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要說1911年蒙古國“ 獨立”過程中,誰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得不說是伯顏帖木林·海山 ,他在彼得堡協助車林齊密特與俄國政府交涉援助事宜, 以後又在伊爾庫茨克、恰克圖與俄國有關當局聯絡。在 蒙古國“獨立”活動中,有少數內蒙古人參加 ,海山是這些人中比較著名的一個 。此人在策劃建立哲布尊丹巴政權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 ,以後又與北京政府建立了秘密聯繫,聲稱願對哲布尊丹巴集團的某些人進行策反工作,後於 1915 年回到北京。關於海山在這一時期的情況及活動, 國內外學術界已進行了一些研究, 但仍然不夠深入。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海山生於1862年其出生地點是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冀旗天義鄉哈達蘭烏蘭崗崗營子人(今屬寧城縣),蒙古族,為海勒圖惕 Khailtad氏漢語簡稱海姓。蒙古名松雲葛根,,因他弟兄三人中排行第三,且幼年出過天花形成麻臉,當地人稱曰海三麻子。清朝末期大量漢族農民進入卓索圖盟喀喇沁右冀旗將牧場變為農田。海山家族適應了這一社會變化,他的父親伯顏特木爾成為了富有的地主,擁有良田七十頃。大門上掛著“永裕堂 ”金字匾額。大門兩旁有一幅木刻對聯“用對青山春有色,裕迎紫氣瑞無涯”。海山自幼接受全面教育,其父親請專人教授蒙古語,滿語,漢語十四年(後來在哈爾濱有學了俄語)。海山的少年時代正是咸豐—同治年間,他為了解脫清政府“蒙不點元,漢不封王”的規定,特從南三十家子娶了漢族姑娘馬氏。打算報漢族考狀元,可惜晚清廢除科舉制度,海山的壯志未酬。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光緒年間,清政府為了直接統治喀喇沁,在平泉設辦事處,喀喇沁右旗王爺讓海山供職於該辦事處,不就任扎薩克後來海山在喀喇沁右冀旗衙門內任軍務梅林(管旗章京)職務,當金丹道1891年襲擊喀喇沁右冀旗後,海山領著直隸省派出的軍隊鎮壓了金丹道的起事。海山還幫助喀喇沁右旗喀喇沁扎薩克杜稜郡王貢桑諾爾布推進蒙古現代化教育及軍事訓練。1900年,受義和團運動的影響,金丹道殘餘勢力重新開始活動。作為喀喇沁右旗官員,海山率領旗的軍隊成功制服了500名金丹道起事者。1902年冬,一項誣告迫使海山離開了家鄉。當時他私自監禁了一名活下來的起事領導人張連升,張連升一直在從事挑撥蒙古人和漢人的關係。但是,海山必須將張連升移送給清政府的地方官員,因為在金丹道事件後,清政府的地方官員負責審理這些漢族犯人。張連升在監禁中自殺身亡,其家屬指控海山謀殺了張連升。海山逃到了哈爾濱,並在此結識了俄羅斯帝國陸軍上校錫特羅倭,海山在哈爾濱創辦了第一張蒙古文報紙“蒙古新聞” 該報由俄羅斯帝國的東清鐵路出版。本報一方面成為蒙古民族解放運動的喉舌,另一方面也宣傳了民主思想,特別是在為擺脫滿,漢民族的壓迫,爭取蒙古民族的解放與獨立的鬥爭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此後,海山於1907年前後秘密赴外蒙古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1909年此時,海山考慮蒙古人必須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海山會見了古斯塔夫•約翰•拉姆斯泰德(即語言學家蘭司鐵)(Gustaf John Ramstedt),拉姆斯泰德在其第二次考古之旅中訪問了蒙古,海山秘密地將其政治理念告訴了拉姆斯泰德。此外,根據俄國陸軍上校M. Popov的敘述,海山要求俄國代表們支援蒙古武器並支持蒙古人建立一個民族國家。海山稱,如若不能如願,蒙古人將轉向日本尋求幫助。1910年春,由於新任庫倫辦事大臣三多抵達庫倫推行“新政”,政治緊張加劇,蒙古人認為新政將使他們難以生存。王公和喇嘛們在舉行秘密會議之後,決定派出代表團赴俄羅斯帝國尋求幫助。作為該代表團成員之一,海山於同年8月隨團訪問了聖彼得堡。海山看樣子代表了內蒙古,並且可見他們想建立一個大蒙古國,不僅包括如今的蒙古國,而且也包括如今中國境內的蒙古族聚居區。