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退役早期的蘇27戰機是否能夠轉賣他國?

hczsh6050


中國採購蘇-27戰機實在1990年左右,也就是蘇聯解體之前。當時,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問我國的時候,根據國際形式的變化,再加上跟我國的關係緩和,提出恢復中蘇軍售。但是,蘇聯對我國戰機出口是米格-29戰機,再加上我國之前的改進型戰機都是以米格-21為藍本進行改進研製。

但是,我國在充分考慮米格-29戰機和蘇-27戰機之後,最終選擇蘇-27戰機。事後證明,蘇-27戰機不愧為蘇俄研製的一代名機。而蘇聯只願意出售米格-29,最終在經濟拮据的龐大壓力,答應出售蘇-27戰機給我國。

最終,第一批24架蘇-27SK與蘇-27UBK戰機出口最終簽署。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依然延續蘇聯解體之前簽署的協議,繼續出售蘇-27戰機交付中國。其實,中俄兩國在交付蘇-27戰機之前就簽署協議,為保持俄羅斯戰機軍火市場,我國的蘇-27戰機和後續授權許可生產的蘇-27戰機即殲-11戰機早期型號不能出口。雖然,最早期的蘇-27戰機在我國空軍服役超過快30年,其中一些戰機已經退役,充當教學使用和培訓殲-11戰機和蘇-35戰機,殲-16戰機的飛行員用。但是,這些戰機雖然退居二線也不可能出口。

蘇-27戰機是我國第一次接觸的第三代高性能軍用發動機,也是敲開我國空軍現代化的大門,殲-27戰機空重達17噸,可載彈6噸,作戰半徑在1000公里以上,超過我國當時裝備任何戰機,例如殲8,殲7戰機,無論在載彈量和作戰半徑,甚至在美國和歐洲國家都承認,蘇-27戰機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

蘇-27戰機讓我國空軍距離世界上最先進戰機縮短20年時間,優異的性能,直接被我國空軍作為現代化戰機負責最複雜的環境中的王牌。而我國殲-11戰機為基礎,生產出的國產版殲-16戰機和殲-11D戰機逐漸在我國挑起大梁。因此,蘇-27戰機在我國空軍厥功甚偉。但是,這批戰機就算退役也不能出口,畢竟俄羅斯為保持軍火生意,也會限制我國蘇-27戰機出口,這也是俄羅斯的一貫作風。


沐風談兵論道


答案是唯一的:中國退役的蘇-27戰機絕不可能賣給他國。

1990年引進的蘇-27戰機,使用時間已經達到30年了,俄製戰機的總壽命也就30年。我們平常使用的汽車也有總壽命,15年強制報廢,這是跟飛機學的。飛機到達總壽後,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如戰爭或沒有其它戰機接替(如伊朗的F-14戰機),它面臨就是退役報廢處理。

其次,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產品,的確沒什麼用途了。給你一個八十年底的彩色電視機,你要它何用。再說了,咱們也不缺賣廢品的那點錢。在引進蘇-27時,雙方也有約束協議,不得轉賣戰機或者洩露戰機技術,合同還是要好好遵守的,力爭做一個誠信的買家。當年,我們自主研發出殲-11A時,俄方意見就很大了,好在我們提供了不是完全複製的充分證據——殲-11A比蘇-27短了幾釐米,俄方也是一臉懵逼。

蘇-27最好的歸屬有兩個,一是給院校,陪解開,作為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標本,見證者中國空軍逐步強大的功勳戰機蘇-27,一定能給莘莘學子們帶來巨大的思想衝擊。二是給主題公園,進行國防教育。現在國內還沒有一家國防教育基地有蘇-27戰機,它的加入一定會引起軍迷小朋友的熱捧,算是蘇-27發揮最後的餘熱吧。


紅龍軍團長


Su-27SK/UBK即便在中國退役也不可能賣給他國,就算中國敢賣也沒人敢賣,更何況中國也不敢賣。其實中國並沒有把所有的Su-27都完全退役,目前只是把1992年到貨的24架退役,因為那24架實在是出的力太多了。1992年他們到來的時候中國還處於二代機的時代,在東亞地區排名並不靠前,可以說這批Su-27在90年代初中期撐起了中國的天空,基本是在瘋狂的使用,這麼快就到壽命退役也不是什麼意外。最後一批交貨的是Su-27UBK,交貨時間是在2002年,到目前還有不少的壽命,頂多就是轉入二線而不是退役。

