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的太平軍為什麼沒能佔領桂林?

justtheone


太平軍攻桂林之戰,古老的戰爭智慧和近代的戰爭武器交相輝映,構成了太平天國戰爭史上的一道奇觀。

我本來沒想打省城,你非想讓我打,那我就打咯

永安突圍後,太平軍儘管在大崆洞打了場漂亮的伏擊戰,實力大漲。但此時的太平軍依然還不夠強大,還沒有想要打省城桂林。

據後來李秀成回憶,當時的太平軍還是糾結要不要去打梧州等地。此時,清軍的操作,讓太平軍眼前一亮!

原來,在清軍圍攻永安期間,在後方桂林的廣西巡撫鄒鳴鶴覺得在後方不過癮,開始吹起牛來,說自己操練團練,頗有成效,已募得兵勇數萬人,如有賊寇來犯,靠我們團練就夠了!

鄒巡撫吹牛皮時可能想不到,被重兵圍於永安的太平軍真的會“找上門來”。

因此,清軍統帥賽尚阿在圍堵太平軍時,也就沒有怎麼顧慮桂林方向了,調兵遣將,切斷太平軍與挺軍會合之路。

洪秀全本來也被鄒巡撫的牛皮唬住了,沒考慮去桂林。可是,不知道鄒巡撫是不是沒去城頭彈琴,還是琴聲不對,反正這空城計被太平軍的細作看穿了,很快就來彙報:桂林空虛!幾萬兵勇?鳥!就400人!

太平軍眼前一亮,靠,大清也太夠意思了呀!我不去都對不起你們!走,打桂林!

外圍戰,被捅破的牛皮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信很多朋友去桂林玩過。桂林城外又是灕江,又是奇山。這種地形,十分有利於組建以城池為中心,以險阻為要點的大縱深防禦系統。問題是——要有人防守呀!這個系統如果配合5000人,那或許可以搭建起一個防禦系統,可是——400人嘛···

城外險要,盡歸太平軍。

鄒巡撫深知此理,但一開始還是比較囂張的,他想要“節節抵抗”,出兵陽朔去迎戰。結果,一交手就被打得哭天喊地,回頭就跑。

這一跑,全部縮回了城裡。城外的什麼山川險要,什麼民房商鋪,通通不要了。大縱深?大縱深個鳥!

“智取南郡”失敗

太平軍深知,攻取桂林是“趁虛而入”,頓兵城下實屬下策,要“智取”!

羅大綱這個曾經“智取永安”的老兵油子,馬上提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利用曹軍信息混亂,“智取南郡”。我們今天何不效法呢?

好計策!於是,羅大綱率領幾百人,穿了清軍向榮部的衣服,直奔桂林。

一路疾進,到了城下,大呼:“我等奉曹丞相···哦,不,向榮大人的命令前來助陣!速開城門!”

諸葛亮:我自己都沒幹過什麼“智取南郡",你還當真了?

這時,城頭上竄出個人來往下看。看了看,冷笑一聲,槍炮齊發,羅大綱部一片傷亡,趕緊退卻!太平軍可能還在尋思:清軍有高人呀。我們到底哪裡做得不對,被看穿了呢?

高人個鳥!城頭上那個人,就是向榮!

原來,官場老油子向榮知道,大清這些巡撫別的本事沒有,吹牛那是一個比一個厲害。還幾萬兵勇,你咋不上天呢?可是,桂林省城丟了,他們這些帶兵的都脫不了干係,於是,率領千餘精騎,晝夜兼程,趕在羅大綱前面進了桂林。剛進桂林,就聽說又來了一波···

羅大綱用計也用上癮了,見“智取南郡”不成,又企圖來一個“裡應外合”,派遣細作入城,相機襲取。向榮冷笑一聲,這些辦法,都是我大清祖上在遼東時用爛了的,還想和我玩?抓捕細作十餘人,又破解了羅大綱的計策。

強攻,土辦法好過洋武器

奇襲不成,行,那咱們就來硬的吧!