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由於缺少這一時期的歷史資料,海山在此次運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根據中華民國初年派赴庫倫的專使陳籙在“止室筆記”中記載稱,如果海山沒有來庫倫,外蒙古將沒辦法獲得獨立。1911年10月,中國爆發辛亥革命。不久,外蒙古王公和喇嘛們也宣佈獨立,12月30日建立了大蒙古國政府。海山在該政府中任內務部司官,當時內務部在內務大臣車林齊密特領導下,是最有權力的部門。車林齊密特也是一位狂熱的泛蒙古主義者。海山的地位則較低。1911年12月30日博克多汗的封賞名單中,海山排名第3位,封賞內容如下:內蒙古喀喇沁貢桑諾爾布王旗的海山,著賜沁珠圖格勒圖世襲名號及輔國公爵,賞褐韁,並賞在喀爾喀臺站馳驛特權,著授內務部司官之職。俄國人不得不通過車林齊密特來行使權力。很快,博克多汗和車林齊密特都厭倦了俄國對蒙古的政策。海山被俄國代表們視為反俄國分子。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1912年7月,博克多汗不得不設立了內閣總理大臣一職,以剝奪內務大臣車林齊密特的權力,親俄國的那木囊蘇倫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這嚴重打擊了車林齊密特和博克多汗。1912年,博克多汗賜海山公爵並賜其一塊靠近蒙俄邊界的土地。海山攜全家遷居該地,並開始用他的俄羅斯人、布里亞特人、漢人僱農為其進行農業生產,這引發了他同當地遊牧人口的矛盾。博克多汗政府的未來很不確定。在爭取蒙古獲得國際承認方面,車林齊密特試圖於1913年1月通過外交途徑同日本聯繫。但車林齊密特的努力最終失敗,不僅因為俄國的壓力太強大,也因為日本對外蒙古採取不干涉政策。無疑此次失敗使包括海山在內的來自內蒙古的人士十分震驚。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1913年1月,海山、烏泰(來自哲里木盟)、芒來巴特爾•達木丁蘇隆(來自呼倫貝爾)忠勇巴特爾巴布扎布和其他來自內蒙古的人士開始瞭解放內蒙古的戰爭。到1913年中旬,博克多汗的軍隊成功控制了內蒙古的一大部分地區,俄國的反對和缺乏後備軍使得外蒙古的軍隊不得不於同年12月撤回外蒙古。與此同時,海山秘密同自己原來的主子貢桑諾爾布取得了聯繫,當時貢桑諾爾布正在中華民國任職。1913年9月,海山派兒子海匯川赴北京,宣稱海山急切地希望回到自己的家鄉。海山被博克多汗的政府逮捕,罪名是叛逆。海山在北京的兒子要求中華民國政府給博克多汗的政府施加壓力,以使海山獲釋。結果,海山於1914年初被釋放。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1913年11月,俄國和中國不顧蒙古的反對達成了一項聯合聲明,確認了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並確定了外蒙古自治區域的範圍。1915年在恰克圖的俄、中、蒙三方會談達成了《中俄蒙協約》,確定了外蒙古在中國內部實行自治,這對泛蒙古主義是一個致命打擊。在希望破滅之後,海山於1915年經俄國來到北京。海山擔任蒙藏事務局副總裁,並被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封為貝子。

海山與1911 年外蒙古“獨立”

海山到北京後正值軍閥混戰內亂不已。他在家過著遊閒的生活,他在北京期間譯寫了《蒙漢合璧五方母音》一書。海山妻子馬氏精通古漢語,在翻譯這部著作時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書1917年春在北京出版發行,為該書作序這有喀喇沁親王,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扎薩克君王棍布扎布,哲理木盟賓圖親王棍楚克蘇隆等社會名流。他的海通川等四個兒子負責校對了本書。1917年海山在北京逝世,海山病故後,軍閥政府將其靈柩及全家老小護送寧城縣崗崗營子,舉行了遠近聞名的大葬禮。他的後代今在呼倫貝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