先說下客觀原因吧,這種高技術戰機的軍售都是有很多政治協議的。中國引進的Su-27SK/UBK、Su-30MKK/MK2在談判之初就明確規定不能出售,即便是退役了也不能出售。這個條件其實也可以理解,二手戰機在國際市場上還是蠻受歡迎的,如果中國單方面出售這些俄羅斯原裝進口的戰機一方面是會擠佔俄羅斯的國際軍火市場,另一方面是買家可能會對俄羅斯造成軍事上的威脅。所以客觀上講中國即便是把這些Su-27拉進博物館甚至是當靶機打掉也不會單方面出售,一旦出售就是雙方關係惡化的時候,中國不可能為了這幾億美元的“小便宜”壞了大局。

再就是一些主觀原因,也就是技術上的問題。上面我們也說到最初的24架出力太多,當時中國空軍一直處於二代機的狀態,靠的是上千架殲6、殲7和少量的殲8在苦苦支撐。而當時的東亞地區,日本空中自衛隊已經裝備了多達百架的三代F-15J,韓國空軍也裝備了三代F-16並引進了生產線,即便是對面也開始引進F-16和幻影2000。在這種情況下,最早到來的24架Su-27SK/UBK為了保證我們的空中優勢就玩命的升空,為了之後到貨的另一批Su-27又在玩命的訓練,可以說在90年代中期最緊張的那段時間Su-27SK/UBK幾乎是超高強度使用。

而Su-27本身在蘇聯那種“消耗品”的思想下壽命本來就不高,他的機體壽命只有3000小時左右,雖然經過多次大修,但是到退役時基本就是達到壽命極限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把這種機體壽命已經“榨乾”的戰機出售根本沒有人會買,花了上千萬美元買回家的東西都不敢飛只能當個花瓶用。如果中國對這批戰機進行延壽,大量零部件甚至結構都要再製造,這個價格跟造一架新戰機差不多,人家為什麼不直接去買新而是買你這二手貨呢?

再就是最早這批Su-27SK/UBK的技術是在是太老了,很難適應現代化戰爭。特別是電子方面,毫不客氣的說即便是輕型的FC-1“梟龍”戰機的雷達技術水平也比Su-27強很多。早期Su-27使用的是N001型倒卡雷達的全重達到550公斤,加上散熱和電源則達到980公斤,電子掃描的相控陣裝有3000個鐵氧體移相器,天線直徑1.1米,非常巨大。而他的對戰鬥機探測距離上視只有90公里,下視只有69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而美國更早的AN/AWG-9直徑0.91米,對戰鬥機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公里,同時跟蹤24個目標。只能說早期Su-27的電子配備符合當時蘇軍防空作戰體系中它應有的最低要求,放到現在根本不入流。中國的而中國當時自產的殲-11A因為用的俄羅斯進口部件,也存在個問題,之後我們改進殲-11B的時候雷達是改進的重中之重。早期Su-27和殲-11A在於泰國技術交流的時候曾經被JAS-39輕型戰鬥機在超視距作戰中被擊敗。

所以一個機體壽命幾乎被榨乾、電子系統大幅度落後於現在的戰鬥機沒有人會去買,即便他是二手機,但好歹是重型戰鬥機,再連帶其他的培訓、彈藥等開價也不會低於2000萬美元。誰會去花2000萬美元買一個可能自己在天上解體的飛機呢?有這個價錢可以試著在別的國家談一下美國的二手F-16,至少壽命上沒有問題。


雛菊西瓜Peterpan


崤山小虎第474條回答。

時至今日,我國當初買的蘇27並沒有退役,依然在為我國廣袤的領土守衛著一片藍天!

再者按照軍火售賣協議,原則上是不允許賣給其他國家的。當然從我國的國防實際上來講,也是不會賣給其他國家的。

一、俄羅斯不允許賣給其他國家。

作為有誠信、有實力的大國,中國當年能夠買到蘇27真得多謝“國運”,蘇聯面臨分崩離析,美國又深陷海灣戰爭!


既然與大國做生意,又是尖端的高科技武器,蘇聯(俄羅斯)肯定不允許中國轉賣,(你要是轉手做起了人人車,賣給美國可不就扯淡了嗎)甚至不允許中國仿製,因為當初他們原本就不想賣你蘇27,好不容易賣給你,你要是還轉賣、還仿製,至蘇聯的國威、軍威與何地?

再後來,蘇聯解體,俄羅斯成國,也是一個字“窮”,所以才有了後來沈飛的流水線,我們終於可以自產殲11了。但此時殲11仍然是隻能自用,不能買賣的。


時至今日,中國生產的殲11改、蘇30改等仍然是隻能自用,不能買賣。這就是誠信和尊重!