太平軍主力到達後,馬上佔據了桂林城外的各處山險要地,一邊構築工事,防禦追兵。一邊攻打桂林。

咱們都19世紀50年代的隊伍了,見面得放炮吧!於是,雙方拉開架勢,對轟了起來。

可是,雙方炮戰水平實在有限,打了半天,雙方都“尚完好”。

太平軍不想浪費時間,來硬的了。

為了抵禦對方的火炮,太平軍用了土辦法。他們把打溼的被子裹在桌子上,作為盾牌,掩護隊伍前進(這個辦法有效的原理是什麼,小編也沒搞清楚,還望指教)。向榮看了,又冷笑一聲:呵呵,我們打炮的水平不行,扔石頭還是很厲害的。於是,清軍從城上扔石頭直接砸,太平軍被砸得鼻青臉腫,馬上又退了回來。

在激戰之餘,太平軍也不望發揮“近戰、夜戰的光榮傳統”,組織了幾次夜襲。


結果,夜光中,他們又遇到了向榮那張冷笑的臉。

死於堵車的烏蘭泰

攻堅不利,很大原因是太平軍投入兵力不足。每次都是以少量突擊隊進攻。

原因,一是火炮威力大,攻城隊伍太密集了玩不起;二是因為···屁股後面跟來了一堆清軍。

一邊攻城,一邊打援,太平軍此後將會非常熟悉這一環境。

攻城不利,打援一開始就中了彩票!

清軍深知,雖然援軍已到,但桂林城中兵力實在太少,一旦清軍破城,關係重大!因此,清軍想方設法增強桂林城內的兵力。清軍烏蘭泰身先士卒,親自帶幾百騎兵要入城。

本來,靠著騎兵的速度,是可以“速度七十邁,心情是自由自在”,一鼓作氣衝到城邊的。可是,烏蘭泰像很多領導一樣,忘了一個問題:塞車。

自古橋頭多塞車,四車道變兩車道,不塞才怪!當清軍行進到橋邊準備過河時,塞了起來。清軍開始組織交通秩序,別急,別亂,慢慢來,都有過!



太平軍等的就是你“慢慢來”,槍炮齊發,烏蘭泰撲街!烏蘭泰,死於塞車!

看來,當領導的還是要多跑跑高峰期的城市,不然打起仗來連塞車的黑點都不知道,要出人命的!

烏蘭泰死了後,清軍士氣不振,加上彼此矛盾重重,也就“各掃門前雪”,不怎麼積極了。

呂公車

打援挫敗了清軍,回頭又準備攻城了!

就像二戰中的希特勒一樣,洪秀全充分意識到先進兵器的重要性。於是,他隆重推出了自己的“虎式坦克”——已經沒人能記清楚發明於什麼年代的呂公車。

洪秀全的呂公車比桂林城牆還要高,裡面載滿士兵,徐徐推向桂林城牆。清軍大驚失色。

可是,畢竟這種“先進裝備”還是需要人操作的。太平軍許多官兵不知道怎麼玩。結果,太平軍把儲備的火藥拋出殺敵時,姿勢不對、力道不足,拋出的火藥又落了回來,引燃了儲備的其他火藥,結果呂公車燒了起來。士兵們紛紛“下樓逃跑”。

擺脫了火力壓制之苦的清軍從容放炮,呂公車被炸燬,全車將士損失慘重!

此次進攻失敗後,太平軍意識到自己攻堅能力不足,難以破城。於是,虛晃一槍,繼續跑路!

