張紹繼承了張飛的爵位,後來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後成為劉禪的皇后,孫子張遵官至尚書,在蜀漢滅亡的時候戰死沙場。在蜀漢滅亡後,張飛的兒子張紹被曹魏封侯,張飛全家除了張遵戰死外,全都獲得了善終。

關羽全家被殺害,並不是因為曹魏怨恨關羽,而是因為關羽在襄樊之戰時期欠下了一筆血債。襄樊之戰時期,關羽俘虜了曹魏名將於禁和龐德,于禁向關羽屈膝投降,被關羽囚禁在了襄陽,龐德寧死不屈大罵關羽,慘遭關羽殺害。

張飛在西川之戰時期,曾經俘虜了西川大將嚴顏,嚴顏破口大罵張飛,張飛卻對嚴顏以禮相待。假如關羽能夠像張飛對待嚴顏一樣對待龐德,關羽也不會被龐德的後人滅門了。然而關羽的性格一直高傲,絕對不容許任何人辱罵自己,因此在被龐德辱罵後,關羽毫不猶豫就殺死了龐德。

到了曹魏伐蜀時期,龐德的兒子龐會在魏軍中擔任將領,龐會怨恨關羽殺死父親龐德,發誓要殺死關羽全家報仇。等到鍾會發動叛亂的時候,成都城內一片混亂,龐會趁機帶領軍隊搜索關羽的家人,將關羽後代屠殺殆盡。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史海泛舟擺渡人


公元263年,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平,陷江油、戰綿竹,圍成都。劉禪開城投降,蜀漢宣告滅亡。本來鄧艾善待後主劉禪及其文武大臣,並沒有為難,可是後來發生了姜維和鍾會作亂,蜀漢有部分官員被殺,被滅族。關羽家族就是其中被滅族的一個,而張飛的後代卻沒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關羽家族被滅

其一,關羽曾在襄樊之戰中,斬殺龐德,此時被龐德之子龐會報復。

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了馳援樊城的于禁、龐德七軍。他生擒活捉了大將龐德,而龐德卻拒不歸順。關羽惱羞成怒之下,將其斬殺,以儆效尤。對於這一點,有人認為關羽斬殺俘虜,是不道義的,犯了大忌,為以後自己的家族被滅種下了禍根。如果關羽沒有斬殺龐德,而是將其送到荊州後方,囚禁起來,也許關羽也不會被龐德之子龐會所怨恨吧。

實則不然,當時龐德在出徵前,帶著一口大棺材,就表示自己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來和關羽決一死戰的。龐德本來是西涼馬超典韋副將,陰差陽錯之下,他歸順了曹操,得到了器重。這次,他為了消除曹操及其他曹將的疑慮,帶著棺材出征。

他和關羽在兩軍陣前大戰八十回合,還將關羽射傷。最後龐德戰敗被抓後,對關羽大放厥詞,不服不忿,一副求死的樣子。關羽大怒,為了成全龐德的殺身成仁,將其斬殺。關羽實際上是成全了龐德的美名。龐德從容就義。

德大怒曰:“吾寧死於刀下,豈降汝耶!”罵不絕口。公大怒,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德引頸受刑。關公憐而葬之。

其二,關羽人員不太好。

關羽在蜀漢,是僅次於劉備的二把手,他坐鎮荊州,手握大權。關羽目中無人,性格孤傲,除了大哥劉備及三弟張飛之外,誰都看不上,就連諸葛亮,也沒放在眼裡。如華容道,關羽公然違背軍令,放走漢賊曹操。

因此,由於性格原因,關羽在蜀漢雖然位高權重,可是人緣不太好。在龐會滅關羽之孫關彝滿門時,可能沒有其他人戰出來,為關家主持公道,這就給龐會滅關家提供了機會,

張飛家族保存

其一,張飛之子張紹,領銜遞交的降書順表。

鄧艾大軍逼近成都時,後主劉禪派遣張紹後、譙周、鄧良,卑躬屈膝地向鄧艾奉上玉璽和降書順表。這說明,張紹是主降派,起碼對投降曹魏不反感。要不他怎麼會主持這次投降呢。蜀漢的順利投降,張紹居功至偉。因此,曹魏是不會為難張家的。《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緩,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