二、時至今日蘇27並沒有退役。

大家都知道的“霧都雄鷹”確實移交蘇27飛機,同時新聞上還說“霧都雄鷹”也列裝了新型國產戰機(是什麼大家都清楚的),但是移交的蘇27給誰了呢?

估計眼尖的網友早已經發現了,“賀蘭飛獅”,這就說明蘇27並沒有退役,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再者部隊改編,移交裝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三、蘇27也不能退役。

今天在我們廣袤的國土上,依然有大量的殲7、殲8等二代機在服役,而作為三代機的蘇27,自然性能各方面都比二代機佔優。


我們自己還用不過來呢,你覺得賣給他人合適嗎?而且這是守土衛疆的利劍,能賣嗎?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了普京大帝講的《手錶和匕首》的故事。


所以,你覺得這樣的“利器”我們能賣嗎?

四、售後呢?

即使在若干年後,蘇27對我們已經毫無價值,俄羅斯也不願意管這檔子事了,也有其他小國家願意來買蘇27,我們也不會願意賣的。

蘇27在我們國家已經屬於延壽的狀態了,賣給他國,肯定問題頻頻,售後都會把你煩死!如果不售後,基本和廢鐵一樣,誰願意買呢?

再者,這是戰鬥機,不是一把AK步槍之類的,你買回家,槍栓一拉就能突突突,誰來教他們飛行?飛機維護保養?有這經力和時間還不如讓他們買其他新式飛機呢!



題外話:我是哨兵小虎,歡迎各位老兵的關注和點贊!作為一名老兵,小虎需要你的支持!


哨兵小虎


這個,比較難了。

其實很簡單,我國現役還有500來架2代機,如果類似蘇27這樣的早期3代機還能夠服役,為什麼要退役呢?為什麼不退役這些2代機呢?——所以,它們之所以退役,是因為,機體壽命已經沒了。

根據俄羅斯方面的資料,蘇27SK的機體壽命為2500小時,但我國專家測試後發現,實際有效壽命也就是2000小時——如果我們按照每年150小時/架的訓練時間,13年多就要退役了。

幸好,戰機是可以延壽的。經過我國延壽後,蘇27SK的壽命可以延長到3000-3500小時。也就是說,可以使用23年多。

如果我們再採用逐漸更換部隊的做法,也就是逐漸換裝到戰備等級沒那麼高、訓練時間沒那麼長,甚至只是保編Z的部隊,那麼,其服役時間還可以繼續延長到30年左右。

所以,我們看到,儘管第2批蘇27SK/UBK是1995年開始交付的,離現在已經24年了,但是基本還在服役。而一旦它們退役,也是壽命到了的時候,已經不適合再賣給其他國家了。

但是,蘇27不能,不代表其他機型不能。比如我們的殲7戰機,現役還有300多架,大部分機齡還是比較新的。而且,2代機的訓練時間,普遍比3代機要低不少(因為功能少,想訓練時間多也難)。並且,它們的機體壽命比蘇27SK還長,達到了3000小時左右,甚至更多。如果再延壽一下的話。。

這樣的話,如果任由它們服役,信不信它們能夠服役到2035年左右?所以,這些戰機可以提前退役下來,然後如果有哪些小國感興趣,我們就可以修吧修吧,稍微升升級,再賣給他們。

殲10戰機的話,基礎壽命達到了4000小時左右,延壽後可以達到6000小時左右。不過由於我國一線3代機部隊訓練時間比較長,等殲10退役後還能夠剩餘一些壽命就比較難說了,這裡就不做判斷了。

如果是殲10B、殲10C的話,機會就比較高了。殲10B/C的基礎壽命進一步提高,接近了6000小時;如果再延壽的話,就可以達到9000小時左右——這個就比較厲害了。而且,其性能也比較好。等後面我們有新戰機替代的時候,就可以將其延壽一下,升升級,然後賣給巴基斯坦啊,孟加拉國啊等一些國家。

屆時,我國戰機也可以體驗一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晨曦談兵


絕對沒可能,別說毛子不同意,哪怕同意了也沒人敢買,蘇27本來就機體強度差出了名,這些年在中國東奔西跑的也累的個夠嗆,機體早就不達標了,不然中國也不會放著j7 不退役把它給退了


孤淚4


蘇-27真的退役的話,轉賣第三國基本沒可能!

