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学习资源

新翰高中校长商南花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为线上学习高效开展支招

“停课不停学”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学习资源

写在前面的话:2020年2月26日,《中国教育报》“防控疫情守护学生成长”系列报道之五。新翰高级中学校长商南花作为受邀的五位访谈嘉宾之一,就“线上学习如何高效开展”发表建议。采访预设了七个问题,商校长认真思考,从实际出发,对所有问题进行作答。记者最终将访谈嘉宾的建议综合为四个问题刊发。为更好交流分享,现将商校长访谈初稿全文完整发出。

问题一: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同时也是对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成果的一次考验。相比传统的线下课堂教育,线上教学有哪些优势?

:线上教学作为线上教育的新兴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与传统面授相比,线上教学的主要优势如下:

1. 教学时空更灵活。传统授课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教室里上课,如课上学习状态不好或请假缺课就可能跟不上授课进度。线上教学可随时随地教与学,时间、地点可调,更灵活、更方便。传统课堂的学科教学一般在50人之内,线上教学几乎没有人数设定,通过直播重播,听课学生可从几十、几百,一些在线课程的受众可以是几千、几万,其有很强的开放性。

2. 学习反馈更及时。传统教学中,教师手动逐个批改作业,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只能根据作业批改过程大致归纳,这种反馈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不足。线上教学可实现客观题系统自动批阅,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教师可通过后台数据查看作业完成或达成情况。线上教学还可根据需要,通过视频暂停,插入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直播课时,所有直播间的学生都可以在讨论区提问,教师和其他学生皆可作答,学生参与问题互动情况后台数据可完整呈现。精准及时的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更好服务有效教学。

3. 学习测评更全面。线上教学设置的学习测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软件可把学生作答情况细分到每道题目对错情况统计生成数据,授课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成绩及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以此在课堂上有重点讲解。

问题二:经过多年发展,线上教学无论从硬件建设,还是理念共识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学校来说,为应对疫情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短期内在全校范围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却是全新的尝试,无疑面临诸多挑战与考验,这些挑战和考验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因为疫情启动线上教学以来,不难听到众多的“吐槽”,觉得这是一件很难落地的工作。主要是当前学校领导者教育信息化素养普遍不高,没能力规划和引领。教师信息化能力缺乏应用与融合的实践,使线上教学融合线下教学优势难于走向深度,形式多于实效。归纳起来有以下挑战。

1.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一,影响教学效果。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更难,因为需要熟练使用网上教学的相关软件。好的线上课,除了传统线下教学需要做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作业编写之外,还要加上软件熟练使用,甚至是录制微课。但因为线上教学任务来得很急,不少教教师被动急上阵,一个软件使用就晕头转向,就别提精心备课,特别是针对线上教学实际进行有效备课。因此,没有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线上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2.“教”与“学”软件资源不一,实施存在困难。教师与学生所在位置网络信号强弱、网络“教”与“学”所需设备以及网络操作熟练度存在的差距,成为线上教学实施的重要问题,尤其薄弱学校与农村学校,实施过程中问题更多更大。教育行政部门推出的网络同步教学以录制课、微课为主,这种教学因各地教材版本、教辅资料未统一、各校的教学进度不同步而繁衍出更多的实施问题亟待解决。

3.“导”与“评”方法形式单一,管理无法落地。诸多区域、学校未来得及帮老师优选统一的线上教学平台,各教师只能道听途说、各显神通选定个人线上教学平台,微信群视频、QQ直播、云课堂、钉钉,再到各个教育平台……线上教学效果如何、执行如何全靠各位老师自觉,管理层、班主任不能进“班”听课,或是一个班主任要进所有学科的授课群,无暇顾及。学校对教师课堂效果的了解与督察没有可操作的措施。 另外,网络学习,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支持。一些家庭缺少监管,学生个人缺乏自律,学生边听网课,可边用QQ微信聊天,更有甚是,通过“纯同学群”互抄答案等。学生学习管理也出现缺位。

问题三:质量监控是线上教学的难点,也是长期以来一些师生不愿选择线上教学的原因之一,如何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

答:1.统一教学平台。一定区域、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科统一选择使用专业性强、易于操作且比较稳定的平台,做到相对固定,不朝令夕改。这样有利于师生共研新技术,家校同步熟悉运用,形成氛围。

2.统一教学安排。学校出台作息表,做到师生同步,家校共管。精心编排线上教学课程,特别是防疫特殊时期,学生经受特殊煎熬,可能出现焦躁、不安等情绪,严重的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课程安排不能过紧,让学生有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增加心理健康与居家运动指导的课程,可结合生活实际,安排一些防疫知识、技能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线上学习内容。线上教学有别于面对面授课,但无论是网授还是面授,学生都是教学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他律走向自律,还是教育的铁律。

3.统一教学评价。线上教育,学校要启动“软性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重在指导和帮助,以发现典型、方法介绍、经验分享为主,给教师搭建学习借鉴平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及时激励,营造氛围。关注学生在新方式学习中的细微收获与进步,及时给予评价、反馈,与全体学生及家长分享,营造线上学习并不难,且很有趣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于因畏难心理、自主管理能力较差,软件设备不齐备等引发的问题,采用点对点沟通方式,通过电话或语音、视频聊天点对点与学生交流,重点关注个体,也兼顾全体。做到理性对待,耐心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

问题四: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在线教育资源之后,各类在线教育培训机构的在线课程纷纷上线,但质量层次不齐,如何甄别?