其二,張飛的兩個女兒嫁給劉禪,屬於皇親國戚。

張飛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是張苞,早死,次子張紹,他的兩個女兒先後嫁給後主劉禪,還都成為皇后。張飛的大女兒是敬哀皇后,在大女兒死後,二女兒又嫁給劉禪,為張皇后。這兩位皇后,都非常賢惠,替劉禪精心打理。因此,張飛不但是劉備的三弟,還是劉禪的老丈人,張紹就是劉禪的大舅哥,蜀漢國舅,標準的皇親國戚。

曹魏亂軍,雖然在殺死鍾會和姜維後,失去了了理智,可是也不敢隨隨便便殺向張紹的府邸。畢竟張紹對和平解決蜀漢問題出了一份力,也沒有參與姜維之亂。他們沒有理由去張家鬧事,萬一事後被追究,那可是掉腦袋的事。

其三,張飛夫人夏侯氏是曹魏徵西將軍夏侯淵侄女。

我們知道,張飛在古城外砍材時,遇到了妙齡少女夏侯氏,並與其結為夫妻。而夏侯氏是曹魏宗親大將夏侯淵親侄女,深受他的喜愛。夏侯淵為了養活侄女夏侯氏,寧肯餓死自己的小兒子。可見這份親情,有多麼深厚。夏侯淵是曹操夏侯那邊的本家兄弟,這麼算下來,張飛夫人也是曹操的本家侄女。

而張紹是張飛的次子,雖然不一定是夏侯氏的兒子。可是曹魏軍隊可能考慮到這個顧慮,不會來為難和曹魏皇族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張家的。雖然現在曹魏皇族已經沒落了,可名義上還是曹魏啊。

總結:蜀漢滅亡時,關羽後人被滅,主要是因為他當年斬殺俘虜龐德,次要原因是關羽人緣不太好,而張飛後人安然無事,卻有以上三個原因。


魁哥說歷史


公元263年,曹魏大舉進攻蜀漢,並最終攻入成都。關羽、張飛的後人都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

先看張飛後人的下場:

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死。

史書記載張飛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長子張苞本人早死,張飛的爵位由次子張紹繼承。張苞的兒子張遵則跟諸葛瞻一起在綿竹戰死殉國。張紹在劉禪投降時,出門遞了降表。

當然,史書並沒有明說張飛是否還有第三個、第四個兒子,張苞有沒有其他兒子,以及張遵死前是否已經有了骨血,也沒有說張氏族人在隨後的成都之亂中結局如何。正常來說,老張家肯定還有兒孫能留存下的。


而關羽的後人就要慘不少。

子興嗣……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史書記載關羽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子。長子關平跟隨關羽死在荊州,次子關興也是二十多歲就早死。關興的長子關統和老爹一樣死的早,雖然娶了公主卻沒生下兒子。關興的另一個庶子關彝繼承爵位,然後在成都之亂中被龐德的兒子龐會滅了滿門。

由此可知,關羽張飛兩家作為蜀漢的重臣,又都是皇親國戚(張飛女兒嫁給皇帝劉禪,關羽的孫子娶了劉禪的女兒),在國破家亡的關頭,為蜀漢社稷流血也是本分。關羽之所以更慘,是因為他殺了龐德,故而遭到龐德兒子龐會的復仇。雖然這個復仇本身也是比較下作的——兩國交兵各為其主,你爹戰場敗亡,你沒本領戰場上報仇,卻等到別國投降後去屠滅人家滿門,真有點陰險。


巴山夜雨涮鍋


根據蜀記記載,關羽家族被滅門是因為龐德的兒子龐會趁機報仇所致,是私人的行為,並非魏軍要屠殺蜀漢大臣,所以張飛後代逃過一劫,只有張飛的孫子張遵在綿竹戰死。

在樊城之戰時,關羽水淹七軍,大破魏軍,活捉了于禁和龐德。于禁選擇投降,被關羽送到荊州關押,而龐德則立而不跪,拒絕投降,被關羽所殺。關羽隨後不久也兵敗而死,他的三個兒子中關平隨父親同死,另外兩個兒子關興和關統則在益州。關興後來做到侍中、中監軍,在蜀漢滅亡前死去。關統則官至虎賁中郎將,並且娶了公主,沒有後裔。從關興的庶子關彝被過繼給關統看,關興應該自己還有兒子,否則關彝不會被過繼,但是具體數量不詳。根據蜀記記載,龐德的兒子龐會,跟著鍾會、鄧艾伐蜀,蜀漢滅亡以後,殺了關氏全家。