究其原因,此時尚還略顯稚嫩的太平軍攻不下桂林,主要是因為:

1、攻堅能力弱,方法欠缺。

太平軍的攻堅能力十分薄弱,除了奇襲,甚至只能採用呂公車這種古老的攻城兵器來作戰,可見其攻堅手段的匱乏。

在有的說法中,提到太平軍使用了後來常用的“穴地攻城”法,可是,在喀斯特地貌的桂林接連受挫。這種說法並無依據。桂林適不適合挖地道攻城,即使洪秀全不知道,專業的挖掘人員一定是絕對清楚的。即使以今天的技術條件,在喀斯特地貌地區打樁子都要求很高,何況當時呢?


太平軍首次穴地攻城,是在全州。

後來,在離開廣西后,依靠這招“穴地攻城法”,太平軍一度大大改善了攻堅能力。

2、打援不果斷,未把握戰機,殲敵有生力量。

此戰中,由於清軍援軍各部是“疾馳來援”,一次到達的都是一、兩千,甚至數百人。太平軍如果能把握機會,殲敵一部,就能迫使清軍援軍完成集結後再進軍,放緩救援速度。如此,太平軍就能獲取更從容的攻城時間。

3、清軍方向榮的突出表現。

不可否認的是,被後世貶得一無是處的向榮,在此戰中表現出的軍事素質非常高!

他率精騎日夜兼程,趕在同樣“迅弛潛進”的羅大綱前進入桂林,粉碎了太平軍的奇謀。

隨後,又以其高度的警惕性,粉碎了太平軍的細作及偷襲。

在正面收城戰中,也能沉著應付,靈活在冷、熱,甚至石器之間靈活切換。


4、對一些意見,本人持不同看法。

目前對於攻桂林失敗,普遍認為是桂林地形險峻,外加太平軍在桂林沒有獲得群眾支持。

我個人持不同看法。

在鄒巡撫放棄外圍陣地,固守城池後,桂林險峻,就已經變成了太平軍阻敵援軍的陣地了,在這個情況下,險要,反而對太平軍有利了。

而沒有得到群眾支持的說法,過於片面。在太平軍進軍之初,桂林居民確實很“中立”,只是出於本能的避免戰火。而在向榮軍入城後,出現了大量劫掠百姓的情況。在清軍互相彈劾的奏摺中,他們認為這種情況群眾開始支持長毛。使太平軍攻城及轉移期間,桂林城外居民都對太平軍進行了支持!

總的而言,在這場發生在太平天國初期的戰役中,雙方都還有些稚嫩。

不管是清軍還是太平軍,此後都不斷改善了他們的問題,不斷提高了自身的水平。

正逢“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中國,就是在這稚嫩、土氣中不斷創新、進步,最終迎頭趕上世界的。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太平天國桂林之戰,可以說得上是太平軍北上之後所遇到的第一場重大敗仗,這一仗從各方面角度來看,太平軍都難有獲勝的可能。

先從實力上講,經過永安保衛戰和永安突圍後,太平軍雖然成建制突圍成功,但也同樣受損嚴重,僅突圍過程中,因秦日綱殿後失利就造成兩千多太平軍陣亡(含家屬),這對於一直保持2-3萬規模的太平軍而言,可以算得上是重大損失,隨後不顧一切的攻擊桂林,也有藉此修整和補充的考慮,但對於桂林城內的數千守軍和外圍近萬人的援軍,太平軍從一開始就陷入到攻守失衡的境地,雖長期處於進攻態勢,卻沒有壓倒性優勢,若不是清軍保持消極防守,桂林之戰很可能在一開始就呈現反轉。



而在桂林之戰前,太平軍實際上嚴重缺乏攻取清軍大城市的能力,前期攻佔永安,更多在於清軍對敵情產生誤判未能及時增援而導致,但桂林之戰,在名將向榮一早就進入桂林協防來看,清軍在桂林的初期防守雖然單薄,但卻提早做好了在桂林阻擊太平軍的準備,在守軍有所準備的情況下,太平軍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奪佔桂林的先機。



