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之間就出現了戰爭行為。既然有戰爭,那就一定會有戰俘。不過在那個茹毛飲血的時代,獲勝方可不會有什麼優待俘虜的政策。

想想《魯賓遜漂流記》裡的野人是怎麼對待戰俘的吧,海邊生上一堆火就把人烤了。原始社會的人其實和這些野人差不多,他們處理戰俘也就是砍頭、活埋、火燒等等辦法。

這種殺俘的行為一直延續到了春秋時期,隨著“禮”的盛行,人們覺得隨隨便便殺掉俘虜不符合禮的要求,於是人們開始一本正經地殺俘。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在那個時候,祭祀是戰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戰爭開始之前,需要向神明和先祖祈求保佑,在戰勝之後,則需要將戰利品供奉給他們,也就是俗稱的還願。


於是我們看到,春秋時代不乏將戰俘供奉給神靈的祭祀活動。

祭天

古人對天十分敬重,認為是上天決定了戰爭的勝負,因此一直都非常重視對天的祭祀。

通常情況下是用牛羊來祭天,但偶爾也會有人試圖用俘虜來祭天。

比如秦晉兩國在韓原之戰後,晉惠公被俘,就差點被“秦將以祀上帝”,由於秦穆夫人的干預才得以倖免於難。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祭社

這裡的社就是社神,春秋時期的人們認為是社神在保佑國家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戰爭這種重大活動當然也受到了社神的庇佑。

在《左傳》的記載中,春秋時期就曾經出現過用戰俘祭社的活動。

《左傳·昭公十年》:“秋七月,平子伐莒,取郠,獻俘,始用人於亳社。”

《左傳·昭公十一年》:“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隱大子於岡山。”

釁鼓

釁鼓就是把鮮血塗在鼓上。古人在打仗時都要擂鼓,《左傳》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證明。

為了給戰鼓加持魔力,他們就把鮮血塗在鼓面上,認為這可以幫助他們戰勝敵人。

一般來說,給戰鼓塗的是豬羊雞等動物血,但如果有了戰俘,那當然就要用更加高級的人血了。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當然這些形式主義的殺俘行為在春秋時期已經不是主流,很多人都反對這種滅絕人性的祭祀習慣。不過,出於現實功利性的考慮,很多時候抓到俘虜後還是會選擇將其殺掉。

比如拷問軍情無果、報復洩憤等現實原因,都會導致殺俘行為的出現。

那麼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時期,又不幸戰敗被俘,應該怎樣做才能逃出生天呢?

首先,你要避免激烈的反抗行為

在春秋時期,各諸侯都比較重視禮與德,對於抓獲來的俘虜他們是傾向於寬恕的。因為這樣既可以向世人展現自己的仁德,便於吸納更多人來歸附;又可以將戰俘充作奴隸壓榨勞力;還有助於減輕交戰各國的敵對情緒,也算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誰能保證自己日後一定不會成為俘虜呢?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但是,你也要明白一點,那就是獲得寬恕的前提就是你的態度必須恭順。如果成為俘虜了你還態度強硬,想來對方也是不介意辛苦一下讓你捨生取義的。不過這裡的溫和絕對不是沒有下限的諂媚,而是要做到謙卑有加、有禮有節。因為在春秋時期,世人對忠、勇、信、義等品格十分推崇,只有拿捏好其間尺度,你才有機會得到敵方賞識,從而免除一死。

其次,你生還的幾率還取決於你的性別

如果你是女性,那麼恭喜你,只要你不主動作死,大概率是不會被殺死的。因為女性既不會直接參加戰鬥,也沒有什麼造成威脅的能力,所以諸侯在對待女性俘虜時總會表現出最大的寬容。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如果你的顏值中上,再加上一些甜言蜜語的轟炸,就是成為諸侯的姬妾也不是沒有可能。

比如晉獻公的夫人驪姬就是晉獻公攻打驪戎時獲得的戰俘。

“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立為夫人,生奚齊。”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要是再有一些手段,母儀天下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是不是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覺?

當然這種好事可遇不可求,如果你的顏值一般,那就只能發揮一下勤勞能幹的優良品質,去做一名做工的女奴了。

不要沮喪,畢竟被俘後能活下來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再次,你要向俘虜你的人證明留你一命的價值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只要你不是非死不可的那類人,你完全可以通過證明你的價值來換取活命的機會。

  • 成為官員

比如,你可以展現一下你的鍵盤治國能力,如果能夠得到國君的賞識,是有機會可以成為一名官員的。

在公元前478年,陳國趁楚國發生白公之亂之機侵楚,楚國平定內亂後要攻打陳國。“楚子問帥於大師子榖與葉公諸梁, 子榖曰:‘右領差車與左史老皆相令尹、司馬以伐陳,其可使也。’”但是葉公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率賤,民慢之,懼不用命焉。”但子榖以楚武王任用鄀俘觀丁父為軍率和楚文王任用申俘彭仲爽的事例對他的說法進行了反駁。子榖說:“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率,是以克州、蓼,服隨、唐,大啟群蠻。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實縣申、息,朝陳、蔡,封畛於汝。

”從子榖的話中可以發現像軍率和令尹這樣重要的職務是可以由戰俘來擔任的。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 成為談判籌碼

如果交戰雙方有通過談判來解決爭端的可能存在,你可以想方設法讓對方知道己方對自己是多麼重視,這樣對方很可能會把你當成談判籌碼從而饒你不死。比如莒人俘獲了楚國的公子平,楚人曰:“

勿殺,吾歸爾俘。” 楚人就是將抓獲的莒國戰俘作為與莒國進行談判的籌碼。知莊子在兒子被俘後曾和廚子說:“不以人子, 吾子其可得乎?”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希望通過交換救回自己的兒子,而他也的確是這樣做的。最後晉楚達成協議,楚國放回了知罃,晉國放回了楚國的公子宜 谷並歸還了連尹襄老的屍體。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 成為交流使者

要想成為交流使者,雖然不要求你有如簧巧舌,但一定的口才還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俘虜你的人發現了你擁有這項才能,你是有機會作為和平使者被釋放回國的。公元前584 年,鄭國俘虜了楚國的鐘儀,並把他獻給了晉國。晉國將他囚于軍府。後來晉侯見到了他,他在回答晉侯的問題時有禮有節,而且晉國也有同楚國和解的願望,後來晉侯就在範文子的建議下將他釋放,並“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最後,如果交戰雙方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在生還幾率渺茫的情況下,擇機逃跑是活命的最後一個機會

《左傳·閔公二年》記載:“冬十二月,狄人伐衛……及狄人戰於熒澤,衛師敗績,遂滅衛……狄人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以逐衛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實掌其祭。不先,國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則告守曰:‘不可待也。’夜與國人出。狄入衛,遂從之,又敗諸河。”

這裡華龍滑與禮孔二人就是在成為俘虜後成功逃跑的一個案例,足以說明在被俘後是存在逃脫的可能性的。

具體怎麼個逃跑法,那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隨機應對了。

假如生在春秋時期,不幸戰敗被俘,你該怎樣逃出生天


總而言之,春秋時代處理戰俘的方式已經帶有了十分明顯的功利性,再加上禮和德的約束,只要你還存在利用的價值,通常情況下是不會被殺死的。如果有幸成為諸侯的姬妾或者官員,你在敵國的生活還可以變得十分滋潤。

不過求生的代價必然是對己方的不忠甚至背叛,在作出決定前,這是你必須好好掂量掂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