龐會的這一行為應該只是私人所為,鄧艾攻佔成都以後對蜀漢官員採取了比較寬大的政策,“無所虜略,綏納降附”。而且他也不可能允許龐會私自尋仇,所以這一大屠殺很可能是發生在鍾會叛亂之後,此時魏軍失去控制,成都城內不少人被亂軍所殺。龐會很可能是借這個機會實施了復仇行動,“盡滅關氏家”。

應該說龐會這一做法還是很讓人不齒的,龐德被關羽所殺,是兩軍陣前交戰的結果。龐德不肯投降是他有氣節,關羽僅殺他一人,而對投降的于禁和3萬被俘的魏軍並沒有濫殺,也是非常有節制的行為,並無不妥。

如果龐會是在戰場上遇到關羽後裔將他們殺死,那麼可以算合理的報仇,但是他是藉著魏國戰勝蜀國之機,對已經投降的仇人後裔進行屠殺,這隻能說他真的對不起自己老爹的氣節了。


不沉的經遠


關羽滅門是蜀漢滅亡後,龐德之子龐會為了私仇(關羽曾在襄樊斬殺龐德)而做的。

首先這件事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關羽在三國年間乃至以後都是被人大為敬仰的——眾所周知的曹操就非常欣賞關羽。一個成熟的政權是不會允許人以權謀私的,雖然這句話在封建社會說有點可笑,但是統治者一定是會嚴令禁止這種事情的發生的。而且殺了龐會父親龐德的是關羽,是戰陣上堂堂正正的贏了以後龐德求死,和其子孫後代其實沒多大關係。固然龐會有可能會枉顧律法施暴行,也有可能是關羽聲譽太盛,司馬昭對其忌憚,暗中指示龐會做的——疑點很多,但既然史書上這麼說了,只能先按他說的這麼認為吧!

而為什麼只殺了關羽一門沒有殺別人……那統一戰爭中一方打敗了另一方,為什麼要殺掉那麼多人,司馬家一不是法西斯,二來司馬政權與蜀漢政權之間並沒有刻骨銘心的仇恨,沒有根本上的衝突,出於治國的方面考慮……東漢中後期中國有5000萬人口,而到了三國後期只有800萬人了,能不殺人就別殺人了吧。

最後一點,蜀漢因為劉禪的主動投降而避免了一場大戰,在這方面劉禪也算為蜀晉兩方面人民做出了貢獻吧,司馬昭也封了他一個安樂候,劉禪也和平安樂至老。而劉禪的老婆就是張飛的女兒,殺張飛的後代不就等於要殺劉禪的後代嗎,誰都不會允許的。

所以蜀漢滅亡,關羽家族被滅滿門有理有據。張飛家族事實上沒有也不應該更不會被滅門的。


一貫先生


因為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龐德,關羽勸降了于禁,但龐德寧死不降,關羽就斬了龐德!

關羽一戰威震華夏,曹操嚇得都準備遷都以避其鋒芒!幸得曹仁滿寵死守樊城,拖住關羽,孫權又派呂蒙白衣渡江,背後偷襲荊州,才使得關羽走麥城!

龐德後人深恨關羽,鄧艾滅蜀後不久,鍾會也來到成都,龐德的後代龐會也跟隨鍾會到了成都,後來發生鄧艾鍾會二子相爭事件,成都一片大亂,龐會就帶兵跑到關羽府上,把關羽一族滅了!

至於張飛,在世時雖然殺了不少曹魏將領,但高平陵政變後,夏侯霸逃到蜀國,和張飛家還攀上親戚!原來張飛老婆夏侯氏是夏侯淵的侄女!張飛和夏侯氏的女兒又是劉禪的皇后,夏侯霸和劉禪也是親戚!有這層關係,曹魏將領的後代不會動張飛的後代的!

而張飛死得早,沒有有司馬氏手下將領交過手,當然也沒結下樑子,也就沒人找他們麻煩了!