1990年12月,中蘇達成首批購買24架蘇-27戰鬥機,以及後續引進24架蘇-27戰鬥機意向的雙邊協議,第一批戰鬥機包括單座型蘇-27SK和雙座型蘇-27UBK。從首批入役起算,蘇-27系列已經在我國服役近30年,而且是高強度使用。

首先,大家沒記錯的話,當年蘇-27引進正是臺海局勢動盪、周邊壓力劇增之時。做為當時最先進的主力機型,承擔的巡邏、攔截等備戰任務壓力山大,在各類環境高強度使用之後,機體壽命已所剩無幾。蘇-27設計飛行時間不超過3000小時,而西方如F-15則可以達到8000小時。

其次,在航電系統方面蘇聯本就落後於西方,反映在蘇-27戰鬥機上面就是雷達系統的巨大體積。蘇-27的N001雷達,採用雙倒置卡塞格倫天線,這種雷達天線是二代機標配。採用更大的發射功率、更大的天線尺寸,才能獲得接近早期F-15雷達性能。

由於龐大的體積,需要更強的冷卻系統和電源供應系統,雷達自重550公斤,加上配套系統全重接近980公斤。一噸的數據就是這麼來的,佔空間不說,性能也一般,和現在國際熱賣的戰機相比(梟龍、米格-29、幻影、鷹獅),落後不是一點點,完全沒有吸引力。

再次,蘇-27老歸老,但是在我國還有大量殲-7等二代機存在的情況下,完全退役是不現實的。更多的是會退居二線,發揮餘熱。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中俄協議蘇-27及衍生系列產品不能用於出口,殲-11起的改型系列自用就好,沒有知識產權的糾紛。因此,對於目前已基本退居二線的蘇-27戰鬥機而言,最理想的日子就是過好餘生,直到退役。


河東三叔


俄羅斯本身也是一個軍火出口大國,所以他們賣給別國的武器都有一條規定,嚴禁轉賣。

兩國達成的保護知識產權協議,如果中國將俄製武器轉賣會讓俄羅斯企業承受了巨大損失,因為對於俄羅斯來說,賣給不同的國家,就需要搭配不同的武器跟價格。

而且中國賣給第三方國家以後,有可能會讓敵對國家瞭解到中國的武器裝備的秘密參數等等,對於中國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所以中國也不可能為了這點小利益,來得罪俄羅斯,同時讓自己的國防安全受到威脅。


sljinlin


答案:不會,我軍的蘇二七戰機不是真正的退役,根據報道來說,只是退出一線作戰部隊,沒有真正的被淘汰掉了,只是轉入二線訓練部隊繼續使用,這僅僅是用途的變更,並不意味著這款戰機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

這款戰機轉賣給他國也不存在這種可能,我們怎麼可能把還具備可以使用價值的戰機出售掉呢?中國空軍目前的裝備更新壓力非常大,尚有不少二代機在役,殲七的數量尚有數百架之多,目前還沒有可以奢侈到把象蘇二七這樣的戰機輕易淘汰掉,能夠讓它們真正退役的原因只有一個:完全失去使用價值了,那樣的戰機是沒有任何國家會接手的,因為接手之後也無法使用,只能夠做報廢處理。

也不單單是我們願意出售就行的,現在幾乎沒有國家會考慮引進二手的蘇二七戰機,這款戰機實際的服役時間已經太長了,不可能再繼續使用,而且這款戰機在國際上,也沒有什麼二手交易的記錄,許多國家不適合這款重型戰機的使用。


麥田軍事觀察


根據最初中國同俄方簽訂的相關協議,以及現有的蘇27機體狀況等因素,我軍退役的蘇27戰機依然是不能向其他國家出售的。 中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和蘇聯就軍購開始接觸的,後來幾經波折蘇聯最終同意出售蘇27,後來又繼續下了一系列訂單,不過履行方已經從蘇聯變成了俄羅斯。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中國所購買的蘇27戰機,只能用於自己使用,不能向任何第三國出售,畢竟這會嚴重影響蘇27的對外出口。

到了後來,中國獲得了蘇27的仿製生產權,但是這些仿製而來的殲11同樣只能用於自行使用,而不能進入國際市場向任何第三國出售。所以說在蘇27引進之初,就已經決定了這些戰機永遠無法進入國際市場出售,即使是退役也只能以作為展品走進博物館等方式度過餘生。 同時,中國引進的蘇27最早是蘇27SK,由於早些年較大的空防壓力,這些在當時極為先進的戰機衝上了第一線,經過幾十年的使用,機體狀況已經不太理想,即使轉賣也沒有太大的價值了。
最後就是市場問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空軍還停留在二代機水平,也沒有資金購買三代機,因此市場主要就是一些發展中國家,但是這些國家中很多是裝備歐美戰機的,已經構成了作戰體系,並不會輕易接受一款俄式戰機,因此僅剩少量國家有能力並且有意願接受這些退役的蘇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