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吸引80、90後返回鄉村創業?遂昌的答案是、、、、、、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遂昌管夠美食“廚娘”廖梁燕顯得格外忙碌:手機上不斷響起微信下單提示音,都是求購她在清明假期前於微信朋友圈裡推出的一款創意遂昌美食——臘肉餡清明粿。

  “我講究不時不食,每個時令產品我都會加入不同的創意。像清明粿就因為與眾不同的餡料,20多天賣出了近萬個。”廖梁燕告訴記者,現在她的3個個人微信號好友已達上限,自己運營的微信公眾號粉絲也已突破2萬人。“粉絲活躍度很高,推出的農產品都不愁銷路。”

  從在外地開辦攝影工作室到回鄉跨界賣起農產品,“80後”廖梁燕憑藉傳統美食創意升級、食品包裝自主設計、微信公號裂變營銷等方式,在遂昌及周邊城市打響了知名度,每每推出一款新品,市場反響都很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變好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回到故鄉圓夢。和廖梁燕一樣,在遂昌縣,尋著互聯網大時代的脈絡,順著生態山城的條條山徑,一批批返鄉創業大軍正“接力”歸巢,不斷湧入創意基因,奏響鄉村振興之歌,讓沉寂的村落重煥生機。

  作為返鄉創業大軍中的大學生一員,蘇文一回歸是因為家鄉的變化:“四通八達的交通縮短了外地和遂昌的距離,而遂昌本身優越的自然風光和不斷完善的配套設施、政策服務,也讓這裡成為旅遊創業的‘溫床’。”

  流轉下湖山鄉紅星坪村湖山頭自然村1幢老泥房20年的經營權,蘇文一和夥伴們花費10個月時間將其改造為精品民宿“上林山舍”,開業至今兩個月已接待遊客近400人次。如今,常住人口曾不足20人的村落因為民宿重新熱鬧起來,而蘇文一也攜著他的改造案例登上了央視《開講啦》欄目。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返鄉創業已越來越成為鄉村振興的“動力源”。今年40餘歲的傅長泳是遂昌遠近聞名的返鄉創業領軍人物,在金竹鎮梭溪塘嶺村承包了350畝山地發展中藥材產業,不僅產出後年收入破百萬元,還解決了周邊村落近百名閒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算上土地租金,來我這裡打工的村民們年均可以增收3萬元。”能在家門口帶動村民們致富,傅長泳一臉笑意。他告訴記者,現在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春天,各種利好政策頻頻出臺,藉著這股“春風”,他要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帶著村民們和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返鄉創業,播撒夢想的種子。返鄉創業人士的迴歸,讓遂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紅利”。如今,人才和資金流的“落地開花”,將財富的種子不斷注入遂昌綠水青山之中,讓其源源不斷地流淌出金山銀山。(記者 林坤偉 通訊員 朱敏 傅李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