另外,張飛家族是皇親,一般人不敢亂動,必須由司馬昭來處理,而司馬昭對劉禪樂不思蜀的表現很滿意,就放過他們了……








一葉碧雲


公元263年,魏國實際領袖司馬昭決定對蜀漢發動滅國之戰,263年11月,後主劉禪出城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而在蜀漢滅亡後,為何關羽家人慘遭魏國士兵的殺戮,而張飛家人卻能夠安然無恙存活下來。



其實說到底是因為關羽和張飛在生時對魏國的表現不一樣。

在三國時期,還沒有興起殺害前朝帝皇及其家人的傳統,如漢獻帝、曹魏的曹奐、劉禪等,在其退位後也都受到妥善的安排,安享晚年,畢竟各個當權者也要考慮自己的名聲。



那為何同為投降國的武將家人,而且世人皆知關羽和張飛的關係,為何關羽的家人在蜀漢滅亡的時候慘遭屠殺,而張飛的家人反而沒事?

首先要知道,當時屠殺關羽家人的不是別人,正是龐德的兒子龐會。當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拿龐德跟于禁。但龐德誓死不降,於是關羽將其殺了。如今蜀國投降,魏國作為勝利者,龐會當然趁此機會為其父龐德報仇。所以在成都被攻破的時候,毫不猶豫的揮起屠刀,把關羽三族滅亡。為父報仇,以祭其父在天之靈。

其次關羽當年鎮守荊州,與魏國邊界常有爭鬥摩擦,後來更是水淹七軍,大敗魏軍。可謂是魏軍的重要敵對分子,軍中的兄弟之情又怎麼會輕易磨滅。所以在此新仇舊恨之下,面對關羽家人當滅之而後快。



為何作為關羽異性兄弟的張飛家人沒有受到波及,得以保全家族?

張飛的為人大家都知道,其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一直小有獨當一面,鎮守一州的方面。所以小有與魏國軍隊的仇恨,這就導致了魏國軍隊對二人後代的敵視程度。

當時張飛的家族的影響力大,不簡單

第一、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是夏侯淵的堂侄女,在當時在曹魏的朝廷上也是有人幫助。

雖然在蜀漢滅亡的時候,司馬氏已經掌握了曹魏的政權,但皇帝畢竟是曹操後人,而算起來張飛和曹魏皇族還有一點的姻親關係。在古代這種注重血緣關係的,張飛家人無影之中就得了免死金牌。所以為了皇帝的面子及聲譽,魏軍在蜀國投降時就不動張飛的後人。

第二、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皇后,而如今劉禪在曹魏被封了了安樂公。

在蜀漢滅亡之後,劉禪就被司馬昭接到了曹魏,更是給他封了安樂公的稱號,擁有封地洛陽。而作為劉禪皇后的張氏二人,也跟在一起。如果這時對張飛後人進行屠殺。那就會告訴世人自己言而無信,更可能會導致蜀漢的反覆,這對於重面子的司馬昭來說,顯得得不償失,所以放過張飛的後人。

第三、張飛的後人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保護。

張飛的次子張紹,在鄧芝攻打蜀漢都成成都的時候,與譙周等人是極力勸說劉禪投降曹魏的。而在當時還沒攻下東吳,一旦把投降派的張紹的家人給殺了,就給人一種投降了也會被殺的錯覺,這不利於後面對東吳的政策,更有可能激起本有投降意願的大臣的反抗。所以不但沒有對張飛的後人進行屠殺,還對他們進行保護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在蜀漢投降城破的時候,關羽的後人會被魏軍的人大肆殺戮,而張飛的後人則沒有。

結語:關羽和張飛二人的表現可以說對自己的後代家人產生重大的影響,也是二人表現的不同出現了兩種結果,一個被滅亡,一個延續至今。


南柯夢說


在三國中,劉關張雖然在正史中不是結拜的兄弟關係,但是他們三個人絕對是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君臣關係了,而且最後三個人的結局也都是有著關聯的,這個關羽被殺,而劉備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號,雖然他的目的並不一定這麼簡單,但是最後他和張飛確實都是因為關羽這個事情結束了性命了,總是有著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了,但是在蜀漢滅亡之後,這個關羽和張飛卻有天壤之別了,關羽是被滅族了,但是張飛家族為何卻沒有任何的問題呢?


