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奪取曹家天下,因為曹丕死得太早嗎?如果曹丕能夠多活二十年,司馬家能成功嗎?

Chen006


魏國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它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漢氏朝廷衰微,北方的曹操在各路軍閥混戰中,逐漸增強自己的實力,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曹操受封魏公,治所就定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城,因此後來其子曹丕稱帝后將國號定為“魏”。延康元年(220),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了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但到了鹹熙二年(265),司馬家族的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自此曹魏滅亡。

後來,有句歇後語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講的就是司馬家早就有奪取曹氏政權的野心了。那麼司馬家奪取曹家天下,因為曹丕死得太早嗎?如果曹丕能夠多活二十年,司馬家能成功嗎?

筆者認為,司馬家奪取曹家天下是個必然結果,不管曹丕多活多少年,司馬家最終都將會篡奪曹氏天下建立一個新的政權。

一、曹丕打壓宗室

魏武帝曹操的子女其實很多的,但是由於曹操當年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其在和張繡對戰時,曹操的嫡長子曹昂隨父出征宛城,結果兵敗被殺。這就直接導致了曹操的兒子們開始互相暗中角力,覬覦王位,而曹操也在曹植和曹丕之間進行糾結權衡。

曹植長期與曹丕爭奪世子之位,但終以落敗收場。文帝、明帝在位期間,曹植更是屢屢受到限制和打擊。但其實並不只是曹植,在曹丕登基後,他大幅度打壓宗室貴胄。他一方面對宗室進行分封,但卻只是賜予空有爵位的名號,而不給實際的權力。曹魏以前的各類分封,宗室諸侯王在領地都擁有自治權:官員任免的人事權、財政稅收的財權、領兵作戰豢養兵士的軍權,但曹丕卻一樣都不給。就算給了部分地區領兵權,也只是一些老弱殘兵,根本沒有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不斷遷移諸侯王的領地,讓他們不能長期駐紮在自己的領地。就拿曹植來說:建安十六年(211)始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改封臨淄侯。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又貶爵安鄉侯,不久改封鄄城侯,黃初三年(222),立為鄄城王。黃初四年(223),徙封為雍丘王。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徙封浚儀,太和二年(228),復還雍丘,太和三年(229),徙封東阿,太和六年(232),以陳四縣被封為陳王。

二、不加控制的賦予司馬家族權力

曹丕在不斷打壓宗室的同時,不斷賦予世家大族的權力。在曹植與曹丕爭位過程中,司馬懿一直支持曹丕,因此曹丕時期,他也得到重用。在中國曆朝歷代,世家大族或者外戚和宗室之間都是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的,這樣才不至於亂。但曹丕過度打壓宗室,重視司馬懿還不加防範地賦予他軍權。這就直接坐大了司馬家族,讓司馬氏的實力不斷擴張,只在等候曹氏元老級人物薨逝,司馬家族就可以有資本謀權篡位了。

司馬家族篡奪曹氏政權的開山鼻祖司馬懿的城府太深了,能隱忍,工於心計,直接將整個曹氏家族玩弄於股掌之中。曹丕忽略了其父曹操的話,不斷仰仗司馬懿,打壓宗室。倘若曹丕多活二十年,也無法改變這一結局,甚至會愈演愈烈。


鄧海春


但凡曹丕,曹睿父子能延壽幾年,也不會有司馬傢什麼事了。因為除了曹操,曹丕、曹睿也是能震懾住司馬家族的。司馬懿之所以能成功,無非以下幾點原因:

一、少主年幼,不能主事。

曹睿去世前將年幼的曹芳交給託孤大臣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佐。但他沒想到的是天下又有幾人像周公,霍光那樣盡職盡責的輔佐皇室,最後再交權於皇帝的呢,大多不都是一家獨大,權傾朝野,欺凌皇室嗎。如果是自家人得勢也好些,畢竟有所顧忌,一旦被外姓掌權,那可是後患無窮的。比如孫策就比較聰明,在他死後並沒有把位子傳給他年幼的兒子,而是親自傳給了他的弟弟孫權,這樣就會名正言順,又不會落上幼主被欺,權利旁落的風險之中。