至少從整個歷時一個月之久的桂林攻堅戰來看,太平軍的各項進攻也太過顯於倉促,缺乏攻城重炮、缺乏穴地攻城工兵,只能不斷地依靠強攻,當然對於喀斯特地貌,底下遍佈石頭和地下水的桂林而言,穴地攻城在這一地域完全失效,在缺乏核心熱兵器攻城的情況下,太平軍的正面強攻也逐漸失去理性,臨時抱佛腳不斷利用現有材料製作攻城器具,甚至還出現了使用戰國時期樓車攻城的奇景,結果直接被清軍火炮秒殺,可以說在缺乏前期準備的情況下,太平軍曾期望利用突然性來襲取桂林,但企圖失敗後準備不足的劣勢又不斷出現,缺兵少器的太平軍胡亂使用各種方法,也逐漸失去了理性。

同樣由於兵力不足,太平軍無法全面包圍桂林,也造成攻擊桂林期間,城內不斷可以得到來自外界的援助,加之桂林屬於廣西省的重要城市,民心以及經濟都較為穩定,太平軍企圖對這一帶進行思想滲透也是難上加難,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太平軍面對桂林這座堅城也只能含恨而去。


遼寧資深球迷


1852 年太平軍自永安突圍,直搗桂林,4 月17 日即咸豐二年二月二十八,太平軍攻打桂林戰役正式開始,歷時33 天,大小水陸共24 戰,最終太平軍久攻不克,只好主動撤兵,北上湖南。關於太平軍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太平軍不佔地利。據嘉慶《臨桂縣誌》記載:灕江環東部,以南奔陽江,繞西城而東注象鼻,鬥雞綰轂水口風氣凝聚,局勢迴環,山川其奇天下。桂林東有灕江、南有陽江、西有西湖作為天然屏障,北面有鐵封山那、鸚鵡山等群峰山地,環城皆山水,使得桂林城就有了一套天然的防禦體系。並且桂林城牆高大堅固,又於雍正三年,廣西巡撫李紱對其全面維修,使得東城牆高二丈五,南城牆高三丈,西城牆高二丈六,北城牆高二丈七。如此堅固的城牆,使得太平軍兩次用呂公車攻城都失利。


其二,太平軍後期兵力不足。雖然戰爭開始,桂林城中兵力僅有2000名團練,但隨著清軍的不斷支援,最多時候城中清兵達到兩萬多人,而號稱六七千人的太平軍,實則只有兩千有餘,以兩千對兩萬,十倍的兵力懸殊。況且,太平軍雖有大炮,但據史料記載,所謂的大炮多是一些抬炮、木炮之類,而桂林城中的火力更強,“訪聞西清門之昭忠祠後埋有前明舊炮,……起出六百斤至一百五十斤重鐵炮二十五位。試看可用,趕即添放各城。”

其三,太平軍沒有得到當地士紳和民眾的支持。廣西巡撫編寫四字俚語,刊印數千頁,廣佈各鄉各邑。這些對太平軍的負面宣傳使得民眾對太平軍產生了恐懼心理,在太平軍到來之前,桂林周邊的民眾大量湧入城中。而後來太平軍拜上帝教獨尊上帝,破壞廟宇和神像,反對其他一切偶像崇拜,則使當地民眾對其產反感心理。而士紳門則“募兵團練,家出一丁,以助守望”。

總之,太平軍攻打桂林不佔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其兵力不足,最終導致其沒有攻下桂林城。


jiangyou天涯


在實戰當中,太平軍確實比綠營兵戰鬥力更強,但是也沒有達到壓倒性優勢。可以看到,在整個太平天國戰爭當中,太平軍可以一次殲滅1萬綠營兵的戰例,是屈指可數的。

在桂林攻堅戰的時候,太平軍有一萬人的軍事實力,於4月16日奔襲到桂林城下。但是在桂林城內有向榮,和春等部清軍6000人,到了月底,又有秦定三,李孟群的6000清軍趕到城外。

