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教孩子学会做饭,就是最接地气的生活教育。

——虎妈


作者 | 李核桃

来源 | 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


有人说,疫情过后,厨师要失业了。

常年不下厨的人,窝在家学会了拌凉皮、油炸猫耳朵、电饭煲蒸蛋糕……

连孩子做起饭来都有模有样了。

这不,刷朋友圈时看到同学家一双儿女在包包子。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擀皮,一手擀一手转,虽然动作慢,但擀好的皮厚薄均匀,标准的正圆。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包馅儿,一手托一手捏,包好的包子大小均匀,排列整齐。

同学说,两个孩子像上瘾了一样学做饭,连和面都是儿子亲自下手,她想帮忙都被拒绝了。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长假在家,谁说孩子只会作妖、祸祸爸妈?

他们穿着围裙认真做饭的样子,真的太暖了。

事实上,让孩子早早学做饭,不仅暖,还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很多发达国家都重视“厨房教育”。

在日本,电视台开设了专为儿童学习的烹饪节目“一个人也行”,一些民营机构还开办起儿童烹饪学校。

在英国,提倡让“让孩子走进厨房”,全社会都为孩子做饭提供便利条件。

在芬兰,则将厨艺当作评判孩子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学生到校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而是亲自动手准备午餐。

在美国,孩子的很多作业都需要动手操作,在厨房动手只是其中一项。

这些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厨房教育”?

让孩子早早熟悉厨房,好处真的太多了。

1. 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曾有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妈妈都得癌症了,22岁的孩子最发愁的竟然是谁给她做饭!

还有一个刷屏视频,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想做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自己不会做,只好深更半夜把睡梦中的妈妈叫起来指导。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那个看似冷血的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有能力照顾父母?

教孩子学做饭,就是教他最简单的生活技能,最顽强的生存本领。

学会了做饭,无论他身处何地,都能填饱肚子,照顾好自己。

2. 让孩子有机会心疼大人

西安7岁男孩赵泽华,3秒就能擀一张包子皮,一上午能擀出500张!

他父母开了一家包子店,爸爸说,孩子最初只是无聊,拿着擀面杖玩面团。懂事后,他目睹了大人起早贪黑的辛苦,就开始主动帮忙了。

赵泽华说:“爸爸累得很,妈妈身体不好,给爸爸妈妈帮点忙是应该的,我只是让爸爸妈妈轻松一些。”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生儿育女真好?

大概就是孩子用实际行动爱我们的时候吧!

早早接受了厨房教育的孩子,早早就学会爱人。

3.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做饭,无疑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最好方法。

看看厨房里的劳作:摘菜、剥蒜、洗菜、切菜、翻炒、打散蛋液、揉面……

每个流程都用到了手部的精细动作。

孩子在握、捏、捻、屈、握、旋转、按压等动作中,锻炼了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全方位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形象地诠释了做饭对孩子的益处:

“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做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吃饭,更在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自觉就剥夺了孩子接受厨房教育的机会。

杭州12岁男孩小胖,从三年级开始痴迷做饭。

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钻进厨房做饭。

节假日期间,有空就研究菜谱。一有零花钱就买食材,实验做菜品。

妈妈对此不但不开心,反而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影响。

成绩>做饭,这的确是很多家长的心声。

可不会做饭的孩子,再优秀,也有穷于应付的时候。

表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体面,收入不菲。

新冠病毒爆发时,他没来得及赶在封城前回老家,被困在武汉。

疫情期间,叫外卖不方便,可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不会做饭。

一开始只能吃泡面,吃了不到三天就腻了,开始学做饭。

想吃包子,可他不知道要用发面,死面蒸出来的包子卖相不佳,吃了总觉得消化不良。

想吃肉丝面,不会打卤,练了好多次做出来的面,吃起来总有点反胃。

想吃盖浇饭,蒸米饭容易炒菜难,炒锅就是最大的“车祸现场”。

他妈不止一次在视频上骂他:“听说过笨死的,没听说过饿死的……”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在全民学做饭的长假,他跟着各种做菜视频反复学、反复练,终于填饱了肚子。

年轻人不会做饭,表弟绝非个例。

天津某机构曾做过一个调查,51.58%的年轻夫妻不会做饭,74.46%的人下班后选择到父母家蹭饭,10%人选择叫外卖或出去吃。

有人说,外卖毁了现在的年轻人。

如果孩子会做饭,又何至于被外卖毁掉呢?

蔡少芬说过:“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孩子的未来,不仅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还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

成绩好固然令人欣慰,但成绩和生活两不耽误岂不更妙?

厨房教育,孩子学会的不止是美食,还有享受生活品质。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去年暑假,武汉10岁男孩孙博涵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四道热菜和一道凉菜。

看看他们的餐桌,素菜是爸爸爱吃的,腰花是妈妈爱吃的,西红柿炒蛋是妹妹爱吃的,有荤有素,营养均衡,色香味齐全。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这些食材是孙博涵赶早市买的,兼顾了全家的口味,真的太贴心了。

妈妈说,孙博涵学做饭源于她一次生病,当时爸爸在忙工作,孩子便自告奋勇做了一个家乡菜——白菜炒馓子。

妈妈说:“当他把这个菜端到床前给我时,我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心里暖得不得了。”

从此,孙博涵一到周末就主动下厨,让父母好好放松。

假期业余时间多,他更是主动包揽了全家的伙食。

这样温暖有爱的孩子,生活上让父母放心,学习上也从不让父母操心。

期末考试,他数学99分,英语92分,在班上名列前茅,班主任夸他“奋发向上”。

这次疫情过后:不会做饭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会做饭的孩子,带给我们的,除了美食,还有踏实的幸福感。

孩子端来热气腾腾饭菜,暖洋洋地下肚,这一刻,所有为生活打拼的委屈都会被治愈。

厨房教育,其实是一场爱的教育:人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能辜负。

孩子越早理解烟火,就越早理解人生。

赶快把孩子带进厨房吧!

他也许会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也许做出来的食物色不美、菜不香、味不好。

但只要给他历练的机会,好好鼓励,假以时日,他一定会越来越熟练,届时:

你给他一个鸡蛋,他还你一个荷包蛋。

你给他一块豆腐,他还你一盘麻婆豆腐。

你给他一条草鱼,他还你一锅水煮鱼。

你给他几个水果,他还你一个爱心拼盘。

你给他食物,他还你美宴。

厨房教育,会使你给孩子的美好,成倍地放大。

所以现在,赶紧准备好食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