二、曹爽驕奢淫逸,缺乏智謀。

曹爽年輕的時候行事是比較謹慎、持重的,與明帝非常要好,直到明帝死後,便將內外一切軍務都交於曹爽,總攬朝政。這時的曹爽逐漸變的驕奢淫逸,濫用職權,再加上司馬懿被排擠出朝政,更加是肆無忌憚。好景不長,司馬懿終於抓到一個絕妙的機會,趁皇帝與曹爽兄弟一起離開京都去往高平陵之時一舉佔領了京都,並讓皇太后下令免去曹氏兄弟的權利,消息傳到曹爽那裡,竟一時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當時桓範出策說,如今天子在你的控制之下,你們可以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哪個敢不響應?但曹爽始終沒有聽從他這個計策,而是選擇投降。結果落個被誅滅三族的下場,這豈不是愚蠢透頂了嗎。

三、司馬懿功勞大,名望高,有野心,再加上一點點運氣。

司馬懿之所以能篡權成功,跟其在當時的名望,地位是密不可分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跟隨他,不過這也都是曹爽自己造的,不得人心。再說如果曹爽能聽從桓範的計策,挾天子以令諸侯討伐司馬懿,其結果也未可知呀。所以說司馬懿也有一點點運氣在裡面的,因為他遇到了這麼一個慫包。



古典君000


司馬家奪去曹家天下,是因為曹丕死的太早嗎?如果曹丕再活二十年,司馬家能成功嗎?


我覺得是不會的,曹丕本身還是很有才能的,識人很準,而且善於聽取意見。而且還有父親曹操的遺囑,所以曹丕能震得住司馬懿,才會留著他。哪怕對他兒子曹睿的能力也是非常相信。



更何況曹丕時期,魏國的人才將士還是挺多的,像曹真和曹休都是曹氏將領,也是非常有才能的,手握重兵。司馬懿沒有兵權,主要負責政治上的事,根本就不敢有異心。而且一個篡位的人,一定是要有強大的軍事基礎,而曹丕對司馬懿,既沒有給很大的權力,也沒有冷淡,這也體現出了曹丕的術。

司馬家之所以能夠篡位,跟司馬懿打下的基礎密不可分,如果有曹丕在,司馬懿是不可能掌握軍權的,就算軍事威望再高也沒有用,更別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了。就好比一個國家軍事強大了,才有繁榮與穩定,而且政治上才有話語權,經濟上也會發展起來。



其實說到底,司馬懿的壽命太長,熬死了幾代皇帝,而上天也是非常眷顧他,到最後沒有一個對手能制止他,如果曹丕在,是一定能夠壓制住司馬懿的。


俏狼LayLow


如果曹丕多活二十年,中國的歷史也許都會重寫。司馬家能取得政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歷史的偶然性。曹魏政權在北方實際上是幹得相當不錯的,在魏蜀吳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強,司馬代曹實際上是不具備廣泛的民意基礎的,換言之,司馬家奪得天下不是歷史的必然發展。司馬家之所以後面奪取了政權主要原因就是少主強臣所導致的,如果曹丕活著司馬家是不可能篡奪天下的。再說曹丕也還是有兩把刷子哦


浮度生


如果曹丕多活二十年司馬家肯定不能篡位成功的。司馬懿最後篡位是在曹丕的兒子曹睿死後才進行的。也就是說還不用曹丕不死。就是曹丕的兒子曹睿還在司馬家奪位也不能成功。

司馬懿真是活得夠久了。從曹操這輩一直活到曹操的曾孫輩。也算是能等的。這其中他幾乎沒有任何篡權的機會,終於他的長壽讓他熬死了很多人,這才讓他有了機會來奪得大權。

司馬懿在曹操還在的時候就跟曹操相識。當時曹操並沒有怎麼重用司馬懿。因為曹操手底下當時能人很多。那些能人都是跟著曹操南征北戰一路殺過來的。而司馬懿也就是後來看著曹操勢大才去投靠曹操的。曹操對他的感情自然就比不上之前的那些人。而且司馬懿也沒有做什麼太大的作為。所以他自然就會被曹操輕視。再加上曹操看他雖然有才但也不像個忠臣所以就不敢重用他。但是司馬懿好像並不著急,他有著自己的盤算,他經過一番權衡之後投靠了曹丕。幫助曹丕獲得了大位。

曹操可能也看出了司馬懿沒準備在他在的時候有什麼作為所以才故意投靠了曹丕,所以曹操在臨終前告誡他的兒子曹丕一定要防備好司馬懿。說這個人野心太大不能委以大任。曹丕的看法和曹操的基本相同,所以他沒有重用過司馬懿。再加上曹操留下的老臣有很多都在,司馬懿此時無論如何也翻不了天。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可能曹丕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壽命竟然這麼短,在位沒多長時間就要撒手人寰了。也不知是曹操傷天害理的事幹多了受到了上天的懲罰還是曹操家族有什麼遺傳疾病導致曹丕在位不久就要離世了。曹丕離世之前肯定也告訴過他的兒子曹睿要防備司馬懿這種話。曹睿也沒有不聽。

