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賣柺》算不算“壞人勝利”的小品?還有哪些小品最後是“壞人勝利”?

徐福記74186481


《賣柺》系列是趙本山非常成功的作品,連續三年登上央視春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這也是趙本山具有爭議性的作品,那就是它的作品意義到底是什麼。

趙本山的小品很多是上價值的,比較典型的就是《三鞭子》、《牛大叔提幹》、《送水工》、《同桌的你》等等。趙本山在春晚如日中天,影響力越來越大,導演們就開始考慮不能讓趙本山只是瞎搞笑了,還是要搞出一些意義來,於是就出現了上述很多作品。

其實早期趙本山的小品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目的就是讓觀眾笑。比如《相親》,兩人之間產生的很多笑料完全是因為誤會,其中的很多包袱兒都沒有多少價值,但真的是讓全國人民徹徹底底地笑了一把,趙本山也因此走出東北,走向全國,迎來更多的觀眾。

關於小品的意義方面的問題,其實在趙本山出現之前就曾經引發爭議。最典型就是朱時茂、陳佩斯的《吃麵條》,幾乎是一丁點兒意義都沒有,也沒有存心諷刺一心想出門的陳佩斯,其實就是讓觀眾開心笑一次,哪怕只是看到一個人吃撐之後的樣子。

回到《賣柺》系列小品,這些小品展示的是如何騙人,而好人如何上當,最後的結局是所謂壞人取得了勝利,這是不太符合一般人的價值判斷的,尤其是在春晚這樣億萬觀眾矚目的舞臺上。但當時的趙本山影響力太大,他作品的成敗決定著春晚的成敗,導演最終決定還是讓這樣一個沒有什麼意義的小品上,意義只能由孫濤等人的小品來補齊。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如果導演真的有追求,敢於拍一些不一樣的,就可以在最後不安排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晚會小品更多是為大部分觀眾服務,觀眾需要什麼,小品就要演什麼。不過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看到《賣車》等小品第一時間反應應該不是壞人得逞好人上當,而是這就是一個喜劇小品,它讓我痛痛快快笑了出來,這就夠了。

春晚語言類節目難搞,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有那麼多人盯著它,這不敢說那不敢講,因此它不可能做到最好,只能做到最不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