其實這個事情就是很簡單的了,我們先來張飛的身份吧,這個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也就是曹操非常倚重的夏侯淵的堂侄女,所以張飛的身份也就是夏侯家的女婿了,最重要的就是張飛的兩個女兒都是成為了劉禪的皇后,在蜀漢滅亡之後,這個時候的曹魏雖然是司馬家掌權,但是皇帝畢竟是曹操後人了,這麼看起來的話,這個曹魏和皇族和張飛還是有著一定的姻親關係了,自然也就是能夠照顧一下了,或者是皇帝的面子總是要照看一下了。


除此之外,還和另外一個事情有著關係,這個也是導致關羽被滅族而張飛沒有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了,這個就是在蜀漢滅亡之後,這個姜維等人是投降了鍾會的,但是這個姜維等人並不是真心的投降,而是要藉助於鍾會的實力想要他在蜀地自立為王,這樣將來也就能夠除掉鍾會,再次迎來劉家的天下了,但是最後這個計謀失敗了。這個監軍衛瓘、胡淵等人率部向鍾會、姜維發動襲擊,在混戰之中,鍾會與姜維先後被殺,鄧艾舊部得知此事後,打算趁亂救出被押往洛陽的鄧艾父子,但衛瓘派田續將二人斬殺,最後也就出現了一場大混戰,這個劉禪的太子劉璇、關羽之孫關彝等人先後被殺。



其實在這場大混亂中,不僅劉璇、關彝被殺,就連左車騎將軍張翼、綏武將軍蔣斌、太僕蔣顯等數百人等眾多蜀漢舊臣也遭到殺戮。其中關彝不僅僅是一人被殺,而是三族被滅,曾經顯赫一時的關羽一族從此消失。而張飛的後人張紹,也是張飛的次子卻沒有受到一點牽連,最後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

其實這個裡面的罪魁禍首就是龐會,他是龐德之子,要知道他的父親龐德是被關羽殺害的,為了給父親復仇,他將關彝一門全部殺害,張紹則因為是蜀漢帝國投降派的主要代表,自然也就受到了保護,這個也是關羽和張飛後人有著兩種結局的原因了。


驢和熊貓


蜀國滅亡以後,關羽後人被害的可能性很小。

對於蜀國滅亡以後,關羽後人的遭遇,《三國志》沒有任何記載。

但是蜀記記載: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魏國大將龐德,被關羽水淹七軍斬殺了。龐德的兒子龐會,隨鍾會、鄧艾征討蜀漢,蜀國滅亡以後,龐會殺害關家南門。

我認為這個記載不可信。

在所有三國史料中,只有蜀記這一本書,記載了龐會殺關家滿門的事情。

孤證不舉,這是歷史學研究的原則。孤立的證據,不能採信。

而且,蜀記這本書,非常不嚴謹,漏洞百出,很多內容都是作者瞎編的。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的時候,多次指出《蜀記》的謬誤之處。

再者,關羽家族,在蜀國的地位非常顯赫也非常特殊,為了殺或者不殺,不是小小的龐會能夠決定的。他也沒這個膽量。

如果關羽後人被殺,這樣的大事件,陳壽一定會在《三國志》有所記載。因為他記載過很多類似的事,比如袁紹一家被害,馬超一家被害等等。

但是陳壽沒有一個字提到關家滿門被害。這就可以斷定,在那個亂世,關羽的後人應該是平安生存了下來。


上將噯福斯


蜀漢滅亡之後,關羽全家確實被殺了,不過張飛的孫子也在戰爭中身死了。


關羽後人

按照史書的說法,關羽後人的死主要源於一個魏國將領——龐會。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三國志·關羽傳》裴松之注

龐會的父親龐德,就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帶著棺材上戰場,跟關羽單挑的龐德。後來,關羽用了一計“水淹七軍”,拿了龐德,因勸降未果,將他斬殺。

因此,龐會自然懷恨在心,所以趁著入蜀的機會,將關氏一家盡數誅殺。

張飛後人

張飛雖然戰場上也殺了不少人,但是沒有遇到龐會這樣來尋仇的,自然他的後人也沒有如此的待遇。

不過,張飛的孫子張遵卻在鄧艾入蜀的時候,與諸葛瞻迎敵時,被殺。這個張遵的父親就是張飛的長子張苞。而張飛的次子張紹則是受劉禪所託與譙周一起,送降書順表去的,不過,譙周受的罵名更盛,張紹卻顯有人提罷了。

後來,蜀漢滅亡後,張紹和次女小張皇后則都隨著劉禪一起到了曹魏的都城洛陽。

小張皇后被封為安樂夫人,張紹也被封了列侯,不但沒吃到苦頭,反而活得還很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