另外還有朱啟仁,張敬修等6000清軍封堵住了桂林周圍要害位置。太平軍實際上是被清軍反包圍了。而且,太平軍雖然採用了土炮臺炮擊,雲梯,呂公車和炸藥包等等武器,連續發動攻城戰,但是都最終失敗。

清軍槍炮密集,還敢於出動偷襲太平軍炮臺,而太平軍沒有重炮,卻拿清軍的城牆沒有辦法。無法削弱清軍防禦力,而且,也沒有能力切斷清軍補給線。雖然也發動了夜襲,但是同樣都被清軍擊退。

內有6000清軍守城,外圍還有陸續趕到的1萬多清軍佔據了外線,同時不斷髮動小規模反擊。到了5月,天王洪秀全只能放棄攻城,向湖南轉進。

向榮,和春,秦定三等清軍開始了追擊太平軍的漫長路程。從廣西,湖南,一直到南京城下,建立了所謂的江南江北大營。一直到1860年,太平軍二破江南江北大營,才徹底消滅這些一路跟來的老對手。


深度軍事


“脫!”

隨著太平軍戰士一聲清脆的怒吼,被俘的清軍不約而同把雙手抱在了胸前。“雅篾蝶!”他們含著眼淚連連搖頭,但看到對方高舉的軍刀,只得從了。俘虜們用顫抖的雙手解開衣服,軍裝、號坎很快扔了一地。

太平軍餓狼般撲了上來,他們繞過一臉認命的清軍,撲在了衣服上。然後,幾個手快的俘虜結結實實地捱了幾刀背。“誰讓你脫褲衩的?”俘虜們看著太平軍抱著他們的軍衣興高采烈地走了,只好光溜溜的站在原地面面相覷。

這一幕場景發生在1852年4月17日清晨時分的六塘。六塘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但自六塘向北行六十里,便是廣西省會,山水甲於天下的桂林。一年多以前,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起義,他們在清軍的圍剿中不斷成長和壯大,如今,已經具備了攻打省城的力量。然而,“兵者,詭道也”,與其力奪,不如智取。

於是,一個喬裝改扮的妙計誕生了。太平軍穿上清軍俘虜的衣服,自六塘出發,直奔桂林。他們打算冒充清將向榮的軍隊混入城內。這幾日春雨連綿,能見度大大降低,應該能夠騙過城上的守軍。

黃昏時分,冒牌清軍來到桂林城下,卻見省城九座城門緊閉,城上一派整肅。他們壓制住心中不祥的預感,硬著頭皮叫門:“開門,向大人捉賊頭回來了!”

城頭如悶雷般炸出一聲怒吼,一個四川口音的男子大罵:“你這龜兒子扮的,我老向早就到了。”說罷,城上炮矢齊下。太平軍撒丫子就跑,邊跑邊吐舌:“這老貨來的好快!”

向榮是誰,他又為何會出現在桂林城頭呢?

向榮出生於乾隆末年的四川,是個窮人家的孩子。所以,在吃不上飯的少年時代,他加入白蓮教乾脆造了反。說起來,向榮還是太平軍的老前輩呢!不過,清廷派兵去四川圍剿,他便投降成為了一名清軍。後來,向榮屢立戰功,一步步從小兵熬到了提督之職。太平天國自廣西舉事後,清廷派了不少人馬圍剿,但敢於與太平軍正面交鋒的部隊並不多。向榮部是難得敢戰的勁旅,所以太平天國上上下下對他都不免有些畏懼。

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後,一路向北進發,作為經驗豐富的老將,向榮敏銳地察覺到敵人下一個的目標將是省城桂林。因此,他僅帶六名隨從,飛馬奔向桂林,與太平軍展開了一場賽跑。

4月16日夜,向榮等七人經過六塘。太平軍的營盤便紮在不遠處,細密的雨絲與隱約的禱告聲混合在一起,莊嚴、肅穆,彷彿充滿了整個天地。向榮握緊馬韁,胯下的駿馬像飛起來一般,不久便到了會仙圩。

會仙圩距桂林50裡,目的地就快到了。

突然,向榮身子一歪,險些掉下馬來。

“大人?”