在曹睿繼位後不久諸葛亮就興兵北伐了。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整個曹魏竟然無人能抵擋諸葛亮的大軍。這時司馬懿挺身而出要率軍抵禦諸葛亮。曹睿沒法才讓司馬懿擔任大將率領大軍抵禦諸葛亮。

司馬懿也的確是有效的阻擋了諸葛亮的進攻。與諸葛亮互相爭鬥相持不下。最後熬死了諸葛亮。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雖然靠抵禦諸葛亮的功勞在朝中獲得了一些權勢。但是還沒到能奪位的地步。他還在等待機會。

後來機會終於來了。曹睿也不知得了什麼病時日無多了。這時他找來的司馬懿,想託孤給司馬懿,讓司馬懿擔任輔政大臣。這到不是曹睿忘記了曹丕跟他說過的話,他這麼做也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朝中幾乎沒人了。之前的那些隨曹操打天下的能人都已經死了。此時只剩下司馬懿了。有的新人資歷也不夠。所以只能找他做輔政大臣了。為了防止司馬懿權傾朝野曹睿還找了曹爽和司馬懿一同輔政企圖制衡司馬懿。但是不就之後司馬懿就通過政變拿到了大權將曹爽滿門抄斬了。

其實在司馬懿奪權之後曹爽也是有機會翻盤的。當時天子和大將軍印都在曹爽這裡。只要他調集軍隊進京消滅司馬懿就是小菜一碟。可是他怕這樣做會傷了他心愛的女人們。所以被司馬懿的承諾給欺騙了才沒有調兵進京剿滅司馬懿。而司馬懿也是看準了曹爽的為人才這麼做的。結果也正如他所料。就這樣曹魏大權被司馬氏給奪去了。

如果曹丕曹睿不死那還有司馬懿什麼事情。如果曹爽在關鍵時刻能冷靜應對也不會讓司馬懿給奪了權。所以不用曹丕不死,就算曹爽能清醒點就不會讓司馬懿得逞。可惜一切都無法挽回了。曹操如果知道曹魏最後被司馬懿給奪了大權肯定後悔自己當年應該早點殺了司馬懿。導致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成為了別人的嫁衣裳。


南宮雁門說史


不能,奪取江山得有前提條件,有人,有權,還要有一點運氣

1、曹丕在位時,司馬懿只是御史中丞,並未在權利中心,文臣已陳群為首,武將為曹家宗親,且曹丕有能力,所以司馬家沒有條件奪取江山,在這時期司馬懿應當算忠臣

2、曹丕死後曹睿也屬於有能力有手段,所以還是沒有機會,曹睿死後託孤,司馬懿成為輔臣,正式進入權利中心,加上曹氏宗親無能,主少不更事,創造了司馬懿奪取江山的條件,司馬懿的運氣在於長命,熬死了幾任皇帝,終於成功上位。


Lemon209712407


肯定不會成功的!曹丕在世的時候,司馬懿不敢造次!別說曹丕了,就是曹丕的兒子曹睿,能夠多活10年也輪到不司馬懿奪權啊!

這麼說曹家三代從曹操 到曹丕,到曹睿可以說都是雄主,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但是不得不說政治手腕還是很強的!司馬懿成功奪權熬死了曹家三代,在加上登基的是幾歲的小皇帝,權力下放,還有曹爽這個蠢蛋,這才造成了司馬懿成功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懿高平陵政後過了一年還是兩年就死了),奪得曹魏大權!司馬懿的成功可以說有很大的偶然性吧,雖然他自己也是厲害的狠人,他自己也不知道能活這麼久,也不知道最終居然可以離權力這麼近,最後像冢虎一樣一手奪得了曹魏天下!

歷史沒有假設,這也許就是歷史的必然!建立了最恥辱之一的晉朝,開啟了了更大的亂世隱患——五胡亂華!


筱文聊電競


司馬家成功靠的不僅僅是政變取得的軍權,還有政治因素!司馬懿兄弟八個號稱司馬八達,幾乎每一個都是兩千石高官!他們在曹丕後期已經達成了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局面。

當一個下層基礎已經開始變色的時候,上層建築還能維持多久?

