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大呼不会教,这样的课文是否过于拔高小学生的水平了?

自从今年秋季开始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以来,很多老师会发现课文内容加重了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比例,在单元结构上也有所变化。在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最后一个单元都是和鲁迅有关的文字,其中有一篇《好的故事》,很多语文老师看后,大呼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讲,更不知道学生能否从语言文字当中体会到鲁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语文老师大呼不会教,这样的课文是否过于拔高小学生的水平了?

更多学习内容请关注:【爱知教学园地】微信公众号(aizhi2020)。

其中讲梦境的文字异于我们现代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到,在第5自然段中,出现了很多梦境中出现的事物,语言有年代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也和现在有所区别,比如说该段中的省略号,按照现在的用法,应该在列举的事物之后,而不是在下一句的开头,这样的课文,虽然堪称经典,可是对于正在学习语文的小学生来说,这些使用中的知识,是否对他们会有影响呢?课文后半页也是出现了很多学生从未见过的词语和表达方法,这样的课文,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让学生理解困难,而老师觉得更是不知道从何入手。

语文老师大呼不会教,这样的课文是否过于拔高小学生的水平了?


还有铁凝这篇《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新雨衣的心情,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不大,可是篇幅过长。而且看起来就是一篇普通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选入课文,尤其是选择经典文章来说,还是值得商榷的。

语文老师大呼不会教,这样的课文是否过于拔高小学生的水平了?


语文老师大呼不会教,这样的课文是否过于拔高小学生的水平了?


还有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里面的文化内涵过于深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泛泛地读,又无法领悟其中的深邃,可是其中的文化常识和不常见的名词又不仅仅是一篇略读课文就能讲清楚的,所以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对于一线城市的学生比较适合。

除此之外,加大的古诗词部分,毋庸置疑是为了让学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但是比例过大,对于学生来说,审美能力还暂时跟不上,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落差,学生对语文有畏难情绪,就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各位家长,你们觉得部编版的语文教材难吗?欢迎留言讨论。

语文老师大呼不会教,这样的课文是否过于拔高小学生的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