向榮讓疲憊不堪的馬兒停住,瘦長的身子在雨夜中佝僂的更厲害了。

“大人,乾脆在這裡歇歇腳?”部下提議。

向榮想拒絕,然而全身都冷的發抖。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六十開外,最終長嘆一聲,答應了部下的請求。

晚清沒有網絡,蠟燭和燈油也都價值不菲,所以會仙圩圩長早就摟著老婆睡了。

“開門,開門!”從夢中驚醒的圩長披上衣服,剛連滾帶爬來到院子,大門已經被一腳踢開,險些把他拍在地上成為肉餅。

只見一匹馬踩著大門進了院子,馬上的老將正是向榮。他慢慢下馬,然後頹然倒在院中的藤椅之上。隨從揪住目瞪口呆的圩長,先給了他兩個耳光,然後叫嚷:這是我們向大人,要吃的,要地保!

圩長急忙讓人去請地保,可給向榮覓食卻難壞了他。現在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小小會仙圩哪裡去找吃的。無奈,他只得親自下廚,用紅糖煮了四個雞蛋送了上去。在晚清,紅糖煮雞蛋可了不得,女人一生只有在月子裡才有資格偶爾吃幾次。

四個雞蛋漂浮在紅糖上,嬌弱的向榮被隨從扶起來,他佝僂著背,慢慢的吃。與此同時,地保也被叫來,他跪倒問安後抬起頭,嚇了一大跳。卻見向大人左邊臉面缺了一大塊,在夜色下顯得煞是猙獰。向榮開口詢問會仙圩到桂林的捷徑,他的容貌雖然恐怖,談吐卻極為文雅有禮,地保的驚懼漸去,便把知道的小路和盤托出。

地保說完,向榮也消滅掉了四個糖雞蛋。不愧是用在月子裡的補品,他一躍而起,渾身又充滿了力量。隨後,向榮在地保的帶領下走小路捷徑,於凌晨時分到達桂林。就這樣,他比敵人早到了十幾個小時。

那麼,向榮對日後清軍保住桂林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答案是決定性的作用。

太平天國史以天京之變為界,分為前期和後期,很多人都認為後期太平軍的戰鬥力是不如前期的。這種觀點很明顯是以成敗論英雄了。前期的太平軍就好像一隻剛剛斷奶的小狼遇到了一群肥羊,於是,羊肉串、涮羊肉、烤全羊、羊湯、紅燜羊肉,它可以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後期的太平軍呢,就像一隻壯年狼,無論體力還是經驗都處於狼生的巔峰,但它面對的是幾隻戰鬥力相當的獵狗。

在前期,你看太平軍攻城,很多城池就像紙糊的一樣被打下來了,那不是因為太平軍厲害,而是天下承平已久,廣大的官民都不知道怎麼去守城。既然沒有守城的專業知識,就難免會幹出一些缺心眼的事兒。比如敵人圍城前,要在城外關鍵地點最少駐紮上一支人馬。這樣,既可以與城內互為犄角,援軍來了,也能在第一時間互通有無。然而,守城的清方官員很多都不懂啊!所以敵人沒來之前,他們如果沒被嚇的棄城而逃,往往會一窩蜂的跑到城內,把城門一關就以為萬事大吉了。

例如後來的湖北武昌,剛剛聽到太平軍進逼的消息,巡撫常大淳便把城外的要塞都扔給了敵人,就算有人提出去守,他也堅持不允。後來,太平軍攻城,武昌果然成為了孤城,連之後援軍趕到,也無法與城內聯繫。武昌,因此成為太平天國攻下的第一座大城市。怪不得道光年間常大淳與曾國藩同在北京為官,打算把孫女許配給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卻被婉言謝絕了。大概曾國藩也是考慮到下一代的智商問題吧?

