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戰績並非斐然,為何名氣卻高於衛、霍二人,卻耐“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感慨,來慨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而對李廣我們又瞭解多少呢?在後世名氣為何能高過大將軍衛青和霍去病,是確有其實還是徒有其名?

李廣戰績並非斐然,為何名氣卻高於衛、霍二人,卻耐“李廣難封”

李廣

李廣號為“飛將軍”,是秦朝名將李信之後人,官起漢文帝,終於漢武帝。

司馬遷曾在《史記·李將軍列傳》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給予了李廣非常高的評價。


縱觀李廣平生,卻讓人大跌眼鏡,其人卻是有勇無某,治軍懶散,指揮平平。李廣平生曾率領大規模部隊與匈奴開戰共有四次全部以失敗告終,其中兩次全軍覆沒,更是耀眼。大小戰役七十餘次,屢戰屢敗,鮮有勝績,這也是其未能封爵的真正原因吧!

李廣一生橫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個時期,年輕時的李廣箭術高超、為人清廉、善待士卒深受文帝賞識。

文帝見其英勇曾誇讚“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觀其一生

當時“七王叛亂”李廣隨周亞夫平叛,取敵軍旗立大功,由於政治目光短淺無二,私下接受梁王將軍印,文帝怒不喜,終未得任何封賜,第一次與封侯擦肩而過。

李廣戰績並非斐然,為何名氣卻高於衛、霍二人,卻耐“李廣難封”

漢文帝 劉恆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以李廣、衛青、公孫敖、公孫賀四位將軍由雁門關出擊,各帶精騎兵一萬人,分四路追擊。而李廣孤身冒進,最終全軍覆沒,自身被俘虜後僥倖逃回。按當時大漢律敗軍之將,又被俘虜逃回,按律應被腰斬。後四處奔波,最後交付罰金被“贖為庶人”。在這一戰中,李廣被服,公孫敖戰敗,公孫賀無功而返,只有衛青大獲全勝,也是漢武帝時期第一次大獲全勝於匈奴,衛青被封為關內侯。

後來在公元前123年,隨大將軍衛青出征討伐匈奴最終無任何戰功宣告結束。

公元前121年,李廣率領四千騎兵出兵右北平,與張騫合擊匈奴,被匈奴左閒王率領五萬大軍包圍,最終四千精騎損失殆盡,斬敵三千餘,得僥倖逃脫,終功過相抵未有獎賞。

《漢書》記載“(李)廣殺匈奴三千餘人,盡亡其軍四千人,獨身脫還”

公元前119 年,年以60歲的李廣最後一次出征,隨大將軍衛青參加漠北之戰,衛青命李廣為前將軍,這一次的李廣站在了建功立業的最前端,可謂是意氣風發。因軍情,大將軍衛青命令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從右翼進行包抄。結果二人率軍在沙漠中迷路,最後導致包抄會師失敗。戰後,衛青多次派人詢問李廣和趙食其迷路經過和原因,滿心喪氣的李廣拒不回答。當大將軍衛青再一次命人請李廣到幕府當面問詢,李廣最終憤而自殺。

李廣戰績並非斐然,為何名氣卻高於衛、霍二人,卻耐“李廣難封”

衛青 霍去病


而不知實情的三子李敢怒而毆打衛青,洩心頭之怒,導致衛青有清淤輕傷。或許是能感受到李廣死前的憤怒和鬱悶,又或者考慮李廣死時加重長子次子均已去世,李家二代只有李敢一人還在。衛青並未把此事聲張出去,而是保持了沉默。但是霍去病偶然得知這一消息,極為憤怒,後在甘泉宮狩獵時射殺了李敢,在這件事情上雖然李敢在與匈奴戰役中奪旗有功封為關內侯,但是漢武帝還是偏護了霍去病,未對做任何處罰。

李廣長子長孫李陵遺傳了其祖的基因,英勇無比,在公元99年自告奮勇率八千將士,征討匈奴不幸被匈奴八萬合圍,奮戰八天八夜,重創匈奴一萬餘人,最終矢盡糧絕後投降匈奴。漢武帝得知大怒,株連全家,後李陵終未歸漢。

而縱觀李廣一生真的沒有機會封侯嗎?

其實不然,在第一次站錯隊後,李廣不得重用碌碌無為,但是漢武帝繼位還是非常看好這位三朝元老的,漢武帝顯現了極大的尊重和忍耐,第一次對匈奴作戰中已經非常好的給到了李廣建功立業的平臺,但是其用兵庸碌險些自己喪命其中,後逃回未被按律重處,只被變為貶為平民。又在短短几年後重新被重用,可見武帝對其心。後兩次戰役表現平平,也未被降職。

李廣戰績並非斐然,為何名氣卻高於衛、霍二人,卻耐“李廣難封”

漢武帝 劉徹

在最後一次戰役中,年以60的李廣主動請纓,被武帝駁回,但是建功立業之心,已經把它燃燒的失去的考慮,多次請纓均被駁回,最終漢武帝無可奈何終批覆。其武帝深知其想建功立業,封侯拜相之心。時李廣不知,在錯失這麼多機會後的他,在想跟隨衛青封侯,希望及其渺茫了。期不知衛青親人下屬以後十幾人被封侯?而衛青姐姐為皇后,外甥為太子,武帝能允許這麼龐大的外親貴族集團在進行擴張而不約束?衛青以集團再難有人封侯了。或許李廣已被衝昏頭腦,又或者他又知道,這是最後的機會,而最後的失敗失職,當封侯無望,這位老將軍選擇自殺而含恨離世。

名過其實

身為三朝元老,但終身未能封侯,守邊防禦匈奴四十餘載,三世不幸令人同情,這也是後世之人為感嘆之處,使其成為古代名將中的“偶像派”。而這其中的推波助瀾又有一下幾個方面:

李廣戰績並非斐然,為何名氣卻高於衛、霍二人,卻耐“李廣難封”

司馬遷

第一、個就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了,這位史學家與李廣一家淵源頗深,其宮刑就是為李廣之孫李陵投降為其辯解所賜。司馬遷在史記中用大篇幅來描述李廣百騎退千敵、被俘後逃回、草叢射石虎經典故事,描述李廣似天神下凡一般,見起多麼崇拜。

第二、唐前李廣隨多有傳頌,但是唐朝成立,一心想讓自己看起來有家學淵源的李唐皇帝來講,李廣和其子孫三人由如神人全部被尊為祖宗,期間在哈薩克斯坦附近的遊牧人還有拜見李世民的說他們為李陵之後人,更被大肆宣傳認同。

第三、人們或許對這種有懷才不遇更加給予認同,李廣隨有勇無某,優點和缺點反差較大,但是他勤勤懇懇守邊四十載,對皇帝忠心之至。也對上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俗語上,又加上其家世三代的曲折,更令人可惜和尊敬。

第四。反觀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其名未李廣大,或許因為他們本身戰功赫赫,猶如戰神被人敬仰,缺少了一些故事上的感人,和生活、社會存在差距,並沒有李廣更有曲折和貼近社會。

馮唐隨著時間流逝容易老去,但是李廣一生真的無功可封,有陣殺敵之勇卻無統兵禦敵之智,這或許才難封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