答:为共同防疫,帮助学生的假期学习。全国多地、多校、多所教育机构纷纷提供丰富教育资源,但因为多,所以杂。只有甄选学生适合的、优质的在线资源,才能更好辅助线上教学,甄选在线课程要做到“三看”

1.看平台功能。选择线上课程时,需看改课程发布的平台功能,以系统功能数量为参考,重点看功能实用性如何?功能数量多且系统稳定的平台是比较值得信赖的。

2.看系统稳定。选定平台后,可通过体验课或试听等方式全面体验这家在线机构技术商所开发的网络课堂系统,重点看是否有卡顿、延迟、掉线等情况,使用过程是否简单方便。

3.看公司实力。主要看专业性,有些公司综合性较强、技术开发范围广,但功能上并不适合教育。最好选服务教育机构数量多反应好,开发网络课堂系统产品能满足不同学段的教学学习需求。如中国大学MOOC、国家网络云课堂(www.eduyun.cn)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等。

问题五: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答: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各名校、包括多方力量提供更多样的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为学生选择优质公益学习资源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如教育部协调的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教育部门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将本地本校网络学习资源在延期开学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均是优质的公益在线课程资源。

2.优质平台精选推出。如在疫情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免费为全国不同学段学生提供的“教育部新编小学部编版教材同步课”“初三、高三理科串讲课”。对部分农村及边远贫困、没有网络或网速慢的地区,将课程和资源将通过电视频道播出。中国科技馆联合全国15家科技馆的“科学实验DIY挑战赛”、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以及国家基础教育、央视频、学习强国等较为成熟的教育平台推出的资源等都是比较优质的资源。

3.校际融合与自开发。优质课程一定要适用好用,符合学生学情是优质的核心,学校与老师可通过“有效融合”与“自我开发”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有效融合,选择一些重点学校、知名专家,优秀名师的课程资源,经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学习,筛选、整合,优化、再设计形成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课程资源供全校共享。自我开发,可由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骨干老师通过网络研课、分解任务、录制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优质课。

问题六: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线上课程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根据当前疫情形式,学生延假的时间比预计的还要长。通过线上课程开展,科学安排,精心部署才能更好保障学生非常时期的非常成长。这既是对地方也是对学校对的一次全新考验,重点要做到三个“不能”。

1.不能重教轻防。要做好与疫情长期作斗争的准备,启动线上课程后,师生因关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防疫工作,地方与学校要及时提醒与教育,编写《防疫教材》定时定点让师生学习熟知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抓科学防疫,专业抗疫的实效。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摆首位,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把问题想得严重一点、把应对方案做得全面一些、把工作做得更加精准一些。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为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筑牢校园安全健康防线。

2.不能重教轻研。线上课程在传授陈述性知识上有优势,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方面没有优势。由于师生居家教与学,缺少特殊学科的设备,如体育、音乐等,因此要通过网上教研,调整教学计划,多安排、设计学习陈述性知识的课程,将实验操作、合作互动、活动性强的课程调整到正常开学后学习。同时,备课组、教研组要重点进行“双线模式”备课研究。通过网上教研,在线下教学备课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完善,变成线上教学教案,教师研得有多深有多全,学生就能学得有多深有多全。

3.不能重教轻育。疫情当前推出的线上课程学习,需要地方、学校加强指导,注重学生全面成长。不能只教不“育”,只学不“长”。线上课程教学应该依据现实条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理念、内容、方式层面做更科学的设计。要把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材料转化为有价值的育人课程,成就学生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用技术、专业、智慧、爱心构筑“非常成长课程”,这是教育的责任。

问题七:在您看来,经历此次疫情,学校正常开学后,线上教育未来将如何影响学校教育教学?

答:线上教育将把教育带向哪里?美国已连续13年发布通过在线教育斯隆联盟(SloanConsortium)的跟踪报告,发现,在线教育招生数量持续增长,高校学生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至少参加一门在线教育课程学习,71.4% 的教学主管认为“在线教育学习效果与面授教学效果一样或更优”等。我国虽没有正式的研究报告面世,但在线教育方兴未艾。随着非正式情境学习者的不断增长,教育必须逐步研究传统面授与在线学习双轨并行的混合型学习机制和教学模式,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

1.线上教育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线上教学是线下传统教学的变革和创新,线上教学是未来学校教学变革核心任务之一。线下教学内容的优劣、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资源的设计等,直接影响线上教育的质量高低。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研究,二种模式的交融发展,是现代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需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2.线上教育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通过线上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大线上教育的运用可以更好解决各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发展差距。

3.线上教育能创行教与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需求。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合校内外学习,增强教育的个性化与开放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习机会、学习时空,这是为学生成长需求得多元保障,是服务学生优质学习得重要保障。

(被访者供稿:教育学博士、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第三批专家、湖南省浏阳市新翰高级中学 书记/校长 商南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