向榮沒有到達之前,桂林和未來的武昌是半斤八兩,坐鎮的巡撫鄒鳴鶴和常大淳一樣,都是個守城的棒槌。在他的指揮下,城外的據點兒自然都扔給了敵人,城內的守軍也只有兩千餘人。就在這時,向榮如飛將軍從天而降,桂林人頓時有了主心骨。有專業人士指揮就是不一樣,十幾個小時被迅速的利用起來,等太平軍到來時,桂林城已經固若金湯。

不過,太平軍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智取不行,那就力奪吧,桂林攻堅戰自此展開。

對於清軍來說,桂林其實是很不好防守的。因為桂林城南門外便是象鼻山。站在山上,城內情況一覽無餘。太平軍迅速搶佔了象鼻山,安置好大炮,衝著城內就是一陣猛轟,炮子如暴雨般晝夜齊發。

不久,攻城巨無霸――呂公車被造了出來。此物用大竹製成,長寬均有一丈有餘,中貯火器,外設板障,上放雲梯,下安四輪,高與城齊。太平軍把呂公車推到城邊,從平面展開了攻勢。桂林城就彷彿一艘大船,在颶風與巨浪中顛簸。幸好,這艘大船的舵牢牢掌握在向榮手中,他就像一個老船長,用經驗和毅力帶著桂林躲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驚濤駭浪。

很快,清軍開始向桂林集結,此消彼長,太平軍在人數上不再佔據優勢了。終於,在攻城三十三天之後,太平軍撤退。事後,楊秀清在《天情道理書》中對撤兵桂林給予了這樣的解釋:太平天國眼看就要把桂林拿下了,誰知就在差那麼一丟丟的時候,桂林百姓出城面見東王,說是城內倉庫空虛,糧草也不多了,懇求他高抬貴手。於是,楊秀清大發慈悲,放了桂林一馬。這種解釋,也未免太阿Q了吧?

桂林得以保全,向榮是為首功,然而,要不是會仙圩那四個雞蛋,他也撐不到桂林。所以說,有時候小東西卻也能派上大用場。四個雞蛋挽救了桂林。

行文至此,驢小編本打算結束這篇文章,卻突然聽見抗議之聲。誰在抗議?原來是紅糖。紅糖憤憤不平:會仙圩圩長作糖雞蛋時,是把老婆的一包紅糖都倒進去了,可保住桂林論功行賞,怎麼只提四個雞蛋,我紅糖呢?

我想,向榮如果回憶起會仙圩的那一晚,也許也只會記住四個雞蛋吧?然而,他和他日後率領的江南大營就好比是紅糖,被世人記住只有被紅糖浮起來的雞蛋――湘軍。

《天情道理書》

《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第三冊》

《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調查資料彙編》

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

鍾文典《太平天國開國史》

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


雁小驢


太平天國走的是窮苦路線, 而桂林當時作為廣西的行政中心。經濟還說的過去, 朝廷所頒佈的諸多事情也能及時下達和執行。老百姓就沒有必要,也不能和太平軍有所關聯。外加桂林的地勢。


云然158



灕水逸人


全州都沒打下來,怎麼打的下四湖繞城的城中城,何況在獨秀峰上還可以一覽桂林城


櫻花世界172


太平軍攻打桂林33天 歷經24次戰鬥,全都失敗了

1、太平軍兵力不足,武器差,而清軍人數佔有優勢,並且死命抵抗。

2、桂林地理優勢太優越了

3、不得民心,桂林老百姓不支持太平天國


少年強則蘇大強


太平軍永安突圍後,乘勝北上圍攻省城桂林,清提督向榮,狀元龍啟瑞率團練固守,城高池深,太平軍久攻不下,加上清軍追兵將至,遂撤兵入湘,繼續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