事實上從曹丕接受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以後,這個結局就不可避免,他活的長也無可奈何,畢竟一個國家的政策要想執行下去,還得依靠世家,司馬家族人才輩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父子都是能力極強的梟雄之輩,曹丕還跟著曹操見識了不少世面,他兒子已經開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丟掉江山不過去早晚!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造成士族力量強於曹氏宗族正是曹丕在位時埋下的隱患,


豬豬豬438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本文來源主要取材《三國志》。

說出來大家都不信,其實曹魏政權最後被司馬懿取代,是曹丕一手操作的結果。或者說曹丕建立曹魏之後的政治制度設計直接導致了曹魏的滅亡,司馬懿和司馬氏家族的崛起曹丕要負很大責任,假如曹丕能夠活的長久,在他生前可以控制局勢,但他一旦駕崩,權臣取代曹魏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政治制度的缺陷導致權臣篡位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們可以看看曹丕到底幹了什麼。

第一,把軍權授予外人。《三國志》專門有一篇諸夏侯曹傳,這一篇傳記主要是記載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的傑出人物的,曹氏和夏侯氏本來就是同宗,所以夏侯氏也屬於曹魏的宗室,曹操起兵的時候,所用之人都是都是曹操自己的族人,比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休等等,而且這些人都是委以重任,掌管軍權。曹魏的三個重要戰區,比如東方的揚州,中間的襄陽,西邊的關中,都是重要的交戰區,曹魏在這三個地方一般設置徵東將軍,徵南將軍,徵西將軍。都督這些地區的軍政,可以說曹家掌握著當時曹魏的重要軍事力量。

但是魏文帝曹丕上臺以後,改變了這種做法,他讓自己的親信,也就是曹丕當太子時的“太子四友”登上了軍事舞臺。這四個人分別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1. 吳質在此前只當過朝歌縣令和某位將軍府長史,但是曹丕封吳質為振威將軍,同時都督河北諸軍事,把冀州刺史部的大部和青州,幽州全部交給吳質。
  2. 陳群被封為鎮東將軍。
  3. 司馬懿為馥軍大將軍。
  4. 朱鑠為中領軍。

這打破了曹操創業以來的做法,曹操一直執行的是文臣一條路,武臣一條路,武臣有可能擔任太守,但是文臣從來沒有掌兵。這也是後來史學家總結的兩個集團,一個文人集團,以漢朝汝南郡和潁川郡文人為中心,較為有名就是以荀彧為代表的文臣;武臣則是譙郡和沛國(漢代的諸侯國,相當於普通的郡)武人為中心,主要代表就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休等曹魏宗室,但曹丕的做法讓陳群,司馬懿這些文人直接登上權利高峰,一個文臣帶著軍隊,這就是曹魏災難的源泉。

司馬懿專權的開始就是從帶兵襄陽開始的,司馬懿在曹魏的兩個重要軍事重鎮襄陽和長安都帶過兵,導致司馬懿的私人勢力在關中和襄陽地區很大,曹魏一般的軍隊將領都和司馬懿有著重要關係。

第二,大肆迫害曹魏宗室。曹植雖然和曹丕爭奪過皇位,但是曹植終究是失敗了。但是曹丕因此而大肆迫害宗室,曹魏的諸位王公空有王侯之名,實際上一點政治權利都沒有,曹魏朝廷封給曹魏諸王的封國只是寄一個地名,曹魏王公沒有治理地方的權利和兵權,同時為了防止諸侯王相互見面,曹丕規定所有諸侯王不得相互私自見面,同時諸侯王遊獵不許超過封國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同時派遣所謂的輔助官暗中監視諸侯王,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前去報告皇帝。這使得曹魏的宗室完全就是廢物,到了魏明帝駕崩之前想要召叔父燕王曹宇輔政,結果被大臣以“藩王不得輔政”為理由反對,最終不得已放棄。

司馬懿專權也是這樣,除了政敵曹爽,幾乎沒有任何的曹魏宗室反對司馬懿,因為曹魏宗室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反對司馬懿,司馬懿最後把所有的曹魏諸王囚禁在鄴城,但是幾乎沒有任何阻擋的力量。曹魏本來可以成為曹魏皇權的捍衛者,但是最終在曹丕手上變成了沒用的政治力量,想當年諸呂之亂,劉氏諸侯的力量和功臣集團消滅了諸呂,但是,司馬懿發動政變,卻沒有宗室可以捍衛曹魏。

結語

曹丕設計的這套制度本身就不行,他讓中樞大臣帶兵,讓司馬懿這些人既有政治力量又有軍事力量。他挖空曹魏宗室,又使得權臣掌握大權時,皇權沒有捍衛者。即使曹丕能夠活上一百歲,熬死司馬懿,也會有另一個“司馬懿”站出來,取代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