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近日,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壽險行銷調研協會(LIMRA)共同發佈《中國保險代理人渠道調查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底,中國現有保險公司在冊個人代理人超過 800 萬人。《報告》指出,中國壽險市場正在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深度挖掘個人壽險代理人渠道的價值,從規模型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走專業化、品質化、差異化之路,成為全行業廣泛關注的共性和焦點。

據瞭解,該《報告》主要採取問卷調查、高管訪談、外勤訪談等多種形式對19家壽險公司(不包括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和太平洋壽險三家)超200萬代理人開展調查;覆蓋區域為全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為調研重點。

根據《報告》可知,在代理人性別比例上,女性代理人是個險營銷渠道的主力軍;在提升代理人隊伍質量上,壽險公司“優增人才”勢在必行;在招募人才方式上,在“熟人”基礎上建立信任的“轉介紹”是最靠譜的方式等。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女性代理人是個險營銷渠道的主力軍

在為代理人畫像時,《報告》顯示,受訪的中資公司的在冊代理人總數合計206萬,佔全部樣本總數量的比例約為94%;受訪的非中資公司的在冊代理人總數合計約13萬人,佔比約6%,中資公司代理人數量佔絕對多數。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此外,《報告》強調,無論是中資還是非中資公司,在“女多男少”的結構上保持了高度統一。這19家公司中,女性代理人數量佔比約為70.1%,男性代理人約佔29.9%,後者不足三分之一。長期以來,中國保險代理人的男女性別比例維持在3:7的大致區間,女性數量佔據絕對優勢,她們較男性代理人更加穩定,是個險營銷渠道的主力軍。

此外,《報告》還以年齡維度進行調查分析,並顯示受訪公司在冊代理人的平均年齡在38.1歲。《報告》認為,年輕代理人的招募和培養,將成為當下中國壽險行業的新課題,但也不能“唯年輕論”。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調查顯示,受訪中資公司人均在職服務年限為1.23年,代理人人均服務年限不足1年的後4家公司皆為中資,最短的僅為0.54年。這表明,隨著近年來保險代理人數量激增,大量招募中的年輕人顯現出業務能力亟待加強,且穩定性不足等問題,對團隊管理會造成一定困擾。


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從2017-2018年新招募代理人人數對比圖表可以看出,參與調查的14家公司新招募代理人數平均值由2017年的70610人增加到2018年的78834人,平均多招募8225人。但從招聘力度或成功率看,企業個體差異較大,有強力增長超過50%的公司,也有不升反降接近20%的。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除數量對比外還有質量。據瞭解,我國保險代理人存在學歷普遍偏低、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針對招募代理人的基礎素質,《報告》認為,壽險公司“優增人才”勢在必行,因為代理人的績效與其職級、從業年限、學歷水平均顯示正相關關係。加之消費者金融素質、尤其是保險知識水平的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總體素質也必須總體提升,這也有利於行業整體績效水平的提升。

如何獲得更優質人才,《報告》通過樣本分析給出可參考的招募方式。《報告》顯示,在“熟人”基礎上建立信任的“轉介紹”,成為採用最多、效果最佳的方式,其次為“人才市場/招募活動”和“媒體廣告”、“社交媒體”;LIMRA的大數據還發現,在過往從業經歷中。曾經做過高管、經理,和曾經的小企業主,進入保險業後的成功率相對較高。此外,近年來,以“創業說明會”的形式進行招募活動,以“培養壽險企業家、培養事業合夥人”來打動準增員也頗受歡迎。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關鍵指標衡量團隊管理水平

《報告》認為,關鍵績效指標(KPI)是團隊管理,甚至是個險渠道經營成功與否的主要評判,其中,活動率、繼續率和留存率等指標可綜合衡量個險渠道經營水平。

活動率方面,《報告》顯示,受訪公司的四年活動率均值大致徘徊在40%上下,分別為39.56%、41.4%、41.13%和39.49%,總體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四年間,活動率始終保持在55%以上,甚至超過60%的三家公司,排名變化不大,馬太效應明顯,強者恆強。

繼續率方面,需將其作為公司“品質管理”的重要抓手。《報告》顯示,2018年底,受訪公司13個月繼續率平均為90.51%,與行業平均水平相當。各家公司對繼續率管理的重視程度和管理措施較為不同,而重視程度及管理效果在繼續率指標上能夠較為有效地體現。《報告》發現,將“繼續率”作為公司“品質管理”重要抓手,將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流程制度等密切掛鉤繼續率的公司,在繼續率指標及公司盈利狀況方面都有明顯改善。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留存率方面,《報告》數據顯示,在公司服務的時間越長,留存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代理人從業超過10年,甚至20年,他們中間超過94%和97%的人將繼續留在行業內效力,該部分人群能為公司持續帶來優質的保單,是公司業務價值最主力的締造者。《報告》建議,關注新人培訓和輔導,提升新人留存率,這是團隊總體留存率提升的源頭。《報告》指出,目前更多公司還是將培訓作為營銷手段之一,以產品政策及銷售技巧為主,配合業務節奏,掛鉤短期績效,使得培訓對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難以建立。因此,建立完備高效的培訓體系,對代理人給予專業化、體系化、職業化的培訓和提升勢在必行,否則代理人渠道發展的天花板將越來越低。


科技賦能個代渠道推動服務升級

近年來,從保險公司、經代公司,到第三方保險科技企業,以及傳統的保險行業軟件和技術、服務供應商,都在尋求借助多種科技手段,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客戶體驗,改善營業單位的產能和效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中活躍著上千家第三方保險科技公司,大型互聯網企業百度、阿里、騰訊、滴滴、美團、今日頭條、京東、攜程等均已介入互聯網保險;在保險價值鏈的不同環節,還有純粹的技術開發、系統集成等不同性質的公司參與其中,如TPA(健康險)類的風控企業,以及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公司等。多層次、多種類的參與者,形成了中國InsurTech領域豐富多彩的生態,以及多種商業模式。

其中,保險科技在為代理人賦能上也有所收穫。調研結果顯示,出單、電子計劃書、客戶服務,坐擁移動科技賦能代理人前三甲。此外,各家受訪公司體現出高度相似性,即保險科技應用多數集中於售中和售後,在涉及銷售成交環節,需要與公司中後臺緊密互動的計劃書、出單環節,基本實現全信息化,也開始提供自助保全等客戶服務的科技應用。

19家公司超200萬代理人畫像:招募人才“轉介紹”最靠譜

近年來,傳統代理人模式發展遇到一定瓶頸,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經逐漸被各家保險公司所重視。具體來看,即從傳統的產品導向型向客戶需求導向型轉變,為客戶提供貫穿全生命週期的保險服務轉型;從傳統的人力推動業務拓展,逐步向以科技推動為主轉型,其中包含為代理人提供獲客、培訓、展業的科技新引擎,如自動化運營、個性化用戶需求,智能化解決方案,精細化隊伍管理,線上培訓等。


記者 李夢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